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太无》(灵虚一点,二气相报)第九

​太无(灵虚一点,二气相报)


壬甲

一之始也,是谓无其极。无,有生焉,是谓一元。一元者,无其极也。一之动也,从形,从气而来;是谓阴阳,命曰两仪。两仪之运,动而无形,周而不息,是谓太无(灵虚一点,二气相报)。太无(灵虚一点,二气相报)者,气虚于空,云形于上,谷形于下,无也,气与物之化也。

若夫(髟付)。病也,从风而来,客入皮腠,皮腠若冬之封固,则液化粘涎而肌里闷热,内气难舒。

病也,从形而来,则鳥湮鳥腐,蚀人形腑。是谓客入而变者,变化之道,是谓死生之道也。 

故师曰:邪客于气,则气为所动,动则妄行。邪并于血,则血为所客而生病。故气者本煦之,在血者本濡之。

气之受制而不濡者,气病也。脉壅而不濡者,血病也。

故形病脉不病者曰生,脉病形不病者曰死。形病而脉不病者,气病也。是气之病也,七惑之所致也。六欲之所赐于气者也,故日生。而其脉病而形不病者,病隐于血而潜于脏也。是故人莫知之其病也。良工之莫治也,故曰死。

是以脉有伏匿。阴阳相乘,阴阳相伏。阳中伏阴,阴中匿阳。故有阴之部反见阳脉者,为阳所乘也。虽阳而脉来,沉濇而短者,阳中伏阴也。阳部反见阴脉者,为阴所客也。虽阴而脉来,浮滑而长者,阴中伏阳也。故重阳则狂也,重阴则癫也。脱其阳则幻而见鬼,脱其阴则瘀而目盲。

夫若是,女得男脉,则为太过,病在四肢。脉右病左,脉左病右。男得女脉为不及,病在内;脉左病右,脉右病左,以脉言也。何谓也,以其男尺常弱,而女尺常盛也。

故得肺脉结者,积气右脇也。结盛积甚,结微积微也。亦有肺脉不见而右脉沉伏者,亦积气于右也。譬脉结伏而内无积象,脉浮结而外无痼疾。有积聚而无伏结伏,有痼疾而无浮结,乃脉不应病也,死矣。

是以诊之当审也。观其病腹大而泄,脉当微细而瀒,若反紧大而滑者,不救。病若谵言妄语而身热,脉当洪大,其有手足厥逆脉沉细者,不救。开目而渴,心下牢脉应紧实而数,其若沉濇而微者,不救。吐衄者,脉应沉细,其浮大者不救。冥目厌人,脉应左关弦急而长,若右寸浮短而濇者,不救。

师言,病有内外,不可不察也。阴结阳滞,不可不审也。

故有脉在肝,面青善怒,脐左有动气,案之紧痛,其病四肢满,溲便难者,肝也。

脉在心,面赤,口干善笑。脐上有动气,案之紧痛,心烦痛,掌中热啘者,心也。

脉在脾,面黄,善噫多恖味。脐有动气,案之紧痛,胀满食不消,体重节痛,疲而堕者,脾也。

脉在肺,善嚏面白,悲愁欲哭,脐右有动气,案之紧痛,喘咳,洒淅寒热者,肺也。

脉在肾,面黑,善欠而恐,脐下有动气,案之紧痛,逆气腹急痛,泄如下重,足胫寒而逆者,肾也。

九候之诊,其势可抉。脉之来也,一呼再至曰平,三至曰离经,四至曰守经,五至曰死,六至曰绝命 。

故呼因阳出,吸随阴入,吸至于肾,数满五十。是以五十不止者,无殆,以其数之钧也。其有止者,知其应于是也。卌而止者,脏为邪乘也,不治则四年而亡。卅而止者两脏殆也,不治则三年而绝。廿而止者,三脏殆也,不治则二年死。十动而止者治难及,六月亡也。

师言,脉之为治要矣,治之与病也,至关至重也。故脉辧于望,脉辧于闻,脉辧于问,不若存神以触者也。触者,心会者也。彚[huì同“汇” ]四时之变而触其气之应,乃知存亡矣。

