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浅谈网络文学 娄炳成

  时代在进步,社会在发展。随着信息时代的来临,新型的电脑书写工具,新型的网络媒体表现形式,改变了传统的写作方式,缩短和扩大了信息传播的时空,深刻地影响了人们的物质生活特别是精神生活。作为社会学科之一、又具有很强的独立性的文学,便与时俱进,顺应历史潮流,迎合大众需求,借助信息网络这一新型的载体平台,以“网络文学”的表现形式应运而生了。我国“网络文学”诞生仅有二十年,还是一个新生事物,方兴未艾,浪潮迭起,却已经显示出了强大的生命力。伴随着网络文学的兴起,对网络文学的关注、研究和探讨,也成了文学理论界一个新的课题。

  笔者认为,网络文学绝不是“网络”与“文学”的简单结合。“网络”是形式,“文学”是内容,内容决定形式,但形式也会改变内容;它们是一个有机的整体,不能割裂,更不能对立。要研究探讨网络文学,首先应该搞清楚,什么是网络文学,必须给网络文学一个确切的精准的定义,否则就会盲人摸象,以偏概全,不得要领。然而,要给网络文学一个确切的精准的定义,并不是一件简单容易的事情,我们还得回过头去,逆向地去理清网络文学发展而来的前身、父祖和源头,这个问题是没有捷径可走的。

  如果说,“网络文学”自成一体,把它看成是当代文学的一种新型传播表现方式的话,那么,它的前身就是“纸媒文学”,父祖就是“竹简文学”,源头就是“口头文学”。倘若不以文学的传播方式来做出这样的划分,我们就无法阐述什么是网络文学,对于网络文学就无法进行研究探讨。只有先搞清楚了口头文学、竹简文学、纸媒文学,顺着口头文学、竹简文学、纸媒文学发展的脉络,才能搞清楚当代流行于世、蓬勃兴起的网络文学。

  我们知道,人类在没有发明文字和书写工具之前,就已经有了文学。那时间,文学是借助于口头语言创作的,也是借助于口头语言传播的。这时的“口头文学”是一个单纯的概念,也是一个较大概念,与后来成为一种艺术创作样式的相声、快板、说书、评弹等口头文学不是一回事。就如同网络文学绝不是“网络”与“文学”的简单结合一样,口头文学也绝不是“嘴巴”与“文学”的简单结合;以此类推,竹简文学、纸媒文学同样如此。从极为简单的“杭育杭育”,到《候人兮猗》《击壤歌》《弹歌》《腊辞》《诗经》,再到《格萨尔王》《荷马史诗》等,都是口口相传的古老的口头文学。后来有了甲骨文、钟鼎文,但因其书写铸造困难,文字的表现力极为有限,无法作为文学创作传播的主要形式,可以忽略不计。直到竹简的出现,才有了对口头文学的记录记载、加工润色,并且使得文字有了较为方便的传播方式,可以不胫而走,才有了真正意义上的文人创作,出现了诸子百家,出现了汉赋、汉乐府民歌等文学样式。以这一时期文学的创作传播方式为依据,可以看作是“竹简文学”。纸张的发明,特别是印刷术的发明,是文字书写传播的革命性变化,一直延续到了今天,可以称其为“纸媒文学”。虽然上述划分,只是一种文字(包括文学)书写传播方式的划分,可能不够科学,但是为了说明问题,也只能这样划分。

  我们看到,口头文学所传播的文学样式是比较简单的,除了民谣民歌、神话传说之外,就没有别的了;竹简文学时期,内容就丰富得多了,但还主要是文史、政论、哲思等不分的混杂组合,加以一部分文赋、诗歌,属于“大文学”的概念范畴。直到纸媒出现,文学才出现了相对独立、纯粹、自成体系的格局。从这些现象来看,文字书写工具的更新、思想传播方式的改变,推动了文学艺术的发展;而文学艺术的发展,反过来又促进了文字书写工具的更新、思想传播方式的改变,内容决定着形式,形式也改变着内容。

  因而,笔者认为,“网络文学”就是一种从纸媒文学传承演变而来、借助网络媒体传播、充分体现了信息化时代的基本特征、以传统文学创作样式为母体、更具有人民性的新型的文学表现形式。不知道笔者这个对网络文学所作出的定义,是否确切精准,见仁见智吧。

  信息时代,给文学艺术爱好者和写作者提供了学习、阅读、创作、发表、传播的更加广阔的天地。随着手机、电脑、电子书刊的普及,文学艺术的载体平台、发表方式、传播阅读等,已经发生了深刻变化,即便是古今中外的一切名著,也可以通过网络广泛流传,查找阅读。紧跟潮流,与时俱进,走进网络世界,为自己开辟一条网络文学艺术创作的新路子,是许多文学艺术创作者不得不做出的选择。基于这种认识,笔者也较早地加入到了网络文学写作者的行列,活跃于网络文坛,发表了上千篇文学作品,成了一名新世纪名副其实的网络文学写手。

