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罗大伦 治疗感冒大合辑

1.《为何他一感冒就直接喉咙疼痛?》2017.2.22

 2.《缠绵不愈的咳嗽该怎么办?》2017.5.16

 3.《高温天气,嗓子肿痛怎么办?》2017.7.19

 4.《湿热交蒸,说说夏日外感中的三仁汤证》2017.7.27

 5.《暑湿的天,怎么会得寒湿感冒呢?》2017.8.4

 6.《秋天的外感有哪些新变化?——内有应对小妙方》2017.8.16

 7.《聊聊千古名方桂枝汤》2017.12.7

 8.《感冒来袭,告诉您一个泡脚的方子!》2017.12.11

 9. 《紧急动员,防御流感!》2018. 1.2

 10.《流感的热症,可以参考普济消毒饮》2018.1.5

 11.《家人又感冒了,到底该怎么办?》2018.1.8

 12.《流感期间谈防风通圣散》2018.1.15

 13. 《流感时期紧急动员之:连花清瘟胶囊》2018.1.16

 14.《南方湿气重引起的外感怎么办?》2018.1.29

 15.《有热痰?复方鲜竹沥口服液了解一下!》2018.4.8

 16.《不开心也会引起感冒吗?》2018.5.7

 17.《您知道如何预防夏季的感冒吗?》2018.6.19

 18.《你知道“阴暑”吗?热天才容易被寒湿伤到呢!》2018.7.25

 19.《外感疾病中的怀山药用法大汇总!》2018.8.8

 20. 《立秋了,此时的感冒该怎么办?》2018.8.13

 21.《初秋的天气,我们该如何预防外感?》2018.8.23

.外治法文章 ——

1.《流感后的残余咳嗽怎么办?》2018.1.24

2.《介绍对付风寒感冒的拔罐疗法》2018.8.30

 

1.为何他一感冒就直接喉咙疼痛?

我之前总是讲风寒感冒,讲到会有几个阶段,这是风寒感冒,这种感冒,一般开始的时候,就是打喷嚏、流清鼻涕,然后等到第二阶段了,开始外寒里热了,才容易开始咽喉肿痛,痰黄。但是总有朋友问:

如果感冒一开始,就咽喉红肿热痛,那该怎么办呢?

其实,之前我讲过这种情况,但是架不住朋友们不断地问,那我就再稍微聊聊这种情况吧!

这种情况,多数是风热感冒导致的。

我们之前讲过外感的患病基础,人体本来是有自己的防御部队的,不让外邪进入,维持着我们与周围环境的平衡。我总是打比方,比如,您的口鼻之处,有一百个防御部队,而外邪有五十个,那么,这外邪不敌防御部队,被牢牢地控制在那里,无法入侵。

而我们的身体的经络,则像是河道,不断地用船运送新的防御部队,来和这些士兵换防。

此时,如果,任何原因,引起了河道的障碍,无法运送士兵,则边疆的士兵随着生老病死,会越来越少,某一天,防御士兵就剩下三十个了,那么,此时敌人是五十个,则敌人占据优势,就开始入侵啦!

这是我打的比方,其实事情大致就是如此,任何引起经络运行障碍的问题,都会引起外邪入侵。

这些阻碍经络运行的因素,第一是受寒,温度降低,河道冻冰啦,第二是受热,导致经络中液体流失不足,津液不足,则河道里没水啦,船都搁浅啦,则自然无法运送士兵。第三是湿气重,河道里发大水啦,污浊的水和淤泥裹挟在一起,堵塞了河道。

其中,河道无水,也就是我们说的津液不足。

那么,到底是什么原因,会导致我们体内的津液流失呢?

首先,是体内环境的不正常,这是我们要有所了解的。大致有以下几种情况:

1.此人素来是阴虚体质,一般阳虚之人,容易感受寒邪,而阴虚之人,体内有虚热,津液不足,则特别容易感受温热之邪。在这种体质中,肾精不足之人,最容易受病。比如《内经》所言:“冬不藏精,春必病温”指的就是这种情况。

2.有肝火之人。这种人情绪不佳,肝气不舒,肝火炽热,容易使得体内处于温热的状态,最终耗伤津液。

3.食用热性食物过多之人。我所见到的,多数是喜欢吃肉,导致脾胃积滞,郁积生热,因而心肺之热无法下行,肾水无法上承,这样出现了上焦的热症,津液不足,一旦感受外感,必定先是咽喉肿痛。

在前面的内部条件不佳的情况下,一旦外界的温度变化,则容易感受温热之邪。

那么,外界的温度到底怎么变化,会出现人体津液不足呢?

主要是在外界温度突然升高,导致人体汗液大量流失的情况下,会引起人体津液不足。

这种情况,古代的时候最容易出现在夏天,天气酷热,人体大量流失汗液,则津液不足。我曾经听江南的朋友讲,过去他们祖上有夏天热死的人,可以想见当时的惨状。但是,现在我们广泛地使用空调了,所以,夏天的受寒和受热,比例开始大致差不多了,甚至受寒会多些。

而春秋两季,则是温热之邪为患的高发期。因为此时温差变大,早晚很冷,人体接受了这种凉的状态,可是,中午暴热,人们如果没有随时增减衣物,则容易大汗淋漓,导致津液损失。

在冬天,我们也不要大意,有时候冬季“应寒反暖”,在持续寒冷的时候,人体适应了寒凉,然后突然升温,于是都在羽绒服里面大汗淋漓,也是导致津液损失。

所以,大家看见了,人体的内因,和外因,是结合在一起的,身体正常,平素内无积热之人,在天气突然变暖的时候,可能也没有问题,但是如果内因具备,则天气一有变化,就大汗淋漓,经络运行出现障碍,外邪自然入侵。这在古代,就叫温热之邪入侵啦。

那么,这个时候有什么症状呢?

就是口干舌燥,眼干,觉得自己心烦燥热,舌质的颜色比较关键,一定是红的,舌苔要么很薄,要么无苔,大便容易干燥,最明显的一个特征,是小便的量变少,颜色有些深。

这样的人,稍微受邪,就咽喉红肿热痛,开始发烧。同时,这样的人在春天,容易出现嘴唇干裂,嘴角生疮破裂的情况。

那么,此时该怎么办呢?

对于普通的百姓,在刚刚开始的最初阶段,我推荐三豆乌梅白糖汤。

三豆乌梅白糖汤

这个方子,是用黑豆一把(里面的瓤必须是绿色的,不是黄色的豆)、绿豆一把、黄豆一把,乌梅五颗,白糖两调羹。

上述材料,放在锅里加水熬,开锅两个小时,也可以放在电炖锅里面熬一夜,然后喝这个饮料。注意这是一天的量,当天做,当天喝掉,不要第二天接着喝。可以当做饮料,频频服用。

添加水的量,大家可以根据自己的接受程度,当做饮料来做好了,其实最终的味道,和豆沙饮料是一样的。

这个方子,其实未入大雅之堂,也不是温病治疗中的常规用方。其中道理比较简单,就是黑豆补肾气,黄豆补脾胃,绿豆清热,同时乌梅和白糖酸甘化阴,滋生津液。

可是,此方虽然简单,但我将此方推荐给患病的朋友,居然很多人在发烧的时候,用此方退烧,有位朋友大为赞叹,说居然之前用了数天清热解毒的药都无效,居然这么一个饮料很快给治愈了,实在不可思议。

其实,这是帮助身体自己补充津液,然后自己恢复的思路,但是这是在温热之邪入侵的初期的,如果到了热毒炽盛的阶段,则温病的各种清热解毒的方法,也是必须要用的。

在中医的温病理论里面,还有另外一种,就是湿热之邪为患的,这也是温病,但是,不是河道里的水干涸了,而是不需要的水太多,和淤泥混杂,堵塞河道了。那是另外一种外感,在感冒里面,也有此类问题,以后我们再介绍那些湿气重的情况。

好的朋友们,今天对于一旦感冒,立刻咽喉肿痛的情况,我算是介绍了一个大概,朋友们可以体会一下。但是,最重要的,是不要让自己的体内,总是处于津液不足的状态,这是我们更加要重视的!

2.缠绵不愈的咳嗽该怎么办?

上周,我突然接到广州我一好兄弟的太太的微信,说他们两口子的一个朋友的孩子,感冒后,咳嗽有一个多月了,去医院治疗无效,家长非常担心,想问我该怎么办?

这种情况,其实我之前写过,但是,担心时间长不写了,大家会忘记,所以就再写一遍。

这种外感过后长期缠绵不愈的咳嗽,基本上都是在感冒初起的时候,刚刚开始咳嗽,结果错误用药导致的遗留问题,那么,这到底是为什么呢?

原来,多数外感,都是寒邪侵袭我们的身体,此时受寒,按照中医的法则,应该用温热之药,散寒解表,就能把寒邪清除出去。

此时的咳嗽也是如此,感受外寒引起的咳嗽,其实只是一个症状,和打喷嚏、流清鼻涕是一个级别的。此时如果您在感受外寒的第一个阶段,如果能坚持用温热的药物,散寒解表,则咳嗽自然会解除。

但是,现在很多人,在感受外寒的第一个阶段,就错误地使用了寒凉之药,比如川贝枇杷口服液等类似的药物,这些药物里面,都有川贝这味药。川贝是寒凉之药,此时应用,就是寒上加寒,身体哪里受得了呢?

当年我是听北京著名的中医祝肇刚先生提到,说他发现受寒咳嗽,开始就错误地用了川贝这味药的患者,咳嗽会缠绵不愈,到他这儿来,一问咳嗽很久的,再一了解,都是初起就用了川贝的。多说一句,祝先生的父亲是著名的老中医祝谌予,而祝谌予先生的岳父,就是民国时期北京四大名医之一的施今墨先生,家学渊源甚深。我听说这个经验后,就开始留意观察,结果发现,感受外寒的患者,只要开始用了带有川贝的方子,尤其是那些止咳的中成药糖浆,结果确实这个咳嗽都会缠绵不愈,持续甚至会达到几个月。

此时,很多家长不懂得其中的道理,仍然在给孩子喝类似川贝枇杷口服液的药,结果是毫无效果。

药店的店员呢,因为这个糖浆好喝,孩子喜欢喝,喝出的问题她们也不了解,于是就大力推荐,所以,多数家长到药店问:“咳嗽很久了,用什么药啊?”店员立刻会说:“川贝枇杷……”

所以,这个问题我一直在宣传,但是仍然不知道到底有多少人了解啊。

那么,对于这种情况,该怎么处理呢?

扶正法

对于这种情况,我一般会有两种方法,一种是从扶正的角度出发,扶正以祛除残余的邪气。此时,我会用干的怀山药片(为何写“干的”呢?因为总有家长问我是不是鲜山药,不是的,是干的山药片),一般用到几十克,熬水,然后每天就喝这个水,不喝其他的水了,喝光了,再添水熬,这样循环服用,如果咳嗽严重,可以再加三克的牛蒡子一起熬水。一般喝三天四天就可以显效。

这个方法,是民国时期的名医张锡纯的经验,我曾经推荐给很多家长,效果不错,成人也有很好的疗效。

驱邪法

另外一个方法,就是驱邪为主了。

这个方子,是著名老中医林鹤和的方子,林老也观察到,感冒后残余咳嗽,一咳就咳很久的,有的甚至长达几个月的,基本都是寒邪潜藏于体内,没有被发散出去,如果再加上一点热邪,寒热错杂,就更加复杂,因此才缠绵不愈,所以,他就创立了一个方子,这个方子我若干年前就推荐过,受益者无数,我的体会,这样感冒过后残余咳嗽的,绝大多数患者用此方显效,一般是五副之内就会止住。这从另一个角度证明,林老的判断是正确的。

这个方子是这样的:

五味子五克、细辛三克、陈皮九克、杏仁九克、法半夏六克、射干九克、薄荷九克、桔梗六克、枳壳六克、全瓜蒌九克、沙参九克、桑白皮九克、黄芩六克、甘草六克。

这是成人的量,一般孩子,我也让买这个量,因为药量再少了,可能药店就不情愿给抓药了。所以我一般会让家长也买这个量,然后喝的时候,一天喝半副或者三分之一副。

如果附近有中医帮忙,在此方的基础上加减使用才好,另外孕妇忌服。

这个方子,其实组成比较复杂,有解表散寒,有收敛降肺,有清咽化痰,有清热解毒,是一个比较全面的方子,尤其是方子里面的薄荷等清咽利喉之药,林老认为此时病在孔窍,甚至是咽源性的咳嗽,所以,此时清咽利喉也很重要,这个思路,对我启发比较大。老一辈的中医,思考问题比较细致,甚至能吸取西医的经验,为我所用,提高疗效,这是值得我们后辈学习的。

这次这个孩子,我就是让买了三副,然后熬好以后,每天喝半副,一副喝两天,结果,三副喝完,我的朋友来微信告诉我,已经完全不咳嗽了!然后她们问我,接下来怎么办?

我告诉她们,可以喝点山药水,喝点陈皮泡的水,这样善后就可以了。

需要提醒的是:这种咳嗽,一定是外感之后的残余咳嗽,有的人的咳嗽是装修材料呛的,是吸烟吸出来的,则没有效果。另外,还有的家长,很着急,孩子还在发烧外感呢,他就用这个方子了,然后告诉你没有效果,这是不行的。要记住,一定是其他的外感症状基本都没有了,其他的外感症状基本都没有了,只剩下咳嗽了,此时才能用。

在我学习中医的道路上,阅读中医古籍给我打下了理论基础,而当代名老中医的经验,也让我受益良多,在很多疾病领域,这些老人家都有自己的独到的经验,这都是一生总结出来的,我们学习来了,会令自己大受裨益的。

3.高温天气,嗓子肿痛怎么办?

入夏以来,各地大雨,因此天气还算凉爽。但是,因为毕竟是夏季,所以一旦雨过天晴,立刻暴热,马上气温会上到三十四五度,结果有的朋友就出现了咽喉疼痛的情况,如果不及时处理,病情会发展,成为严重的外感。

估计朋友们会问:罗博士,那么,我们这个时候该怎么办呢?

先别急,我们来看看,此时会出现哪些症状呢?这种情况下的咽喉疼痛,会出现这样的症状:口渴咽干,嘴唇干燥,小便量变少,颜色变深,甚至有的人会大便干燥,舌红苔薄,脉象细数。

此时的咽喉的疼痛,往往没有外寒的表现,而是直接开始咽喉疼痛,然后也会引起外感,此时的外感,直接是热症,我们一般称之为温病。或者说,这种情况,是温病的一个类型,这是因为干燥,津液不足导致的温病。

这和我以前讲过的受寒的外感不一样,我之前说的外感咽喉肿痛,是开始受寒,浑身发冷,外寒侵袭体表,入里化热导致咽喉疼痛,那是受寒感冒的渠道,与今天我们讲的不同,今天我们讲的是,天气热了,首先上来,突然咽喉就疼痛的情况,没有外寒的感觉。那么,这到底是什么引起的咽喉疼痛呢?为何会有这种症状呢?

让我们先来讲讲里面的道理吧,懂了道理,其他的就迎刃而解了。

原来,我们的人体有自己的防御体系,因此才能在自然界生存,外邪无处不在,而我们的防御体系可以控制它,因此我们共存。

如果什么因素,导致了气血运行障碍,就会导致外邪入侵,其中最主要的原因,有受寒,有津液不足,有湿气重等等。

今天这种情况,就是津液不足导致的。

那么,到底什么是津液呢?

津液,是机体一切正常水液的总称,包括各脏腑、形体、官窍的内在液体及其正常的分泌物,津液以水分为主体,含有大量的营养物质,津液是构成人体和维持生命活动的基本物质之一。

用我们老百姓的话来说,津液就是我们体内,被我们利用了的液体。

严格地讲,津和液也是有区别的:津与液同样来源于水谷精微,但也有所不同:质地较清稀,流动性较大,布散于体表皮肤、肌肉和孔窍,并能渗入血脉之内,起滋润作用的,称为津;质地较浓稠,流动性较小,灌注于骨节、脏腑、脑、髓等,起濡养作用的,称为液。

其实,现代医学对身体里面的液体成分也分成了两大类,即水溶性物质和脂溶性物质。所以,古人其实是很有智慧的。

那么,这些津液是做什么的呢?

津液主要有滋润和濡养的功能,如润泽浅表的皮毛、肌肉,滋润深部的脏腑,充养骨髓和脑髓,润滑眼、鼻、口等孔窍,滑利关节等。

现在我们知道,人体的百分之七十是由液体构成的,其中除了血液,多数是津液。

津液濡润身体,同时,它们也是很好的媒介通道,为身体运送防御部队。

可是,当身体里面津液少了,比如夏天出大汗以后,津液不足了,就像是大运河里面的水干了,那么,通过大运河运送的士兵和粮草,就会停滞啦。

所以,素来体内有热,津液匮乏之人,一旦到了天气骤然变热的时候,汗出过多,津液更加缺乏,身体的防御部队的循行,就会出现问题。

这个时候,外邪会趁虚而入,最容易进入的地方,就是鼻腔和咽喉。

所以,咽喉开始疼痛啦!

那么,此时该怎么办呢?

再次介绍一下我之前讲过的乌梅白糖汤。

在使用乌梅白糖汤的时候,记住要先观察天气,一般有这三种情况,会出现津液不足的情况:

1、冬天本来应该冷,结果这些天突然热了,腠理突然开泄,汗出过多;

2、春天天气突然变热,人们减衣不及,出汗过多;

3、夏天天气暴热,下雨少,人们感觉燥热难耐,出汗过多。

症状是:

咽喉疼痛,口干舌燥,舌红苔薄,脉数,内心烦躁,小便量少,颜色深,其中小便量变少很重要,说明津液不足。继而开始出现发烧等外感症状。

法:

去药店,买乌梅,每天用五个大乌梅(大人可以用到七八个),白糖两调羹,熬水,把乌梅熬烂。制作成乌梅汤。

放温,服用乌梅汤,当做饮料来喝。

服用后,一般是小便的量增加了,然后体温下降退烧,则为对症。

大家会问:那么我们超市里面买的酸梅汤可以吗?说实话,我没有试验过,不知道他们那是香精调的,还是真的熬的,我就买过一个台湾什么酸梅汤,可能是福建产的,那次喝了一大瓶,算是把我的咽喉疼痛给调理回去了,我觉得大家可以自己熬,这样更可靠一些。

那么,这个方子为何有效呢?

这是因为中医有个理论,叫“酸甘化阴”,这是一个很有意思的理论。其实水和津液不是一回事儿,水是津液的来源,但是不是津液,一个津液不足的人,拼命猛喝水,也未必津液就足了,要通过身体的一些机制,让水转化为津液。

此时,中医对此有个理论,叫酸甘化阴,意思是药味是酸的,和甘的,在一起化合,会促进身体将水液转化为津液等属阴的物质。

古人讲的这个理论是非常深奥的,有的朋友会说我们怎么不理解呢?其实不必完全理解,您只要知道,在生活中,确实好用就是了。其实在中医临床中,这个思路也非常重要,一个著名的方子叫芍药甘草汤,就是这个思路,芍药是酸的,甘草是甘的,两者在一起,酸甘化阴,滋补阴津的作用非常好的。

而这个乌梅白糖汤,正好是酸甘在一起,所以自然可以促进身体滋生阴津,让人的津液得以补充,这样,大运河里面的水充足了,防御部队可以到达指定位置啦。

这个方子,其实是食疗的方子,更确切地说,就是一个饮料,一个叫酸梅汤的饮料,但是,在刚刚出现症状的时候,可以立刻控制局面,效果很明显。在疾病已经发展到发烧,外感症状明显的时候,您该怎么治疗就怎么治疗,同时,可以辅助喝这个饮料,会对身体的恢复,起到很大的作用的。

过去,一到夏天的时候,您看那街上,人们就开始喝上酸梅汤了,我们都以为这就是一个普通的饮料,谁知道,这里面有这么多道理呢?

这就是老祖宗的智慧,人家知道夏天天热,您的津液会不足,所以,人家用喝饮料的方式,无声无息就给您调理了,而且味道还美,您说这不是智慧是什么?

4.湿热交蒸,说说夏日外感中的三仁汤证

现在各地除了热,还有湿气重这个特点,很多地区都是阴雨连连。那天看到网络上有朋友嘲笑,说广东的天气预报是“高温加暴雨”,大家说这是下的洗澡水吗?其实,这是不了解南方的气候,南方这个季节,往往是来一片云彩,就是暴雨,云彩走了,就是烈日当空,暴热难耐,所以,一天里面会经历湿、热两个阶段,湿热交蒸,则人体很容易生病,此时的外感,用到三仁汤的机会就特别多。

三仁汤这个方子,是清朝的中医大师吴鞠通在《温病条辨》里面写的方子,就是用来治疗湿温之证的,具体的,是治疗湿热为患,而湿多一些,热还没有那么重的。我们现在经常拿来治疗外感中的湿热证候。

🔹 那么,当我们感冒了,湿热证候的表现是什么样的呢?我们怎么来判断是否是湿热为患呢?

这种湿热的外感,一般具有这样几个特点:

1、身体的反应:头痛恶寒,和其他的外感一样,都感觉怕冷,同时身重疼痛,这是湿气重的表现,身体觉得酸懒,感觉没有力气,很重的感觉。

2、颜色的反应:湿气重的人,面色淡黄,感觉不那么鲜亮,不会是红润的肤色,甚至出的汗,都是有些黄色。

3、胃口的反应:会觉得胸闷,没有胃口,不想吃东西,不想喝水,容易大便不成型,这是非常重要的指征。

4、发烧的特点:湿热为患的发烧,往往下午温度高,有的人甚至就在下午开始发烧,非常典型。

5、舌象和脉象:舌苔白,或者厚腻,或者满布,这种舌苔的状态,往往是我诊断的最主要依据。此时患者的舌质往往是红的,脉弦细而濡。

 那么,三仁汤的组成有什么特点呢?