故其脉损者,益之以气。其心损者,调其荣卫,其脾损者,调其饮食,寒温得适。肝损者,缓其中气。其肾损者,益其精气。何为益也?内息以心而外治其虚也。


壬乙

师言:脉以再至为之衡。二至为败,三至为迟,三至为平,五至为过,六至为数,七至为激,八至为极,九至为脱,十至为殒。反之,一呼一至曰离经,再呼一至属夺精。三呼一至曰死,四呼一至曰命绝。五呼一至曰即亡。一呼者,一吸一呼也。一损者,损其皮毛也,二损者,损其血脉也,三损者,损其肌肉也,四损者,损其筋也,五损者,损其骨也。

故曰:“以寸ロ言,则六六之辨,犹有未尽矣”。

师言,浮数者,为阳,迟沉者,为阴,其脉各有一十二变。变四十有八脉,脉者,有各其象。象者,各有其应也。一脉、亦有十变焉。

若(髟付)。以肝脉之变言,肝脉大甚则心邪乘之。微大则小肠之邪乘乎胆。甚则脾邪乘肝也。微耍则胃邪乘胆也。紧甚则肝邪自乘也。微紧者胆之邪自乘也。浮甚则肺邪乘肝也。微浮则大肠之邪乘胆也。沉甚则肾邪乘肝也。微沉则膀胱之邪乘胆也。

心脉之变言,心脉急甚者肝邪乘心也。心脉微急者,胆邪乘小肠也。大甚者,其邪自乘也。微大者。小肠邪自乘也。缓甚者,脾之邪乘心也。心脉微缓者,胃邪乘小肠也。浩甚者肺邪乘心也。微浩者,大肠乘小肠也。沉甚者,肾邪干心也。微沉者,膀胱邪乘小肠也。

脾脉之变言,则弦甚者胆邪乘脾也。微弦,则肝邪乘脾也。急甚,则胆邪乘胃也。微急,则肝邪乘胃也。洪甚,则心邪乘胃也。微洪,则小肠之邪来乘胃也。微大,则心邪乘脾也,大甚,则小肠之邪乘脾也。缓甚者胃,邪自乘也。微缓者,脾邪自乘也。濇甚者,肺邪乘脾也。微濇者,大肠之邪乘脾也。毛甚者,肺邪乘胃也。微毛者,大肠之邪乘胃也。沉甚者,肾邪乘脾也。微沉者,膀胱之邪乘胃也。石甚者,肾邪乘胃也,微石者,膀胱之邪乘脾也。

肺脉之变言,则急甚者肝乘肺也。微急则胆邪乘大肠也。大甚则心邪乘肺也。微大则肠之邪乘大肠也。缓甚者,脾邪乘肺也。微缓者,则胃邪乘大肠也。毛甚者,肺邪自乘也,微毛,则大肠之邪自乘也。沉甚者,肾邪乘肺也。微沉,则膀胱之邪乘大肠也。

肾脉之变言,则急而石者,肝邪乘肾也。微急而石者,胆邪乘膀胱也。大而石者,心邪乘肾也。微大而石者,小肠之邪乘膀胱也。缓而石者,脾邪乘肾也。微缓而石者,胃邪乘膀胱也。毛而石者,肺邪肾也。微毛而石者,大肠乘膀胱。沉石而坚者,肾之邪自乘也。沉微石而者,膀胱之邪自乘也。

五脏之中各有刚柔矣。故令一脉变而为十,惟脾胃之脉也。一变二十者,以胃为后天之宫也,故脾与胃名变一十者也。


壬丙

象言脏腑也,则数为腑,而迟为脏也。数热,而迟寒也。浮为腑,而沉为脏。浮表,沉里也。

浮、数、滑、实,长、洪、紧、芤,弦、动、促、鼓,搏、击、疾、急。十六脉为阳为腑。

沉、迟、虚、濇,短、微、缓、牢,革、濡、散、弱,细、伏、结、代,十六脉为阴为脏。

辧形案脉,以知其病。脉之有常,当案其形。故人有体胖者,气居乎表,脉来浮洪。弱小瘦贫者,气敛于内,脉来沉数,税(病头水)疢之宿也。其性急,五至实长洪弦曰平。其性缓,四至作热。 

