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唐代张志和垂钓诗展现的休闲渔业历史时空意境

  休闲垂钓是中国休闲渔业业态的主要支撑。因承担浙江海洋大学与海南省休闲渔业协会关于中国休闲渔业发展史的研究课题,接触到大量关中国休闲渔业于垂钓文化的历史逸闻、诗文、名画,今天特挑选唐代钓鱼高手张志和的垂钓诗,与朋友们一起欣赏传统休闲渔业的情趣时空场景碎片。


   张志和(732年-774年),字子同,号玄真子,祖籍婺州金华(今浙江金华)。原名叫龟龄,因为他母亲在生他前作一了灵龟的梦,于是取名龟龄。张志和三岁就能读书,六岁能做文章。八岁跟随父亲在翰林院游玩,被人出题戏考,竟然答对。此时的皇帝玄宗对其也好奇,亲自出题考他,他也对答如流,玄宗认为是人才,安排在翰林院学习。十六岁明经擢第,中了进士,深受肃宗赏识,不但赐名“志和”,又让他做了待诏翰林,算是格外的恩宠。先后任左金吾卫录事参军、南浦县尉等职。

后有感于宦海风波和人生无常,在母亲和妻子相继故去的情况下,张志和弃官弃家,浪迹江湖。性情豪迈不羁的张志和,每日逍遥于山水风色,自称“烟波钓徒”,处江湖之远,遥看尘世纷扰,欲与白云共闲。

   肃宗怀念当初那个才情少年,赐给他奴、婢各一,张志和做主为他们定了终身,把他们唤作“渔童”“樵青”,情闲意适。张志和遂偕奴婢隐居于太湖流域的东西苕溪与霅溪一带,扁舟垂纶,浮三江,泛五湖,渔樵为乐。




张志和所作《渔歌子》,是中唐文人词最经典的代表之作。无论在当时还是后世,一直脍炙人口,千古传诵。
《渔歌子》又名《渔》,唐教坊名曲,后用为词牌。分单调、双调两曲,单调二十七字,平韵,以张志和所作最为著名。双调五十字,仄韵。

  唐朝名臣、书法家颜真卿初到湖州,约张志和和唐代茶学家陆羽等人游玩,共赏湖烟。时值暮春,桃花水涨,鳜鱼水美。烟雨迷蒙中,三人即兴唱和,张志和酒酣耳热,击鼓吹笛,作词《渔歌子》系列五首,开篇即《渔歌子·西塞山前白鹭飞》:

第一首:
张志和《渔歌子》系列共五首,咱们先来欣赏第一首《渔歌子·西塞山前白
鹭飞》:
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

赏析:
诗句译文:

西塞山前,白鹭在自由地飞翔,江岸桃花盛开,春水初涨,水中的鳜鱼味道肥美。
渔翁头戴青色的箬笠,身披绿色的蓑衣,冒着斜风细雨,乐然垂钓,不想回家。


   开头两句,平淡道来,貌似不见惊奇之处。但这首词特意用白、红、青、绿四种颜色,营造了色彩鲜明的渔文化画面,又用山、水、白露、桃花、鳜鱼、蓑衣等意象,构建了逍遥优美的休闲垂钓意境。

   开头两句勾勒出一幅江南风景长卷,“西塞山前”点明地点,“桃红”与“流水”相映,点明季节。

南方每年二三月间,桃花盛开,天气暖和,雨水比冬天多,下几场春雨,河水就会上涨,于是逆水而上的江南特有鳜鱼不时跃出水面。
“鳜鱼”是一种味道特别鲜美的淡水鱼,嘴大鳞细,颜色呈黄褐色。这个季节的“鳜鱼”,特别“肥”美呀。

至此,全词的主人公——休闲垂钓人物已然呼之欲出。
果然,头戴“青箬笠”,身披“绿蓑衣”的休闲垂钓者,在“斜风细雨”中出场了。
有人说,这“青箬笠,绿蓑衣”的垂钓者是张志和眼中的渔夫;也有人说,这垂钓者就是张志和自己。联系上下文意境,我倒倾向后一说。