三仁汤的组成,是这样的:

杏仁、半夏各15g,飞滑石、生薏苡仁各18g,白通草、白蔻仁、竹叶、厚朴各6g

一般我会用这样的份量:

杏仁9克(捣,后下)、白蔻仁6克(捣,后下)、生薏苡仁30克、法半夏6克、通草6克、竹叶6克、厚朴3克。

方子里面的滑石一般我会去掉。

同时,如果热也比较明显,则会加入一些比如连翘、金银花等解毒之品。

这个方子里面的三仁,就是杏仁、薏苡仁、白蔻仁,其中杏仁宣利上焦肺气,肺主一身之气,气行则湿化;白蔻仁芳香化湿,行气宽中,畅中焦之脾气,负责打开中焦之瘀滞;薏苡仁甘淡性寒,渗湿利水而健脾,使湿热从下焦而去。三仁合用,三焦分消,共同作为君药。通草、竹叶甘寒淡渗,加强君药利湿清热之功,是为臣药。半夏、厚朴行气化湿,散结除满,是为佐药。

熬药的方法,是把没有标注后下的药物,大火开锅,小火先熬二十分钟,然后,下入后下的药物,过五分钟到十分钟左右,就可以关火,再闷五分钟,就可以倒出药汁了。一天喝三次,一次一小碗。

我下面通过一个病例来讲这个方子:

一位老人,高烧,入住当地中医院,影像学检查为间质性肺炎,白细胞很高。医院用院内制剂清热解毒之中药,配合头孢类抗生素点滴。十天后,高热已去,改为低热,影像学检查,肺内没有任何好转。于是停抗生素点滴,继续用院内制剂口服。

这个时候,我来分析,发现老人舌苔很白,厚腻,我看了院内制剂的方子,基本是清热解毒的寒凉之药,我心中画了个问号,舌苔如此白腻,似乎不妥。

然后,问及发烧的情况,是每天下午烧的厉害,上午和晚上都比较平稳。

这个时候,需要思考了。

在中医里面,外感下午发烧,大抵有这样几种可能吧,一是阳明腑实,会日晡()潮热,这里的日晡,是指的下午三点到五点左右的时间,而阳明腑实,是热结于中,导致肠胃燥热,经常是腹满硬痛,拒按,大便燥结,舌苔是黄燥的,此时必须要泻热存津,中医有很多方剂治疗这种情况。

对于这种情况,吴鞠通说:不可见其中满不饥,以为停滞而下之,下伤脾胃,湿邪乘势下注,则为洞泄。他的意思是,此时不要把两者搞乱了,以为胃肠有积滞,需要用泻下之药,一旦泻下,则后果不堪设想。

第二种情况,下午发烧,就是阴虚,但是阴虚的发热,往往是比日晡潮热要晚一点,而且越晚热得越厉害,此时患者的舌质一定是红的,舌苔很薄,或者没有舌苔,这位患者舌苔白腻,显然不是。

吴鞠通在讲这种情况的时候,特别强调不要把两者搞混了,他说:不可见其午后身热,以为阴虚而用柔药润之,湿为胶滞阴邪,再加柔润阴药,两阴相合,则有锢结不解之势。他的意思是,此时不可滋阴,如果滋阴,则会耽误病情。

吴鞠通对这种情况,有三个禁忌,我们前面讲了两个,第三个禁忌就是勿汗。吴鞠通警告说,不要以为这是外寒就发汗,他说:不可见其头痛恶寒,以为伤寒而汗之,汗伤心阳,则神昏耳聋,甚则目瞑不欲言。这是有道理的,因为湿温是热证,而发汗必用大热之药,与病相反,不可使用。

我给加一个禁忌,就是不要使用苦寒之药,很多人认为这是热证,需要清热解毒,其实这是错的,此时有湿气在内,而且湿气往往很重,如果把湿气散去,则热邪很容易散掉,如果用大量的苦寒之药,则很容易使得湿气难以去除,导致冰伏,使得病情缠绵不愈。中医大师赵绍琴老先生,特别重视此事,他见过大量的湿温之病,被中医用清热解毒之药冰伏外邪的,所以他曾经特别指出此事。

而第三种下午发烧的情况,就是湿温发热了,这种湿热病,也是下午发烧,此时,热度往往不高,舌苔会厚腻,胃口不佳,胸闷呕逆,头身困重。

此时,患者的舌苔白厚,与这种症候是吻合的。

恰巧,此时患者的家属说患者大便不成型,比较黏腻,这是第二个证据。

凭着这一点,我基本判断这是湿热为患了。

应该说,医院前期的治疗,控制了高热,稳定了病情,是有效的,但是现在湿热明显,继续用寒凉之药,则不妥当。于是,建议他们不再吃中医院的清热解毒之药,为了照顾关系,药物照领,但是不吃,而改用自己熬的三仁汤,里面我加了藿香、佩兰各6克。

结果一副药就退烧,我继续让他们服用了两天,然后出院,用扶正化痰之药善后。

此事令我感慨,就是舌诊的重要,我想,如果能仔细分析舌象,则会更容易辨别出这种湿热之证,则会更加有针对性的。

过去中医界有句话,叫“医者意也”,意思是很多东西,只可意会,不可言传,意念到了,灵感就来了。我对这话一直很反感,我觉得不能这样分析病情,分析病情,必须建立在大量的数据的基础上,要多读书,多见识,多收集患者症状的信息,知道有多少种可能,然后,一定要像断案一样,每一种可能,又和其他几种症状结合,排除哪些可能,然后确定只有那种可能,当你的推理与数据信息交集紧密的时候,罪犯一定会现形的。

愿各位中医同仁共勉。

这个夏天,湿热交蒸,会有很多人因此而病的,但愿大家有这样的概念,遇到的时候,可以有所识别。

5.暑湿的天,怎么会得寒湿感冒呢?

这些日子,全国其他地方可能也是雨水偏多,很多朋友反映,周围的环境感觉非常的不舒服。

结果,患病的朋友非常的多,患的最多的,就是感冒了,这个感冒,是萦绕着我们不去的一个疾病,虽然说是一个小病,但是令人不舒服,而且还能引起肾炎等其他严重的疾病,所以我总是说,如果能够把这个感冒搞明白,就是人类医学的一大进步了,但是很遗憾,现在我们对付感冒的办法还不是很多,甚至现代医学基本上认为七天这个病自己就好了,不用花太大的力气去干预。这点我不大赞同,我觉得,如果能在最初的阶段干预,我们很多人都不会进入感冒的状态的。

今天,就和大家谈谈湿气重的时候,患了感冒,中成药藿香正气散的用处。

藿香正气散历代同名的方剂很多,现在我们通用的方子,是《太平惠民和剂局方》里面记载下来的,这本书,是宋朝的皇帝命令太医局整理出版的,宋朝的皇帝打仗不行,但是也有个好处,就是重视人文的知识,他们特别地重视医药,曾经下令让全国的人民献医书和医方,谁献的多了,不但有赏,还可能给官做呢,所以宋朝那个时候,方书特别的多。

这个《太平惠民和剂局方》里面,就出现了我们中医历史上一些非常著名的方子,比如苏合香丸、至宝丹、牛黄清心丸、紫雪丹、四物汤、逍遥散等等的,我们今天用的很多名方都是那里面出来的,藿香正气散也不例外,这些方子组方精良,可以说用对了,效果是立竿见影,如鼓应桴。

有一次我在庐山,别看全国都热,庐山可真是凉快,二十多度吧,凉爽得很,结果,我晚上睡觉很大意,窗户没有关好,窗外十几米远就是山,晚上山风阵阵,结果早晨起来就要感冒了,鼻子声重,浑身酸痛,我知道,这样发展下去,很快就会咽喉肿痛,发烧感冒。

此时,我分析了一下,这里湿气很重,每天都下点雨,同时又凉,所以是感受寒湿无疑,于是,打开随身带的行李,拿出藿香正气丸(水丸),说明书上让服用八粒(相当于生药三克),我一次服用了十八粒,服用两次以后,感冒症状解除,没有继续发展下去。

同行一人,患感冒,已经发烧,用藿香正气丸,配合双黄连口服液,结果很快就恢复了健康。

有朋友感冒发烧,电话问我怎么办,我问了情况,知道是寒湿引起的感冒,于是告诉用藿香正气丸,结果很快退烧,感冒痊愈。

那几天,我接了很多电话,询问感冒事宜的,有的时候,接电话的地方很有趣,比如我正在山边峭壁上呢,接到电话:“罗博士,我感冒了……”我面对前面万丈深谷,回答:“发烧吗?有黄痰吗……”咨询半天,旁边的人都看我,呵呵。

这些人里面,有很多都是用藿香正气丸解决问题的。

那么,大家会问,藿香正气散不是去除寒湿的吗?而这么热的天,应该是暑湿啊,是热啊?这一寒一热,是相反的啊,怎么用藿香正气散也起作用呢?

的确,从藿香正气散的药物组成来看,这个方子以温热散寒祛湿的药物为主,是治疗寒湿的,但是,在暑热的天,它却大有用途。

这,又是为什么呢?

原来,这要从暑热的天,人们的习惯说起。

从古至今,人们的习惯都一样,到了暑热的天,都是喜欢贪凉饮冷,古代就有喝冰凉的井水的习惯,用井水镇西瓜吃那也是常事儿,有的人甚至在砖地上铺上凉席,在上面睡觉。在夏天,天气热,人们的腠理开泄,皮肤的毛孔都打开了,此时用那么多凉的环境来影响自己,寒湿之气就比平时更容易入里。

上面我讲的什么凉水镇西瓜、睡砖地等引起的疾病,古代都有医案记载,我不多讲了,现在讲讲现代的。

现代就更不得了了,比如冰箱给我们提供了很多便利,浑身大汗,然后冰镇饮料,一口灌下去,寒湿直接进入脾胃。

其中,问题最大的,就是空调了,我最近遇到的这些感冒患者,几乎没有一个不是因为空调引起的。

外面的湿气本来就重,此时再加上空调,就是寒湿。本来是暑湿的天,直接被我们改成寒湿了。

我常说,所有的感冒,都是因为温度变化产生的温度差导致的,此时我们从湿热的室外环境中,直接进入寒冷的开着空调的室内,本来在室外,体内的一些湿气可以通过汗液排出,结果进入室内后空调的寒气闭住毛孔,腠理凝闭,这样,湿气就被阻滞在了体内,于是寒湿的格局形成。

所以,藿香正气散是治疗寒湿引起的病症的,而暑热之天,也是人们最容易感受寒湿的时候,过去很多医家也没有对此细想,结果很多人说此方治疗暑湿病症,其实不对的,是寒湿。

很多朋友问:夏天我们也不能没有空调啊?看你这么反对空调,我们怎么办呢?

回答是:如果当地实在是热,必须用空调,那么,请记住,在进入空调的房间的时候,务必要先适应一下,要把身上的汗散散,在一个过渡的环境先停留一下。大家想想,在冬天的时候,我们从温暖的房间里面,走到寒冷的外面,难道会一身汗地出去吗?不会,那一定会感冒的,我们会先散散汗,让自己的汗收了,然后再出去,这和此时是一个道理的。

那么,寒湿容易在哪里作乱呢?

它们会引起上中下三焦的混乱,伤于上焦,则会导致心烦、头昏、头痛;伤于中焦脾胃则胸膈痞闷、脘腹胀满,或呕或吐;伤于下焦则引发便溏或泄泻。

在现在这个气候条件下,最容易导致的,就是感冒发烧。以前大家认为,藿香正气散只治疗胃肠型感冒,就是感冒同时上吐下泻的,其实这是有些拘泥了,其实很多感冒发烧,并没有上吐下泻,但是,是因为寒湿引起的,我们用此方,一样可以解决问题。

很多朋友问:怎么辩证呢?

一般认为:藿香正气散具有解表化湿,理气和中的效果,可以治疗寒湿感冒,头痛身重,呕吐恶心,泄泻肠鸣,纳谷不香,口中黏腻,胸膈满闷,脘腹胀痛等病症。

那么,除了上面这些症状外,我的方法是:看此时的气候环境,如果此时雾气满天,接连数天不见日光,湿气很重,人在气交之中,怎能不病?此时感冒,一定要考虑到气候的因素。遇到此种气候,我通常会在一般治疗感冒的方法的同时,告诉患者加用藿香正气散。有很多人甚至其他的方法不用,就用藿香正气散来处理。

藿香正气散这个方子的组成:大腹皮、白芷、紫苏、茯苓(去皮)各一两,半夏曲、白术、陈皮(去白)、厚朴(去粗皮,姜汁炙)、苦梗各二两,藿香(去土)三两,甘草(炙)二两半。上为细末。

每服二钱,水一盏,加生姜三片,大枣一个,同煎至七分,热服。

如欲出汗,衣被盖,再煎并服。

这个方子里面,藿香发表解暑,芳香化湿,理气和中,为主药。紫苏叶、白芷解表散寒,和中去湿,为辅药。厚朴、大腹皮燥湿除满,行气宽中;陈皮、半夏理气和胃,降逆止呕;白术、茯苓补脾益气,利湿和中,共为佐药。生姜、大枣既能调和营卫,又能调和脾胃;甘草健脾和中,调和药性,共为使药。诸药合用共奏解表祛暑,化湿和中之功。

下面是这个方子的注意事项:

注意事项

(1)素有高血压、心律失常、心脏病、肝病、肾病等严重慢性病者,孕妇或正在接受其他治疗的患者均应在医师指导下服用。

 (2)应严格按照用法用量服用,婴幼儿、年老体虚患者应在医师指导下服用。这是必须注意的一条,很多朋友面对自己八九十岁的长辈,居然敢自己抄了方子就给老人服用,这是拿老人的健康冒险,您没有受过医学训练,怎么谈得上辩证呢?婴幼儿和年老体弱者,必须要让医生来分析处理,这是对自己的家人负责任的做法。

 (3)患者服用三天后,症状无缓解,或出现其他严重症状时,应停药,并去医院就诊。

 (4)连续服用应向医师咨询。

 (5)除非在医师指导下,否则不得超过推荐剂量使用。

 (6)该药应放置于儿童不能触及处。

 (7)过敏体质者慎用。

 (8)不宜同时服用滋补性中成药,饮食宜清淡。

另外,需要给大家介绍的是,此药有几种剂型,需要大家了解。

藿香正气水是液体剂型,由水煮及酒浸制而成,我一般对于上焦症状明显,比如呕吐、头痛明显的,推荐服用藿香正气水,因为水剂起效主要在上焦。服用时可先将药水倒在杯中,再冲入约30毫升左右的热水趁热饮服,10分钟后再饮1杯热水。服后要避风,让身体微微有汗时最佳。服药时要忌食生冷、荤腥、油腻、酸辣等食物,对酒精过敏或不能饮酒者应慎用或改用其他剂型。

藿香正气丸是最常用的剂型,是散剂的变形,尤其是水丸,效果更好。一般的情况都可以用,如果是腹泻明显,我更推荐使用这个剂型,因为丸剂会融化的慢些,一般对于中、下焦的效果更好。

藿香正气软胶囊是中药的新剂型,容易服用、口感较好。软胶囊我也经常推荐,对于脾胃等中焦的症状明显的,我会主要用这个软胶囊。

一般情况下,我觉得使用藿香正气丸(小粒的那种水丸,不是大蜜丸)就可以了,这些天我一直都推荐感冒者使用这个剂型来着。

古代的经典方子,都是创立者千锤百炼而来,所以只要对证,效果是非常好的,这些天我总是听到回电,告诉我真是感谢,感冒的情况立刻好转了,我的心里也是非常的高兴,看到我们古人的智慧,直到今天还在为保护老百姓的健康起着作用,打心里佩服我们的老祖宗。

当然,这是寒湿引起的感冒,可以用藿香正气丸,暑湿的还可以用三仁汤等其他的方子,而且,每次感冒,还是需要辩证的,不能我写了藿香正气丸,大家就都用这个了,各个地域不同,感病原因不同,病情也会不同的,中医讲究辩证,所以遇到难题还是可以让附近的医生帮助分析一下。

6.秋天的外感有哪些新变化?——内有应对小妙方

立秋之后,各地的外感开始多了起来,我在网络上问了一下大家的症状,多数是嗓子干,咽喉肿痛,发高烧,同时伴有各种感冒的症状。那么,为何一到立秋,就有这么多人中招儿呢?到底此时的天气变化,会给我们带来什么影响呢?今天,我们聊聊外感的这个理儿吧。

首先问问大家,尤其是患了外感的朋友,您思考一下,这次的外感,您是如何被伤到的呢?到底是被寒邪伤到,还是热邪伤到的呢?

其实,仔细回忆一下患病的过程就会发现,是被寒邪伤到的,现在患外感的人,多数是吹空调吹出来的,秋天的时候,天气依旧很热,尤其是秋高气爽之后,空气透明度增加了,因此,这太阳当头照的时候,热度简直是令人窒息啊,所以,人们会满头大汗,然后,走进商场、办公室,甚至是车里,都是冷冷的空调,冷风从体表而入,于是,很快就打喷嚏了,很快就患上外感了。

就在前两天,我去吃快餐,交了钱,回到座位等配餐,结果听到柜台里面,有服务员连着打了喷嚏,我连忙观察,发现这姑娘正在给我装饮料,发现我在看着她,她赶快不好意思地停下工作,去后面擤鼻涕去了。其实,她已经患上外感了,此时是需要休息的。而在整个过程里面,我都感觉到头顶的空调,呼呼地吹着我的头顶。我心想,我这吃完就走了,她们确实要顶着空调干活啊。

那么,有朋友会问了,夏天空调冷风一直是这么吹的啊,为何立秋过后,人们就更容易患外感了呢?

这个问题问得好啊!其实突然患外感的人群增加,是有原因的,这个原因,就是节气的变化。

节气这个东西,是老祖宗总结出来的,非常的准确,每次节气变化,都会听到周围的人对老祖宗智慧的赞叹:节气还真是准啊,一到立秋,这空气里都带着凉意了!其实,大家的感觉是灵敏的,就在这个时候,大自然,和我们的人体,都发生了一点微妙的变化!

那么,到底是什么变化呢?

大家要知道,在一年四季中,气机是有着升降沉浮的变化的,一旦到了秋天,燥金主气,天气开始肃降,大自然逐渐要进入冬天那种万物沉潜的状态,因此,秋天之气,主收,主降,这是大自然的变化。而此时,人体也会出现变化,就是虽然也会出汗,但是气机也开始向体内收缩了,所以汗会变得少,皮肤会开始干燥,这是对应大自然的变化的。这种干燥在有黏膜的地方都会比较明显,比如口腔、鼻腔等等。

换句话说,这是我们身体聪明的地方,身体感知到天气凉爽了,不需要出那么多汗来散热了,因此会减少向外排出的体液的分泌。当然,这只是汗液上,从整个身体上,气机都是向内收敛的。

所以,很多人觉得秋天很干燥,就是这个道理,是身体的气机开始向里面收敛了。这种收敛本来是正常的变化,可是,如果身体正气不足之人,则此时就容易出现问题。

我怎么来打比方说这种变化呢?

就好比我们的部队要做战略性撤退,这是正常的布防变动,如果部队纪律严明,战斗力强,则撤退的时候,会阵脚不乱,有条不紊。尽管敌人来偷袭扰乱,我们还是会做有效抵抗,击退敌人,完成整个调动的。

可是,如果您的部队战斗力不足,粮草不足,在身体上来讲,就是夏天过度开泄,精气消耗太多,正气已经不足,此时,如果您的部队要撤离,阵脚就可能乱了,各种给敌人可钻空子的漏洞就出来了,因此,撤退的时候,敌人一来侵袭,您的部队就乱作一团,一溃千里。

所以,很多平时正气不足之人,夏天天气热,寒邪不多,您的身体也是阳气在外,因此防御还是觉得比较轻松的,可是,此时身体气机要向里面收敛了,于是,漏洞就出来了,此时寒邪稍微一来袭,您的身体就难以抵抗了。

这就是最近很多人突然患上外感的原因。

那么,这里面给我们身体捣乱的,具体都有哪些邪气呢?

我的观点是,有热邪,有寒邪,还有燥邪。

此时,白天天气仍然很热,会有热邪,这种热邪,会导致人体津液流失,使得经络流通载体不足,导致防御部队无法到达指定作战位置,就像运河里面的水干了,运兵船无法航行一样,这是致病的一个重要基础。同时,热邪导致津液流失,会加重干燥的状态,口鼻之处粘膜干燥,使得外邪容易进入。

这种热邪,和秋天的燥金之气结合,叫做温燥。这是秋天一个重要的致病原因。

那么,该如何防止温燥产生呢?

我们可以有各种滋润的方法,中医里面也有很多调理温燥的方剂,比如桑杏汤、清燥救肺汤等,都是很经典的方子,如果需要,可以请医生开出。

我觉得,也可以用一个简单的食疗方法辅助调理,就是三豆加乌梅白糖汤,如果感觉自己干燥,口鼻发热,嗓子很干,小便量变少,就可以当作饮料喝喝。具体的做法很简单,就是用一把黑豆,一把黄豆,一把绿豆,乌梅五个,白糖两调羹,熬水两个小时,变成酸梅汤,饮用,但是要喝当天的,隔天的效果就不好了。

这是一个扶助正气,滋养津液的好方法,可以适当喝喝。

而此时捣乱的另外一个外邪,就是寒邪,其实现在的秋天,是比较复杂的,很多中医人士用五运六气来分析外感病的发病规律,我觉得是不够的,因为现在的外界变化,远远是古人没有想到的,我举个例子,古人会想到我们这些后人,会搞出一种东西叫雾霾的吗?里面有各种化工废物和重金属等,古人是打破脑袋也想不到的,因为我们后人太犯浑了。

现在的空调,也是古人无法想到的,本来初秋之气,也就是微凉,不至于有寒邪,但是,空调可不那么客气啊,大家用空调,那是能多冷就用多冷,所以秋天,这个寒邪就严重了,而且,外面越热,身体越是毛孔开泄、津液流失,也越是屋子里面的空调寒邪严重的时候。

这种空调寒邪,基本上是不管你司天在泉之气的,随时存在,这导致人们的身体随时受寒,这是现代中医必须要考虑到的。这种寒邪,与秋天的燥金之气结合,叫做凉燥。

所以,秋天养生,第一重要的原则,就是要把空调的温度做个调整,不要像夏天那么凉了,要提高温度。这是针对很多单位里面,办公室总是有人不懂养生,他觉得热就使劲打冷风的情况的。平时在家里,则能不用空调的,可以尽量不用空调的。如果您去商场,要多带件衣服,进去就披上,出来就脱掉。

那么,一旦受寒,开始打喷嚏,要怎么办呢?