方北人实疆,方南地见濡弱。人其少壮者,脉盛大。人其老耆者,脉虚细。人其醉者,脉当数。人其饮后者,脉常洪。室女寡孤者,脉濡弱。人其湾域者,脉滑耎,方西人脉洪长。人其居室者,脉当濇。人其劳碌者,脉弦紧。婴儿之脉常数。乳育之妇人也,脉耎芤。人其小而脉壮,人其大而脉小,此皆不应病而言其行者也。

非常之人,当有非常之脉也。人其肌腠坚厚者,则其脉沉实。人其肌薄皮陷者,脉来长数。人其性紧无事,则脉缓;人其性缓劳神,则急数。方之北,有胎弱养困。方之南,有劳苦实彊。

夭病者,脉虚细。矍老者,脉沉实。孤室女子,有恬憺冲龢矣。微五行之变化,察气象之兴衰。辧性情之欲寡。判逸劳之从来。贵贱有别,有余不足当审也。形与气拊者,谓生。三五不调者,曰死也。

脉之形圆龢,至数分明,谓之。脉之形散濇,至数不分,谓之

质之清,气脉清,贵而多喜。质之浊,气脉浊,贱而多忧。质之清,气脉浊,谓之清中浊,外有富贵,实则卑贱。质之浊,气脉清,谓之浊中之清,外贫贱,而内富贵。清不清浊不浊,得失相半,而无大得大丧也。

故富贵而寿,脉神清而气长。贫贱而夭,脉神浊而气促。神清而气促,富贵而夭。神浊而气长,贫贱而寿。贫而后贵者,其来僵而圆长。富而后贫者,其来圆耎而僵。神存脉濡,禀其性之脉自微异也。

故为候王,脉圆洪而清。博而贤,脉来濡大而滑。智而慧,芤而圆滑。得之喜者,洪大而濡。新失之者,实革而濇。得之圆润,失之牢濇,此天常矣。服常,恒有已。服道,恒悳[dé同德]而有已。恒而有者,知常矣。

夫脉之道渊矣。若窥深渊之窈窈,不见耶?如玄玄其黑;若视浮云,莫明其迹。其理出,而意难明。一意所归,口难之言,而莫传也。

脉之因人而异者,质弗同也。至于神乎,唯斯理也,非心领会者,焉能尽其玄妙哉!古之人言胃气脉也。曰不浮不沉,此迹象也。可以中候求也,不疾不徐;笔莫能尽已。可以以言记者,皆迹象也;非为脉耎而洪龢也。

德厚者,濡滑而柔。身怀珠玉,脉来耎长而滑。粮无隔宿,脉来细紧而僵,倔愚洪促,凶顽实弦,徐,此迹象也。可,是虽欲名状,而不可得。姑引而不发,跃然于言词之表,以待能者,自从之以至数求也。独所谓,意恖欣欣,悠悠扬扬;难以名状。此非秘而不言也耳。故此;惟我勤读之心会也,以待我神明之省贯矣。


壬丁

经曰:脉有兼并胜传之变,病亦速也,然七惑之卒发,则脉迟病先。令人大病者,气发无常,触则变也。因而喜,大虚,则肾气乘矣。因而怒,气刚,则肝气乘矣。因而悲,气滞,则肺气乘矣。因而恐,溼潘,则脾气乘矣。因而忧,识惫,则心气(气火)乘矣。乘者,乘其所虚者也。故病有五,二十有五变,及其传化。

传者,乘之名也。大骨枯槁,大肉陷下,胃中气满,喘息不便,其气动形,期六月死。眞脏脉见,乃予之期日。大骨枯槁,大肉陷下,中气满,喘息不便,内痛引肩项。期一月死。眞脏脉见,乃予之期日。大骨枯槁,大肉陷下,胷中气满,喘息不便,内痛引肩项。身热脱肉破睏,眞脏脉现。十月之内死。大骨枯稿,大肉陷下,肩髓内消,动作益衰。眞脏脉见。期一岁死,见眞脏,乃予之期日。大骨枯槁,大肉陷下,胷中气满。腹中病。心中不便,肩项身热,破睏脱肉,目眶陷,眞脏见,目不见人,立死。其见人者,至其所不胜之时则死。

