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朝医学》5

​第五篇 四象临床学

第一章  伤寒四象证治论

伤寒有广、狭两义。

广义:由风寒湿热温引起的一切外感热病的总称,以及《仲景伤寒论》里所称之病皆是伤寒。如《素问·热论》曰: “今夫热症者,皆伤寒之类也。”又如《难经·五十八难》曰:“伤寒有五,有中风,有伤寒,有湿温,有热病,有温病。

狭义:指外感风寒,感而即发的疾病,即五种中的伤寒。如太阳病,不论发热与否,有恶寒、体痛、呕逆等症状,脉阴阳俱紧就称为伤寒。

张仲景《伤寒论》以六经阴阳论病证即太阳、少阳、阳明、太阴、少阴、厥阴等六经证。可是“四象医学”认为,此六经病证的出现,对所有人并不都一致,随“四象” 人型的不同而不同。

《东医寿世保元》说: “六经病证中三阴病证皆少阴人病证也;少阳病证即少阳人病证也;太阳病证、阳明病证则少阳人、少阴人、大阴人病证均有之,而少阴人病证居多也。 "又说: "巨阳、少阳、少阴经病皆少阳人病也;阳明、太阴经病皆太阴人病也;厥阴经病少阴人病也”。

根据这一论述,将“四象”人的六条病证呈现情况分述如下:

少阴人:呈现太阳、阳明、太阴、少阴、厥阴等五病证。

少阳人:呈现太阳、少阳、阳明、少阴等四病证。

太阴人:呈现太阳、阳明、太阴等三病证。

太阳人:呈现太阳一个病证。

根据《伤寒论》表里寒热证,四象医学将四象人的伤寒分类成:

一、少阴人肾受热表热病;

二、少阴人胃受寒里寒病;

三、少阳人脾受寒表寒病;

四、少阳人胃受热里热病;

五、大阴人胃受寒表寒病;

六、太阴人肝受热里热病;

七、太阳人外感腰脊病:

八、太阳人内触小肠病。

据《东医寿世保元》记载,有些个别内伤杂病也属于上述分类之内,如消渴病等。

第一节 少阴人肾受热表热病

少阴人肾受热表热病是以“太阳伤风,以发热恶寒”为特征的征候。

一、太阳证

〔主证〕 :发热、恶寒、脉浮者属表,即太阳证。其脉阳浮阴弱,阳浮者热自发,阴弱者汗自出,啬啬恶寒,淅淅恶风,翁翁发热,鼻鸣干呕。太阳证还有头痛、身痛等证候。

[治疗方剂]:

扶正益气、调解表邪太阳伤风脉。

阳浮而阴弱者以【桂枝汤】主治。

伤寒头痛、身痛,不分表里证,当用【藿香正气散】。

太阳病六、七日表证,因在脉微而沉, 反不结胸, 其人如狂者,以热在下焦,小腹当满,小便自利者,下血乃愈,【十全大补汤】主治。

太阳病,发热无汗者当用【】桂枝汤、【】川芎桂枝汤、【】香苏散、【】芎桂香苏散、【】藿香正气散。

1、太阳病外证

〔病机·主证〕:太阳病外证,未除者,其阳气其力虽有郁抑,犹能振寒而寒邪相争于表,故下利不止,心下痞硬,表里不解;除者,其阳气其力^不能振寒而穷困缩伏之势,身热烦恼而无恶寒之证,其人如狂者为肾阳困热,小腹硬满者为大肠怕寒。

〔治疗方剂]

未除者,以【】人参桂枝汤主之;除者,查气而升阳为上策,破血解热为下策。

肾阳困热,当用【】川芎桂枝汤、【】黄芪桂枝汤、【】八物君子汤升补之。

大肠怕寒,以【】灌香正气散、【】香砂养胃汤和解之。

若外热包里冷而毒气重结于内者,当用【】巴豆丹下利一、二度,后以【】藿香正气散、【】八物君子汤和解而峻补。

2、血证

〔病机) :少阴人脾局阳气为寒邪所掩抑,而肾局阳气为邪所拒不能直升,连接于脾局郁缩膀胱之证。

〔主证) :身黄,发狂,小腹硬满,小便自利:小腹硬满, 小便不利,今反利者有血。

〔治疗方剂>

血证宜用【】十全大补汤、【】独参八物汤。

小腹急结者先用【】巴豆丹,后用【】八物君子汤.

