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万象洞:武都文化的一面镜子 娄炳成
userphoto

2022.05.10 甘肃省

关注

纵观历史,无论作为行政区划地名还是作为历史文化地名概念的“武都”,“大武都”、“小武都”之分。所谓的“大武都”,就是秦汉以降,被称作武都道、下辨道、武都郡、武都国、武州、阶州、阶州直隶州等行政管理机构时,所治辖的陇南广大地域或其中的一部分地域;所谓的“小武都”,就是民国和新中国建立以后,被称作武都县、武都区的行政管理机构时,所治辖的大幅度缩小了的现当代北裕河流域和白龙江一部分流域的这片地域。

然而,沧海桑田,无论历史沿革怎样变迁,行政区划如何变化,我们陇南市武都区都始终属于“大武都文化圈”。历史上,中原文化、周边文化与本土文化相互碰撞、相互吸收,加之多次民族大融合,以及伴随着丝绸之路、茶马古道、陇蜀古道的商贸活动带来的文化传播,形成了既多元又具有鲜明特色的陇南文化——亦即“大武都文化”,使得我们武都区的历史文化积淀异彩纷呈,成了全中国文化形态最复杂最瑰丽的地域之一。

文物普查考证发现,白龙江及其支流北峪河、沟坝河、福津河沿岸的黄土坪上,埋藏着极为丰富的古文化遗迹和遗物,有距今七千年的仰韶文化,距今五千年的马家窑文化,距今四千多年的齐家文化及商周时代武都白马氐族的寺洼文化等。武都最迟在七千年前就有祖先华夏民族的足迹,他们先在北峪河流域,再繁衍到白龙江及其支流沟坝河、福津河沿岸,从而开创了武都灿烂的古文化。

而闻名于世的万象洞,就是武都文化的一面镜子。

位于陇南市武都区汉王镇白龙江南岸杨庞村半山腰的万象洞,虽然是一处自然景观,形成于两亿五千万年至三亿年之前,但是,当它被先民探访、命名为“万象洞”之日伊始,就深深地融入到了武都文化之中,成了武都文化重要的组成部分,散发出了武都文化奇异的光彩。洞内自然天成的艺术宫殿,无论是月宫、天宫、龙宫三大洞天,还是石乳、石笋、石柱、石幔、石花等相对独立的景观,都被极为形象地赋予了人文色彩,变成了栩栩如生的文化因子,具有了神奇的仙境般的吸引力,反映出人们对于自然造化和人类社会相互依存、相互关联、和谐统一的思想认识,也就是古代先贤所揭示的“天人合一”的哲思真谛。

尤其是,从南北朝时期至今,万象洞景区内,历代名人所留墨迹、石碑随处可见,共有一百多方,诗词题刻七百六十八首,犹以民国时期陕、甘、青检察使高一涵在洞中所题“别有洞天”和赵朴初题写的“万象洞”最引人注目。历史上,武都区内山大沟深、江河阻隔、交通极为不便,在依靠溜索、桥解决行旅问题的时代,能留存如此多的碑刻诗词,实属难能可贵。它们给万古生辉的万象洞锦上添花,画龙点睛,给这处自然天成的景观注入了文化元素,披上了文化彩衣,涂抹了文化色调,升华了文化品位,使其具有了博大精深的审美价值。

可以说,神奇的武都万象洞,这座自然天成的大观园所呈现出来的千姿百态、琳琅满目、形神各异的景象,正好与我们武都文明发展、文化传承所呈现出来的多元色彩、万象形态、独特气韵,相映成辉,相映媲美,相映成趣。武都万象洞,是文化了的自然景观;武都文化,是现实社会、精神领域的万象洞。他们相辅相成、和谐统一,又相互独立,展示出各不相同、异彩纷呈的美丽神态。构成武都文化的考古发现、历史遗存、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生活方式、乡风民俗、民歌方言、古老村落、民族村寨、庙会社火、乡贤著述、民间传说、山川掌故、甚至是地方物产、饮食小吃等等,都无不是洋洋大观,极具万象洞的无比神奇与绮丽!