我告诉大家一个最简单的方法,就是赶快从空调房间出来,到太阳地里晒,让自己重新出汗,这样会有一定的比率就地解决问题。

另外一个好的方法,就是我一直推荐的,一旦感觉受寒,打喷嚏了,可以喝怀山药水,正宗的河南垆土怀山药,可以大补脾肺之气,令气血循环顺畅,因此,趁热喝下去,有发汗的作用,我对此专门写过文章,这种发汗,是扶助正气后的发汗,散寒效果非常好,我之前曾经一直推荐喝紫苏叶水发汗,但是用苏叶水有成功有失败,而自从我从农民那里学来了这个怀山药水,对我自己而言,就再也没有感冒过。这几天我在广东,有一天也是喷嚏连连,感觉要感冒,我立刻拿出行李中带的怀山药粉,冲服发汗,第二天就没有再打喷嚏。

但是,这个怀山药的品质也是非常重要的,我这里依旧给我的好友新杰的微店做个推广,道地的垆土怀山药,大家可以点击他们的公众号和微店了解一下。

需要介绍的是,我的经验:怀山药粉比较方便,可以直接用两调羹,先用一点温水调成糊糊,然后用刚烧开的水冲,同时搅拌,就会变的和藕粉一样,然后稍微放温喝下,马上就会持续发汗。

而如果是怀山药片,则最好先把片用捣蒜的石杵捣碎,这样再熬,效果好些。因为有些人熬一次以后,就把山药片扔掉,其实里面掰开,你会发现仍然是白心的,说明没有熬透,一般熬过三次以后,才会熬散开,所以山药片适合于需要多喝点山药水,需要持续熬几次的人,一般这种情况,多实用于外感受寒的咳嗽的调理。

至于调理凉燥的中医方剂,也是非常多的,比如著名的杏苏散等等,都可以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

这个阶段,如果能做艾灸,则也是非常有帮助的。

而温燥和凉燥的出现规律,我过去给总结过,一般是初秋凉燥多点,中秋温燥多,而深秋凉燥多。在一天里面,早晚容易被凉燥伤到,中午容易被温燥伤到。

但是,事情实际上会更复杂,实际情况往往是温燥先伤人体津液,破坏人体的防御,然后再感受凉燥,这是双重的破坏,这也是秋天外感的一个特殊性。

而无时无刻不在的空调冷气,则让寒邪的入侵无时不在。

需要注意的是,前面我所讲的方法,都是在感受外邪的第一时间使用的,是比较平和的食疗的方法,如果错过了第一时间,已经开始高烧痰咳了,已经外邪深入了,则需要请医生开方子调理才好。

而在没有外邪入侵的时候,补充津液,扶助脾胃正气,严防空调导致的寒邪入侵,是秋天预防外感的最重要的几个步骤吧!

7.聊聊千古名方桂枝汤

这桂枝汤,我一直没有和大家聊过,因为这方子里面包含的意义太多,不好讲,现在我想,反正是给大家普及中医知识,不必苛求详尽,我们慢慢聊,分若干次来讲吧!

在医圣张仲景的《伤寒论》里,桂枝汤是第一个方子,这个方子里面包含了很多治病的思路,列在第一的位置,可见张仲景也是非常重视的,后世甚至称此方为伤寒第一方。

那么,这个方子到底有什么奥妙呢?它和我们哪种类型的感冒相关呢?

让我们来看看张仲景《伤寒论》的原文吧!

12条:太阳中风,阳浮而阴弱,阳浮者,热自发;阴弱者,汗自出。啬啬恶寒,淅淅恶风,翕翕发热,鼻鸣干呕者,桂枝汤主之。

13条:太阳病,头痛发热,汗出恶风、桂枝汤主之。

有的朋友对古文不熟悉,一看这些就晕,不要紧,我们给大家用现在的话来分析一下!

首先,必须清楚的是:一般情况下,桂枝汤是治疗外感风寒的最初阶段的,张仲景强调是“太阳病”,太阳是外邪入侵人体,人体的第一道防护屏障,然后依次是阳明、少阳、太阴、少阴、厥阴。这是张仲景给我们的模版,在用伤寒做例子,讲述人体在遇到外邪的时候的六道防护线,而太阳是第一道。

当然,在很多其他疾病的治疗中,也会用到桂枝汤,但是一般而论,治疗外感风寒时,桂枝汤往往用在最初的阶段,外邪在体表的时候。

然后,我希望大家关注这样几个症状,这是掌握桂枝汤的辩证要点。首先,第一个需要关注的,是“汗出”。

桂枝汤所治疗的外感,是正气不足的类型的,我们称之为“表虚证”,这是外邪来袭,身体正气不足,想要反抗,却力量不足的表现。另外还有一种“表实证”,是麻黄汤所主,那是正气奋力抗争,是高热无汗的。

这个“汗出”,是我们判断是否是桂枝汤证的关键,这样的人,其实并不仅仅是患了外感的时候出汗,即使在平时,也是经常自汗的。

我们经常讲体质,有种体质叫气虚,这样的人面色总是晄白,四肢无力,语音低微,神疲乏力,脾胃虚弱,稍微一运动就气喘吁吁,然后会自汗连连。

大家看看,平时就气虚多汗,那么,一旦感受风寒,外邪入侵,身体要组织抵抗,气血开始运行,此时会发热,张仲景描述此时是阳浮而阴弱,这种气血加速运行的状态就是阳浮,那么阴弱呢?张仲景说阴弱者汗自出,此时的阴弱,不是阴不足,而是控制阴的能力弱,阳气振奋,需要抗邪,使得气血运行加快,可是控制阴的力量不足,配合不够,收敛的力量不够,则汗会失去控制,会不断流出,这就是桂枝汤证的“汗出”了。

所以,桂枝汤所治疗的患者,一定是平时就是脾胃虚弱,正气不足,然后感染了外邪的人。

然后,我们要关注的症状是:“恶汗”、“恶风”。这就是我们患了风寒以后,怕冷怕风的症状,这是外感风寒的共同特点,我们就不多讲了。

另外,捎带讲的症状,是“鼻鸣干呕”,这个鼻鸣,很多人说是打喷嚏,我觉得不合适,因为嚏字《诗经》里面就有了,出现得很早,如果鼻鸣是打喷嚏,汉代的张仲景完全可以直接写这个嚏字。这个鼻鸣,其实是鼻腔堵塞的状态,在鼻腔堵塞的时候,有鼻涕在里面,有的时候我们觉得憋闷,偶尔会在鼻腔后部使劲,把气往外喷一下,想冲开条通道,此时就会发出一下尖锐的鼻鸣声音。如果在感冒的时候,仔细体会一下,就会知道这个状态了。我就是在读书的时候,自己感冒,反复出现这样的声音,才恍悟张仲景讲的鼻鸣,是一种鼻腔堵塞、有鼻涕梗阻的状态。

所谓干呕,是此时鼻腔不通畅,与鼻腔连接的咽喉部也不舒服,这是有外邪干扰的缘故,因为鼻咽部始终不正常,接受刺激,所以会出现干呕的症状,这在外感风寒的时候是经常出现的。

那么,我们再讨论一下,此时的舌象应该是什么样的呢?因为此类人气虚,所以往往会有齿痕,舌体往往有胖大的倾向,舌苔会是白的,往往有满布的倾向,舌质的颜色一定是淡白的,而不是鲜红的。

此时的脉象,应该是浮数,重按无力。

那么,桂枝汤都是由哪些药物组成的呢?

其实非常简单我写给大家。

桂枝三两,白芍三两,炙甘草二两,生姜三两,大枣十二枚。

这是张仲景当年的份量,我平时习惯用这样的量:桂枝三十克、白芍三十克、炙甘草二十克、生姜五片,大枣七枚掰开。

但是,需要注意的是,我并不是熬好后,一下都喝下去,人家张仲景写的份量,也不是一口都喝下去的,而是一点点喝,只要微微出汗了,后面的药就不喝了。

张仲景写的原文是这样的:

 “以水七升,微火煮取三升,去滓,适寒温,服一升,服已须臾,啜热稀粥一升余,以助药力。温覆令一时许,遍身絷絷微似有汗者益佳,不可令如水流漓,病必不除。若一服汗出,病差,停后服,不必尽剂。若不汗,更服依前法。又不汗,后服小促其间,半日许,令三服尽。若病重者,一日一夜服,周时观之,服一剂尽,病证犹在者,更作服。若汗不出,乃服至二三剂。禁生冷、粘滑、肉面、五辛、酒酪、臭恶等物。

这段文字特别重要,里面包含了很多思路,后世中医从中悟出太多的道理来。我们一点点来聊:

01

首先,那么多的药,熬好以后,不是全部都喝的,而是先喝一小部分,看看是否出汗,如果微微出汗,代表气血运行通畅了,一旦气血通畅,意味着这就是您的起效的药量了,后面的药,就不必再服用了,张仲景说的是“不必尽剂”。然后,如果没有出汗,则再喝剩下的一小部分,这样依次进行,直到出汗为止。这就是中医科学的地方,这种用法,在治疗外感急症的时候,使得患者服用的药量,是正好适合自己身体的药量,而且是起效的量,所以我们不得不佩服古人的聪明智慧啊!

02

然后,这个桂枝汤最重要的,是在喝药后,要喝一碗热粥。

这是最高明的地方了,桂枝汤到底是治疗什么的?其实,桂枝汤的重点,在调理内脏的不平衡,其着眼点在脾胃,脾胃之气不足,营卫之气则紊乱,所以,张仲景让喝桂枝汤后,喝一碗热粥,这是滋补脾胃的,用张仲景的话来说,是“以助药力”,一方面借热粥的温热来促进散寒,另一方面借助谷物之气以滋补脾胃。

03

温覆。在服用此类药物后,一定不要被冷风吹到,而且最好盖被躺着,有的中医有经验说,甚至最好把脸盖上,这样才能出汗。我的体会是,此时把身体改善,保持温暖,另外盖脸的主要作用是把鼻子保暖了,只要鼻子保暖,就更容易出汗,因为鼻子也是感受温度的器官。

此时,我们多披一件衣服也是可以的,主要是不要被风吹到,有人喝完药汤就出门,这是最不适合的。

04

另外一个值得注意的地方,是不要发大汗,要微微出汗即可,微微出汗代表着气血通畅,阴阳调和,微微出汗只是一个结果,我们并不是为了发汗而发汗,此时的矛盾是患者的正气不足,阳浮阴弱,阴阳、营卫不相和谐,如果要单纯为了发汗,用麻黄岂不是更好?所以张仲景说:“不可令如水流漓,病必不除。”

05

忌口。张仲景说:“禁生冷、粘滑、肉面、五辛、酒酪、臭恶等物。”

这里面,生冷是要忌口的,因为会影响脾胃的功能,后世就是从张仲景这开始,关注此事的。粘滑,很多人不注意,其实这个粘食是非常不好的,甚至有的中医认为,粘食会导致很多疾病,我听过这样的论述,也有患者反应,按照这种说法,从此不吃粘食之后,身体好了很多。我觉得这主要是脾胃虚弱之人,无力运化的缘故,桂枝汤证的患者基本都是脾胃虚弱,粘食当然是有碍运化,应该不吃的。

关于肉面,平时吃是可以的,此时不可多吃,主要是助湿,当然,我觉得您吃馒头是没有问题的,这里指的是湿面。至于肉,此时当然以清淡为主,吃肉不但增加脾胃负担,化痰生湿,而且油腻有碍药物吸收,所以不可多食油腻。

而五辛,指的是各种辛香辛辣之食物,过去道家将韭、薤(xiè)、蒜、兴渠、胡荽等五辛列为禁食,练形家则以小蒜、大蒜、薤、兴渠、胡荽等五辛为禁食,此时患者阳气已浮,而阴气尚弱,五辛会影响气血运行,阻碍两者的调和,真正注意的人,是要忌食的。

而张仲景说的:“酒酪、臭恶等物”,其实主要指的是发酵的食品,发酵之物,多有阴凉之性,即使是张仲景时代的酒,也不是今天的白酒,很少有什么东西发酵,是在烈日下暴晒干燥发酵的,发酵多需要湿度与阴凉,所以有阴凉之性,现在很多阳虚之人吃酸奶就觉得胃脘冷痛,就是这个道理。

当然,发酵之物平时我们吃是可以的,但是对于脾胃虚弱之人,在感受外感之时,应该注意,最好避免食用。

以上是张仲景在桂枝汤服用方法上提出的注意事项,后来,后世的中医根据这些内容,引申出了服用中药的各种忌口,这是医圣给我们开辟的思路,确实非常有道理,尤其在治疗外感病的时候,张仲景的这些注意事项,我们一定是要温习的。其中的道理,其实讲起来还是比较深刻的,我只是简单地给写写,大家可以思考阐发一下。

讲到这里,才仅仅讲了桂枝汤的服用方法,至于桂枝汤的几味药,到底都是干什么的?有什么作用,为何这么简单的几味药就能治病?为何说桂枝汤的应用远远要超出外感病的治疗范围,这么多的疑问,不是我一篇文章可以聊全的,我们以后再和大家聊,请大家继续关注后面的文章!

附:怀山药能散寒吗?

前几天,我在一段育儿知识的语音里面,讲了当我们身体刚刚受到风寒侵袭的时候,可以熬一大杯怀山药片,或者是怀山药粉,趁热喝下去,可以散寒发汗,将寒邪立刻解除。我在讲完这个方法以后,有中医同道提出问题,就是:

山药真的能散寒发汗吗?

这个问题提得非常好,正是我这两年琢磨体会的问题,正有心得意欲发挥,借这个机会,与同道探讨,希望对大家有启发。

我们下面谈论的,是怀山药,后文就不再重复了。

首先,关于山药!

首先,关于山药,中医认为它归肺、脾、肾经,具有滋补的作用,此无争议。早在《神农本草经》,就已有关于山药的记载。

但是,山药究竟药性是凉的,还是温的?补的是什么?这是值得探讨的,因为历代文献所讲的不一致的。

《神农本草经》认为山药:'味甘,温。'这是历代文献的主旋律,但是也有些文献认为山药是凉的,到明代的《药品化义》里,作者给出了一个确切的回答:'生者性凉,熟则化凉为温。'

所以,我们熬药所用的山药,基本都是熬熟的,并没有人生着吃,所以,我们所用的熬好的山药,药性是温的。

现在,我们再来看山药的滋补作用!

中医认为,山药健脾,补肺,固肾,益精。

《神农本草经》认为:山药'主伤中,补虚,除寒热邪气,补中益气力,长肌肉,久服耳目聪明。'

这里需要注意的是,《本经》提出了山药可以除寒热邪气,为何山药可以除寒热邪气?其中道理在哪里?我们回头探讨。

在唐代的药学文献《药性论》里面,记载着山药可以:'补五劳七伤,去冷风,止腰痛,镇心神,补心气不足。'这里面,又有一个去冷风的作用,这和《本经》的观点是一样的。

在明代《本草化义》里面,记载山药:温补而不骤,微香而不燥,类似的记载,在古代还是比较多的。

可见,历代文献里面,医家多主山药的药性是温的,除了我们通常认为的健脾、补肺、固肾、益精之外,似乎可以散寒,除寒热邪气。

但是,现在多数讲山药的书,都说山药也是滋阴的,这又是为何呢、为何山药药性是温的,却能滋阴呢?

其实,在中医里面,这样的中药比较多的,比如熟地、枸杞子、山萸肉、山药等等,药性都是温的,功效却说是滋阴的。出现这个问题,主要是我们现在对的概念把握不清晰导致的。

在中医里面,是被归在这个概念里面的,包括了精、血、津、液这些内容,所以,如果我们仔细体会,会发现,这些医家所讲的山药滋阴,其实是山药的补精的作用。

精分很多种,比如有先天之精,五脏之精等。熟地就是补肾精的,而山药,主要补脾脏、肺脏之精气。

所以,现在再写医书,应该明白读者对阴和精的概念已经不如古人掌握得那么清晰,所以,山药补阴可以直接写成补精、益精了。

现在我再来写写,为何怀山药可以散寒发汗。

在人们感受风寒的时候,最初的反应,身体强壮的人,和身体虚弱的人是不一样的,身体强壮的人,其实很少感受风寒,因为可以抵抗,一旦感受了,也反应强烈,身体会剧烈抵抗,这是《伤寒论》所讲的麻黄汤证。而身体弱的人,表虚之人,中气不足之人,感受风寒的机会比较多,身体的抵抗不剧烈,会感觉很虚弱,会怕风怕冷,自汗出,这是《伤寒论》所讲的桂枝汤证,这样的人,是受寒人群的多数,所以,张仲景把桂枝汤放在《伤寒论》第一个方子的位置,这是有他的考虑的。

现在我们的身体,估计还不如张仲景的时代壮实呢,所以,体虚而受寒的人,更是多不胜数。

一切虚损,如果伤及脾胃,导致脾胃的功能出现问题,则会影响对外邪的抵抗。中医认为,抵抗外邪的力量,叫营卫之气,而《灵枢.营卫生会篇》说:

谷入于胃,以传与肺,五脏六腑,皆以受气,其清者为营,浊者为卫。

可见,起防御作用的营卫之气,是与脾胃关系密切的。我们多数人身体虚弱,感受外寒,基本上致病基础,都可能是营卫之气不足。

所以,在这个时候,补足脾胃,事关重大。

有朋友会问,在这个时候,我们赶快发汗,不就是散寒吗?

其实,这样在正气不足的时候发汗,尤其是营卫之气不足的时候发汗,并不是特别恰当的事情,或者说是,暂时为之可以,但是回头还是要补足脾胃为好。

在宋代的时候,经方大师许叔微为人治病,治乡人邱生者,病伤寒,发热、头痛、烦渴,脉虽浮数而无力,尺以下迟而弱。许曰:虽麻黄证,而尺脉迟弱。仲景曰:尺中迟者,营气不足,未可发汗。用建中汤加当归、黄芪。

大家看,对于这种营卫之气不足的患者,许叔微先用补中的建中汤加味,这是对患者负责任的态度。是高手所为。

而用山药粥来处理外感风寒的第一阶段,正是有着这样的用意。

其实这方法绝对不是我想出来的,我之前就是用山药水、山药粥来治疗外感之后,尚有一点邪气潜藏的咳嗽,效果非常好。但是,在去怀山药的产地,河南温县的田间考察时,我讲山药的好处,偶然听到有农民说:我也是这么用的,要是受寒了,身上发冷,就赶快让老婆抓一把干山药片,熬一大碗水,喝下去,盖上被,睡一大觉就好啦。

我听了,若有所悟,于是跟着学,结果我之后每次受寒,要感冒了,都是这样解决问题的,从知道这个方法至今,全部如此解决。

然后我推荐给他人,只要是抓住了第一个时机的人,也都反应效果很好。

后来我思考其中的道理,觉得这个从实践中,从田间地头来的方法,深合仲景之道。

张仲景用桂枝汤作为《伤寒论》的第一方,用来调理表虚受寒之人,这个桂枝汤,药味简单,就是桂枝、芍药、炙甘草、生姜、大枣而已,其中如果把芍药分量加倍,加上饴糖,就是补中的小建中汤,加上黄芪,就是黄芪建中汤,其作用部位在脾胃,是大补中气的。

医圣张仲景把这么一个方子放在《伤寒论》之首,含义很深,人要先正气足,才能抗邪外出,所以,正气永远是第一的。

这个桂枝汤,是补中的方子?还是散寒的方子?