急虚身中卒至,五脏絶闭,脉道不通,气不往来,譬于堕溺(人水)。不可为期。其脉绝不来,若人一息五六至,其形肉不脱,眞脏虽不见犹死也。

眞肝脉至,中外急,如循刀刃责责然,如案琴瑟弦,色青白不泽,毛折乃死。

眞心脉来,坚而搏,如循薏苡子累累然,色赤黑不泽,毛折乃死。

眞肺脉至,大而虚,如以毛羽中人肤,色白赤不泽,毛折乃死。

真肾脉至,搏而絶,如指弹石辟辟然,色黑黄不泽,毛折乃死。

眞脾脉至,弱而乍数乍踈,色黄青不泽,毛折乃死。

诸贞脏脉见者,皆死不治也。

五脏者,皆禀气于胃。胃者,五脏之本也。脏气(气火)者不能自致于手太阴,必因于胃气,乃至于手太阴也,故五脏各以其时,自为而至于手太阴之动脉也。故邪气胜者,精气(气火)衰也。

故病甚者,胃气不能与脉俱至于手太阴。故眞脏之气独见,独见者,病胜脏也。故曰死。

凡治病,缘其形气色泽,脉之盛衰,病之新故,乃治之无后其时。形气相得,谓之可治。色泽以浮,谓之易见也。

脉从四时,谓之可治。脉弱以滑,是有胃气,命曰易治,取之以时。

病有四难,曰形气相失,谓之难治。色夭不泽,谓之难已。脉实以坚,谓之邪甚。脉逆四时,为不可治也。必察四难,而明告之。

所谓逆四时者,春得肺脉,夏得肾脉,秋得心脉,冬得脾脉,其至皆县絶沉濇者,命曰逆四时矣。未有脏形,于春夏而脉沉濇;秋冬而脉浮大,亦名曰逆四时也。

病热脉静,泄而脉大,脱血而脉实,病在中,脉实坚,病在外,脉不实坚者,皆难治也。

五实者死,五虚者死。

五实者,脉盛,皮热,腹胀前后不通,闷瞀,此谓五实。

五虚者,脉细,皮寒,气少,泄利前后,饮食不入,此谓五虚。

若浆粥入胃,泄注止,则虚者活。身汗得后利,则实者活,此其候也。


壬戊

天地其有至数,合乎人形,通于气血,决于王衰。至数者,始于一,终于九焉。一者天,二者地,三者人与物。因而三之,三三者九,以应九野。故三有三部,部有三候,以决生死。以处百病,以调虚实,而除邪疾。下、中、上有部,部有三候。有天有地有人,必指而导之。乃以为眞。

上部天,少阳所行两额之动脉。上部地,阳明所过两颊之动脉,上部人,少阳所过耳前动脉也。

中部天,手太阴所过手经渠之动脉。中部地,手阳明合谷之动脉。中部人,手少阴神门之动脉也。

下部天,足厥阴之动脉,女子取太冲后陷之动脉。下部地,足少阴内踝跟骨上陷太谿之动脉。下部人,足太阴箕门上之动脉。候胃气取跗上冲阳之动脉也。

故下部之天以候肝,地以候肾,人以候脾胃之气也。

中部天以候肺,地候督中之气,人以候心。

上部之天以候头角之气,地候口齿,人候耳目。

三部者各有天地人,三而成天,三而成地,三而成人,三而三之,合则为九,九分为九野,九野命乎九脏。故神脏五,形脏四,合为九脏。

五脏即败,其色必夭,夭必死矣。必欲先度其形之肥瘦,以调其气之虚实。实则泻之,虚则补之。必先刺去其恶血,而后调之,无问其病,以平为期。

曰形盛脉细,少气(气火)不足以息者危矣。

形瘦脉大,胃中多气者死。形气相得,參伍不调者病。

三部九候,皆相失者死。上下左右之脉相应,如参春者病甚。上下左右相失,不可数者死。中部之候虽独调,与众脏相失者死。中部之候相减者,死。目内陷者,死。

欲知病之所在者,必察其九候。独小者,独大者,独疾者,独迟者,独热者,独寒者,独下陷者,皆病也。

以左手足上去踝五寸而案之。右手当踝而弹之,其应过五寸以上,濡濡然者不病。其应疾中手,深深然者病。其应上不能至五寸,弹之不应者、死。是以脱肉身不去者,死。中部乍踈乍数者,死。其脉代而钩者,病在络脉。九候之相应也。

