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中庸之道,什么才是真正的“强”?

《中庸》

中立而不倚。

中之用

今天我们继续来品《中庸》。

有一天孔子的弟子子路问孔子“强”的道理。

孔子回答他:“南方之强与?北方之强与?抑而强与?宽柔以教,不报无道,南方之强也,君子居之。衽金革,死而不厌,北方之强也,而强者居之。”

孔子说你问的是南方人和北方人性格品行上的强弱之分?还是就人性方面来讲什么才算是刚强?

这个问题乍一看来,似乎会有些疑问。

因为《中庸》从开篇到此,一直是在讨论心性之内明之道,主张让心性回归未发之中之本位。

此处却突然说起人性格品行之强弱,且搞起了地域之分,颇显突兀。

但其实,这恰恰是“率性之谓道”这个本性核心主题发挥起来遇到的一个无法避免的问题,也就是地域差异对人品性的影响。

而孔子和子路的对话也就是用来阐述在这地域差异下的“中庸之道”是如何体现出来的。

我们知道,人之所以会产生不同人格的差异,其主要原因是在于后天习气的影响,这其中就包括这地域差异。

子曰:“方以类聚,物以群分。”不同地域的人们因生活环境的不同,其综合人格特性也是有所不同的。

比如上古时期,南方地区,气候温暖,植被茂盛,所以南方人并不会因为寒冷和缺少饮食而担忧。

于是,吃饱喝足之后他们便有了很多的空闲时间去思考,渐渐文化也就发展起来了。

而北方地区缺衣少食,又比较寒冷,人们主要的精力都用在如何捕获猎物,抵抗寒冷,想方设法让自己生存下去,没有太多的时间去思考,所以文化相比南方就要欠缺一些。

如此一来,南北方的人们品行差异也就产生了。

正如孔子所言,南方人更讲究文化礼教,做事是讲求道义的,这就是南方人的强,是一种柔中带刚的强。

而北方相比之下民风剽悍很多,做事刚强,比较讲求自己的原则,这种倔强强硬的风格就是北方人的强。

但问题来了,过于的刚强或是宽柔其实都是一种偏蔽。

我们回首历史便可以知道,大宋王朝是典型的文弱王朝,从皇帝到百姓,文化造诣都非常高,但如此一来就出现了两个问题。

一个是社会风气偏向于文弱,满腹经纶是挡不出北方草原剽悍的游牧民族的。

所以大宋为了保全国土,只能依靠上供岁币换来短暂的和平,这就是典型的文人作风。

第二点就是文化发展的太过发达,人们也就渐渐丧失了本性的淳朴,人们的坏心思越来越多,政治环境变差,这也是一种王朝内部存在的腐败问题。

而反观北方那些强悍的草原民族,虽战斗力勇猛,但缺少文化注定是无法长久统治的。

蒙古的铁骑虽曾一度横扫了大半个东亚,但在占据了中原建国之后,却还是吃了文化不足的亏。

虽蒙古人也尝试接受汉文化,但终归还是有所欠缺,蒙古人没有学到汉人治国的精髓,以致于元帝国内部腐败严重,仅仅维持了八十多年就轰然倒塌。

就如孔子所言:“质胜于文则野,文胜于质则史,文质彬彬。”

这“文”与“质”的均衡发展,就是“中庸之道”。

这是从历史哲学的角度去看待的,那么回归个人又该如何呢?

子曰:“君子和而不流,强哉矫;中立而不倚,强哉矫;国有道,不变塞焉,强哉矫;国无道,至死不变,强哉矫。”

真正的君子要懂得“南北结合”,南方人的文气要有,但也不能没有了北方人的刚强,要做到温柔和顺待人却也刚毅而坚定,这就叫“中立而不倚”。

如此一来,如果生于有道的时代,那么懂得灵活变通,不断完善自己。

如果生于无道时代,那么也能坚守自己的道义,至死不失。

这就是真正的刚强,这也就是中庸本位外在发用的一种体现。

但对于这种“中立而不倚”的把握,孔子也给我们提了个醒:“素隐行怪,后世有述焉,吾弗为之矣。君子循道而行,半途而废,吾弗能已矣。君子依乎中庸,遯世不见知而不悔,唯圣者能之。”

在追求“中庸”境界的时候,人们很可能会出现这几种问题。

第一个是追求形式。比如学着别人“能文能武”的样子,刻意卖弄一番,如此一来本心早已不在本位,而执着于形式带来的虚荣感上了。

第二就是半途而废,把握中庸是要时刻下功夫的,稍一放松可能又要偏向一端了,比如很多人虽然道理都明白,但就是管不住自己的暴脾气,怒火一上来便什么都不管了,这就是对心性本位的管控做的还不够到位。

而第三就是独享逍遥,堕入佛老之流,却又离不了欲界,美其名曰“辟世”,实乃是“不敢入红尘”的逃避心在作祟,而非真正得道之人。

这三点孔子讲真正的君子是要引起重视的,不能触犯。

所以综上,“中庸”这门学问看似简单,似乎不过不偏不倚而已,但其实细细品来,无论其“内明”的功夫、“外用”的道理以及内外接替之间的权变与融合无处不是至高的智慧,需要真正用心去体察。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安德义德行卷3——图强篇解读
能做到中庸实有大智慧:中庸之难与君子之强
国学采薇丨从“子路问强” 看君子之强(裴娜)
中庸──做人的智慧
《中庸》导读(三)
【微国学·说家风:《中庸》篇】孔子喜欢武松吗?让他到梁山当领导,他去吗?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