其实,培补中焦,使得营卫之气充满,气血运行通畅,这就是散寒。

在这里,张仲景为我们提出了两个不同的思路,一个是用发汗的药物比如麻黄类,来发汗,另外一个,用桂枝汤类的药物,来调和营卫,培补中焦,也能起到类似的作用,两者作用于不同的人体状态,其中道理,后世受益极多。

明白此理,则可豁然贯通矣。

所以,仲景在桂枝汤服后,还谆谆教诲,要加服热粥一碗,以助胃气,其用意深矣。

所以仲景还要叮嘱,服药后不可大汗淋漓,要遍身微汗者为佳,如果大汗淋漓,病必不除。这是在提示我们,发汗其实并不是目的,之所以微微发汗,是周身经络通畅,营卫之气运行来复的标志而已,这只是一个结果,而正气充足,才是根本。

所以,根据这些经典的启示,我在分析农民用怀山药粥散寒以后,发现与仲景的思路有异曲同工之妙。

山药大补脾胃,性温,古人云可以除寒热邪气去冷风,我们在把山药熬成糊糊,或者熬成山药水以后,喝下去,可以一方面大补脾胃,使得正气来复,营卫之气充足,推动经络的运行;另外一方面,热热的山药粥,或者山药糊糊,可以起到温暖身体的作用,借着这蒸腾的热势,令身体温暖,则身体会微微汗出,寒邪自然可以散去。

其实,即使不喝热热的山药粥,而只是温着服下,也有一定的发汗作用。对于服用山药会出汗,很多年前,就有人对我讲过,说服用了八珍糕以后,最明显的反应,是身体会微微出汗。后来,我不断体会,发现这主要是其中山药的作用。其实我们这样讲理论是没有用的,只要您操作一次即可,我们用五十克怀山药,熬成水,喝下去,可以是温温地喝,不必热着喝,然后您体会一下,即使不是热的山药水,喝下去,身体也会阵阵发热,而且持续一段时间,这就是《药性论》讲的去冷风的作用。为何会有这种作用呢?就是山药滋补正气,培补脾胃,当脾胃之气足了,营卫之气充实了,自然会推动经络运行,此时,身体微微发汗,是一个自然的反应而已。

所以,中医经典《神农本草经》讲山药:除寒热邪气,经典在此,我们后人需要多多体悟啊。

当人们受寒,最好的方法,是请中医开方子调理,比如仲景之方,必定药到病除。但是,仓促之间,如果没有条件求医,而身边又备有山药,则这个方法,一定会有帮助的。

这是我对山药的运用体会,正好有同道提问,我就与大家详细聊聊。

其实,中医是在不断进步着的,每一代的中医,如果能仔细体悟,提出中药的更多的用法,中医就一定会进步的。中医同道之间,互相辩论是好事,正好可以促进思考,大家的目的,其实只有一个,让患者更加早地摆脱疾病,更加健康。

8.感冒来袭,告诉您一个泡脚的方子!

我曾经写过很多如何处理感冒的文章,本来不打算再写了,但是,最近周围的人不断地传来感冒的消息,我觉得还是写一篇吧。

首先,这次外感的来袭,与降温有关,而且,这些日子,北方地区雾霾严重,给空气质量带来了比较大的影响,所以,马上就出现了很多人感冒的情况。

这次外感,多数人反应都是浑身酸痛,头疼,流清鼻涕,发烧,有一些人咽喉干痛。

那么,这个时候,该选用什么样的药材呢?该如何处理呢?

我给大家来分析一下吧。

这个外感,如果是感受寒邪导致的,一般会分为这样几个阶段:

1、外寒阶段;

2、外寒里热阶段;

3、里热或者说是表里俱热阶段;

4、回到外寒阶段。

在这些阶段里,外邪会逐渐深入,会与身体的正气斗争,这样,才出现了这样几个阶段。

而这些阶段里,第一个阶段最为重要,此时寒邪刚刚来到体表,我们会出现打喷嚏,流清鼻涕,怕冷等症状,如果我们在感受寒邪的第一时间,马上就采用温热的方法,比如,喝一碗姜汤,热水泡脚,等等,让身体温热起来,则不会有后面的问题了,身体会立刻恢复,让我们免除了病痛。

多数听过我的课程的人,都会在这个时间段处理,所以这些孩子妈妈说:“之前孩子一年感冒十次,现在学习之后,一年就只是感冒一两次了,因为其余的已经被我消灭在萌芽阶段了!”

可是,如果第一个阶段错过了,则就会进入第二个阶段:外寒里热阶段。

这个阶段,外寒的症状依旧存在,比如,打喷嚏,浑身酸痛,流清鼻涕,怕冷,头疼等等,同时,开始出现里热的情况,比如嗓子红肿,扁桃体发炎,痰黄等情况。

其实,找到我询问身体问题的人,基本上都已经错过了第一个阶段,所以多数是这第二个阶段的。

此时,用药就要一个方子里面,带出两个思路,一个是散外寒,一个是清里热,这两个方面的药物都要有的,在一个方子里面互相配合。

现在药店里面的治疗感冒的中成药,基本上都是这个阶段的,因为第一个阶段大家都错过了。

而在这个阶段,还有两种情况,一种是:外寒重一点,里热轻一点;此时要散外寒的药物多些,清里热的少些。另外一种情况是:外寒的情况轻,只有一点点了,而里热比较严重。此时需要稍微兼带着散外寒,而重点在清里热。

这次外感,从现在看,多数人在前面的阶段,也就是说,外寒重,里热轻。

所以,我给大家推荐一个泡脚的方子,您该吃什么药就吃什么药,这个方子可以作为辅助的调理方式:

柴胡六克、黄芩六克、法半夏六克、党参六克、炙甘草六克、苏叶六克、白芷六克、独活六克、葛根九克、金银花六克、连翘六克、茯苓九克、生姜五片。

使用的方法,先把这些药物用水泡二十分钟,然后,煮开锅二十分钟,然后兑入温水,泡脚,泡二十分钟左右,能微微出汗最好。每天用一副,熬水以后,分成两份,早晚各泡一份。连着用三天即可。孕妇忌用。这个方子由古方“柴葛解肌汤”加减而来。

需要注意的是,泡脚千万不能空腹泡,最好先喝点热粥。同时记得不能泡得大汗淋漓,那样会耗伤津液,导致疾病不易去除。

在泡脚的同时,如果有上好的干怀山药片,可以一次用一把,比如用到三十到五十克,熬水喝下,这样可以扶助正气,让身体更加有效地抗邪。

各位朋友,如果您感冒了,正在流着清鼻涕,头疼,浑身酸痛,您可以尝试一下这个泡脚的方法,最好是在刚刚出现症状的时候,就使用上这个方法,则效果更好。

最近,天气变化比较剧烈,而且刚刚我看中央气象台说,今年是“冷冬”的比例可能达到了百分之八十,所以,各位一定要保护好自己和家人!

9.紧急动员,防御流感!

最近一段日子,北方爆发了大规模的流感,起初我并没有怎么在意,毕竟冬天是流感很容易爆发的季节。但是,我周围的几位家长的描述让我感到了焦虑,一位家长说:孩子患了流感,下午四点多去医院,发现前面的号还有几百个孩子。另外有位医生说,他们医院的儿科已经几乎要崩溃了,一位医生累得昏倒在地。

这种情况,令我非常忧心,所以今天写一下流感,帮助大家分析一下,给大家支支招。

那么,到底什么是流感呢?流感和普通感冒是一样的吗?

所谓流感,就是流行性感冒的俗称,在中医看来,其实都是外邪通过口鼻而入,本质上流感和普通感冒是一样的。但是,如果具体分析,两者还有点差别,就是普通的感冒,流行性没有那么强。而流感,按照西医的说法,就是那几种特别具有传染力的病毒所引起的。这几种病毒,不断变异,传染性强、传播速度快。这几种流感病毒,可分为甲(A)、乙(B)、丙(C)三型,甲型病毒经常发生抗原变异,传染性大,传播迅速,极易发生大范围流行。甲型H1N1也就是甲型一种。本病具有自限性,一般身体正常的人,过几天会自己恢复。但在婴幼儿、老年人,和存在心肺基础疾病的患者,容易并发肺炎等严重并发症而出现危险,甚至导致死亡。

那么,到底该怎么预防流感,减少发病的机会呢?

首先,要看流感这东西,是通过什么传播的。

这几种流感病毒,我们中医叫外邪,主要通过空气中的飞沫、人与人之间的接触或与被污染物品的接触传播,然后进入人的口鼻,进而导致人发病的。

因此,第一个预防的方法,就是减少空气中的传播。

所以,我一直主张家里要配备空气净化器。但是非常遗憾,很多家庭没有这东西。前几天我在老家沈阳做健康讲座,现场二百来人,我问了一下,家里有空气净化器的举手,估计也就那么二三十人举手,当时,沈阳的空气污染非常厉害,我觉得pm2.5应该接近200左右吧,但是那么多人的家里没有。

大家会说,这污染和流感有什么关系呢?其实病毒在空气里的传播,是需要有载体的,如果空气中悬浮颗粒比较多,则病毒就容易找到载体,也就是说,那些漂浮在空中的污染物颗粒,就像是一个个小飞船,带着病毒,在房间里到处飞舞,您中招的机会当然多了。

很多朋友说,我们在房间里面,不出门,应该没事儿吧?不对的,我测量过,其实外面污染,您的窗户再紧闭,屋子里面的污染也是非常重的。

其次,在外出的时候,要戴口罩,现在有各种防雾霾的口罩,都非常好,可以减少污染颗粒的吸入,大家出门一定要想着佩戴。

然后,要勤洗手。这是为什么呢?因为人与人的接触会传播流感病毒,我们中国人没有到处见面就接吻或者亲吻脸颊的习惯,所以,这种接触多是手的接触。

那么,为何手的接触会传播流感病毒呢?因为我们的手,还会接触口鼻,比如,有的小朋友抠鼻子,那就更危险啦,这也是一个传播途径,所以,勤洗手非常关键的。

除此之外,还有什么需要做到的呢?

那就是保持房间的整洁,有条件的朋友,可以在加湿器里面,稍微放一点醋,可以以此来熏蒸房间。

大家要知道,此时保持空气的湿润度是非常关键的,北方冬天干燥,人的鼻腔黏膜也会干燥,吸附病毒的能力下降,这样就使得防御系统容易出现漏洞,所以,保持环境的湿润非常重要。

如果有艾叶,也可以点着了熏蒸房间,我们一般用来艾灸的艾炷也是可以的,但是注意烟不要太浓,否则过犹不及。如果有其他芳香类的中药,比如藿香、佩兰、香薷、白芷等等,有人把这些中药做成香囊,放在家里,也是可以的,古人说芳香避秽,可以令污浊之气散去,我们也是可以试试的。

那么,如果一旦感染了流感病毒,该怎么办呢?

大家要记住,流感也是感冒的一种,只是特别具有传染性罢了,所以,我们也要按照感冒的思路来分析它。

首先,刚刚感受流感的时候,往往会表现为受寒的症状,会打喷嚏,流清鼻涕,浑身发冷,肌肉酸痛,此时,如果能让身体暖起来,则会改变这种局面。

所以,以前我一直介绍大家用苏叶熬水,或者用各种使得身体暖起来的方法。但是,后来我发现这些方法能解决大部分问题,可是仍有一些时候,外邪继续深入了。在处理普通感冒的时候比较好用,对于流感则仍有失手的时候。

此事直到我找到服用怀山药粉的方法才彻底解决。

当时我去河南焦作温县的田地里去考察垆土怀山药的种植,偶尔听农民讲,说他们自己患感冒了,就用一大把怀山药片,让媳妇熬一大碗水,趁热喝下去,然后睡觉,醒来就好了!

我回来就想这里面的道理,突然觉得解决了我的大问题,就是以往我单纯讲发汗,但是如果正气不足,则发汗只能解决一时的问题,无法真正把外邪驱逐出去。而服用怀山药,则扶助脾肺之气,让正气充满,这样也可以出汗,但是这是从根上解决问题啦!

所以,每次要感冒的时候,我就用这样的方法给自己处理,结果,到现在已经两三年了吧,我一直没有感冒过,每次都是第一时间刚有点兆头就给拦截了。

其实我小的时候,身体不好,我父母年龄很大才生的我,然后那个时候,吃的东西也少,经常挨饿,记得小时候,农村亲属来串门,带了一点鸡蛋,我拿着一个煮鸡蛋在外面吃,附近楼的孩子们围着我起哄,说:“高干啊,还能吃上鸡蛋啊!”这就是那个时候的真实写照,大家都挨饿。所以,我的体质很一般,经常感冒,长大以后也是如此,因此,我后来学习中医,对感冒尤其在意,正因为自己经常感冒,所以才总结了太多的方法给大家,正所谓三折肱成良医啊。

所以,我并不是什么神医高手,把自己和家人搞得从不生病,甚至连一点疾病的边都不沾,不是的,我之前自己也是常感冒,我只是比较会处理,用各种方法使感冒快一点消失而已。

应该说,直到用了怀山药的方法,我才算是彻底摆脱了感冒的困扰。

那么,具体这个方法该怎么用呢?

就是在发现自己有打喷嚏,流清鼻涕,浑身发冷,肌肉酸痛的时候,去买上好的怀山药,一般是片的,可以用三十克,或者更多,熬水,熬成糊糊更好,然后趁热喝下去,躺到床上,盖好被子睡觉,会微微出汗,如果能把鼻子盖上,则更容易出汗,这样很快外邪就解除了。

如果不好,就接着服用,一天可以喝两三次,一般如果没有再次受凉等原因,基本上病情都可以解除的。

前几天,我的几位朋友,都有了流感的症状,然后他们自己做试验,说这次什么药都不吃,就吃这个山药糊糊,看看到底能不能好,结果,流感的症状在他们的坚持作战下,都消失了。

我发现,即使我这么讲这个方法,但是很多人一旦感冒了,还是会忘记,包括我身边的人。前天我妹妹罗玲也患了流感,我打电话,问她是否喝了山药糊糊,她说没喝,在喝苏叶水,好像效果不大,问我山药糊糊会有用吗?我向她详细地解释了苏叶水是我过去讲的,现在的山药糊糊是升级版,我告诉她,只要坚持喝,一定会把外邪顶出去,这是前天的事情,今天见到她,已经没有问题了。

所以,如果各位有机会,能够买到怀山药粉,则更好,我觉得山药片熬成糊糊还是困难的,而怀山药粉则更加方便,而且可以充分食入,不会浪费。我的做法是这样的,用两三调羹的怀山药粉,放入一点温水,把它们调成糊糊,同时,在旁边烧水,水滚开以后,倒入山药糊糊,然后用筷子搅拌,则很快成为半透明的糊糊,放温喝下即可。

这种方法的好处是,山药粉可以随身携带,随时可以冲,我之所以很久没有感冒,就是我的行李中,随身携带怀山药粉,一有风吹草动,赶快冲服。在过机场安检的时候,很多次安检人员问我,带的是什么粉末,我说是山药粉,她们都理解并放行的。

但是一定是怀山药粉,很多朋友问,其他菜市场里的山药是否可以?我的回答是,其他山药可以做菜用,但是有这种疗效的,只有怀山药,而且最好是河南焦作温县的垆土怀山药。

有人说:“罗博士,怀山药贵啊,不是我们老百姓吃的起的啊。”对于这种说法,我并不认可,其实买一次怀山药粉,二三百元,可以用很久,可以为您解除数十次以上的感冒,为何就贵呢?您感冒了,连夜去西医那里排队,一场感冒袭来,点滴都要上千元,甚至几千元,为何您不说贵呢?而老祖宗留下的如此简便的方法,我们却不愿意接受呢?

我想,如果大家掌握此类方法,把流感都扑灭在萌芽阶段,那么,我们的医院此时就不会有那么大的压力了。

我讲的这个方法,对于普通感冒,很快会解除症状,我的体会是一天就够了,但是对于流感,我觉得需要坚持喝两三天,可能喷嚏会继续打,但是病情不会发展,多数人两三天里面就彻底痊愈,极个别的会多打两天喷嚏,但是也是几乎都可以解除病情,目前,身边人相信此法,坚持去做的,还没有失败的例子。

但是,大家需要记住的是,这是针对感冒或者流感的第一阶段的,也就是最初的阶段的,此时是打喷嚏,流清鼻涕,肌肉酸痛,浑身发冷。如果您没有抓住第一阶段,病情发展了开始咽喉肿痛了,鼻涕和痰都黄了,发高烧了,这是开始有热症了,尤其是嗓子开始痛了,虽然咽喉肿痛也是寒症热症都有,但是热症居多。此时也可以喝山药水的,但是,这只是辅助调理了,主要的还是要用一些方剂了,一般要散外寒和清里热同时使用了,现在有各种中成药,比如有防风通圣散啊,有小柴胡颗粒啊,等等,以后有机会给大家介绍一下。

10.流感的热症,可以参考普济消毒饮

这次的流感,来势汹汹,这几天我一直在谈论此事,因为我看到有太多的人中招,而北京卫计委的统计,说现在的流感发病率,比去年同一时期高了一倍,而有的朋友也去查了一下海外的数据,美国的流感发病率也是去年同时期的一倍,可见其来势之凶猛。

前几天,我讲了刚刚在身体出现症状的时候,可以用怀山药的方法来处理,很多朋友说自己好像上来就是咽喉肿痛了,没有外寒阶段,其实我觉得是大家对自己的身体体会不够,如果每次都细心体会,您会发现这个第一阶段:受寒阶段的。只是,有的时候这个阶段非常的短,半天一天就过去了。

如果您能抓住第一阶段,我觉得基本都可以凭借怀山药糊糊解决问题,很少有例外。

但是,如果第一阶段没有抓住,外邪开始进入身体,导致出现了热症,开始咽喉肿痛,浑身酸痛,发烧,痰黄了,该怎么办呢?

今天,我们就来谈谈这个咽喉肿痛的问题。

实际上,在中医里面,这个“咽”与“喉”,是完全不同的两个位置,大家要了解一下的。按照部位讲,喉在下在前,是我们所讲的“喉结”位置,在冬天的时候,如果被寒风吹到这里,喉咙突然肿痛,严重的会有喉头水肿,导致窒息,甚至毙命。这种情况在北方会出现,具体调理的方子,用我讲过的喉科大师耿鉴庭的丹栀射郁汤,一两剂即愈。而咽部,位置在上在后,热结多表现为扁桃体红肿,在咽唾沫的时候,会感觉口腔的后部,和鼻腔连接的地方也会疼痛。在我们老百姓来讲,这就是扁桃体发炎了,这种扁桃体炎,往往是流感导致的一个后果。

其实流感病毒本身并不会导致咽喉肿痛,只要当病毒感染引起身体失调,出现细菌感染了,才会出现咽喉的肿痛。

病毒感染和细菌感染的结合,会让流感变得复杂。本来流感是不需要用抗生素的,而如果伴随细菌感染了,在严重的时候,是可以使用抗生素的。

而此时,我们中医也有自己的方法,效果非常的好,如果应用得当,可以立刻解除病情。

前几日,我的母亲也患了流感,我本来给老人那里都准备了怀山药粉,但是,在第一时间,老人也是想不起来,所以,打喷嚏两三天后,出现了咽部肿痛的情况,左侧扁桃体疼得厉害。

对此我是非常担忧的,因为老人的小问题,稍微不慎,会出现大的麻烦。当时我母亲说,自己晚上嗓子痛得非常厉害,半夜睡不着觉,就起来,给自己针灸,扎了若干针,但是第二天仍旧没有缓解,可见外邪来势汹汹啊。

可是她没有对我讲这个事情,说怕影响我,我正好前去看望父母,发现了这个问题,于是就立刻抓了药物,就是我常用的解毒的方子,李东垣的普济消毒饮,我告诉母亲只服一副,不必多用,一副必好。

母亲当晚服下,第二天咽部疼痛痊愈,毫无芥蒂。

那么,这个方子为何这么有效呢?

这个方子,是金元时期的中医大师李东垣创立的,当时瘟疫流行,具体症状,就是头面肿大,当时叫大头瘟,文献记载:“泰和二年四月,民多疫疠,初觉憎寒体重,次传头面肿盛,目不能开,上喘,咽喉不利,舌干口燥,俗云大头天行”,当时老百姓病得很重,“亲戚不相访问”,亲属之间都不敢互相串门,感染上了,大多死亡。

为了治疗这次流行的瘟疫,李东垣创立了这个普济消毒饮,“遂处此方,服尽愈”。疗效非常的好,从此此方流传天下,被刻在交通路口的石碑上,百姓称之为“仙方”。

这个方子原书的大概份量是这样的:

黄芩15克,黄连15克,陈皮6克,甘草6克,玄参6克,柴胡6克,桔梗6克,连翘3克,板蓝根3克,马勃3克,牛蒡子3克,薄荷3克,僵蚕2克,升麻2克。

对于这次流感,如果出现咽部肿痛,也就是说扁桃体肿痛严重的情况,一般情况下,是可以用蒲地兰口服液、双黄连口服液等中成药处理的。但是,如果咽部肿痛得厉害,我们判断会引起严重后果的,比如老人,或者疼痛得难以忍受的,我觉得可以把普济消毒饮改变剂量,变成:

黄芩12克,黄连6克,陈皮6克,甘草6克,玄参9克,柴胡6克,桔梗6克,连翘15克,板蓝根9克,马勃6克,牛蒡子9克,薄荷6克,僵蚕9克,升麻3克。一般一副即可,孕妇忌服。

这个方子里面,马勃很多药店没有,如果实在抓不到,去掉也没有问题,我这次给我母亲的方子里面,也是没有马勃的。

这个方子,李东垣自己大致是这么解释的:

用黄芩、黄连味苦寒,泻心肺间热以为君;玄参苦寒,橘红苦辛,甘草甘寒,泻火补气以为臣;连翘、黍粘子(就是牛蒡子)、薄荷苦辛平,板兰根味苦寒,马勃、白僵蚕味苦平,散肿消毒定喘以为佐;升麻、柴胡苦平,行少阳、阳明二经之阳气不得伸;桔梗辛温为舟楫,不令下行,为载也。

此方古代是用来治疗大头瘟的。现在,可以借鉴,用来治疗各种上焦热毒壅结,症状是恶寒发热,头面红肿灼痛,目不能开,咽喉不利,舌燥口渴,舌红苔白兼黄,脉浮数有力的情况。现在本方常用于丹毒、腮腺炎、急性扁桃体炎、严重呼吸道感染、淋巴结炎伴淋巴管回流障碍等属风热邪毒为患的情况。

一般情况下,对于像流感引起的严重的咽部肿痛,我觉得一副应该足够了,不必多用。可以每次喝一小碗,一天喝三次,饭后服用,咽部疼痛消除,就可以换其他中成药善后了。

在几年前,有一次我用此方救急,解除了自己的问题。那时我连着走了几个雾霾严重城市,有一天突然感觉咽喉不适,因为讲课,无法顾及,也没有办法吃药。结果第二天早晨起来,发现自己的咽部红肿严重,整个上焦极度不适。看来自己也中标了,当时咽部肿痛严重,说话沙哑困难,已经几乎无法发声了,我很少遇到这样的情况,感觉毒邪来势凶猛,咽喉的红肿也超出我的想象,可是,当天下午仍然有课要讲,我当时都想是否打电话通知停课了。怎么办?实际上当时已经没有办法通知大家了,于是上午抓普济消毒饮。熬好喝一次,上午仍难以说话,带剩下一大杯提前到课堂,当时见到工作人员的时候,我的嗓子仍然还是有些吃力的,于是不断地喝。两小时后嗓音渐开,居然可以正常讲课,课后咽喉已基本痊愈。我当时发了微博,说:“感谢东垣先师立此良法!”