上下若一,不得相失,一候后则病,二候后则病甚,三候后则病危。所谓后者,应不俱也。察其腑脏,以知死生之期。必先知经脉,然后知病脉,眞脏脉见者,胜日时死。故足太阳气绝者,其足不可屈伸,死必戴眼。

九候之脉,皆细县絶者为阴,主冬,故以夜半死。盛燥喘数者为阳,主夏,故以日中死。是故寒热病者,以平旦死。热中及热病者,日中死。病风者,日夕死。病水者,夜半死。其脉乍踈乍数,乍迟乍疾者,日乘四季死。形肉已脱,九候虽调犹死。七诊虽见,九候皆从者、不死。

所言不死者,风气之病,及经月之病,似七诊之病而非也,故言不死。若有七诊之病,其脉候亦败者死矣。必发哕噫。必察其所始病与今之所方病,而后各切循其脉,视其经络之浮沉,以上下逆从循之。其脉疾者不病;其脉迟者病,脉不往来者死,皮肤着骨者死。

其治者,经病治其经,孙络病者刺去孙络血,血病身有痛者,治其经络。其病在络之奇邪,则于络之奇邪所在缪刺之。留瘦不移,节而刺之。上实下虚,切而从之。索其结络脉,刺而出血,以见通之。

瞳子高者,太阳不足。戴眼者,太阳已绝。此决生死之要,不可不察也。


壬己

师言:十二经脉者,生气(气火)之原也。命门者,手太阳之精气,生之根、命之本焉。根之枯也,则茎叶去也。故言王脉者,冬至后甲子为少阳王,再甲子阳明王,再甲子太阳王,再甲子少阴王,再甲子太阴王,再甲子厥阴王。六六三百六十日即为一岁。

故乍大乍小乍长乍短者,少阳脉也;

浮大而短者,阳明脉也;

洪大而长者,太阳脉也;

紧大而长者,少阴脉也;

紧细而长者,太阴脉也;

沉短而紧者,厥阴脉也。

案脉有轻有重,重者案之至骨,指举疾来者肾部也。

与筋等者,肝部也。

与肌肉相得者,脾部也。

与血脉相得者,心部也。

与皮毛相得者,肺部也。

师言:脉有阴阳,故呼出心与肾,吸入肺与肝,呼吸之间以求脾也。其脉在中,沉者里也,阴也。浮者表也,阳也。浮者,心肺也。浮而大散者,心也。浮而短濇者,肺也。沉者,肝肾也。牢而长者,肝也。案之濡,举之实者,肾也。

脉有一阴一阳,一阴二阳,一阴三阳。一阳一阴,一阳二阴,一阳三阴。言非六脉俱动也,浮沉长短滑也。浮滑长为阳,沉短为阴。一阴一阳者,沉而滑也。一阴二阳者,沉滑而长也。一阴三阳者,浮滑而长,时一沉也。所言一阳一阴者,浮而濇也。一阳二阴者,长而沉濇也。一阳三阴者,沉濇而短,时一浮也。以其经辧顺逆生死者也。

师言:关之前者,阳之动也。脉当见九分而浮。过则太过,减则不及。遂上鱼者为溢,外为关,内为格,此阴乘之脉也。关之后阴之动也,脉当一寸而沉,过则太过,减则不及。遂入尺为覆,为内关外格,此阳乘之脉也,故曰覆溢。其眞脏之脉者,人不病而死也。

经曰:凡人之惊恐恚怒劳动静,皆为变也。是以夜行,则喘出于肾,淫气病肺。有所堕恐,喘出于肝,淫气害脾。有所惊恐,喘出于肺,淫气伤心。度水跌仆,喘出于肾,淫气病骨。当是之时,勇者气行则已,怯者则着而为病也。

故曰:诊病之道,观人勇怯骨肉皮肤,能知其情,以为诊法也。

故饮食饱甚,汗出于胃。

惊而夺精,汗出于心。

持重远行,汗出于肾。

疾走恐惧,汗出于肝。

摇体劳苦,汗出于脾。

故春夏秋冬,四时阴阳。其生病也,起于过用。过者,天常之盈溢不及也。用者,恒行不息以致赍[原字齎本意是指拿东西给人,送给,也指怀着、凭借、借助]也。天常瞱,则气闷燚。地之峊,则气极穷。物之盛,则其形癕。天常之虚,则其气否。地不及,则其用燚。人恒虚,则弗以运。故有溢跃,则有痿枯。其有所衡,量之以度。

