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道可道,非常道!

图片来源:The Metropolitan Museum of Art

《道德经》全书共计八十一章(暗合九九归一之数),约五千字,分为上下两篇,上篇为《道经》,下篇为《德经》。它是我国道家学派的主要经典,其中蕴含的哲理智慧,虽然跨越千年,依然闪耀着智慧的光芒,值得大家加以学习领悟。

然而,因为每个人的天赋和人生经历不同,加上对古文言文的理解水平不同,对其中的哲学思想,也生出许多不同的理解。小编想在这里,将自己从道德经中察觉的些许智慧,分享给大家,以供讨论。

第一章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此两者,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玄之又玄,众妙之门。

道可道,非常道 

道也就是隐藏于事物背后,看不见,摸不着的规律,是难以用语言、文字、符号等加以准确、全面描述的。一方面因为人类的认知能力是有限的,客观规律是难以完全被认知掌握的,另一方面人类认知到的客观规律,能够通过语言、文字、符号加以描述的,也仅仅是人类认知到的客观规律中的一部分,而有一部分客观规律只可意会不可言传。这就说明,那些我们用语言、文字、符号描述的道(显性规律),仅仅是道(客观规律)的一部分片段,并非真正的、全面的、准确的整个恒常之道(完全真实准确的客观规律)。《道德经》第一章第一句,便告诉人们一个道理,表象背后的客观规律、道理,难以从别人的语言、文字描述中完全掌握,需要自己去感受、领悟,个体的思考、领悟水平,无法假借外在的经验分享、书籍阅读而获得提升,必须靠个体持之以恒的切身观察和领悟。

名可名,非常名 

图片来源:The Metropolitan Museum of Art

名,即是名词的意思。名词是怎么产生的呢?

人们在日常生活、工作和研究中观察各种现象和事物,形成各种心象,一旦发现某些心象具有共同属性,便试图将这类观察到的心象归结为一组。这一组思维心象便构成反映某一概念A的结构化信息,并将该组心象的共性概念A冠之以一个名词。名词乃是一个概念正名,一个概念必然有个名词加以表达,以便书面和口头交流。概念一旦形成并有了名词以后,人们便暂时抛开概念化过程的心象而用名词、术语进行沟通。概念和名词运用的时间久了,人们往往容易产生误解,以为反映概念的名词就是现实存在的客体,而忽视人们对同一概念赋予不同心象集合的事实。(摘自《管理研究方法论》,李怀祖,西安交通大学出版社)

心象因人而异,例如:甲理解的红,他的一组心象可能是苹果红、杜鹃红、太阳红;而乙理解的红,他的一组心象是鲤鱼红、牡丹红、柿子红。名词,并不是,也不能完全描述现实存在的客体,因而也就是不是恒常之名。例如:筷子在古代不同时期,又被称为梜或者箸,名词是因人因时而变化的。

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 

图片来源:The Metropolitan Museum of Art

天地混沌初开,人类也只不过是自然界中众多生物中的一种。那时候的人类并没有高级的智慧,也不会有概念化过程这样的高级思维,当然也就没有名词被创造出来,以便交流。故,无名乃是天地初始时的状况。人类祖先最初在自然界中生存,因土地肥沃,水源充足,树木繁茂,生活在其中的生物,伸手便能获取充足的水和食物,生活自由自在。也正是这种优越的自然条件,导致各种生物繁衍,数量上升,那些原本伸手就能获取的食物和水,就会变得相对稀缺。因此,人类的祖先需要搜寻更远的距离,才能获取足够的食物和水,以供其每日生存所需。渐渐的,生物种群数量不断进一步上升,往一个方向搜寻食物和水,可能一无所获的概率很高,要是不想挨饿,就需要同时向多个方向搜索,以增加发现食物和水的概率。这就需要人类的祖先结成一个群体,群体行动中,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协调行动,而协调行动的关键就是沟通。如果用肢体语言去描述沟通一件事,可能花费很长的时间,还需要不停的手舞足蹈,消耗大量体力,也不一定准确,于是人类的祖先开始约定,用一两声叫喊,代表某个特定的的客观事物。这就是一个概念化过程,和名词形成的过程,当第一个名词产生,为了与其它事物相区别,就需要规范更多的名词,用以区别于之前创造产生的名词。这样,万事万物,渐渐就都有了名。故曰:有名万物之母。

