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医中雏凤,发型挡不住才华!

导语:这些有才华的人,发型都有很多相似之处。今天我们介绍的这位年轻人,可谓是:“医中雏凤,发型挡不住才华!”


中外历史名人21岁都在干嘛?


比尔·盖茨在他21岁这年已经掘到了自己的第一桶金,离开了工作了一年有余的MITS公司,与艾伦一起创办了日后的微软帝国。他在这一年正式从哈佛退学。 

迈克尔·戴尔在他21岁这年已经退了学,创办了现在的戴尔电脑公司。不久之后,被美国学院企业家协会评为1986年度青年企业家。

 

周瑜公瑾21岁起随孙策奔赴战场平定江东,后孙策遇刺身亡,孙权继任,周瑜将兵赴丧,以中护军的身份与长史张昭共掌众事。建安十三年(208),周瑜率江东孙氏集团军队与刘备军队联合,赤壁之战大败曹军,由此奠定了三分天下的基础。

拿破仑·波拿巴21岁的时候举家逃往在法兰西,踌躇满志,2年后拿破仑带兵攻下了保王党的堡垒土伦。

 

阿尔伯特·爱因斯坦在他21岁的时候比较暗淡:从苏黎世工业大学毕业,却被拒绝留校,找不到工作,只能以做家教过活。

托马斯·爱迪生在21岁这年成立了“波普——爱迪生公司”,专门经营电气工程的科学仪器。不久之后,他赚到了自己的第一个五万美元。

 

斯蒂芬·威廉·霍金,被诊断患有肌萎缩性侧索硬化症,一个伟大的灵魂正在蜕变。

 

莱昂纳多··芬奇21岁的时候创作了《圣告图》。

 

亚历山大大帝21岁已经继承了王位1年后,并率军进至巴尔干半岛北部,征服了背叛自己的伊利里亚诸部落,把色雷斯人击退至多瑙河滨。

21岁的你,在做什么?

有这样一个中医天才,

21岁,他已经出书了。


大概半个月前,一场学术分享会在成都中医药大学成功举行。主讲人便是这位21岁的少年——文愈龙。“杏林传箴悟,雏凤吐清声”,这是对他的赞美。

 

文愈龙以一个“拾麦穗”的比喻为引,风趣地展开了讲述。

大学一语,观国学亦明己道

面对讲座,最令人期待的无非“干货”二字。但文愈龙提醒我们,接收医学的干货并非“拾麦穗”一般简单拿来的过程,要真正吸收并化为己用,少不了扎实的功底与内涵的铺垫,更少不了独立自主的思考。

 

如今,人们并不缺乏知识的摄入,较之古人,或许更全然不输“学富五车”;那为何古今中医之建树差距如斯?未能回归传统思维便是关键。文愈龙以《大学》开篇的一段话,向我们昭示了在大学这个时期做学问应有的心态与观念:大学之人,当入道而求高境,“明明德”是清醒地自我觉悟,“亲()”则是要勇于担负起创造中医学科价值的责任意识。做学问,要有定力,更要有从知识烟海当中提炼精粹的能力。他自己看书虽然快而多,但大略浏览之余仍然能擒抓体悟其中精髓所在。况且“书不尽言,言不尽意”,书能表达的要义实为局限,我们在读书之时便需要保持清醒,忠诚于临床实践,避免在苦读典籍中陷入过深,才能最有效地将书中学问化为实战能力。


三言四忌,求心悟不忘苍生

古人研究学问,和西方不同,做学问和做人不能分开。这一点在中医人身上分量尤重。文愈龙在此与大家交流了三句名言的理解。“学而时习之”旨在获取信息的同时,不忘践行与实习方能愉悦;“非常道”启示我们做研究要有寻求学问中恒在道理的思路;“观自在”是要将事物的规律投入本心去观照,以本心自性,在变中寻求不变,感受其中自在恒常之理。儒释道都讲“悟”,曰醒悟、开悟、觉悟,悟的是怎么做、怎么活、怎么渡。做学问要悟,医者的学问就更要悟。这悟,便是求理之余更求道。

 