故天道自然之行有度,应以其龢。地发霒奫[yīn同阴,云遮日;yūn水深而广]之气,蕴酿生成。故过者,天道自然之行往妄也。用者,形诸己之法度雷行也。无规,则其行过之。无衡,则其度妄之。故过用者,体运之度量也。自然之道,其有晦明盈亏,存亡消息。人之生,亦其然。追执有余,而妄顾不足,病之从来也。故有其目,则其用随之。有所致,则其形持之。当染已,不当以染,此为常也。

食气入胃,散精于肝,淫气于筋。食气入胃,浊气归心,淫精于脉。脉气(汽火)流经,经气(气火)归于肺。肺潮百脉,输精于皮毛。毛脉合精,行气于腑,腑精神明。留于四脏,气归于权衡。权衡以平,气口成寸,以决生死。饮食入胃,游溢精气(气火),上输于脾,脾气散精。上归于肺,通调水道。下输膀胱,水精四布。五经并行,合于四时,五脏阴阳,揆度以为常也。

故太阳脏独至,厥喘息气逆。是阴不足阳有余也。表里当俱泻。取之下俞。下俞者,足之俞也。

阳明脏独至,是阳气重并也。当补阴泻阳。取之下俞。

少阳独至者,一阳之过也。

太阴脏搏者,用心省眞,五脏气(气火)少,胃气不平,三阴也。宜治其下俞,补阳泻阴,一阳独啸,少阳厥也。阳并于上,四肢争张,气归于肾。宜治其经洛,泻阳补阴。

一阴至,厥阴之治也。眞虚痏心,厥气留薄,发为自汗,调龢药食,治在下俞。


二阴至,少阴之治也,腹腰满急,脉气留薄,便多无汗,调食龢药,治在中俞。


太阳之象,三阳而浮。少阳之象,一阳藏滑而不实也。阳明之象,心之太浮也。


厥阴搏至,肝鼓而搏。

太阴藏搏,言伏而鼓。

二阴搏至,肾沉不浮也。


壬庚

师曰:经之言,可谓精也。脉之所彚于手寸口者,流精四脏,平衡营卫者,肺也。肺之动,出于彼也,故以其为揆度之方也。

脉有三部,寸关尺也,流行品物,以衡筌也。弦肝浮肺,洪心沉肾。虚实变化,阴阳相干。风之脉浮虚,寒之脉细牢而坚。暑之脉大而鼓,湿之脉浮急而滑。躁鼓而搏,火动而数。沉之脉,若潜石于水畜。支饮者,脉急弦。痛之为动,数为热烦。

证有其兼,有其併也。脉有三关,有其径也。三关者,寸关尺也。寸以候其胷上;关以候其膈下;尺以候其腰腹,四肢亦于尺寸见。

浮叶在水,如毛风起,案之不足,举之有余。

沉潜于筋骨,如石于水,案之有余,举之不足。

迟滞不龢,三至一息,往来迟缓。阳抑阴寒。

数燥而急,六至一息,往来太过,气行疾速。浮病阳表,热满而急。

左寸者:头痛目眩。右寸者:风嗽邪喘,胷中风病(病头水上火下)。腹胀停气,察其左关,中满不食,脘心右扦。膀胱风热,腰痠尺见。大便不出,溏右尺现。表实表虚,切看其有力或者无力。风寒中人,脉浮而紧者。风併畱湿,脉浮而缓。风併内热,脉浮以数。风凌五虚,脉浮而迟者。暑气中人,脉当浮虚。失血脉当浮芤,虚热脉应浮洪。浮濡者,阴虚也。浮濇者,伤血也。浮短者,气病也。浮弦者,病(病头水上火下)饮也。浮滑者,病(病头水上火下)热也。浮数者,风糜也:兼大者,疮疽也。

