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读《脾胃论》有感

11月份阅读体验不好,想法太多,反而进行得很勉强,大部分时间用来读《脾胃论》,读的缘由是我在学习以及应用《伤寒论》(胡希恕六经八纲体系)的时候,发现了自身知识结构的不足之处:

在六经八纲体系下,应用经方治疗疾病相当神奇,但一旦将主要病症去除,病人要求后续调理时,我就失去了思路。

举个例子:前段时间我治疗一个同学的舅妈,主诉是便秘,辨证下来是太阴病,以理中丸加减,用药三剂之后就恢复了,但后续提出想要调理地图舌的问题,我突然就陷入了疑惑,在诸症皆无的时候,是否该去用药调理?如果治疗,用六经八纲体系,地图舌又究竟该辨何经呢?

针对这个问题,我思考了一下:六经八纲应用经方治病有余,但由于缺失经络脏腑的内容,以致后续脏腑的气机升降恢复不足,而这或许是遗留“内伤”的重要原因之一。

这时,我翻开了手头的一本《脾胃论》,李东垣除了众所周知的“补土论”,也提到了“四时升降浮沉用药法”,对于恢复脏腑气机是有帮助的。但囫囵吞枣读完一遍之后,我深刻感受到了理解的痛苦,《脾胃论》太难读了,或许是由于其属于李东垣晚年的作品,思维方式太绕,也可能是其理论自成体系,所以读起来很不顺口,比如方后用药加减法很多都不能通过我们后世的中药理解,必须要通过《汤液本草》的升降浮沉来理解才通,因此我在读完原文后去找了一本书辅助书来读,名字叫做《脾胃论临证解读》,作者是贾海忠,阅读感受就像“鸡肋”,“食之无味,弃之可惜”,总之还是把读到的东西总结一下吧:

重视脾胃不用讲,讲讲他自创的概念“阴火”,“阴火”是李东垣学说体系里相当重要的部分,其含义为“内生之火”,“阴”为“内”之义,所谓“甘温除大热”即是除此“阴火”。那么,为什么会产生“阴火”呢?摘录原文来看看,“①脾为劳倦所伤,劳则气耗,而心火炽动,血脉沸腾,则血病,而阳气不治,阴火乃独炎上,而走于空窍,以至燎于周身,反用热药以燥脾胃,则谬之谬也。”“②既脾胃气衰,元气不足,而心火独盛。心火者,阴火也。起于下焦,其系系于心。心不主令,相火代之。相火,下焦包络之火,元气之贼也。火与元气不两立,一胜则一负。脾胃气虚,则下流于肾,阴火得以乘其土位……”“③夫阴火之炽盛,由心生凝滞,七情不安故也。”在李东垣笔下,阴火总体是脾胃虚弱,君火下乘土位,相火离位,血脉沸腾,流散全身。所以,阴火之因起于心火,但清法不必定以心火为主,当以其流散燔灼之处为标,随证用对应的寒药。至于阴火在何处燔灼,根据条文来看,取决于病者的七情偏移,例如平素易怒之人则易于肝胆处生阴火,可予黄芩以降之。

因此,李东垣所定的治疗大法是“补脾胃、泻阴火、升清阳”,其中“补脾胃”以治本,“泻阴火”以治标,“升清阳”以恢复脏腑气机,预防内伤遗留。另外,还可以从脾胃为一身气机之枢纽,脾胃弱则三焦气机郁滞,气郁则化火,郁于何处则以对药清之,因气郁当疏、火郁发之,所以“升清阳”,亦可有助于升散阴火。

在这里需要强调的是,读书读的是思路,而非具体用药,李东垣的治疗大法实际上是为我们提供了一种思路,即“标本同治,恢复气机”,你将之用于温病背景,即是“清热、护阴、宣透”,可以说灵活多变是中医的魅力之一。

另外,“四时升降浮沉用药法”也很有意思,因为可以看出张元素及李东垣他们在追求一种“天人合一”的境界,他们将内经中的五运六气概念化用过来,可以说进行了简化与临床化,他将药物分为“风升生”、“热浮长”、“湿化成”、“燥降收”以及“寒沉藏”五大类,想象人体中亦有季节变化,当病情呈阴象即可视为秋冬季节,当用春夏对应的“风升生”、“热浮长”药物来纠偏。除此之外,李东垣他们还会应时用药,摘录原文“夫诸病四时用药之法,不问所病,或温或凉,或热或寒,如春时有疾,于所用药内加清凉风药;夏月有疾,加大寒之药;秋月有疾,加温气药;冬月有疾,加大热药,是不绝生化之源也。钱仲阳医小儿,深得此理。《内经》:必先岁气,毋伐天和,是为至治。”可以看出他们十分重视“天人合一”的内容。