这样的经历很痛苦,我不想有第二次,但是,这次也让我深深领略到了此方的力道。

这个方子其实在中医界广为应用,很多中医在治疗外感的时候,都会参考此方。很多中医在治疗外感热症的时候,会将此方拆开,按照自己的思路组合,此方给我们提供了治疗的思路。在遇到对症的时候,也会按照原方来用。

但是大家要记住,此方一定是在有热的时候,才可以用的,因为方子里面都是寒凉之药,阳虚的人慎用。而此方用过之后,热毒一旦解掉,就要换其他平和的方子了,不可长期使用这样的寒凉方子。

我的经验,现在外邪越来越盛,遇到热毒壅盛的情况会越来越多,如果遇到患者上焦热盛,高烧不退,咽喉红肿,上呼吸道感染严重,痰黄,舌红苔黄,脉搏跳动很快,而一般常规的手段都无效的,局面僵持的时候,可以考虑李东垣的普济消毒饮,这个方子配伍经典,可以打开郁结,将热毒消散,令身体恢复。

在流感的时候,如果引起了咽部热毒壅盛的情况,如果病情比较严重,比较痛苦,也可以用此方扭转局面,一般一副即可。

在流感季节,很多家庭都是一个接着一个地患病,很多幼儿园和学校都是孩子接连缺席,此时,我们应该多学习一些古老的中医的方法,很多方法都是如此有效,这样可以大大地减轻医疗单位的压力,而我们自己,也会少承受一些患病的痛苦。

11.家人又感冒了,到底该怎么办? 

这几天,我的微信朋友圈里,基本都是问感冒该怎么办的,所以,今天再次介绍一下感冒的处理方法吧!

现在的感冒,多是风寒外感,这是感冒的最主要的类型,所以汉代张仲景写的是《伤寒论》,医圣写的是重点,就跟考试划重点似的,其余的我们要类推。

风寒感冒的主要特点,就是寒邪挟风,外束皮毛,使人的体表受寒,然后阻滞气血经络的运行,让防御部队到达不了指定的位置,导致外邪入侵。

此时,会打喷嚏,流鸡蛋清一样透明的清鼻涕,浑身发冷,怕风,呛咳,头疼,手脚冰凉,鼻音重。这些都是重要的诊断指证。

我一直强调,这个阶段,极其重要,我们自己如果抓住这个阶段,加以干预控制,则可以结束战斗,就没有后面的各种严重的问题了。而且,这个阶段邪气尚浅,可以用很简单的方法就把问题搞定,老子在《道德经》里面说:“图难乎其易也”,就是这个道理。

那么,此时该怎么办呢?

一切让身体温暖起来,气血通畅的方法,都是可以的。

首先,我们要想,为何温度降低,您的气血就供应不上了,而有的人则什么问题都没有?答案是:您的正气不足,所以容易受外界条件变化的影响。

所以,此时的上策,是补正气的同时,让身体温暖起来。

此时,我推荐一个方法,是我现在最常使用的。

我在学习民国名医张锡纯的思想的时候,发现他在治疗肺病的时候,百分之八十的方子里面,都用山药,甚至特别指明是怀山药。后来实践多了,发现怀山药确实是补脾补肺的利器,后来去温县,听当地的种植户讲,他们在刚刚感冒的时候,就用一把怀山药片,熬水一大碗,趁热喝下去,然后盖上被子睡一觉,就好了。

这个方法我学习来以后,给自己和家人数次使用,无不立效,所以特别推崇,后来仔细琢磨,这个方法就是一方面补正气,另一方面温暖身体,一举两得。

具体使用方法:干怀山药片50克,熬水,开锅30分钟,喝山药水。或者用怀山药粉30克,先用一点温水,将山药粉调成糊糊,然后用刚刚烧开的开水,猛地冲下去,然后用调羹不断搅拌,这样山药粉就变成了像藕粉一样的糊糊,放温,喝下去,多披件衣服,让身体微微出汗就可以了。

我个人的体会,用怀山药粉比较方便,不用熬。所以我现在每次用的都是怀山药粉。

除了这个方法,我们也可以借用身边的各种条件,让身体温暖起来,虽然没有补正气的作用,但是救急也是可以的。

比如,我们可以从药店买来紫苏叶,如果感觉自己受寒了,就马上用紫苏叶三克,熬水,熬开锅三分钟即可,然后趁热服下。等到身体微微出汗,就可以了。

微微出汗,意味着气血循环通畅了,但是千万不要大汗淋漓。

另外,也不要饿着肚子发汗。因为脾胃空虚,发汗是很难的,所以喝点粥是最好的。这和前面的喝山药糊糊是一个道理。

此时,也可以用热水,或者紫苏叶的水泡脚,也可以起到同样的效果。

还可以用电吹风,来吹后颈部的大椎穴那里,也可以让身体温暖起来。

总之,任何让身体温暖起来的方法都是可以的,总体要达到的指标是:微微出汗。然后,注意保暖,不要被风吹到,则身体就很容易恢复了。

这个阶段,如果开始没有控制住,感觉有些严重了,可以服用同仁堂的感冒清热颗粒,这个药说是“清热”的,其实里面是温热的药物多,可以散寒。

当我们气血运行正常,外寒感冒的第一阶段,我们就胜利了,就不会有后面的阶段了。

可是,现在我们往往比较大意,第一阶段,往往错过。因此,则外寒深入,来到了第二个阶段:外寒里热。

此时外寒依旧存在,里热却也产生。

此时,外寒的症状依旧,喷嚏,流清鼻涕,发冷,这是外寒;同时鼻涕也有黄色的,咽喉也容易红肿疼痛,开始发烧,这是里热。

此时,我们可以用中成药的方式来调理,这个阶段,如果用药得当,也是可以自己处理的。

现在“不可描述的浓雾天气”日益增多,各地水湿都比较重,所以,这个时候,我基本推荐这样的搭配:藿香正气水,配合抗病毒口服液。

藿香正气散这个方子,是宋代的《太平惠民和剂局方》里面收录的,实在经典,具有散寒祛湿,芳香祛秽的作用。方子里面方中以藿香芳香化湿,理气和中,以紫苏叶、白芷发表解汗,佐苍术、厚朴、大腹皮燥湿除满;陈皮,生半夏行气降逆,和胃止呕;配桔梗开胸膈;用茯苓、甘草健脾利湿,加强运化功能。

这个方子,古人到了污浊的地方,遇到山岚瘴气,就要服用的。同样的道理,我觉得现在只要看看外面的天气有雾霾,在外感的时候就可以辅助使用,会有意想不到的效果的。

对于孩子,则可以用棉球蘸藿香正气水,最好是那种酒精含量低或者无酒精的,放在孩子的肚脐里,用四面都有胶的创可贴覆盖,效果也是不错的。

而抗病毒口服液,成分有板蓝根、石膏、芦荟、生地黄、郁金、知母、石菖蒲、广藿香、连翘,其中也是清热解毒的药物居多,因为里面也是考虑到了湿气,所以尤其适合现在的环境。

这个抗病毒口服液的服用量,我一般会用得比说明书大一些,因为熬成汤药往往是一碗的药量,可是现在只喝一支小玻璃管的,我认为是不够的,所以可以增加一两支来服用。

现在如果感冒到了第二阶段,外寒里热,甚至发烧了,我基本都是让大家用这种简单的方法,用这两个中成药配合,基本上都可以解决问题的。

至于后面的阶段,我觉得大家就不要自己来解决了,要去医院,让医生帮助您解决问题,这样更稳妥的。

关于这个外感,实在是既简单,又复杂,我们讲的是大多数的情况,我觉得一般人的问题,这样简单的方法,足以自己搞定啦!可是人体有各种不同,仍然还是有各种例外的证型,这些特殊的情况,以后有时间,我们会给大家介绍的!

12.流感期间谈防风通圣散

最近流感爆发,据说很多地方的防风通圣颗粒或者防风通圣丸都卖断货了,那么,这到底是一个什么方子呢?在什么情况下才可以应用呢?有的地方流传说:“有病没病,防风通圣”,难道这是真的吗?

好吧,今天就给大家介绍一下这个方子吧!

此方是金元时代的中医大师刘完素所立,要说起这位刘完素,可是中医界的大名人。他又叫刘河间,这是因为他主要生活在河北的河间一带。当年,他25岁的时候,他母亲患病,数次请医生,医生都没来,结果他母亲最终去世了,他因此奋起学医,从25岁开始学,后来成为一代大师,是金元四大家的第一位。他有个学生叫荆山浮屠,荆山浮屠有个弟子叫罗知悌,这位罗知悌培养了金元四大家的最后一位朱丹溪。

这位刘完素应该是治疗温热病的高手了,对后世的温病学派有很大的影响,他的方子出来以后,被大家广为应用,金元时代的医家的临床中,随处可见这个方子的思路。

这个方子,用的是表里双解的思路,具有解表攻里,发汗达表,疏风退热之功效。治疗的症状,就是外寒里热的情况,老百姓俗称叫“寒包火”,也叫表里俱实证。

但是,我们要记住的是,此方所用,一定是正气充足之人,过去讲叫身体壮实,患了外感,进入了外寒里热的状态,此时的主要症状,是憎寒,壮热,也就是发烧,但是无汗,这是表实之症,是身体对外寒的剧烈抵抗。

同时,这样的人也有里热存在,所以会口苦咽干,二便秘涩,各位一定要记住,这个方子,大便是干结的,小便也是短少的,如果是正在腹泻,或者大便不成形的,则不可以使用此方。

此时,患者往往会舌质发红,舌苔黄腻,脉数。

在用药方面,方子里面的防风、荆芥、麻黄,这都是散外寒所用的,而方子里面的薄荷、栀子、连翘、生石膏、黄芩,这都是清里热所用的,桔梗是理肺气,而方子里面的大黄、芒硝是通畅肠道,泻热通便的,滑石是通利小便的,两者配合,使得热邪从大小便排出。除此之外,方子里面还加入了芍药、当归、川芎,这是养血扶正的,而白术则是培土生金,配合甘草和中。这些药配合起来,发汗达表,疏风退热。原方中,扶正的药物份量都比较少,所以只是为了防止散寒清热的药物不伤正而已,严格地说,此方祛邪的力量大,扶正只是配合而已。

古人吴昆在《医方考》中对此方的解释是:

 “防风、麻黄,解表药也,风热之在皮肤者,得之由汗而泄;荆芥、薄荷,清上药也,风热之在巅顶者,得之由鼻而泄;大黄、芒硝,通利药也,风热之在肠胃者,得之由后而泄;滑石、栀子,水道药也,风热之在决渎者,得之由溺而泄。风淫于膈,肺胃受邪,石膏、桔梗,清肺胃也,而连翘、黄芩,又所以祛诸经之游火;风之为患,肝木主之,川芎、归、芍,和肝血也,而甘草、白术,又所以和胃气而健脾。刘守真氏长于治火,此方之旨,详且悉哉!

因为在患外感的时候,最初的寒邪入侵阶段,人们往往错过,因此,在人们开始发现自己感冒的时候,其实往往已经进入了外寒里热的第二个阶段。这是人们最关注的一个阶段,所以此方的应用在过去还是比较广泛的,所以有的地方说:“有病没病,防风通圣”。

但是,我觉得现在身体如此壮实的人少,所以,防风通圣的适用范围比过去应该是少了一些,对于那些正气不足,一旦外感,就是虚汗连连的,就不适合此方。在应用的时候,大家要注意,确实是有外寒,同时热结在内,大便秘结不通,此时,用这个方子才是合适的。

在现代,此方的应用比较广泛,在日本的药店,就有这个成药销售,日本人用它来减肥,我觉得,这一定是有热结的人才可以用的,不是所有的人都可以用它减肥,还有人用它来治疗皮肤病,这是合理的,它可以疏散皮肤,清泻里热,对于一些皮肤问题确实是有很好的作用的。

我的经验,有的人因为某些时候吃得多了,或者吃了很多辛辣食物,会出现鼻头红的情况,对于这种病症,多数是脾胃积滞,导滞化热,蕴积于肺胃之间,所以用此方,立竿见影。我记得印象很深,当年在读书的时候,在洗浴间的水池旁,大家洗脸,我看到一个同学鼻头红红的,我就告诉他,赶快吃防风通圣丸!结果,他服用后,很开心地告诉我,鼻头很快就好了。这些同学们,现在散落在全国各地,我对他们,非常的想念。

防风通圣散是一个名方,在外感的治疗中疗效不错,但是,现在有的地方,大家用药是一窝蜂,一旦流感来临,大家疯传某药起作用,于是就全去买来服用,这是不好的。我把这个方子讲清楚,其实大家了解了,就知道什么样的人,在什么阶段服用了,一定是外寒里热,同时是表里俱实,没有虚证的情况下使用的。

所以,没有一种药物,是所有的人在同一时间都可以服用的,这就是中医的道理。

13.流感时期紧急动员之:连花清瘟胶囊

目前流感引起了大家的广泛重视,因为太多人中招了,我出来办事走在街上,商场里,几乎随处可以听到打喷嚏的声音,很多医院都是人满为患,此时,做健康传播工作的,要全力动员了,给大家提出一些指导建议。

我的工作重点,一直在流感的初起阶段,我认为只要抓住刚刚开始的最初阶段,甚至可以不用药物,基本上用食疗或者推拿艾灸等等方法,就可以解决问题了。

但是,问题是,如果大家错过了这个阶段,导致外邪进入体内,该怎么处理呢?

此时,多数情况,是我们通常说的“外寒里热”的情况,老百姓俗称为“寒包火”。

这个阶段,是多数人察觉出自己感冒的阶段,一般第一阶段我们没有经过训练,可能不知道自己有危险了,而当发生问题的时候,其实已经是这个外寒里热的阶段了。

对于这个阶段,我们介绍过很多中成药,今天介绍的,是连花清瘟胶囊。

这个连花清瘟胶囊,是河北以岭药业出品的,以岭药业,是吴以岭院士创办的企业,它最大的特点,就是产学研一体,有医学院,有临床医院,有药厂,这种互相支撑的结构,保证了企业有强大的研发力量,他们最著名的产品,就是通心络胶囊,当年我刚刚开始攻读博士学位的时候,他们企业就有朋友建议我,可以做他们络病学的课题,后来因为我的导师主要方向是舌诊,我就没有和他们企业联络,不过现在想想,对于络病和舌诊的研究,其实也挺有前景的。

好的,闲话不多说,那么,这个连花清瘟胶囊都有什么成分呢?它有什么作用呢?

连花清瘟胶囊的主要作用,是清瘟解毒,宣肺泄热。主要用于治疗流行性感冒属热毒袭肺证,具体的症状是:

发热或高热,恶寒,肌肉酸痛,鼻塞流涕,咳嗽,头痛,咽干咽痛,舌偏红,苔黄或黄腻等。

这个方子里面的成分是:

连翘、金银花、炙麻黄、炒苦杏仁、石膏、板蓝根、绵马贯众、鱼腥草、广藿香、大黄、红景天、薄荷、甘草。

那么,这个方子有什么奥秘呢?

首先,这是一个中医著名的方子:麻杏石甘汤的加味方,这么一来,它的来头就大了。

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这个麻杏石甘汤,是张仲景在《伤寒论》里面出的方子,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方子,专门治疗风热袭肺,或风寒郁而化热,壅遏于肺的喘症。《伤寒论》原文说:“发汗后,不可更行桂枝汤,汗出而喘,无大热者,可与麻黄杏仁甘草石膏汤。”因为肺中热盛,气逆伤津,所以有汗而身热不解,喘逆气急,甚则鼻翼煽动,口渴喜饮,脉滑而数。

这个时候,应该赶快开肺气,清泄肺热,热清气平而喘渴亦愈。所以方用麻黄为君,一方面麻黄可以散外寒,同时可以宣肺而泄邪热,就是打开窗户,是“火郁发之”之义。同时,配伍辛甘大寒之石膏为臣药,而且用量倍于麻黄,用于清除里热。杏仁降肺气,是为佐药,助麻黄、石膏清肺平喘。炙甘草和中。

当年,这个方子是用来治疗外邪导致的热壅于肺的喘症的,但是后世越应用越广泛,现在多用于治疗各种肺内感染,效果卓著,现在很多情况下,我们还会直接开出这个方子,只要对症,也会起到立竿见影的作用的。

而且,我认为最重要的是,这个方子开拓了一个非常大的思路,就是一个方子里面,用一路兵马去散外寒,另外一路兵马去清里热,这样双管齐下的思路。我觉得现在绝大多数的治疗感冒的中成药,用的都是这个思路。

这个思路的意义非常重大,它使得我们对外寒里热的症状,有了特别有效的方法来治疗。所以,后世的医家在这个思路的基础上,根据寒热的轻重来权衡,或者散寒的力量大,清热的力量小点,比如我们经常用的同仁堂的感冒清热颗粒;或者散寒的力量小点,但是清热的力量大点,比如今天介绍的连花清瘟胶囊。

在开方子的时候,这个思路也是广为应用,比如民国张锡纯就把石膏的量加大,为麻黄的十倍,然后来治疗温病,而且张锡纯认为此方就是治疗温病的。

所以我说这个思路是开了一大法门,我们再来看今天介绍的连花清瘟胶囊,就是在这个麻杏石甘汤的基础上,加了连翘、金银花清热解毒,所以此方叫连花清瘟胶囊,用的是连花,不是莲花,就是连翘、金银花各取一个字,然后,还有板蓝根、绵马贯众、鱼腥草来清热解毒,配合治疗,其中薄荷可以透发邪气。

然后,配合大黄来泄热,因为在热毒壅盛的时候,容易热结肠道,导致大便不畅,此时用大黄通便,可以清除热邪,这叫急下存阴,也叫釜底抽薪法。同时,方子里面配合藿香,是为了芳香行气,宣畅气机,振奋脾胃之气,清除污秽之气。这个方子里面最后,还配合了一味药叫红景天,这是扶正气的药物,我们知道如果您要去西藏旅游,一般朋友都会建议您之前喝点红景天口服液,为的是增强心肺功能,提升正气。但是这个红景天不但扶正,还有活血通络的作用,所以配合在方子里,不但扶正,还可以疏通肺络,有助于清除邪气。

这样大家看,这个方子就比较全面的,如果在外寒里热的最初阶段,外寒比较重,里热刚刚有一点的时候,大家可以用感冒清热颗粒,里面散寒的药物多。可是,稍微时机一错过,开始发烧了,咽喉肿痛了,痰黄了,鼻涕黄了,此时,热重寒轻,我们就可以用连花清瘟胶囊了。这个方子,配伍得当,足堪应付此时的局面。

所以,钟南山院士指出,从SARSH7N9,这十几年来,从中医药的治疗效果中得到很多启发。在研究中发现,中药连花清瘟胶囊、板蓝根的作用不仅仅是单纯的抗病毒,而且可以预防病毒进入体内,进入细胞内,如果病毒进入细胞内,还可以防止它繁殖。他说,中药跟西药的抗病毒概念不一样,中药还有一个全身性调节的作用,这是中药的特色和长处。

这次流感,我看到卫计委把这个药放在了防治流感的一线用药的位置上,这也说明了这个药物的疗效是肯定的。我们学习过中医的,现在了解了方子里的成分,就可以知道在什么情况下使用这个药物了,在外邪入里化热,寒热并存,但是热重寒轻的情况下,甚至表寒只有那么一点点,可是体内热象却特别重的时候,我们对症使用,效果更佳!

各位亲爱的朋友们,这次流感的战役,现在正在激烈进行中,我们接下来,会给大家介绍更多的中医知识,争取给大家多增加一些弹药,希望大家都能摆脱流感的控制,保持健康状态!

14.南方湿气重引起的外感怎么办?

在冬天的时候,北方那是非常干冷的,同时很多地方室内有暖气,所以房间里更会干燥得很,甚至很多人家,需要配加湿器,或者在房间里面放一盆水。

但是,在南方情况就完全不同了,南方一年四季,湿气都是比较重的,尤其是华南地区,湿气依旧非常重,虽然当地人会说,这已经是一年最干燥的季节了,但是从北方来的人,还是会明显感觉到湿气的。所以,在考虑健康和疾病的话题的时候,就不能说是全国一个样的,比如这次流感,华北和华南就会有完全不同的证候出现,而调理的方式也会完全不同的。

所以,今天我再来给大家介绍一下清除湿热的方子,三仁汤。

三仁汤这个方子,是清代著名的温病学家吴鞠通创立的。这位医家的故事我曾经写过,他本来是准备考科举的,但是因为老父亲生病,医生治疗无效,最后连患的是什么病都没搞清楚,老人就去世了,吴鞠通痛恨自己不懂医学,做为儿子“尚有何脸面立于天地之间?!”于是发奋学医,最终成为一代中医大师。他的人生经历比较坎坷,各位有兴趣可以看我写过的中医故事。今天我们就来讲这个三仁汤,此方是他用来治疗湿温初起,或者是暑温夹湿之证,但是特点是湿重于热的证候。

也就是说,当患了外感病,是因为湿热引起的时候,或者是呈现出湿热特征的时候,可以用这个方子。至于是否是“湿重于热”则没有那么重要,因为如果热重,可以通过加上一点清热的中药来解决。

这是治疗湿热的方子,大家一定要清楚,对于寒湿,我们有藿香正气散等方子,两者会有些不同的。

那么,湿热为患,会有哪些特征呢?