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 

图片来源:The Metropolitan Museum of Art

概念和名词运用的时间久了,人们往往容易产生误解,以为反映概念的名词就是现实存在的客体。所以,道家主张要时常摒除自己的主观思维定式,去客观的观察体悟道(客观规律)的奇妙之处。这也就是社会学上所讲的,价值中立,即不带任何主观判断去客观观察体悟道的实体玄妙之处。观察体悟道的实体(客观规律)玄妙之处后,常常需要根据自己的价值观、偏好、目标,适当适时的加以利用,并从中体悟道(客观规律)在生产生活中的作用显现。总结为一句话:尽量客观的认识规律,然后顺应规律而加以巧妙的运用。这便是道家的顺势而为,自然而然,因自然规律而达成主观目的。

此两者,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 

名词、概念,常常都是相互对立而区别存在的,也往往是成对出现的,例如:有和无、长和短、难和易等。一个事物中,常常存在着两种相互对立,截然不同的力量。这两种相互对立的力量,可以分别用概念、名词加以表述。但需要明白,这两种对立的力量,并非静止不动的,而是在不断的相互转化,维持一种动态的平衡,这种对立转化可称之为玄。

玄之又玄,众妙之门 

图片来源:The Metropolitan Museum of Art

事物中两种相互对立力量(即概念化冠以名词阴和阳)的此消彼长、物极而反的这种动态平衡,不断周而复始,循环往复,没有起始,没有结束,永存不灭,便是一切万事万物奥妙的关键所在。这向大家揭示一个根本规律:事物总是波浪形向前发展(有波峰、有波谷),同时又螺旋上升(不断向着更高层级演进)的结构,循环不止,生生不息,维持着对立平衡,有如一副太极双鱼图一般。

道教宫观中三清殿的秘密 

图片来源:The Metropolitan Museum of Art

游览过道教宫观的朋友都知道,其中必不可少三清殿,三清殿中供奉着道教最高尊神,分别为:玉清原始天尊、上清灵宝天尊、太清道德天尊。

玉清原始天尊手中所持的法器,乃是一颗混元宝珠,即象征天地初开,万物混沌,人类意识界也是一片鸿蒙未分,人类与其它生物一样,受本能驱使,生活在自然界中。

上清灵宝天尊手中所持的法器,乃是一柄如意或是太极,如意或太极,象征的便是,人类意识界开始苏醒,观察自然界事物,对心象进行归纳,创造概念、名词,人类开始意识到一个事物中存在的两种相互对立平衡的力量,这两种力量在动态平衡中循环不止,生生不息,有如太极双鱼一般,人类发展出归纳推理思维,开始观察积累自然规律。

太清道德天尊太上老君(即老子)手中所持的法器,乃是一柄阴阳扇,象征阴阳大道,“扇”又与“善”谐音,故又象征德,人类意识界,在归纳推理思维的基础上,衍生出演绎推理,这样一类更加高级的抽象思维(善恶、好坏这一类概念便不是通过对自然界观察归纳而来,而是需要人类有意识的演绎抽象,方能应运而生。),人类意识不再只是反应自然规律,开始有意识的积极利用自然规律,在自然规律基础上抽象出符合人类意志的概念(例如:用善恶、好坏这一类道德标准,约束不良行为,维持自然、社会平衡。),从而达成人类主观目的,这便是道家倡导的自然而然。

下次去参观,记得不要只是磕头,观察一下,回味一下其中的哲理,也许你就能有不一样的收获。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易(7),易的核心思想和主要概念
人类不受任何规律支配—破除“规律决定论”误区
何为客观规律
《道德经》第16章|虚极静笃,沉静无为
“道”就是自然规律,就是自然法则,那什么是自然规律,自然法则呢?
持枢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