试着用上面的内容分析一下东垣名方“补中益气汤”吧,它的组成“黄芪、白术、陈皮、人参、甘草、当归、升麻、柴胡”,前六味是湿化成类药,后两味是风升生类,对应的是“补脾胃、升清阳”,那么“泻阴火”体现于何处呢?在补中益气汤的加减法中,原文为“少加黄柏以救肾水,能泻阴中之伏火。如烦犹不止,少加生地黄补肾水,水旺而心火自降。如气浮心乱,以朱砂安神丸镇固之则愈。”至于四时用药法亦有根据不同症状与时节变化的,“如夏月咳嗽者,加五味子(二十五个),麦门冬(去心五分)。如冬月咳嗽,加不去根节麻黄(五分)。如秋凉亦加。如春月天温,只加佛耳草、款冬花(以上各五分)。”所以,补中益气汤并不神奇,神奇的是以它为代表的一套辨证用药的思维体系。

上面是我学到的内容,但说实话,太浅薄了,目前还在尝试应用的阶段,例如治病时会想着加减的药物与全方的升降浮沉是否对应。这的确是个可以思考的点。如果说是有想法学习的朋友,我推荐高建忠教授的《李东垣学说理论体系》讲座视频,讲得非常好,虽然还没听完,但我的所有收获皆源于此。

至于贾海忠的《脾胃论临证解读》我认为是鸡肋,解读首先得尽可能去还原李东垣的思路,然后再去发挥,而非以西化思维解读占大头,例如“黄芩黄连,这是抗胃肠道细菌感染的常用药对”,有点莫名其妙,说实话同我室友说的一样,“中医不认,西医不信”。所以说,想读可以,算是从不同的角度去学习,但个人建议先从高建忠入手。

回到前面《伤寒论》恢复气机的问题,一开始我认为是欠缺的,但我在一个月反复学习思考的过程中发现,《伤寒论》实际上也是有气机出入的特点的,即“三阴达三阳,三阳里达表”,三阴病须转到三阳病,而三阳病则终究以太阳病收尾,具体便是以“桂枝汤”调节机体营卫与气血,因此我们便能领悟到“为何桂枝汤为群方之首”,因为它既是《伤寒论》开篇第一方,亦是六经辨治体系的收尾方,首尾相连,如环无端,可谓是妙不可言。

(作者:丁浩勇医生)

学了脾胃论,最重要的是知道了调理脾胃的重要性,不应为治病而治病而绝其生化之源。譬如苍术汤,由黄柏,柴胡,防风,苍术组成,以治疗湿热腰腿疼,不同于四妙之属在于用防风,柴胡以升阳散湿,湿赖脾运,脾升方可健运,否则是降之又降,重竭其阳气也。

脾胃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人受气于谷,谷入于胃,以传于肺,五脏六腑皆以受气。”东垣承内经思想,其所创升阳益胃汤即是治疗胃中阳气不达于肺之肺之脾胃虚证。所以东垣非为治病乃是治人,治人之中更着重于人之脾胃。其治疗大法在于调整脾胃升降,以湿化成类的药为主健脾和中,配以风升生之药助脾之升,辅以燥降收类的药助胃之降,再酌以东垣用药心法:“头痛需用川芎”,“肢节痛需用羌活”等随证制方,方可不离东垣之旨。另东垣用药遵守天人合一的原则,创脏气法时升降浮沉补泻用药法,指出“诸病四时用药之法,不问所病,或温或凉,或热或寒,如春时有疾,于所用药内加清凉风药;夏月有疾,加大寒之药;秋月有疾,加温气药;冬月有疾,加大热之药,是不绝生化之源也”,更创补中益气汤助春之升,清暑益气汤助夏之浮,升阳益胃汤助秋之降,葛花解酲汤助冬之沉。特别指出的是习东垣心法,且勿离了东垣的学术体系而用自己的理论体系去解读,应紧紧围绕“气虚,阴火,升降失常”去学习脾胃论。

(作者:小逸)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阴火与元气的理解 元气按李东垣的理解是脾胃中的气,气虚之所便是阴火之所,少火不生气,不能行春升之令,...
李东垣对脾胃学说之贡献(五)补脾胃泻阴火升阳汤是代表方剂
治胃痞:从枳术丸到枳术汤看李东垣对仲景的传承
李东垣“阴火理论”之甘温除大热,泻阴火
从《脾胃论》看“阴火”与“风药”
经方败案群20150515升阳益胃汤微信语音交流整理版1|经方实验录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