关于武都文化,我们可以从考古发现、历史遗存、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生活方式、乡风民俗、民歌方言、古老村落、民族村寨、庙会社火、乡贤著述、民间传说、山川掌故、甚至是地方物产、饮食小吃等各个方面,写出许许多多的专著或者文章,我们会怀着对这方热土深深的眷恋之情、热爱之心,如数家珍,引吭高歌。但是,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一方水土孕育一方文化,而一方文化总会有它的代表性人物,即所谓的地灵人杰。我们武都文化的代表性人物,便是邢澍,他既是我们武都的历史文化名人,也是我们武都的古代乡贤。说到武都文化,就不得不说邢澍。

邢澍,字雨民,号佺山,阶州(今甘肃陇南武都)人。乾隆五十五年(1790)进士,其生前身后,都被公认为清史学家、史志目录学家、金石学家、藏书家,历任浙江永康知县、长兴知县、江西饶州府知府、南安府知府,为官清正,案无留牍,百姓称之为“邢青天”。曾博考秦代图籍,撰写有秦代目录史料,竭二年之力,精心搜采,成《全秦艺文志》八十卷。工于书法、金石、碑板,其著述有“取材博而用心审”之称,曾与孙星衍同辑金石学名著《寰宇访碑录》行世,收录碑石七千七百零六种。著有《两汉希姓录》《金石文字辨异》《关右经籍考》《南旋诗草》《旧雨诗谭》《守雅堂诗文集》等十六种,现多半已散佚。

邢澍鸿才硕学,著述十分丰富,清末张之洞在《书目答问》的附录中,将邢澍列为金石学家推荐。邢澍在史学考证方面功夫很深,治学方法科学。他在《武阶备志序》中说:“舆地之学,非多阅古今书不能也,阅书多矣,非身履其地,参互考验,仍不能也。”又说:“余尝谓学问之道,博与通相资,而固与陋相踵。”邢澍在这篇序文里指出,不仅要读书本,而匝要读石刻;不仅要读文字记载,而且要亲自调查访问;不仅要知识丰富,而且要见识通达。是为治学、尤其是进行文史研究的至理名言,发人深省。

邢澍还是诗人和诗评家。他的诗收入在《南旋诗草》,共有古今体诗七十首,为清仁宗嘉庆二十三年(1818)秋从北京回秀水途中有感而作。诗句流畅,感情丰富。他在《舟行纪事》中写道:“耳目磨炼生智慧,格物何必皆读书?老兵知战农知岁,吾曹博览恐弗如。”把劳动人民和知识分子作了对比,感到在打仗和种田的知识方面,作为封建文人的自己是不如“老兵”和“老农”的。懂得这点道理,对于一个生活在二百多年前的封建官僚来说,实在难能可贵。在《长兴县志》中也收有他的几首诗,其中一首写道:“摘芝何处觅园公?罨画溪边系短篷。十里路行松影里,一家村在桂香中。亭轩晓霁仙岩碧,鱼呗宵深佛火红。我亦有山归未得,年年猿鹤怨秋风。”这首诗是邢澍在长兴知县任内作的。从政之暇,他到钦氏山游玩,一路上松影满地,桂花飘香,景色十分幽美。他触景生情,想起了故乡阶州的山水,从而引起了“有山归未得”的感慨,抒发了他对故乡的眷念之情。邢澎的诗评保存下来的不多,但都很有价值。《与张叔未书》中说:“《清仪阁杂咏》披阅数过,典雅流丽,不乏情韵,可传无疑。袁随园尝以'泠痴’、'钞书’嘲近日诗人,不知谁指,然犯此病者实不少。”主张诗要有“情韵”,也就是要有诗味,反对把诗写成宣传金石考据之学的押韵之文。此诗论是其经验之谈,对有志于诗歌创作之人,具有很好的指导教诲意义。

