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道德经》第三章不要竖立楷模

    《道德经》第三章第一句:“不尚贤,使民不争。”这个“尚”是高尚的“尚”。老子告诉圣人不要宣称自己喜好某种高尚行为和德行的这种导向,如果你这么做,那么大家就会起争执之心,为了这个名分,为了这种虚名就会去争执。你不提倡、不宣称自己有这种崇尚贤德的取向的话,老百姓就不会为了这个虚名而去争。

     首先,老子认为员工的行为和上司的行为两者关系非常密切。上司的一举一动和喜好,会直接影响整个单位员工的喜好。上司和员工之间有一种互动的关系,这种互动关系非常密切,这是老子的一个观点。在《道德经》里,老子一直在运用这种观点来阐释他的理论。

    为什么圣人不宣称自己喜好某种道德标准,这种贤德,不天天讲这个,大家就不争了呢?老子认为,我们所宣称的一些美德都是相对的,这世界就没有一个统一的标准,换一个角度可能完全变了。作为上司不要推崇某标准,这是不恰当的。如果上司认为某种行为就是贤德,推举出位员工作为一个楷模标兵。这等于肯定了一个人,否定了大多数人。有可能其他员工会产生逆反心理。甚至为了争抢这个名额,会出现各种阴谋诡计和算计,让单位陷于不和谐和危险中。

    比如说小时候,学校里某位老师喜欢某个孩子,班级里她就喜欢这个孩子。这孩子就是特入她眼,认为孩子乖巧、懂礼貌、又特别聪明。连这孩子说话她都特别喜欢听。于是一开会就夸这孩子,一上课就夸他。您认为全班同学都能跟这孩子学吗?一开始估计想努力学,但是其他孩子努力,老师每次还是夸那孩子,其他孩子得不到表扬。于是孩子们朝逆反的方向发展,跟老师作对,经常捉弄那个孩子我们看那孩子,班级也越来越难管理。因为她肯定了一位孩子,否认了大多数孩子。别的孩子如果时常得不到老师的鼓励,就会走向反面。当时班级有些孩子跟坏孩子接近,慢慢行为越来越出格。这跟老师的单一标准有关,这种事在生活中比比皆是。

      老子认为这个世界上每一个人都各有他们的特点,每一个人都值得肯定。所以,老子后面会讲到这个世界上所有的东西都有用,没有弃才——“物无弃才”。老子说“善者善之,不善者亦善之,得善”,什么意思呢?就是那些你认为善良的用,不善良的人,也很好的培养,让你变得善良,这才是真正明白善的含义。老子眼里,根本没有废才,每个人都有其长处。这个人善良,另外一个人孝顺,那个人聪明等等。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优点,如果拿一个标准来统一评价所有的人。那么一个人是天才,其他人都是笨蛋。肯定一个人,否定大多数人,一定不是管理之道。

     在一个单位里面,上司说某某员工最有用的;最聪明的;他能力最强的。其他员工会觉得自己努力也没用。他的干劲就会慢慢被打消掉。这是由上司的喜好造成的。所以老子说圣人不要宣称自己喜欢一个什么标准,这些标准不要随便告诉其他人。

     “尚贤”,就是崇尚、推崇的意思。老子告诉上司不要立标兵楷模。应该制定规律,接着你自己去做,让大家在无声中跟着你学习,老子认为这种做法最高明。所以老子总说“不言之教”。老子特别推崇不去用嘴教化大家,而是用行为去做。大家跟着你一起做,在做中他就掌握了整个规律,他就纳入了整个运作的步骤里面去,才能成为一个有用之材。

      “不尚贤,使民不争”,不推崇楷模,每个人都应该各尽其材,这才是管理之道。

(2020年8月15日若樨学习道德经笔记。)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道德经|学习笔记第3章-治人修己的大智慧:不要有心机与贪念
道德经重读第八十一章作人的标准和作事的楷模
【读懂圣贤】----《道德经》第六十四章
看古代老子是如何传授《道德经》不愧是圣人啊
道德经研读
''方而不割,廉而不刿,直而不肆,光而不耀。''出处及意思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