君不见,“白鹭”象征闲适,白鹭自在地飞翔,衬托张志和垂钓的悠闲自得体验状态。
“不须归”,是说回归大自然,返璞归真,诗意盎然的江南美景中的休闲垂钓体验,使得历经宦海风波和人生无常的张志和,乐不思蜀,不想回家了。
张志和本身就是一位高明山水画家,据说他曾将《渔歌子》画成图画。读者不难看出,张志和《渔歌子》中的诗情是寄寓于画意的。


桃花汛期,春江水涨,烟雨迷蒙,雨中青山,江上渔舟,天空白鹭,两岸红桃,青色斗笠,绿色蓑衣,还有黄褐色鳜鱼,色泽鲜明而又显得柔和,气氛宁静而又充满活力,作者通过水乡春汛怡然自得的休闲垂钓的体验渲染,将高远、冲澹、悠然脱俗的爱自由、爱自然的情怀意趣,表达得淋漓尽致,感染力十足。
正因此,这首词虽然短小,却是倍受后世文人推崇的风流名作。此词吟成后,不仅一时唱和者甚众,而且还流播海外,甚至为东邻日本的汉诗作者开启了填词门径,嵯峨天皇的《渔歌子》五首及其臣僚的奉和之作七首,即以此词为蓝本改制而成。

大文豪苏轼也非常喜欢这首词,还亲自将它改成了一首《浣溪沙》:
西塞山前白鹭飞,散花洲外片帆微。桃花流水鳜鱼肥。自蔽一身青箬笠,相随到处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

第二首:
我们再来看第二首:钓台渔父褐为裘,两两三三舴艋舟。能纵棹,惯乘流,长江白浪不曾忧。
赏析:
舴(zé)艋(měng)舟:小船。棹(zhào):船桨。
如前所述,词中的“渔父”,就是作者自己的化身。
首句写衣着简朴,合乎渔父身份。前来钓鱼的作者,模仿渔夫打扮,将粗布衣服当作皮制的衣服。

次句的“两两三三”,即作者邀书法大家颜真卿等好友,呼朋引伴,同行共享休闲垂钓之乐。这一句,更证明作者写的是自己;不然的话,打鱼是渔夫的日常生机,他们哪有兴趣成天邀闲人来干扰自己打鱼的谋生手段呢?
当然,休闲垂钓的是作者张志和与好友,驾船的自然是渔夫。

在作者眼中,乘坐的这舴艋舟,舟形狭长,一不小心就会掉入水中,可是渔夫多年在风雨中闯荡,早练就一手纵棹乘流的工夫,“能”、“惯”二字,方显渔父踏波弄潮技艺之高。
正是目睹渔父即便或遇“长江白浪”之险,正是看惯了才“不曾忧”,笑而处之,化险为夷的心态,才使得作者触景生情,若有所思。
用今天的话来说,就是休闲垂钓带给游客的体验,
 

第三首:
我们再来看第三首:
霅溪湾里钓渔翁,舴艋为家西复东。江上雪,浦边风,笑著荷衣不叹穷。
赏析:
作者来到“霅溪湾里”,化身渔翁,体验钓鱼。

以舴艋小舟为家,一会向西,一会向东,悠然自得。江上白雪悦目,水滨清风为伴。好友间互相笑看模仿渔夫身着的荷叶衣服,唯有开心,不觉贫穷。
作者对生活的热爱就寄寓于休闲垂钓的体验之中,知足常乐的向上心态,跃然字里行间。
 

第四首:
我们再来看第四首:
松江蟹舍主人欢,菰饭莼羹亦共餐。枫叶落,荻花乾, 醉宿渔舟不觉寒。
赏析:
蟹舍,意指渔村水乡。这首词就应该涉及到相当于今天渔家乐的民宿了。

