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纪念毛主席诞辰话岳麓书院半学斋青年毛泽东寓居处

12月26日,是毛泽东同志诞辰130周年纪念日,特撰写此文以示纪念。

始创于公元976年的岳麓书院,历经千年,弦歌不绝。

岳麓书院讲堂檐前悬挂的“实事求是”匾额,吸引了许多游人驻足赏议;当然也包括到访的本人。
   “实事求是”源于《汉书·河间献王刘德传》中的“修学好古,实事求是”。本意是做学问要注重事实根据,才能得出准确的结论。

岳麓书院作为湖湘文化的基地,早在南宋时期就将学术研究与经邦济世紧密结合起来。到了近代,曾国藩、左宗棠等人进一步将岳麓书院经世致用的精神和古代的成语实事求是相联系,例如曾国藩提出“实事求是”就是“即物穷理”,将实事求作为认识事物的一种方法和途径。

1916年,宾步程校长手书“实事求是”悬挂于岳麓书院讲堂,将其作为校训,引导学生从事实出发,崇尚科学、追求真理。
岳麓书院中经世致用、实事求是的观念和学风都极大地影响了广大湖湘学子的文化性格。

100多年前,一位意气风发的青年进步学生,亦深受岳麓书院“实事求是”思想的影响。这位青年进步学生,就是后来成为一代伟人的毛泽东。

1917年5月,杨昌济联络易培基、杨树达、胡元倓等人向省政府进言创办湖南大学,建议被采纳后,杨昌济被任命为筹备办主任。

开始,筹备办就设在杨昌济家里,后来迁到岳麓书院。

经岳麓书院的先生杨昌济(杨昌济后来成为毛泽东的岳父)同意,

毛泽东与蔡和森、张昆弟、陈书农、熊子容等人,

一同搬进了“湖南大学筹备处”——即岳麓书院的半学斋,

就在半学斋里开始了他们寄住在岳麓山下的生活。

毛泽东曾在1916年至1919年,数次居住在岳麓书院的半学斋,

每日早起就能看到讲堂上方“实事求是”的牌匾。

此时毛泽东才20岁出头,正是最意气风发、充满激情的年龄,

同时也是知识结构和价值观塑造的关键时期。

所以研究者指出,毛泽东“实事求是”思想的最初来源,

必然绕不开他早年在岳麓书院所受的熏陶。

在半学斋生活期间,

毛泽东等人一有空闲,便相约一起到离半学斋很近的爱晚亭看书、谈论,有时候夏天还抱着篾席,到此乘凉露宿。

毛泽东与蔡和森等人发起组织了以“革新学术,砥砺品行,改善人心风俗”为宗旨的新民学会,

学会旧址即在岳麓山脚,

而当年他与好友纵论天下的地方就在书院后的爱晚亭。

岳麓书院的赫曦台、爱晚亭是青年毛泽东经常散步、学习的地方。

毛泽东不但身体力行“实事求是”,更是在革命实践中,创立了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指明了正确方向和实现的根本途径。

1938年10月14日,毛泽东在六届六中全会上的报告中首次提出“实事求是”:“共产党员应是实事求是的模范,又是具有远见卓识的模范。因为只有实事求是,才能完成确定的任务;只有远见卓识,才能不失前进的方向。”  

1941年5月19日,毛泽东在延安干部会上作《改造我们的学习》的报告时,第一次对“实事求是”做了全新的、科学的阐述:“'实事’就是客观存在着的一切事物,'是’就是客观事物的内部联系,即规律性,'求’就是我们去研究。”明确将实事求是作为党的指导思想,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一次飞跃。

这之后,实事求是成为毛泽东经常谈的一个概念,也成为党的会议和文件经常提出的一个要求。

1955年6月,回湖南调研考察毛泽东在离开长沙近30年之后,在周小舟、周世钊等人的陪同下,

重游湘江,重返岳麓山

6月20日下午3点多,毛泽东一行来到了岳麓书院。

在半学斋,毛泽东回忆起30多年前,与蔡和森曾经岳麓山下建设“新村”的实验,同时也聊到了年青时好友萧子升等人;还就文字改革问题征求杨树达教授的意见。

(历史图片来源网络)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中国名亭(1)爱晚亭
王军红:千年学府 岳麓书院
读城|星城长沙
长沙印象:可盐可甜,亦庄亦谐
湘风楚韵文学畅享之旅——长沙篇
(206)五言绝句重访爱晚亭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