首先,是外感的表现,会有头痛的症状,此时会感觉头胀胀的,像是很沉重,思考问题不清楚,头脑不敏锐,很昏沉。这是湿气浊气在上,蒙蔽清窍、阻碍气机的缘故。

怕冷恶寒:像所有的外感一样,有怕冷的感觉,即使是在很温暖的天气里,也觉得怕风怕冷。

身重疼痛,肢体倦怠:此时身体会觉得特别困重,没有力气,感觉懒懒的,甚至肌肉酸痛。因为湿气阻塞经络通行,弥漫三焦,气机流通不畅,所以身体困重。

面色淡黄:此时面色不是平时的红润,而是会泛着淡黄的颜色,在某些光线不足的地方或者某些角度会尤其明显。

胸闷不饥:没有胃口,甚至吃饭后觉得恶心,觉得脘腹满闷。这是湿气困脾的缘故,脾为土脏,土本克水,但是,湿气泛滥,犹如洪水冲破堤岸,所以湿重困脾。

午后身热:有的患者在下午的时候,发热会更加严重,因为此时阳气开始减弱,湿气的干扰开始明显。

苔白厚腻:舌象是诊断湿热最重要的诊断方式,湿气重的人,舌苔厚腻满布,铺满整个舌头,但是也有不是那么厚腻,而是薄白的,所以,共同的特征,就是舌苔满布。同时会水滑,所谓水滑就是舌苔上唾液多。如果热症重了,舌苔会有些发黄,这个时候就要增加清热的药物了。

脉弦细而濡:弦细是因为气机不畅,正气不足,而濡脉则体现是湿重的特点。

当出现上面这些症状的时候,我们同时在结合当地的天气,如果发现周围是雾蒙蒙的,水湿很重,则可以根据实际情况来加强判断。其实我觉得对周围环境的观察,是至关重要的,很很多朋友在微博里面问病,其实我觉得我是很难知道您那里的气候如何的,这样信息会收集不全,真正看病的时候,其实外地来的患者,也要询问他发病的时候,当地的气候如何,这是非常重要的诊断信息,大家一定要了解的。

那么,这个三仁汤都是什么药物组成的呢?

三仁汤大致的成份是这样的:杏仁、法半夏各15g,飞滑石、生薏苡仁各18g,白通草、白蔻仁、竹叶、厚朴各6g

现在我用的份量大致是这样的:杏仁9克、生薏苡仁18克、白蔻仁6克、法半夏6克、白通草6克、淡竹叶6克、厚朴3克。滑石我一般不加。

这个方子在用的时候,我会给方子这样标注:

杏仁9克(捣)、生薏苡仁18克、白蔻仁6克(捣)、法半夏、白通草、淡竹叶6克、厚朴3克。

吴鞠通的熬药方法是八碗水,熬剩三碗,一天服用三次,一次一碗。

我们今天可以这样,大火开锅,小火熬半个小时,在关火前十五分钟,把杏仁和白蔻仁下入,十五分钟后关火。

这个方子的特点,是宣畅三焦,采用三焦分消的方法,宣上、畅中、渗下,其中重点在肺经,因为肺主一身之气,肺为水之上源,肺气一开,一身之水气皆化。所以方子里面最主要的药物是杏仁,杏仁宣利上焦肺气,气行则湿化;而白蔻仁芳香化湿,作用在中焦,振奋脾胃之气,行气宽中,通过畅中焦之脾气而祛除水湿;薏苡仁甘淡性寒,渗湿利水而健脾,使湿热从下焦而去。这就是方子的名字所讲的三仁,三仁合用,三焦分消,共同作为君药。滑石、通草、竹叶甘寒淡渗,加强君药利湿清热之功,尤其是竹叶,在前面这些药祛湿的基础上,来清除热邪,湿气去掉后,热邪更容易清除,所以配合上一点竹叶即可,如果热邪重了,我们通常还会配合连翘、双花等其他药物。方子里面半夏、厚朴行气化湿,散结除满。

三仁汤这个方子,思路特别体现了中医的特点,就是当人体内部湿气很重,导致感染外邪,出现热症的时候,我们并不是着眼于如何杀灭外邪,而是致力于去除湿气,当湿气去掉了,外邪的生存条件被破坏了,因此就很难生存。这就好比是我们体内的湿气,无论是外因还是内因导致的,总之越来越多,最终形成了一个桥,外邪通过这个桥进到我们的身体内部,此时,我们不是站在桥头去消灭外邪,而是把这个桥给拆除,这样,外邪就进不来了。

这个方子应用起来,只要确实属于湿热的情况,立竿见影。我曾经见过这样的老人,在重症监护室住着,肺病抢救,高烧不退,西医用最顶级的抗生素点滴了二十来天,没有效果,因为最顶级的已经用上了,就没有什么药可以用了,于是停药,放弃治疗。当时家属问我的意见,我看老人舌苔很厚,说西医停掉点滴正好,我们可以用祛湿的方法,于是介绍她们用三仁汤,加上了双花和连翘。结果三副药就退烧了,又用了三副巩固疗效,就没有问题了。

这样的情况,每个中医都会讲出很多很多,实际上,这个方子最大的意义,就是给了我们一个思路,这个思路里,药物可以选择的是非常多的,所以中医们会根据实际情况,来选择药物的。

有的时候,当湿气郁结比较严重,舌苔很厚腻的时候,我会增加藿香6克、佩兰6克,芳香祛秽,效果更好。

在学习了这个方子之后,我们也必须要了解,其实湿气有从外而来者,但是之所以能够进入身体,是自己正气不足,脾气虚衰导致的,而内生的湿气,则与自己平时肥甘厚味,饮食劳倦相关,所以,在南方生活的人,平时补足正气,及时祛湿很关键。我记得在新加坡的时候,几乎去过的每一家饭店,都有薏米饮料,这似乎是最常见的饮料了,这就是去除湿热的,我觉得特别遗憾,我们却没有把这个东西变成产品。

另外,经常食用一点具有芳香行气特点的食品,比如金橘、佛手柑、陈皮制品等等,也有祛湿的好处,而赤小豆、冬瓜等食品,也有祛湿的作用,可以平时选用。而参加体育运动,可以调畅经络,排出湿气,提升正气,也是非常好的祛湿方式。

但是,必须分清楚的是,如果是寒流来袭,寒湿为患,导致出现了腹泻呕吐,脘腹疼痛等症状的时候,我们则不能用三仁汤,因为里面有清热的成分,关于寒湿相关的知识,我们会在以后来给大家介绍的。

15.有热痰?复方鲜竹沥口服液了解一下!

今天给大家介绍一个中成药,就是复方鲜竹沥口服液。

这个药是国家批准的方剂,很多药厂都生产的。

这个竹子全身都是宝贝,竹叶可以清心火,竹竿的青皮刮去以后,把里面白色的肉刮成丝,叫竹茹,可以清热化痰,除烦止呕,有的时候可以用在妊娠呕吐上,著名的温胆汤里面就有竹茹,用来清胆经之热的。

竹子被竹蜂咬破了,会流出汁液,凝固了以后也是一味药材,叫天竺黄,也是清热化痰的,对于儿科的惊风有很好的作用。

如果把竹子砍成一段段的,然后烧竹子的中间,那么两端的断裂处,就会流出汁液,这个,就是大名鼎鼎的竹沥了。

竹沥是寒的,可以清热化痰,擅长清除四肢百骸的痰,无处不到,效果卓著。

看看我们的古人吧,也不知道都是怎么琢磨的,就这么一个小小的竹子,除了用来作几首诗,咏叹一下自己比别人高洁之外,还愣是给琢磨出了这么多个可以药用的部位,真是服了他们了,现在引进了那么多的洋植物,我都从来没有想过它们除了欣赏还能干什么,想想真是惭愧。

这个竹沥清痰热的作用十分突出,如果用得好,那绝对是让人惊喜。

比如,现代著名的中医江尔逊老先生,他在四川号称是专门治疗被医院判死刑的患者,很多患者手术后感染,咳嗽,痰声辘辘,生命垂危,江老用竹沥,一般用到一百克,然后配合一点化痰的药物,很快就可以转危为安。

但是,现在如果让我们自己去找竹沥,还真找不到,自己烧竹子更是没门儿,戴袖标的老太太们眼睛亮着呢,很多朋友听了我的介绍,去药店,可是根本就没有这个东西,取而代之的是一个叫“复方鲜竹沥口服液”的中成药,是小玻璃瓶的,静静地放在各个药店,一般很少有人知道,所以也很少有人买,那么,这个药是干嘛使的呢?我们怎么用它呢?

原来,这是一个中成药,国家是有标准的,方子是鲜竹沥、鱼腥草、生半夏、生姜、枇杷叶、桔梗、薄荷油。

从这个方子我们可以看出,里面还有清肺热的鱼腥草,这个药是解毒的,生半夏是化痰的,以前很多人说生半夏有毒,但是现在很多医家反应,化痰还就是生半夏有效,炮制过后效果就不好了,生姜在这里是反佐的,怕竹沥太寒了,同时生姜也可以温化痰涎,枇杷叶是清肺热的,有降气的作用,桔梗是解毒排脓的,起向上宣泄的作用,薄荷是利咽的。

那么,什么时候用这个药呢?

一般是,痰很多,而且是黄的时候。

我举个例子:有一次,有位朋友,患了上呼吸道感染,准确的说是感冒没有控制住,结果整个上呼吸道感染了,找我,和我说了没多大一会儿,他的喉咙里就都是痰,然后会咳出来,很浓的一大块痰,黄色的,成块,满地找纸,吐去,听着都难受得要命。没多大一会儿,又是如此。周围听到他吐痰的声音的人也都快吐了。

他还微微发烧,这是炎症带的。

这哥们是个大块头,但是这种大块头一旦病了,还真可怕。

当时我想清热透邪是一定的,但是他的这个痰可是应该化去,用什么呢?当时我就想起了这个复方竹沥,鲜竹沥我是找不到了,这个应该也可以代替吧,就给他开了双花九克、蒲公英九克、连翘十二克、前胡六克、防风六克,然后让他去买这个复方鲜竹沥口服液。

结果,这位到家没多大一会儿,就给我来电话,说效果太好了!我听得直晕,不会吧?这种感染哪里能这么快就见效呢?

结果询问之下,才知道,他还没有熬草药呢,因为这个口服液方便,进屋就立刻打开喝了两小瓶(这个瓶是像三精双黄连的那种小瓶),结果,就在喝完大约半个小时左右,就觉得自己的痰开始明显的少了,非常的明显,此时他还没有熬完中药呢。

当然,这样治疗就省事了,他的痰,第二天基本就消失了,后来他恢复得也很快。

这是我第一次对这个药有印象,非常的深刻,完全出乎意料。起效迅速,干净利落。

后来经常用,效果总是很好。

要知道,在很多老人的疾病里,这个热痰是很讨厌的,有的时候就是因为这个痰清不干净,导致病情总是很复杂,很多都要在医院里面吸痰。

所以后来我就经常介绍这个药,结果反而是到现在,我还没有真正地使用过纯粹的竹沥了。每次看到王孟英治疗温病为了取竹沥,他居然有时让家属烧了几十根的竹子,心里就想:这也就是在江南吧,这要是在北京,园林部门罚晕你。

而且,看到这个复方鲜竹沥的方子配得确实不错,所以也就这么用下来了。

用这个复方鲜竹沥口服液的临床指征是:有痰,痰必须是黄色的。

这个方子不适合寒证,比如痰白,鼻涕清,那就不适合了。

最近天气忽冷忽热,温差也大,这两天听到路上很多人在咳嗽,就想起了这个中成药,给大家介绍一下,至少我们可以知道一下这个药是干嘛的,万一自己有这个情况,买来喝喝,可以减轻病情的。

16.不开心也会引起感冒吗?

前几天,一兄弟本来身体好好的,突然就感冒了,而且非常重,上来就是咽喉肿痛,浑身酸痛,无力,头晕,发烧,怕冷。您别小瞧这感冒,就一个感冒,顿时让他感觉“什么雄心壮志都没有了,就想老老实实地去哪个地方休息一下。”看过我的文章,结果吃了我曾经介绍过的抗病毒口服液,还有藿香正气胶囊,毫无效验,于是就直接问我了。

我问他,在感冒之前,情绪有什么变化没有。

结果他很吃惊,问这还有关系吗?确实在前一天,发生了一些事情,让他很不开心,很郁闷,而且还有很大的担忧。结果,第二天立刻开始咽喉肿痛了。

于是,我就介绍他服用中成药小柴胡颗粒,配合一点双黄连口服液。

结果,他第二天回复,服药以后已经轻松多了,再过一天,他来微信说只剩下鼻音有些重了。

那么,这是为什么呢?情绪不佳,和感冒有什么关系呢?

给孩子看病时间长了,有经验的中医会发现,孩子的外感,多数与孩子脾胃的失和有关,基本上,积食是孩子身体弱的一个基础,然后,被风吹到,外界环境变化,身体无法适应,才会引起外感。

而成人的外感,我觉得有非常多的人,是因为情绪失调,肝气不舒,导致气郁,气机被遏,然后才是外界调条件的变化,因此时的身体无法抵抗,才引起了外感。

所以,我给总结下来,是这样的:孩子的外感多由积食引起,成人的外感多由肝气不舒引起。

那么,确实会这样吗?我这么说有道理吗?

其实,在中医理论里面,讲的致病因素,从内部引起的,有内伤七情,饮食劳倦;外部的,是外感六淫,叫风寒暑湿燥火。

现在很多人读书,把这内因和外因给分开了,认为外感就是外因引起的,这是错误的。其实,两者是关系密切的,有了内伤在先,正气不足,才会有外感的侵入;而外感病处理不当,也会引起内伤病。

试想想,人体如果气血旺盛,经络通畅,一般的外界条件变化,会引起外感病吗?不会的,这就是“正气存内,邪不可干”的道理。而一旦内伤出现,削弱了正气,则外界条件稍微一变化,就出现外感病了。

所以,多数情况下,内因是基础,有了这个基础,外因才起作用。仅仅有很少的时候,外因变化太强大了,无论有无内因,所有的人都一起病了,这是极少出现的情况,比如罕见的瘟疫。

在现代社会,本来大家饮食就往往不健康,这叫饮食不节,再加上过度消耗,这叫劳倦,因此,此时正气就已经不足了。然后,在此基础上,再加上强大的情绪失调的因素,导致气机紊乱,这就让身体变得特别的脆弱了。

所以,内伤七情,往往是现代人最大的敌人。

人一旦情绪失调,会导致肝气不舒,气滞血瘀。

因为肝是主疏泄的,调畅气机。如果肝气瘀滞,则气机难以顺畅,这样,就产生了一个重要的致病因素,叫做

一旦有出现了,则气血流通不畅,身体功能下降,这样,外界条件稍微变化,就容易出现外感疾病了。

所以,乍一提“情绪不好会引起感冒”,大家会一愣,但是,如果理解了两者的关系,则大家会明白其中的道理的。

非常令人遗憾的是:现在这种因为情绪不佳,焦虑、紧张、郁闷等情绪所导致的外感病,是非常多的。

只是,之前大家没有把两者联系起来,都觉得自己就是单纯的被风吹到了,其实您仔细体会一下,会发现:多数感冒的时候,可能是你遇到了什么不开心的事情,情绪郁闷或者低迷的那段日子,或者,像我开始讲的那位朋友那样,第二天就出现问题了。

有的朋友甚至这样,一出现不开心的事情,则立刻感冒。

那么,此时该用什么药物调理呢?

我觉得如果附近有中医,可以请中医开方子,但是如果不方便求医,自己可以用中成药解决,我推荐的就是小柴胡颗粒。在中医方剂里面,这方子叫小柴胡汤。

这个小柴胡汤,是张仲景在《伤寒论》里面治疗少阳证的时候开出的方子。

所谓少阳证,就是邪气进入到半表半里的时候,引起少阳枢机不利,产生郁结,此时的症状,张仲景总结的,大致是:口苦、咽干、目眩、默默不欲饮食、心烦喜呕,胸胁苦满,往来寒热。

这些症状,张仲景说:“但见一证便是,不必悉具”,也就是说,在外感的时候,见到一个这样的症状就可以判断了,不必等到全部具备。

而治疗少阳证的主要方子,张仲景用的就是小柴胡汤。

在《伤寒论》第96条里面,张仲景描述小柴胡汤的汤证写得更清楚:

 “伤寒五六日,中风,往来寒热,胸胁苦满,嘿嘿不欲饮食,心烦喜呕,或胸中烦而不呕,或渴,或腹中痛,或胁下痞硬,或心下悸、小便不利,或不渴、身有微热,或咳者,小柴胡汤主之。

张仲景当年用此方,治疗的是外感病,而且是外邪入侵导致的少阳证的外感病,此时的病症,以一个突出的“郁”字为特征。

可是,后世把张仲景的方子,应用范围扩大到很多内科疾病的领域,并不仅仅限于外感病。比如柴胡类方,就被广泛地应用到情绪不佳导致的肝气不舒的身体失调中。

小柴胡汤是治疗少阳病的,少阳经包括手少阳三焦经和足少阳胆经两条经脉,所以少阳病与三焦和胆的生理病理密切相关。肝胆相表里,共主疏泄,性喜条达而恶抑郁,所以调理少阳证的小柴胡汤,同样在调理肝胆之气,脏腑同治,调畅气机:三焦总司人体之气化,为水液代谢和相火游行之通道,故少阳病常出现相火内郁、上炎、气机疏泄失常以及水液代谢障碍等病理变化。小柴胡汤可以调畅气机,方子里面有升有降,开解三焦,打开郁结,因此对少阳证的调理非常有效。

而情绪不佳,恰恰也能引起肝胆气机不畅,三焦瘀滞这种情况,因此我们用调理少阳证的方子,调理情绪不佳引起的身体问题,效果也是非常的突出。这从另外一个角度证明了中医的理论:“有是证,则用是药”,我们把握好这个“证”,就可以解开纷繁复杂的问题。

所以,对于成人感冒,可以自己先找原因,看看之前是否有情绪波动的因素,如果有,可以再看看,是否有口苦、咽干、眩晕、胃口不佳、心烦有恶心呕逆的感觉,胸胁苦满,忽冷忽热这些症状,如果在确认情绪不佳的前提下,这里面的症状,基本上有一个就算的,就可以服用这个小柴胡颗粒了。但是需要提醒的是:孕妇慎用,要在当地医生的指导下使用。

前面我讲的那个朋友,其实我也是无从判断的,就是听他提到一句“有点头晕”以后,才问他情绪如何,然后才确认的。

所以,归根结底,调理情绪,想通,放下,确实很关键啊。

17.您知道如何预防夏季的感冒吗?

最近天气变化颇大,很多地方入夏以来,进入高温状态,也有的地方接连降雨,所以很多朋友的身体感觉难以承受,开始生病,其中感冒的人很多,尤其是孩子,似乎开始了一个小的感冒高峰。

那么,夏天的感冒有哪些特点呢?

我们今天来聊聊这个问题吧。

要搞懂夏天的感冒,一定要了解两个坐标,一个是寒和热,一个是燥和湿。

首先,夏天受寒是严重的。

大家可能奇怪,啊?夏天怎么会受寒呢?

实际上,夏天受寒才是最多的。在夏天天气热的时候,人们往往觉得喝一瓶冰的饮料才“过瘾”呢!可是,如果您一瓶接着一瓶地喝,这恰恰会让自己的脏腑受到寒湿的侵袭。

仔细想,这个世界上充满着假象,很多人说“让你舒服的,就是你需要的”,现在看还真不是这样,夏天喝冰水舒服,但是,却真的会让你受伤。因为这个时候,人体阳气在外,体内相对处于“阴”的状态,因此更容易被寒邪伤到。

每到这个季节,吃冰东西导致上吐下泻的患者比比皆是,这叫寒湿为患,而在这种情况下,内部寒湿为患,正气不足,气血运行出现问题,最容易导致外邪入侵。

体内寒湿为患,那么,最容易导致什么样的外邪入侵呢?是寒邪。

在古代,夏天的寒邪来的比较简单,就是天气热了,大家躲到地洞里,或者特别大的,清冷的房子里。这种情况下,容易感受寒邪。我们现在的夏天,则寒邪更是多如牛毛啊。

为什么呢?因为现在空调多了。

空调几乎可以瞬间使人受寒。我记得前几天,我在外面出了一身汗,然后用滴滴叫车,上车以后,司机开着空调,我感觉我仅仅吹了两三分钟,就开始打喷嚏,身体皮肤开始发紧发冷了。在以前,我记得每年夏天都要因为车里的空调感冒一两次。所以我赶快让司机把温度调高,然后回家赶快喝了一杯山药糊糊,出汗了,才算是度过一关。

我的判断是,夏天因为吹空调冷风而导致的风寒感冒,占感冒类型的绝大多数。

一般人以为夏天会是因为热而导致的外感,其实这是错觉,受寒的居多。

在这个时候,天气的热,就起一个作用,把你的毛孔打开,让凑理松懈,然后为寒邪的入侵做好铺垫。

所以,越是天气热,受寒的人越多,要远远多于冬天的受寒。

越是中国南方,越是容易受寒,在广东,天气会湿热不堪,人们在外面会出一身汗,然后进入空调冷气房间,一身的湿衣服变的冰凉,贴在身上,然后冷风一吹,人就打喷嚏了。

这个时候,患者的舌苔往往是白的,湿气重的时候舌苔会厚腻一点,舌苔上往往唾液较多。舌质颜色不变,这说明寒邪没有那么重;或者是淡白的,这说明寒邪稍微重一些。但是舌质绝对不是红的。

在外界天气湿气重,雾霾重的地方,这样的患者就会比较多。

🔸 那么,这个时候该怎么办呢?