邢澍晚年因疾辞职到秀水(浙江嘉兴)休养,六十二岁时从浙江秀水回到了老家甘肃武都,以著书自娱。他因身患疾病,在家乡只待了两年就去世了。据说,邢澍晚年休制回到老家后,因他深谙风水学,便在武都两水后村的自有地里给自己勘探了坟茔宝地,并嘱咐儿子们将他安葬在他自己选定的墓地里。但使他生前始料不及的是,他在自己勘探的坟茔宝地里长眠了一百四十多年之后,其坟墓却被意外地而毁挖掉了。一代学者鸿儒邢澍离我们远去了,坟茔不存。但他的鼎鼎大名和许多著述却流传了下来,彪炳史册,光照后人。

我小时候,曾经见过邢澍原墓葬,由于时间久远,具体位置不记得了,印象中大约是在两水后村的某坪上,坐北朝南,墓碑很高,有石制的青龙、白虎、玄武、朱雀之类的陪侍物分布在墓地前后左右,墓前还栽有松柏。而现在的衣冠冢却是坐西朝东,是甘肃省文史馆员、陇南文史专家刘可通先生等人倡导,由原武都县政府于2012年以“县级文物保护单位”的名义修建的,牌坊门楣上写有“邢澍墓”三个大字,后殿有塑像,目前正在塑造左右陪祭,设置楹联、生平介绍、文物古籍诸般应有之陈列,其纪念广场还仅仅是草创阶段。

弘扬历史文化,传承地域文化,离不开一大批热心的专家学者、文史研究爱好者,对已经沉淀淹没久远的本地域的历史文化人物,及其生平事迹、文化遗留、历史建树等进行发掘、钩沉和潜心研究。我们武都历史文化积淀非常深厚,是秦文化、秦陇文化、羌氐文化、茶马文化等历史文化的发祥地之一,在经历了漫长的先秦时期、秦国崛起时期、游牧与农耕交替时期、民族大融合时期、历史大变革时期之中,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地域文化。研究武都文化,传承武都文化,弘扬武都文化,并为武都文化赋予新时代新时期的丰富内容与鲜明特色,使之发展壮大,为武都的经济建设、社会进步、文明提升、民生改善提供“软实力”服务,任重而道远,意义十分重大,是我们这一代人神圣而光荣的使命。

如今,陇南市武都区新一届区委区政府本着乡村振兴、以文化旅游业建设为突破口、从而推动整个武都经济大发展的理念,千方百计筹措到十几个亿的资金,征平半荒山地数百亩,充分利用原有数十处景点景观、星罗棋布的农家乐等自然资源、人文积淀、文化元素,建设以万象洞、瑶寨沟、民族村、千坝高山草甸相互链接为一体的文化商贸观光休闲娱乐大景区旅游热线,的确是大视野、大手笔、大作为。随着九武高速公路的开通,景区基础设施的完善,这一宏大工程的竣讫,武都城区广大干部职工和市民每逢节假日就南下入川旅游休闲、购物消费的现象,就会大幅度减少,而外地人来武都更会觉得有看头、有玩处,走进以武都文化、武都商城、武都人情、武都风貌、武都新奇等所构成的“万象洞”,感受武都的文化品位,体验武都的别样风情,领略武都的山水风光,采购武都的土特产品,乐于消费、流连忘返,将大美武都的神采形象传扬到大江南北、世界各地,一定会助推武都的经济建设、社会发展迈向一个新的台阶!

万象洞是大自然赐予武都人民的福地洞天、宝贵财富,就像九寨沟是大自然赐给南坪人民的聚宝盆、摇钱树一样。它的开发利用价值潜能极其深厚广大,我们绝不能暴殄天物,而是要倍加珍视、精心呵护、科学设计、合理建设、着力开发、充分利用,让它焕发青春,展示出更加迷人的魅力,吸引来国内国外更多的游人商客,成为我们武都著名的文化旅游胜地,成为我们武都人见人爱的风水宝地,尤其是成为我们武都滚滚的财源,取之不尽用之不竭!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甘肃. 陇南市-- 武都万象洞
0189武都赋
历史往事轶事人物人间万象191
名胜|甘肃·武都万象洞
行走大美武都 且看万象精彩——调研武都文旅康养产业融合发展有感
全用精微之察劲:武禹襄《十三势行功要解》集解(一)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