一个真正的医者,必定要有苍生意识的树立;“仁者爱人”,才是中医的本心所在。他讲中医人有四忌:忌憨狗望月的不开窍;忌狗见稀奇的无定力——思维被各种信息胡乱牵制;忌狗拿耗子的多管闲事——打嘴仗不如干实事;忌狗颠屁股的骄傲自满——以致四处惹事。在学问尚且薄弱之时,不盲目崇拜、不得意满足;在提炼信息中脱出“有涯随无涯”的困境;在成就之后能及时自我反思;而这便是他心中认为理想的“中医三境界”。


千方百疾,辨六机妙解沉疴

启发于《伤寒论》《千金方》《本经》《外台秘要》等古籍,更经过临床实证,文愈龙总结出了“六机辨证”的独特体系。“六机”并非独立于八纲脏腑六经辨证体系之外,而是将三大体系之要义融汇其中。其一特点便是重视中药的“个性”。以半夏为例,紧抓其祛邪逐饮之秉性,得其利咽助眠之奇用,足见文愈龙既精准了解药性,也不落前人用药之窠臼。而接着讲述的几个医案,更是鲜明地体现出他六机辨证与组方在临床中获得的绝佳疗效。除了分享柴胡桂枝汤等方剂加减后的妙用机理所在,文愈龙还提出了“疑难病从气机理”的方向,更和大家交流了如今极为少见的“祝由之法”用于临床的病案。而这些病案的主角不仅有老有少,更不乏身边的同龄人,令在场的许多同学惊讶甚至折服。

本书以作者学医经历为契,夹叙人情百态、心路感悟等。从国学入国医,行文不羁,洋洒博采,别于传统治学文章之晦涩,不论谈古论今,言语之中俱显深入浅出之巧力。所论经典,视角独特,文词中亦颇负人情之故,由以“五行”论解、《逍遥游》再注,驭此而不拘,实是功底之所趋在。

 

国医部分,演说《内经》,重注《伤寒论》,分享临证所得,同侪对话等等,看似零散,实可窥见体系模糊若成,于《伤寒》尤其着力难得,新论、新解、新方俱于文中非为鲜见。其论高而能自圆,零散处可感贯通之气。国医部分如此,本书全文亦如此。

 

书籍设计选用了作者的简笔画和手书作为元素,很好地体现了作者的异质和个性,为本书增色不少。


自序

 

何期自性,本来不动。动作百象,为不动生。此身执术,心若皎洁。何以他解,了我纯粹。何以他生,终我纯粹。片语随象,言出离衷。消遣或尽,亦是修行。言语道断,实无可说。字成迁境,惊人不休。憾我力薄,吐华成荇。熙攘来往,非无真意。

 文愈龙

  2017年8月


本书作者文愈龙,1996年生,标准的95后。

作者是一名成都中医药大学的在读本科生,自小喜文,杂书乱读,爱好国学,十七八岁就给人讲国学;大学阴差阳错读了护理专业,从没看过中医教材,也没正式拜过师傅,对中医、对经典却有自己的理解、自己的实践;对《伤寒》、经方着力尤深,见解独特,被师长赞为“伤寒天才”;对切脉有特别的感觉,临证不辍,颇有点大家气质,在学校、社区小有名气……其平常而又奇特的医道求索经历,于今不无启示。


作者曾说,我最开始没有想过做中医,后来义无反顾地做中医。

写东西,用文字表达自我,对很多年轻来说,是件苦恼的事情,但对于文愈龙,他如此热爱表达。


“譬如我们生火做饭,用点荒诞的比喻,如果细分的话,生火学是一个学科,劈柴学是一个学科,运输学是一个学科,切菜是一个学科,佐料是一个学科,掌勺是一个学科等。如果真想做文章,哪个细节不能有文章可做呢......

他的新书《一个“伤寒天才”的医道求索——从国学到国医》,如今出版了。

书名:一个“伤寒天才”的医道求索——从国学到国医

图书定价:49.00元

作者:文愈龙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他才华早露,书画天资极高,有“雏凤清声”之誉
【国医名方】中医十大名方
国医大师伍炳彩,国家伤寒学科带头人,金匮教育家,擅治疑难杂症
为什么你不能成为国医大师?因为你没有像他们那样拼命读书!
章太炎医学思想论略
一起来读书:从国学到国医,从伤寒六经到六机辨证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