此时,如果刚刚受寒了,有几个简单的方法可以用。

1、晒太阳:如果第一时间室内受寒,可以立刻走到室外,让太阳晒自己。只要自己体内的津液是充足的,就可以这样做。让自己出汗,身体重新热起来,就是胜利,往往寒邪就此清除。

2、喝姜汤、苏叶水:其中的苏叶水,是药店买紫苏叶,每次一把,熬水开锅五分钟,或者开水冲泡,可以散寒解表。

3、喝怀山药水:这是我的绝招,用怀山药粉两调羹,开水冲,不断搅拌,成为糊糊,喝下去会出汗。煮怀山药片也可以的,怀山药补脾益肺,增加正气,令气血通畅,可以祛除外寒。在补脾的同时散寒,这是两者兼顾的方法。

4、吃麻辣烫:这是女孩子喜欢的方法,此时吃点酸菜鱼,麻辣烫,麻辣香锅等等,都是很好的方法,因为它可以祛除脾胃寒湿,同时温热发汗,对此时的身体正是对症。在振奋脾胃之气的同时散寒,这也是两者兼顾的方法。记得在新加坡吃肉骨茶的时候,看到他们要放一些胡椒粉;在广东喝粥的时候,道地的餐厅会同时放一瓶胡椒粉在碗边,都是这个道理。

 如果发展成疾病了怎么办呢?

这个时候,如果是身体内部寒湿,导致外寒入侵,患了外感,一般会发烧,同时上吐下泻,有的单纯下泻,有的则是呕吐。此时需要用药物治疗了,用的就是藿香正气散的方子,无论是什么剂型,水、丸、滴丸、软胶囊,都是非常有效的。

如果外感严重,那么,在其他用药,比如用抗病毒口服液等药物的同时,也要加上藿香正气制剂。效果更好。

大家需要了解的是,体质阳虚之人,容易导致寒湿为患,出现病症向寒的方向发展的倾向。

身体素有郁热之人,则容易出现湿热,向热的方向发展。这种情况下,往往是外寒里热,而里热,并不简单,而是湿热。

湿热出现的频率,现在其实没有寒湿多,但是夏天的时候也是不少的。这个时候,舌苔会比较厚腻,有的白腻,有的黄腻,这是湿气重,而黄腻则代表有热。

此时,舌苔上,往往可以看到隐隐的红点,当舌苔被清除掉了,就会发现这是红刺,我们也叫芒刺,是热的表现。现在是被舌苔给覆盖了。此时舌质也是红色的,只不过舌苔覆盖了,看上去舌头像是白色的,其实舌苔清爽一些后,就会看到舌质是很红的。这些都是假象,大家要学会识别。

这种湿热为患,可以用成方三仁汤来调理。一般治疗外感的时候,加上几味药就可以了,比如连翘、双花、蒲公英等,增加清除里热的作用,再加上少许苏叶、藿香等,加强散外寒的作用,效果更好。

同时,我们要学会保护自己,在浑身大汗的时候,尽量避免被空调冷风吹到。

另外一个坐标系,夏天是必须考虑的,就是燥湿。

我们前面讲的都是湿气重,增加了疾病的复杂性。但是,夏天津液损伤,导致体内处于“燥”的状态的也很常见,因此夏天的外感是比较复杂的。

大家想,当夏天天气暴热的时候,我们在室外会出很多汗,阴虚之人,平时津液就不足,此时汗液流失,就会导致体内“阴”的物质的不足,所以,这样的人会感觉夏天的时候,倍加口渴,咽干,小便色黄,量少,心里烦躁,总想喝凉饮料等等。此时舌质会红,舌面会干,脉搏会细数。

此时,人体内的这种阴虚燥热的状态,也会成为外邪入侵的导火索,这样的人,经络运行防御部队的能力下降,外邪也会入侵,而且一入侵,就是以“热”的形式出现的,患者会直接咽喉干痛,很快就会发烧。

这样的感冒,是真正的风热感冒。

所以,这类人群,不要等到有外邪了,再来调理,您了解自己的体质了,平时就要预防,比如,天气燥热以后,就可以自己做点三豆乌梅白糖汤喝喝,当作日常饮料喝喝,会有好处的。或者喝点生脉饮等等。总之调理在前,去掉致病基础,则不至于出现问题。

在外界天气比较干燥,天气很热的时候,这样的患者就会比较多。

这样大家看到了,外界天气的燥湿寒热变化,和人体内燥湿的变化,再加上空调冷饮,就创造了比较复杂的格局,我们逐一分析,就知道疾病的来源,就可以对症调理了。

好的,今天我们把夏日导致外感的因素,就简单地分析到这里。每个季节都有自己的特点,而中国幅员辽阔,各地气候不同,所以,关于这方面知识,以后可以从各地的特点来聊,会更有内容的,我们以后再聊!

18.你知道“阴暑”吗?热天才容易被寒湿伤到呢!

各位亲爱的朋友,大家早上好,今天我们来讲讲在酷热的天气,会出现什么病。

今天讲的病叫“阴暑”,这很有意思,很多人没听过这个词。现在各地天气特别热,东北都达到35度了,有朋友说从南方到北方来避暑,到这发现北方更热。更有人开玩笑说,有非洲留学生到北京旅游的时候被热得中暑了,然后说要回家去避暑,说明我们的气温比较热。

人们为了躲避酷热,采用了很多纳凉的方法,但是您没想到这纳凉的方法会使人身体容易出现问题,这种问题我们中医给它起的名字,叫阴暑。

什么是暑?暑为热之极也。现代医学讲的中暑,就是因为外界环境特别热,自己液体不断流失,最终导致身体排热功能出现问题了,因为你没有汗出了,这时体温会升高、脉搏跳特别快,皮肤干热,整个肌肉松软,出现昏迷或者虚脱,甚至会出现死亡,这叫中暑,就是体液流失,这种中暑最重要的是一定要让周围的温度降下来,然后补充体液,如果处理及时,身体很快会恢复的。

古人讲的中暑除了这个之外,还有更广泛的含义,包括感受湿热之邪。天气特别热,有湿热之邪也是中暑,会上吐下泻、头晕、口渴等等,我们都管它叫中暑,所以古人讲的中暑范围会更广泛一些。

古人说天气特别热的时候,这中暑分两种:一种是阳暑,一种是阴暑,湿热导致的中暑叫阳暑,我们前面讲的都是阳暑。这阴暑是什么呢?这种天气里,人们往往喜欢纳凉,跑到特别大的宅子里,或者地下室里,喜欢喝凉东西,然后扇子不断地扇。本来天气热,你毛孔开张了,如果突然来寒凉了,这个寒湿会进入体内,这个时候就会出现一些寒湿为患的症状,古人给它起名,因为它也是热天得的病,但身体又是寒症,所以叫阴暑。

阴暑这个词,起不起都可以,我觉得不是古人说的就都是对的,实际这就是寒湿。那么为什么起个阴暑的名呢?就是因为在暑天毛孔开张,更容易出现这种寒湿,古人很形象,管它叫阴暑,包括明代医家张景岳也管它叫阴暑。李东垣分得更好玩,他把那种受热引起的叫中热,受寒引起的叫中暑。我觉得李东垣分得更不科学,他这个不可取,所以这种说法一直没有流传,就李东垣自己那么说。到了张景岳这儿,张景岳说暑症分阴阳,他讲阴症一定要重视。很多人因为不会处理阴症,结果出问题了,为什么不会处理阴症呢?因为是热天,很多人都以为这是热症,所以犯错误了,其实它不是热症,这种情况我们一定要会识别。

下面我们来聊一下,到底什么情况,哪些习惯会导致寒湿在夏天侵袭我们呢?

第一,露宿

有的人晚上睡觉会露宿在外边。比如说我们当年读大学的时候,就喜欢到那宿舍楼顶上,因为凉快,当年大学生宿舍没有空调,到楼顶上风一吹凉快,在那睡觉,可是上半夜天热您觉得舒服,下半夜天凉了,这时候很多人又穿个裤衩,光个膀子,很容易腹部受寒,然后下来上吐下泻,肚子疼,这就是寒湿为患了,这种情况就是露宿导致的。有的农村自己有院子,在院子里睡觉。我昨天晚上在街上走,看到一个可能是送菜的带斗车,这送货的小伙子,就在那车斗里睡觉呢,这叫露宿,很容易受寒湿。所以这时候您看着天气是很热的,但实际上这时候会受寒的。

第二,在阴寒潮湿之地乘凉

大热天很多人就喜欢躲在房间里,空调吹冷风,这时候偶尔一出去外边很热,所以毛孔开张出汗,一进到房间里又阴寒,很冷很冷的,结果导致寒湿侵入身体,会生病。有的人会躲在水边,比如在水边住,这种水边湿气本来就很重。有的人喜欢住防空洞,我看夏天的时候有的人到防空洞里去玩麻将,这时候也会出现寒湿,因为防空洞里很阴冷。所以很多人在防空洞待了一段时间以后,会有风湿的情况。所以在阴冷之地乘凉其实也不是很好的,有的人不知不觉就在那睡着了,最终导致受寒。

第三,吃寒凉的食物

这时候人们会喝冷饮,冰水哗哗往里喝,晶晶亮透心凉,那广告这么说的,这个一定会受寒的。还有人吃凉的食物,比如说东北有著名的一个食物叫冷面,这冷面里放冰块的,您外边出汗热得不得了,这时候就想吃这冰的东西,结果这冰东西吃进去暂时痛快了,很快脾胃受寒出问题。这种情况得的病,也叫阴暑。

除了上边这些原因,还有各种各样的生活习惯,比如睡眠的时候用空调或者电风扇强风对着吹,很多人被吹得吹出问题了,类似的有很多,我不多讲,大家可以自己体会。

那么,这个时候感受到寒湿和平时感受寒湿有什么区别呢?为什么这时候特别容易受病呢?

平时身体对外边的环境变化是有所防备的,可是夏天的时候,身体最容易毛孔开张,体内也觉得很热,不需要防备寒凉。结果在整个身体松懈的情况下,您让自己受寒,这时候寒邪就特别容易进来。所以阴暑这词的命名也有它的道理,就这时候跟平时不一样,因为在暑天受的寒,感受的寒湿会更容易发病,而且发病更迅速。

这阴暑到底有什么症状呢?

阴暑的人容易有外感的情况,发热恶寒,发烧然后怕冷,往往也有汗,汗不多,有的人是无汗,浑身皮肤都紧,冷冷的起鸡皮疙瘩,然后一摸很干燥,也有能发点儿汗的,身体感觉酸重,没有力气,整个人神情昏聩,总觉得头晕脑胀的,觉得一点儿力气都没有。这时候最明显的反应是舌质淡,舌头整个颜色会很淡,舌质红说明体内有热,这时候感受寒邪,阳气不足,所以舌质会淡。舌苔往往是白色的,有的时候会带点儿黄,一般是白色的,舌苔满布厚腻,就是铺满了舌头,这是阴暑导致的外感。还有受寒脾胃出问题,比如说腹痛腹泻,上吐下泻,浑身没力气,关节酸痛等等,这是体内受寒。

一旦感受到阴暑该怎么调节呢?

古代有各种各样的方法,如果外感症状非常明显,这时建议当做风寒、寒湿来做感冒处理,比如用正柴胡饮,这正柴胡饮是张景岳治疗外感风寒的时候用的方子。张景岳说元气不足的时候,可以吃补中益气丸、补中益气汤,把正气给充满了,寒邪自己会散掉,所以未必会去攻邪气。如果脾胃被寒邪伤到了,可以用附子理中丸等这样的药温阳,各位记住一定要用热药。

最适合的药叫藿香正气丸或者藿香正气水,藿香正气这方子里用的都是祛寒湿的中药。所以过去我们说藿香正气治疗中暑,各位记住一定要分清楚,不是感受热症的中暑,藿香正气里全是温热的药,它所说的中暑就是指阴暑,我们要清楚,它治的就是寒湿。所以感受寒湿的时候,脾胃受伤上吐下泻,有点儿恶心、发烧,这时候用藿香正气效果会特别好,所以这是阴暑的治法。

大家一定要注意,我们首先要把这种因素去掉,也就是说在大热天里,我们要尽量避免被寒邪伤到,寒湿之邪随处都在,夏天湿气很重,再加上吹空调、喝冷饮,身体就受伤了。一旦身体中招,如果清楚这是受寒而得的,各位就不要再用凉药了。有时候大家不懂,觉得我发烧用清热解毒的药吧!但用凉药毫无效果,而且会越来越难受,感觉肚子胀、吃东西不消化,阳气会受伤,这时候要用温热之药,甚至用桂枝汤都好,有的中医就专门用桂枝汤,有的中医擅长用附子理中,如果胃肠系统比较明显,有胃肠性感冒就用藿香正气。所以这些都是治疗阴暑的方法,古人说阳暑和阴暑两者“质犹冰炭”,就像冰和炭一样,一定要搞清楚。所以这是提醒大家,现在天气特别热,我们却更容易被寒湿之邪伤到,这时候我们容易出现阴暑的情况。各位一定要了解,这种病说是阴暑,其实就是感受寒湿。

我们第一要预防,别让自己感受寒湿;第二,一旦身体出问题了,一定要用温热的药,把寒散出去,这样身体才能逐渐恢复健康。

今天我们介绍了阴暑的概念,在这大热天里,大家有这个概念以后,我觉得至少能够知道防护一下自己了,祝大家都能健康地度过这个夏天!

19.外感疾病中的怀山药用法大汇总!

现在这个怀山药,是我最常用的一个食补佳品了。基本上在补脾、补肺的过程中,我都会用到它,效果令人惊叹。今天,我把应用的思路再给大家疏理一遍。

01

在刚刚感受风寒的时候

一般正常人,寒风吹来,身体立刻会调整,使得气血运行正常,所以不会感冒,而寒风一吹就开始打喷嚏、流清鼻涕,只能说明此人正气不足。所以,在刚刚感受风寒的时候,如果抓住第一时间,能立刻补足脾肺之气,是很重要的。此时可以用一把干怀山药片,一般成人用五十克左右,孩子用三十克左右,熬水,然后趁热喝下,令身体微微出汗,躺在床上,把被子盖暖和,好好睡一觉,一般起床后就会安然无恙的。这是我在河南焦作温县,考察怀山药产地时,在田间向当地农民学习的方法。

有朋友会问,那么用山药粉可以吗?这里面的区别是这样的,吃了山药,如果您会大便干燥,则用干山药片,仅仅喝水,不吃山药。如果大便正常,甚至大便经常不成形,则可以用山药粉。

用山药粉的具体方法是,用两三调羹怀山药粉,先用少量温水,调和成糊糊,然后,用刚刚烧开的冲下去,不断搅拌,此时会成为像藕粉一样的半透明的糊糊,非常好喝。我平时基本都是用山药粉的,因为觉得这样节省食材。

自从我知道了这个方法,只要有山药粉在身边,我自己的外感,全部都是第一时间用它给解决的,无一例外。关于其中的道理,我曾经写过几篇文章,因为这也是我刚刚学习来的,但是觉得此法深合中医之理,就推荐给大家。

02

在外感治疗的过程中

在治疗各种外感的过程中,扶正与驱邪,都是必须同时考虑的问题。驱邪的药物是比较多的,但是,扶正用什么,是非常讲究的,有温阳扶正、滋阴扶正、补气扶正、养血扶正等等思路,各种方法都是有用的。但是,在呼吸系统的调理中,我最常用的是用药性平和的怀山药来扶正。

通常,在自己家用药的时候,我都会在药里,随手加一把干山药片,比如,在前些日子,我父亲患肺炎的时候,我开了清热解毒的方子,但是方子抓来后,在熬的时候,我就加了一大把的干山药片,用来扶助正气。

前两天治疗朋友母亲的肺炎,西医用美国进口针,打了二十针都没有效果,依旧高烧,最后放弃治疗,我用生石膏粳米汤,但我是让生石膏、怀山药、粳米等份熬水,只加了六克的党参一起熬,然后喝这个米汤,其中就是用怀山药来扶助正气,结果当天晚上患者体温就下降,进而正常。

所以,在治疗肺系感染外邪的过程中,一边要及时驱邪,另外一方面,要考虑自己的身体是否有能力配合药物驱邪,所以,扶正也是非常关键的,此时我基本会采用药性平和,可是扶正效果却非常好的怀山药。

03

在感冒的收尾阶段

一般外邪被清除以后,很多人会认为战斗结束了,可是其实此时正气经过一场大战,往往比较虚弱,如果不能及时补救,则很容易再次遭受外邪的侵袭。所以,此时一般我会让患者再吃几天的补中益气丸,或者,服用三天的怀山药水。可以用干的怀山药三十克,熬水,然后一天里面,就喝这个水,没有水了,再添水再熬,然后再喝,其他的水就可以不喝了,这样,两三天的时间,正气补足了,则身体就能够防范再次来袭之敌了。

其实这个方法也常用于感冒过后,残余的一点咳嗽。很多时候,外邪大部分被清除了,但是仍然会残留一点寒邪,此时会没有任何感冒症状,但是就是咳嗽,微微呛咳,缠绵不愈,尤其是感冒初期就服用了川贝类药物的人,往往会咳嗽几个月之久。

此时,辅助脾肺之气,可以让身体清除残余的邪气,因此,也可以用前面的方法,熬水喝三天,一般就会解决问题。如果按照名医张锡纯的思路,在三十克怀山药片里,放入三克的牛蒡子,则效果更好,只是这个方法大人可以接受,很多孩子会觉得味道不好而已。

04

挽救正气

这种情况,一般人用不到,但是,很多老人,少量患病的孩子,和一些久病之人会用到。这些患者,经过长期的疾病消耗,正气已经不足,根柢不固。此时,一旦感受外邪,往往会进入危急的阶段。比如老人的肺内感染,此时挽救颓局是很关键的,此时,我用的也往往是怀山药。所以经常有朋友问我:“我的父亲正在重症监护室抢救,医生已经宣告没有什么希望了,该用什么药延缓一下生命?虫草行吗?人参行吗?”其实,我觉得虫草人参都不大灵光的,此时,我的建议往往是用上百克的干怀山药片,熬水,然后鼻饲。启动脾胃之气,如果胃气尚能恢复,则可救,如果胃气衰败,无力挽回,则最终结果往往是不佳的。

还有那些严重的哮喘患者,正气严重不足,根柢不固,此时我也会请他们每次用五十克到一百克的怀山药片熬水,口渴的时候,就喝这个水,就不喝其他的水了,喝光了添水再熬。这样喝很快患者的症状就会被控制住,这种喝法,我也是向张锡纯学习而来的。

这只是外感中的应用,如果加上调理脾胃的,则怀山药的用法不可穷尽啊。

最后,做个广告,给大家推荐怀山药片的购买方法。在购买的时候,要选择真正的怀山药片,大家要留意,绝对不是淮山药,而是怀山药。这是河南焦作温县那里种植的,真正好的是垆土的怀山药,就种植在大约十公里长,一公里宽的垆土地里,而且,这个地种植一次垆土怀山药,要休地八年左右,才能再次种植,所以,这是上天给焦作农民的一份厚礼啊。

对于这种垆土怀山药,我依旧推荐我的朋友新杰的正宗垆土怀山药。

很多人对我推荐这样的产品感觉奇怪,其实,我也有很多话要讲。

现在中药的质量,是不容乐观的,我们很多中医开出去中药,其实患者抓的是什么样的药,我们基本是不知道的。就这个怀山药,我也是最近几年才知道里面的猫腻的。

很多所谓的怀山药,都是沙土的,药效一般,河北、山东产的比较多,在温县怀山药产地的公路路边,销售的多数是这样的沙土山药,从外地运来的。

另外,比如除草剂,已经有国外研究这东西有害健康甚至某些除草剂会致癌了,可是不用除草剂,需要在三伏天里,流着汗人工除草,这样成本极高,用了除草剂,则比较省事,还增加产量,何乐而不为?

当患者吃着含有除草剂的山药,开方的中医是否知道呢?我想是不知道的,因为他自己可能吃的也是这样的质量。

还有化肥农药,如果不用,想做个绿色环保的产品,产量要低一半左右,少赚一半的钱,您愿意吗?

其实,很多时候,我都想详细写写,但是都忍住了。

所以,中国基本上品质高的中药,基本都是出国的,在德国,中药必须是零重金属残留,零农药和化肥残留的,他们有检测标准,而且是一批次一检测,绝对不会劣币驱逐良币。

所以,我一直对认真种植的朋友讲,你们低头耕种吧,我来推荐,这个山药,只是给重视健康和生活品质的人的。估计会有很多压力,但是,坚持下去,毕竟,世界上只有这块土地有垆土怀山药,如果再都是富含除草剂的,那我们都是祖宗的不肖子孙。

不多写了,让好产品自己说话吧。

20.立秋了,此时的感冒该怎么办

已经立秋了,有些人却开始感冒了。本来按照中医的理论,立秋以后暑就结束了,该燥邪登场了,一般教材都写着,秋天刚开始的时候是温燥,深秋时凉燥。

可是,如果按照教材来治病,那我们的头都会撞青的,因为病不是按照教材来生的,这点我曾经吃过亏,在刚刚学中医的时候,什么都按照教材来,结果自己把自己给搞的彻底晕了:这个中医怎么不好用啊?

所以看病要结合当下的天气,一天有一天的变化,教材要活用。

那么,为什么这些天感冒会骤然增多呢?

因为天气开始凉了,白天很热,但是夜晚已经很凉了,尤其是下半夜,开始凉了,比如你上半夜还在出汗,但是下半夜一定会感觉凉的,但是,很多人还把这个天气当做桑拿天过,对凉气没有准备,因此容易感寒。

比如,夜里空调还是开一夜,或者窗子开着,自己敞着,不盖被,一夜下来,鼻子就变声音了。

如果单单是一个寒邪还好办,可是天气又湿,所以寒湿混在一起,就导致了感冒的患者增多。

那么,该怎么预防呢?