沉脉阴里,寒极骨痺,心寒作痛左看,病(病头水上火下)停水畜右凭。关上气滞不伸,胃寒中满右并。左尺精寒血结,腰病水病右通。有力里实,无力里虚。沉数者,内热也。沉迟者,痼冷也。沉滑者,病(病头水上火下)饮也。沉濇者,血结也。沉牢者,坚积也。沉弱者,衰极也。沉虚者,虚惫也。沉紧者,冷疼也。沉缓者,寒湿也。沉石者,骨痛也。沉细者,水畜也。沉微者,肾危。沉芤者,血妄。沉弦者,血痺

迟脉主脏,其病名寒。左寸停凝心痛,右寸肺寒病(病头水上火下)积。筋挛症结左关,胃积冷物右看。男子肾虚便浊,女子寒滞不月,左尺为凭。脏寒泻利小腹冷痛,四肢寒彊,右尺为筌。有力为冷为痛,无力为虚为寒。浮迟者,为表冷。沉迟者,为里寒。迟濇者,为血少。迟缓者,为湿寒。迟大者,为劳热。迟小者,为寒淫。迟紧者,为风冷。迟牢者,为中顽

数脉主腑,其病为热,烦渴头痛,口舌疮疡。心悸口渴,左寸惟言。咳嗽吐血,喉咙嗌痛,ロ中辛粘,胷闷右寸,数在左关,中郁而满。目濇耳鸣,胆火口苦。数在右关,反胃呕吐,脾热口臭,燥恖不止。尺中得数,小便黄赤,腹胀而满,消淋瘅渴不止。右尺得之,肠中湿注,大便秘涩,淋癃浊遗。有力实火,无力虚热。浮数者,病在表。沉数者,病里热。实为肺痈,虚为肺揍。数长者为头风,数短者为心虚。数濡者为脾实,数大者为有停。数弦者为风热,数紧者为急痛。观形脉应,心清自澂。清虚心神。无感不应。法乎自然,见乎时运,能知其机,是为通神矣。


壬辛

《上经.微要》日:“诸大取小,诸长取短。常中索异,恒里求奇。小以寻大,伏以辧仰。察同而过,见异而取,知其死生。”

六墟原膜,脉有所见。核漠膜水,部有其迹。病之所兆,色脉所要。

故寸盛,则阴血盛;关尺微,则阳虚膓滞,或膜原病乎芒(朋曰曰曰)突(肉骨肉),自嗌嗽弦晕而别。关细尺涩,核漠病乎妄(朋口口口)位。尺滑关小,(增音)(灭音)病乎(许音)道。

关大滞中,短气病乎胆隔,食不下病乎二膓;嗜甘而渴,膋(罗音)不摄而病乎脾壹(人肉土)。六脉濡过亦壹(人肉土)病,心肺燥而独败。

关洪而濡,寸紧动尺为阴病。木伐土而风动上,太阳结滞病溼邪,或环(肉丸)眺(肉兆)休(肉求)不运而难疎。

六脉弦细而不同,核漠热结而病肝。左寸独濇,原增(音)病血而污。右尺革牢,血崩瘀结病自心志,牝死牡槁。

数小之脉,微而击见则危。寸见心瘀而可药,关见絶死。尺得肾石结污,大苦可安。关右脘痈,土石之酸可去。

脉顺时而寸大于右,病脑风而锤(音)鉴(音)醉(音)。寸大于左,血脉瘀而偏枯为溢。心脉独异而短,亡于絶气而病锤(音)肿。

脉龢而唇傅白,大溉病而不申。脉龢唇干起,脑瘫于溼而病膓膋。脉龢而细,阴郁而小膓蹇难。脉沉而滑,脾虚后利而病自腹脂。

脉弦细而殭,燥怒中气亢(云一)而锤(音)伤,阳明厥阴之病肺也;故不恖弗主以肢迟。脉小迟而搏,病当六月而口禁不开。

寸如摩珠,关尺带革而心脉阻,膋实结而眞火不明。

一微而(甚见),自有所出。霓虹之示,必有所应。频举式式,或启汝知。


下接《太微》第十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中医题库3
《备急千金要方》 > 卷二十八 脉法(凡十六类)诊四时相反脉第十二
《备急千金要方》诊四时相反脉第十二
《备急千金要方》_诊四时相反脉第十二_中医世家
《千金方·诊四时相反脉第十二》
太乙版黃帝內經:《太無》壬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