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王东岳先生谈中西医

在中国历史上,对中医是否具有科学性这一问题,一直存在较大分歧。在民国时代,中医曾被学界学人普遍批判,甚至被斥责为“骗子”,究竟是时代对传统文化抱有偏见,还是对中医本身的浅薄理解造成了这一局面?

先生认为,波动失衡是常态,平衡是非常态,所以,疾病也是常态。认为中医并非科学,科学只是近现代通行的一种思维方式,而大家理解“非科学”时,常将其与“伪科学”的概念混淆(人为的东西就是伪),这就造成了社会对中医的负面影响。我们该如何理解作为“非科学”的中医呢?

相较于其他原始医学,中医体系发展得较为精细,经验积累也相当丰富,却依然在复杂的现代文明社会处于败落之势,其主要原因依然在于社会环境的巨大改变,中医所管控的疾病范畴主要是原始生态的环境。那是否说明中医施治就是无效之法呢?

下面随先生走进中医的自然理疗世界:尽管中医与今天高信息量的科学逻辑模型理论不匹配,但中医的效用却和它的理论是相匹配的。

中医的理论体系虽然看起来粗糙,却在特殊时代下具有较高的治理有效性,在中医经验有效匹配系统的体系之下,将中西医结合使用,只能造成中医结构的溃散,中医自身的局限性导致了在环境变换之下的无力回应。

下面先生将重点讲述中医在近代衰败之际的境况,看看它是如何演化成让人普遍怀疑的玄学。

谈到中医的理论体系受限于特殊的时代环境,随着商业经济的衍生文明,病复杂性的出现,使中医原有的体系逐渐溃败,难以维系。那么中医是如何一步步走向衰落的呢?

人类文明的发展过程就是人类堕落败坏的过程,面对恶性的现代文明病,中医几乎束手无策。早年的中医不是一个商业活动的产物。而如今却鱼目混珠,如悬丝症脉堪称中医神技,殊不知这只是传统道德中,男女大防之下的无奈之举,却被夸大其用,中医在卖弄玄乎的道路上越走越远,其效用也越来越饱受争议。

古人常言“是药三分毒”,中医的用药中含有微量毒性,在小剂量的服用之下并不会产生太多不良反应,这也是中医讲究慢调,一二剂知的重要原因之一。除了用药,针灸也是中医使用最广泛的理疗方式之一,到底针灸是否具有合理性呢?《黄帝内经》:“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只是调节人类的生理不适。

凡是治好了的癌症,都是不治也不会死的癌症;导致最终死亡的癌症,是无论如何也治不好的癌症。所以治癌症是白治,是活受罪。

关于中西医治疗选择的建议:

一、恢复自然朴素的生活方式。尽量远离任何形式的医药。

二、急重症先找西医看。

三、西医确定能治的病先找西医。如糖尿病,结核病,外科病等等。

四、小病微恙不适难耐的找中医。用其温和调理安慰过渡至效。

五、西医不屑于治,而又十分慢性症状的可以找中医。但必须兼以质朴生活方式的配合。

中医在早期,曾经因其广泛的经验积累与匹配的医学体系,的确在疾病治疗上发挥过极大的效用。即使在当今社会中,它也能够在某些领域占据一席之位。只是在较为复杂的现代疾病面前,则显得束手无力。

那么,西方的医学体系为何能化身现代社会的医学主流了呢?但是,不要轻信西医科学!

中医和西医,在早期同属于原始医学,施行自然疗法,一直到中世纪,中医的医疗水平都要高于西医。究竟为何西医逐渐形成了如今的科学医疗体系,它又是如何发展的呢?

西方科学的进步推动了医学理论的发展,也使得越来越多的医学仪器被发明出来,直到近200-300年间,医学在科学的极大飞跃下,才逐渐衍生出一个成熟的医学体系。那么,成熟的医学体系都具备哪些特性呢?

一、诊断的精细化,以与文明态的病种的递增相适应。(古代病就几类,现在成千上万)

二、治疗综合化,与疾病的干预增多相适应。(治一病,多十病)

三、药物化学化,与疾病发展的猛烈化相适应。()

四、观念无菌化,与手术下的人体开放相适应。(体内原本是密闭空间)

五、抗菌广谱化,与耐药性相适应。(越用把细菌培养的越快)

六、消毒扩大化,与脆弱化的人工生态相适应。(食品加工、运输、储存各环节)

七、药物日常化,与现代人的营养失调相适应。(吃药成为必需,成为常态、常有)

八、医疗系统化,与全社会的健康沦丧相适应。(亚健康状态常态化)

如果说中医是一种温和的保守治疗,那么西医的方式可能比想象中更为凶险,别盲目轻信所谓的西医科学,保持谨慎的眼光尤为重要,毕竟爱护生命是我们的内在第一选择。

特别是在现如今“养生”一词逐渐流行开来,养生又有什么不为人知的门道,且听先生下节课的精彩演绎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推荐知乎上一篇解释中医的文章
“三部六病”——实现中西医通约的新医学
中医学向何处去
思路花语:中西医药趣谈
浅谈中医文化和西医文化的融合
中西医之间的距离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