  从笔者涉入网络文学写作十六年的经验来看,从我国网络文学发展的轨迹来看,二十年来,网络文学经历了大致三个阶段:兴起阶段,壮大阶段,以及当前正在出现的较为成熟的阶段。

  兴起阶段,主要是博客写作;壮大阶段,主要是网络文学网站的大量开办,凝聚、团结和壮大了网络写手队伍;当前较为成熟的阶段,是网络文学得到了社会的广泛公认、支持和逐步走向规范。当然,这不是硬性划分,只是大致如此;特别是,要进入网络文学的成熟阶段,还有很长的路要走,还需要不断实践,不断总结,不断完善。

  网络文学的兴起,无疑首先起源于博客写作。“文豪天子”曹丕在其《论文》里,对文学的功能和价值提出了惊世骇俗旳看法,他说:“文章,经国之大业,不朽之盛事。”意思是说,文章是关系到治理国家的伟大功业,是可以流传后世而不朽的盛大事业。曹丕将文章的社会作用概括为“经国之大业”,提到与事功并立的地位,评价如此之高,空前绝后。尽管文学的地位远非如此的高高在上,但从古至今,文学创作一直是文人的专属领域,从事文学创作是文人的职业,当是一个铁定的事实。网络上出现博客之后,人们忽然发现,写作是人皆可为的事情,而非文人的专利了。于是,人人皆可成为作家,那个作家梦是可以做圆的,便激励所有自认为具有写作水平和能力的人,在博客里一展风采。接着,文学网站的大量开办,由于发表作品的门槛较低,速度很快,读者面宽,即便是没有分文稿费,也刺激了众多的文学爱好者,纷纷成为网络写手,从而促成了网络文学的空前繁荣。

  暂先不说第三个阶段,仅就第二个阶段的出现,就颠覆了包括纸媒文学在内的之前所有文学高高在上的金字塔,使得文学消失了以往神圣的光环,从“阳春白雪”再度回归到了“下里巴人”的平民百姓之间,成了平民百姓的寻常之事,简单之事,娱乐之事,可为之事。这是时代的进步,绝非是倒退。文学,本来就是人民大众的发声,文学的人民性得到了空前的体现。文学,由“你写我”,变成了“我写我”,是文学史上一场彻底的革命,作为历朝历代的被文学所描写的对象,一跃而成为文学的主人,解放了,翻身了,做主了,这是多么了不起的嬗变!“你写我”仅仅是一种揣测,一种推理,一种想象;而“我写我”,则可以百分之百地发映出“我”的所思所想、所做作为,“我”就是我,就是我的本来面目,不是复制,不是绘画,不是照相。它不无调侃地宣告:文人们,劳驾你们两千余年了,谢谢了,你们是人民可亲可敬的公仆,现在,我们自己的事就让我们自己来做吧。

  笔者的上述文字也许有些偏激,倘若要纠偏,就是笔者所说的第三个阶段了。网络文学正在走向成熟,但尚未完全成熟,是当今网络文学的真实现状。笔者旗帜鲜明地反对把文学贵族化、权威化、神圣化,搞成珠穆朗玛峰;但也不认可人皆作家,把文学低俗化、全民化、非艺术化,搞成马里亚海沟。文学的珠穆朗玛峰和马里亚海沟消除之日,便是网络文学成熟之时。这只是从纯粹的网络文学的角度来说的,事情还远非如此简单。

  当今中国网络文学的平台,以网络民间经营者搭建的为主,以官方搭建的为辅,前者是要考虑经济效益的,而后者虽然不以盈利为目的,但覆盖面有限。所以,当下中国的网络文学,就必然会与商品经济、市场经济挂钩。自古以来,文学,文学的生产者,都最接地气,就注定了一定要食人间烟火。作为脑力劳动的写手,更是食人间烟火的普通人,追求相应的劳动报酬,应该是受宪法保障的。网络文学的成熟,自然包括这些内容。

  现在有一种说法,“网络文学就是网络文学”,似是而非,是以其昏昏使人昭昭的一种说法。网络文学到底是什么,它的内涵和外延,无疑是很丰富、很实在的,绝非是“网络文学就是网络文学”简单的一句话就可以概括说明的。希望笔者的这篇拙作,抛砖引玉,能够让我们在网络媒体看到确切的精准的定义,以及具有说服力的观点看法。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我对于小说的看法
【学姐带背】文学概论(第二版)知识点梳理(16)
周敏 | 何为“新曲艺”
责任与担当
韩少功:我们为什么至今无法摆脱文化阵痛? | 文化纵横
楹联起源之我见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