作者旅居“松江蟹舍”,吃着渔村水乡用菰米煮成的饭,尝着用莼菜烹制的羹。这是化用了晋代张翰在洛阳因秋风而起思念家乡的菰菜、蓴羹和鲈鱼脍的典故。虽则粗茶淡饭,但主客相交甚欢,即所谓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江边的枫叶开始飘落,荻花已然枯萎,冷风袭人的秋季,但见灯火昏黄的小舟中,休闲垂钓的心满意足之后,三五好友,欢然对酌,侃侃而谈,不觉酒醉微醺,弛然而卧。
有了这般放浪形骸的休闲垂钓+渔家民宿之乐,又怎会在意舟外的丝丝秋寒呢?
 

第五首:
再来看第五首:
青草湖中月正圆,巴陵渔父棹歌连。钓车子,橛头船,乐在风波不用仙。

赏析:
钓车子:现在的渔线轮,又称放线器,卷线器,是抛(海)竿钓鱼必备钓具之一。
橛头船:一种头尾不显着的简陋小船。
这首词大概是张志和在回忆做南浦县尉时的渔钓生活。

咱们细品诗词,仿佛穿越时空,来到中唐的南浦;天色已晚,但见圆月倒映青草湖中,巴陵渔夫唱着歌,摇着小船,相继回家。

可是,橛头船上,手持渔线轮(钓车)的张志和,意犹未尽,乐不思蜀;短暂抛开县尉官职的束缚,放浪江湖,休闲垂钓,这可是比做神仙都还惬意的享受呀。
 

    这组《渔歌子》五首,是唐诗衍化为词的创举之一,因其极强的艺术魅力而“风流千古”、享誉内外,它对词学的诞生与发展,产生了重大的影响,获得了“词祖”的殊荣。中国“新感觉派”主要作家之一的施蛰存先生曾说:“玄真子与词的关系,在其所撰渔父词五首,此唐词祖宗也。”也有人说,太白是词的生母,而志和是词的乳娘,所以后来仿作的诗人极多。

志和的兄长张松龄(又名鹤龄),见到这组《渔歌子》后,生怕志和“小舟从此逝,江海寄余生”,再难见面,连忙和了一首《和答弟志和渔父歌》呼唤志和归来:

乐是风波钓是闲,草堂松桧已胜攀。太湖水,洞庭山,狂风浪起且须还。

志和虽是神逸飘然,但兄长殷切的情意毕竟是感动于心,浮棹欣然归去。鹤龄在会稽城东买了块地,花竹掩映之中,修葺了几间茅屋供张志和居住。张志和闲来常钓鱼溪边,一边钓鱼,一边安享恬淡的仙乐之福。

张志和在《烟波钓徒》中写道:“八月九月芦花飞,南溪老人垂钓归。却把鱼竿寻小径,闲梳鹤发对斜晖。”通过描写渔父的休闲垂钓生活,暗喻作者自己的闲隐生活,从而表达出一种洗尽尘滓,超然世外的满足感。

张志和四十二岁那年,因酒醉溺亡于湖州望驿莺脰湖,终于与鱼相随伴到永远。

张志和离世五十多年后,名篇《渔歌子》几乎亡佚。唐宪宗李纯对张志和仰慕不已,要寻找张志和写的五首《渔歌子》,可是一直没有找到。于是唐宪宗便画了一幅张志和的画像挂在宫中,并题字记下自己的遗憾。李德裕得悉后大为感动,恰好李家又与张志和是世交,于是李德裕多方寻访,终于替唐宪宗得到了《渔歌子》五首全文。

如此,张志和《渔歌子》五首方得流传于世。此事遂传为文坛与垂钓史上的佳话。


(部分专业说明与图片来源网络资料)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张志和《渔歌子》
必背古诗
唐宋词鉴赏:张志和·渔歌子
唐代不知名诗人,却写出史上最著名的词,惊艳中外!
诗词随笔 一帘花雨谈幽梦(三)作者:寂寞文字
唐代一位不知名诗人,却写出史上最著名的词,令人叫绝!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