01

不要受寒

第一,不要受寒。晚上的时候要注意不要让寒邪侵袭到自己,对天气的转变有个认识,要有准备,不要觉得还是桑拿天,不是了,天气已经变凉了。

02

注意湿气的影响

第二,注意湿气的影响。对经常下雨,或者天气湿气重的地方,比如北京,那么就要注意去湿,如何去呢?此时可以去调料店买点白蔻仁,在做菜快要好的时候,放入几颗。花椒等调料,此时也别忘记放了,因为这些都是燥湿的药物,可以提高我们肌体的抗湿的能力。

03

注意锻炼

第三,注意锻炼。锻炼身体是提高阳气的关键,锻炼时出汗也是排除湿气的重要手段,在锻炼过程中,我们的身体气血运行加快,这是提高我们各个系统功能的一个好机会。

那么,如果此时患了感冒,该如何处理呢?

此时的感冒,开始时多是鼻子声音重,流清鼻涕,打喷嚏,头重,这些都是寒湿重的表现,因此此时可以用藿香正气水来治疗。

我一般让患者自己熬一点生姜汤,切几片生姜,熬一碗水,开锅两三分钟即可,然后把藿香正气水兑入,一起喝。

藿香正气水是去湿解表的,对于体内有湿气、同时外表受寒的格局有很好的效果。一般喝一天就该有效果,如果没有,那您就很可能是其他证型的感冒了。

此时不必管是否是胃肠型感冒,有无呕吐腹泻,只要是外寒内湿,都可以服用藿香正气水。

但是,如果开始的时候没有注意,痰开始变黄了,发烧了,情况就变了,这说明体内已经有热了,这时候证型就复杂了,是有外寒,内热,加上湿气。

此时的治疗,要用藿香、佩兰、薏苡仁等药物来去湿,同时用双花、连翘、蒲公英、地丁来去内热,然后加上生姜、苏叶等药来去外寒。总之要分成三个方向来调治,这样才可以散去邪气。

当然,具体还有湿气在上焦、中焦、下焦的不同,还有寒热湿三个邪气轻重程度的不同,具体请咨询医生来分析。

教材上都写,初秋的时候是温燥,深秋是凉的,其实实际情况比这个复杂,在初秋的时候,人们刚刚从长夏进入秋天,实际上感受到的是凉,此时的邪气多和寒凉结合,虽然此时的温度和深秋没法儿比,但是相对长夏,这还是凉的,所以此时要以散寒为主,然后进入秋高气爽,艳阳高照的天,才是温燥,然后到了深秋,再次感受到凉,这种变化是我仔细体悟得到的,大家可以参考。

我治疗感冒的例子很多,就不给大家举例了,这里讲个去除湿气的病例。

有一次,我老家的一个老朋友,他突然给我打电话,很着急,说自己上小学的儿子突然出现了状况,原来是孩子自己上厕所撒尿时,发现自己的尿是红的,吓坏了,晚上就和父母说了,结果父母带他去医院检查,尿中红细胞是三个加号,尿蛋白一个加号。在我们那里最好的医家西医医院做了检查,尿相差显示红细胞变形率很高,说明是肾小球的问题,医生诊断为肾小球肾炎,不知道是何时起病的。

西医对此没有什么办法,检查了一下,孩子的白细胞不高,说明没有炎症,也不能打抗生素,于是就说靠自己恢复吧,说半年以后能自己恢复吧。

这种小孩子的肾病很多,多是感冒引起的,西医除了激素,没有什么办法,就是有炎症打抗生素,没有炎症就挺着,最后有人提出,说这是个自愈性疾病,可以自己好的,其实我看到过很多孩子自己都没有好。

于是朋友找我,我实在不该没有见到患者就开方子,但是情况实在是危机,我这个朋友一天打几个电话催我,我们又是从小一起长大的朋友,于是我就根据他叙述的症状,开了方子。 

开的方子就是北京中医药大学赵绍琴教授的思路,用的是生地榆、炒槐花、芦根、白茅根、小蓟、茜草等药物,结果几天后,再次尿检,就变成了红细胞和蛋白都是微量了。

可是,这个微量却几天都下不去,我也很奇怪,就又让他拍摄了舌图,结果发现,孩子的舌苔满布,我再问当时沈阳的天气,他说是连天下雨,空气湿得很。

于是我恍然大悟,就马上在方子里面加上了藿香六克、佩兰六克、白芷三克,告诉他在药物熬好前五分钟下入。

结果这个药就见效了,几副药以后,孩子的尿检开始正常了,前天我的朋友来电话,说后来他们家人给他反复的在各个医院验尿,都是正常的。

这个事情给我最深的感受是,治病一定要考虑得仔细,考虑到天气的变化,在我的印象里,东北都是干燥的天,谁想到那些天就也是湿气重呢?

21.初秋的天气,我们该如何预防外感?

前几天我去理发店剪头发,给我理发的小伙子,我很熟悉,他身体一向健康。但是这次,鼻音很重,满脸疲惫。我问他:“兄弟,感冒了?”他忙点头,说:“晚上睡觉,没关窗户,吹着了。”

于是,我告诉他该用点感冒清热颗粒等药。

其实这个理发师,就很典型,是被晚上的冷风吹到了。

这就是初秋的特点,我们搞中医的,有一个臭毛病,就是一到什么气候变化的时候,喜欢体会琢磨,到底有什么变化?我们怎么跟着调整?但是,这也有好处,就是诊病的时候,会分析得更细致些!

好吧,今天我给大家详细地掰开来分析吧!大家来看看初秋的天气,到底有什么特点吧!

首先,我来提问,大家来回答一下:初秋的天气,热不热!

估计大家的回答是:热!

是的,初秋时节,虽然现在已经是处暑了,意思是炎热结束了,但是,您中午出去看看,那叫一个热!

那么,为何会这么热呢?因为,在北方中国,现在开始秋高气爽了,经常是万里无云的天气啊!在夏天,经常是雾气蒙蒙的,有云雾的遮挡,所以日照并没有那么强烈,而此时,万里无云,空气透明度极高,所以,一旦到正午时分,太阳一照,那是热不可支啊!那叫一个暴晒啊!

所以,夏天中午您可能有胆子出去溜溜,这秋天的中午,估计您就未必敢了。我前几天开了两天的车,白天日照充足,结果,我吃惊地发现,两天下来,我的左边在车窗附近的胳膊,是黝黑的颜色,而右边的胳膊,还是原来的白色,于是,两个颜色的胳膊出现了!我看着左右胳膊巨大的差异,感觉十分有趣,一个夏天都没有出现这种情况,在秋天,居然几天就变成这样了。

Q

那么,这个时候的热,和夏天的热,还有什么不同呢?

夏天,地气上腾,所以空气中是氤氲着很多的水汽的,所以我们总是感觉很润,所以,经常是湿气加上热气,我们叫湿热,虽然这不是绝对的,但是,在夏季的结尾阶段,这是很明显的。

可是,一旦到了秋天,秋金主气,天气下肃,地气收敛,此时,空气开始变得干燥,因此,那是酷热和干燥的结合啊,您感觉热,同时,就没有那么滋润了,而是感觉干燥。我们说,这是燥与热的结合啊!

所以,初秋的一个养生注意事项就是:

在暴热的正午,建议大家尽量避免长时间暴露在太阳下,此时的燥热,会损伤人体的津液。如果因为这种暴晒出现了燥咳等情况,建议大家去超市买点秋梨膏,兑入温水,当做饮料服用,可以润燥止咳。

Q

我们接着来给大家讲,初秋,除了燥热,还有什么特点呢?

还有一个最大的特点,就是凉!

此时,虽然中午燥热,但是,在北方中国,早晚却开始凉了,有的时候,下一场雨,您会发现,居然早晚冷得要穿上外套了。正所谓“一场秋雨一场寒”啊!

所以,如果说入秋,那应该说的是早晚的时候,中午还是夏天,可是,早晚已经是秋天了。这种温差之大,是令人吃惊的,比如,我手机里面的天气预报,我看了一下我的老家沈阳的天气,本周五,白天温度是27度,晚上的温度是12度,温差达到了15度之多!上海本周日,白天31度,夜里22度,温差也有点大的。

因为有了这种温差,有很多朋友就不适应了,白天,他们依旧以为是夏天,所以对早晚的凉,毫无戒备,比如依旧会喝冷饮,结果开始腹痛腹泻。我最近几天,听说了几位依旧饱啖西瓜,导致腹泻的朋友了。因为西瓜寒凉,夏天吃还可以,此时,中午您吃得痛快,晚上天气凉了,您的脾胃就难过了。所以您会发现,这种秋天受寒导致的脾胃问题,多发作在夜里。

所以,初秋的养生法则:

切勿因为白天热,就吃冷饮了,要记得,几个小时过后,天气就凉了,您的脾胃受不了。

还有的朋友,白天很热,所以晚上上床后,依旧开窗,袒胸而睡,结果,夜里冷气袭来,自己开始受寒感冒了。

这几天我听到身边鼻子声重,打喷嚏流鼻涕的人明显地多了起来。

所以,初秋的养生注意事项:

要注意夜里保暖了,要更换掉夏天的凉席,把薄薄的毛巾被换成厚一点的被子,要知道,下半夜会用到的。

还有这样的朋友,衣服不能随时调整,白天很热,于是依旧轻薄的夏装,体恤衫,晚上出去吃饭,酒足饭饱,出得酒店,冷风吹来,觉得真凉爽啊!结果瞬间浑身一激灵,然后,开始打喷嚏,感冒就此来临了。

所以,初秋的养生注意事项:

应该准备一件薄的外衣,当夜里凉了,如果外出,可以随时披上。

初秋的时候,中午天气暴热,人们出汗,可是,当您走到树荫里,立刻会感觉到凉意,凉风一吹,大家会感觉舒服,此时我们要知道,这种情况很容易受寒的。很多平日正气不足之人就此感冒。

如果让我来形容此时的天气,就好比是夏天,外面天气热,我们出了一身的汗,然后进入空调房间,突然变冷一样。在秋天,早晚这样的往复交替,是与这样的情形相差无几的,只不过有着早晚的节律。

此时,因为天气变凉,人体的气机收敛,津液会向里收,所以,也会感觉体表干燥,这是因为凉而导致的,这是凉燥。

所以,我认为在初秋的时候,凉燥为主,然后是温燥,到了深秋,又是凉燥。

而一天里面,早晚是凉燥,而中午,会是温燥。

所以,秋天的景色是美丽的,是成熟的季节,天气也是凉爽的,从夏季进入秋天,人们会感觉舒服,但是,这种冷热交替的变化,我们也要有所防备的。

所谓的春捂秋冻,我们要灵活看待,春天,未必就捂,秋天,未必就冻。随时调整,才是关键。

好吧,朋友们,我就着现在北方的天气,又啰嗦了这么多,实在是因为看到周围又出现一批感冒人群,才有此感想。南方的朋友,现在可能还热着呢,但是,这种情况会逐渐南移,您先看到,心中有个防备,这叫未雨绸缪啊!

最后,问朋友们一个我们学习中医,您说到底要学习什么呢?单单是学习几个药方吗?

其实,药方只是一方面,更多的,我们学习的是这种与自然协调的态度,我们学会观察天地变化,体察阴阳动态,从而调整自己的生活习惯,使之顺应自然之道。这,才是我们应该用心掌握的。

22.流感后的残余咳嗽怎么办?

最近一段时间流感很是严重,大人小孩都挡不住来势汹汹的流感,一时间医院人满为患,尤其儿科急诊,前段时间还有儿科医生由于工作强度过大,病倒停诊的报道,这也是给我们大家提了个醒,对于小孩,因其体质较弱,因此,预防为主,尤其要注意远离传染源,家长感冒时要注意与孩子的距离,不要过分亲近,以免传染给孩子。对于成人,要增强自身的抵抗力,平时要注意锻炼和运动,同时采用适合自身的保健方法。

今天来跟大家讲一讲感冒后咳嗽的事,感冒一般一周左右就会康复,但是,有时候这个咳嗽却会持续很长一段时间,别的症状都好了,就是咳嗽还一直不好,这个挺让人心烦的。特点为刺激性干咳,可有少量白色黏液痰,虽有一定自愈性,但频繁的咳嗽也会对生活和工作产生不良影响。有的人一咳嗽就会选择吃甘草片,但这是个不好的习惯,吃甘草片是抑制咳嗽,但是身体的情况并没有恢复好,停药后就又会复发的。

感冒后咳嗽属中医学“外感久咳”的范畴,外感表邪,表邪未尽,致痰气郁结,肺失宣降,久之正气虚衰,营卫不固,咳嗽迁延不愈。外感咳嗽,起病急,气候骤变时发病较多,多为新病,兼有肺卫表证。寒暑更作,气候变化都有一定的规律和限度。如果气候变化异常,六气发生太过或不及,或非其时而有其气,以及气候变化过于急骤;超过了一定的限度,使机体不能与之相适应的时候,就会导致疾病的发生。这就是所说的六淫,是风、寒、暑、湿、燥、火六种外感病邪的统称。六淫之邪,从皮毛口鼻而入,使肺气被束,肺失宣降,而生咳嗽。风为百病之长,易袭上位,且其他外邪多随风邪侵袭人体。对此,我们可以选用拔罐的方法。

大椎穴

在脊柱区,第7颈椎棘突下凹陷中,后正中线上。为手足三阳经及督脉之会,有清热解表的功效,还可防治感冒。

风门穴

在背部,当第2胸椎棘突下,后正中线旁开1.5寸。为风邪出入之门户,取之可益气固表、宣肺解表的功效。

肺俞

在背部,当第3胸椎棘突下,后正中线旁开1.5寸。主治肺部疾患,咳嗽、气喘、感冒等,有很好的止咳效果,兼有补益肺脏的功能。

脾俞

在背部,当第11胸椎棘突下,后正中线旁开1.5寸。脾俞具有健脾化痰功效,为人体重要的补气穴位,与上述诸穴配伍使肺脏得润,气机畅达而咳自止。

操作方法:

取俯卧位,充分暴露背部,应用适当的玻璃罐,闪火法快速将罐吸附于穴位上,15分钟后起罐,以皮肤不起水疱为度,每日治疗1次。2周为一疗程,如咳嗽消失则停止治疗。

拔罐是中医特色疗法之一,可温通经络,开泄腠理,恢复正气,有效驱除外邪,改善肺的宣发功能。背腧穴为脏腑经气输注于腰背部的腧穴,位置与脏腑相应位置的高低基本一致,与脏腑功能有密切关系,因此选用背俞穴来治疗感冒后咳嗽。

对于实证咳嗽,还可用刮痧、拔罐综合疗法治疗,介绍经验如下:

经验介绍

方法:

1.取穴:大椎、身柱、肺俞、风门、天突至膻中、尺泽至太渊经线。闷喘加内关,定喘;痰多加三里,丰隆,脾胃俞。

2.刮痧:刮拭顺序: 先刮颈部大椎,再刮背部风门、肺俞、身柱,然后刮胸部天突、膻中。刮拭方法:刮痧部位涂抹适量刮痧油。大椎穴,用力要轻柔,不可过重,从风门穴经肺俞穴向下刮至身柱穴,用刮板部自上而下刮拭,用刮板角部刮天突至膻中经线,力度宜轻。时间以出痧为度,或每个部位时间以3~5分钟为宜。

3.拔火罐:刮痧后重点在大椎、风门(双侧)、肺俞(双侧)、膻中等穴拔火罐,时间10分钟为宜。

刮痧通过刺激体表的特定部位,调整阴阳、舒筋通络、活血祛瘀,使人体恢复阴平阳秘的生理状态,此外还能对失常的生物信息加以调整,从而起到对病变脏器的调整作用。拔火罐以疏风散寒、祛湿化痰通络止咳。两者联合应用不仅针对症状治疗,而且对失常的脏腑有调整。所以治疗效果好,一般一次就有明显的效果。咳嗽刮痧一般1分钟左右就出痧,效果明显。


*《内蒙古中医药》20131月,王利红。

*《内蒙古中医药》注重临床,是从事中医药及其相关专业技术人员科研、教学、临床工作应用的重要参考文献。本刊是综合性中医药学术期刊,立足本区、服务全国,面向基层,注重临床,是中医药及其相关专业技术人员科研、教学、临床工作应用的重要参考文献。

23.介绍对付风寒感冒的拔罐疗法

已经到了处暑节气,逐渐告别了夏日的闷热,空气里多了一丝凉意。在季节交替的时候,温度变化大,现在是早晚都要穿厚一点的衣服,而中午却可以穿着短袖。若是早晚不注意及时添衣,就容易受到寒邪的侵袭,寒邪束于肌表,而致卫表不和,肺失宣肃,出现以鼻塞、流涕、喷嚏、咳嗽、头痛身困、恶寒发热、全身不适等症状。相信大家已经都知道,这是什么病了,就是我们很常见的感冒。

感冒是感受触冒风邪所致的一种外感疾病,主要的临床表现上面已经介绍过了,一年四季均可发病,尤以冬春季节发病率更高。感冒在中医中分为外感风寒、风热、风湿和体虚四种,在秋冬季节,最常见的就是外感风寒而致的感冒,其主要表现为,恶寒重,微发热,头痛,四肢酸楚,无汗,流清涕,咳嗽,痰稀色白等。对此,可以采用拔罐的方法来治疗。

操作方法

拔罐部位主要在背部肌肉丰厚处,为两侧足太阳膀胱经上的背俞穴分布处。先以凡士林作为润滑剂涂抹要拔罐的范围,将罐拔上后,走5分钟,以局部皮肤发红为度,最好使走罐的皮肤发紫为度。如果对走罐难以耐受,则可以不走罐,而将罐留在拔罐部位3~5分钟,使皮肤发红即可。走罐或留罐后,盖上棉被保温,微微汗出可帮助恢复。

人体卫气不固,腠理不密,外感邪气从鼻或从皮毛入内,侵袭肺脏,肺气失于宣肃,外则膀胱经络受阻,出现感冒症状。选择在足太阳膀胱经来治疗,是因为足太阳经主表,其背部膀胱经络走行上分布着五脏六腑的背俞穴等多个穴位,沿膀胱经络走罐可调和营卫、解表散寒,病邪随拔罐而外泄,邪去而正安。

上面介绍的,是对于风寒感冒的治疗方法,不过有时寒邪较重,或者应用以上方法但效果不明显者,可以用下面我整理的方法:

这个是我曾经在上学期间,我的室友感受了风寒,有个学长在给他治疗时,除了针刺,还让他在背部膀胱经两侧涂抹生姜汁,之后再拔罐,以助祛除寒邪,采用后效果很好。由此,我去查阅资料,此法,在拔罐治疗感冒上,也是有应用的。生姜可解表散寒,同时,姜汁是一种很好的透皮剂,使姜汁渗透入里,可增强治疗效果。

此外,还有用生姜作为介质,采用刮痧法治疗风寒感冒的经验,也分享给大家:

经验分享

背部刮痧加生姜外敷治疗外感风寒感冒。嘱患者取去枕俯卧位,充分暴露肩背部,用75%酒精消毒皮肤和刮具。用棉签蘸刮痧油涂于背部皮肤,用刮板拉匀。先刮督脉,再刮膀胱经,最后刮整个腰背部。刮时刮拭面尽量拉长,刮板与皮肤呈45°,力量均匀,由轻到重,以患者耐受为宜。由上而下,由内向外,依次顺刮。每处刮810次,以刮拭部位皮肤红润充血或出现紫红色痧点、痧斑为度。刮痧完毕,用纱布清洁皮肤,用棉签蘸取姜泥中的姜汁涂搽刮痧部位,将姜蓉制成小锥体敷于大椎、肺俞、脾俞等穴,然后用保鲜膜覆盖患者整个颈肩腰背部,盖上大浴巾,冬天加盖棉被保暖,1520分钟后除去保鲜膜,清理姜汁姜蓉,用纱布清洁皮肤。皮肤敏感者若有烫伤感,应立即结束治疗。

足太阳膀胱经为六经之首,主一身之表,固护于外,五脏六腑之经气皆输注于此。督脉总督一身之阳气,为阳脉之海,对人体阳气起着重要的调节作用。足太阳膀胱经与督脉并行于脊背。背部刮痧,通过反复刮拭,机械刺激患者背部督脉、膀胱经乃至整个颈肩腰背部,令受刮部位的皮肤发红充血,腠理得以开泄风寒之邪,脏腑秽浊之气通达于外,呈现于表,从而达到祛风散邪、宣肺解肌、解表退热、通窍解鼻塞的目的。

注意:保持室温在22~26度,冬季注意防寒保暖,夏季避免风扇直吹刮拭部位;正确掌握刮痧的方法和补泻手法,形体瘦弱之虚证者用补法,刮拭按压力小,速度慢;形壮实证者用泻法,刮拭按压力大,速度快;治疗部位有疼痛、灼热感属正常现象,若有烫伤感应立即结束治疗;治疗后30分钟内禁洗凉水澡;前一次刮痧部位的瘀斑未消退之前,不宜在原处再进行刮痧,再次刮痧的时间以皮肤上痧退为准。


*选自《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201212月,潘丽英。

*《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是由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主管、中国中医科学院中医药信息研究所主办的综合性中医药学术期刊。创刊以来始终遵循以质量取胜这一朴素真理,坚持以质量求生存的办刊理念,树立精品意识,脚踏实地,一步一个脚印朝着既定目标奋力前行。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罗大伦
广东名老中医何炎燊:流感盛行的时候,就用“芥菜煮番薯”这个方子。
医踪忆语之藿香正气散应用一例
罗大伦:夏天感冒了,用什么方法调理最快见效?
湿气引起的感冒也分阴阳
怎么用中成药配出汤药效果?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