太阳病不解热,结膀胱,人如狂,血自下者自愈。

3、亡阳

〔主证] :亡阳证都是身热、自汗出。发热悉寒而有汗者为亡阳初证;不恶寒反恶热,汗多不止为中证;发热、汗漏不止,真阳脱亡为末证。此证必不可轻视之。

〔治疗方剂>

亡阳初证,先用【】黄芪桂枝汤、【】补中益气汤、【】升阳益气汤;三日连服而汗不止,病不愈者,当用【】桂枝附子汤、【】人参桂枝附子汤、【】升阳益气附子汤。

亡阳,其身冷, 多成痹寒,四肢拘急者,以【】桂枝附子汤主治。

4、妇人伤寒

〔主证):发热,经水时来时断;昼日神志清淅,夜间谵语,如见鬼状,此为热入血室。

[预后]:无犯胃气及上二焦者,必自愈。

二、阳明证

〔病机>:太阳病发汗,若下若利小便者,此亡津液,胃中干燥,因转属阳明,不更衣内实,大便难者为阳明病。

〔主证】: 口燥,嗽水不欲咽,此必衄,不可下。伤寒转属阳明则,其人濈然微汗出。阳明病外证,身热,热汗自出,不恶寒,反恶热。

【治疗方剂>

阳明病诸证,当用【】藿香正气散、【】香砂养胃汤、【】八物君子汤。

阳明病,不能食,攻其热必哕。伤寒呕多,不可攻;胃家实不大便,若表未解及有半表者,以【】藿香正气散和解乃可下。

阳明病,发热,汗多,先用【】巴豆丹,后用【】升阳益气汤。

少阴人太阳病转属阳明,濈然微汗出,胃中燥烦实,不大便数日, 日哺发潮热,不恶寒,狂言,如见鬼状之时, 急用【】巴豆丹极神效;证候甚剧,不识人,循衣摸床,惕而不安,微喘直视者,用此方剂,脉弦者生,脉涩者死。

少阴人病候, 自汗不出则脾不弱,大便秘燥则胃实,此证为轻病,大便虽硬,但用大黄、枳实、 厚朴和芒硝之药可愈; 证侯甚剧,犹有半生半死者,可合用【】八物君子汤、【】升阳益气汤与【】巴豆丹救治。

1、胃家实

〔病机):津液已竭, 胃之全局燥实为胃家实;正邪阴阳相格,故日久而后成为危证。

〔主证) :始焉汗不出,不恶寒但恶热。而其病垂危则濈然微汗出,潮热,此为表寒振发之力永竭,故胃竭。

〔治疗方剂]

胃家实病不更衣发狂证, 当用巴豆全粒或用【】独参八物君子汤、或先用巴豆,后用【】八物君子汤以压之。

2、脾约

〔病机] :津液渐竭,脾之润气渐约之谓也。

〔主证) :脾约者自汗出,小便利之证。若小便清利而自汗出则险证。发热汗多而恶寒者,里热撑支之势已穷,脾约之恶候也。

〔治疗方剂]:

自汗出,小便数则以【】补中益气汤主治。

自汗出,小便自利者,此为津液内竭,大便虽硬,但不可攻,宜用【】蜜导法通。

3、郁狂证

〔主证]:太阳阳明病郁狂证为自汗不出而有头痛、身热之阳证,有轻有重,分为初证、中证和末证。

郁狂之初证指太阳病表证因在而其人如狂者;

郁狂之中证指阳明病胃家实不更衣者;

郁狂之末证指阳明病潮热、狂言、微喘、直视者。

〔注):阴证与阳证鉴别

阴证:口中和而有腹痛、泄泻之太阴病,以及口中不和而有腹痛、泄泻之少阴病统称为阴证。

阳证:自汗不出而有头痛、身热之大阳、阳明病郁狂证,以及自汗出,头痛,身热之大阳、阳明病亡阳证统称为阳证。

阴证之少阴病,阳证之亡阳病有险证和急证。亡阳、少阴病,自初痛已为险证,继而成为危证。

4、潮热

〔定义>:潮热属阳明病之胃家实,身热必发于日哺时者称为潮热。伤寒大便不利, 日哺发潮热,手循衣缝,两手撮空,直视喘急, 此证为恶侯。

〔治疗方剂]:大便已硬,诣语,有潮热则用【】巴豆丹下之(热不潮者勿服); 潮热“恶侯”,脉弦者生,脉涩者死,,先用【】巴豆丹,后用【】八物君子汤救之。

(注解: “日晡"是:申时,午后四时左右)

5、伤寒坏证

〔主证] :昏沉垂死,一切危急之证。

〔治疗方剂及予后):好人参一两水煎服而尽,汗自鼻梁上出,涓涓如水。

三、厥阴证

〔病机):凡厥者,阴阳之气不相顺接,偏为厥。

〔主证):厥者,手足逆冷。分为足厥阴经病,太阳病厥阴证和厥阴病消渴。

1、足厥阴经病

伤寒六七日,尺寸脉微缓,小腹烦满而囊缩之证。其脉微浮者为欲愈之证,脉浮缓者必不囊缩,其外证必多热,恶寒者也是欲愈之证,脉不浮为难愈。

2、太阳厥病阴证

少阴人太阳伤风,恶寒、发热自汗出之证,由于正邪气相持日久,应解而不解变成之证。此证特征为手足逆冷。只限于手足指头微寒者,谓之清,为轻证。厥阴初得时,也有脉沉微而不数,足多挛。

3、厥阴病消渴:

气上冲心,心中疼热,饥不欲食,食则吐蛔。

少阴人外感病六、七日不得汗解而死者,皆死于厥阴证。

〔治疗方剂)

厥阴受病, 小腹烦满而囊缩者宜用【】附子理中汤: 少阴人外感四、五日,观其病势,可用【】黄芪桂枝汤、【】八物君子汤三、四、五付予防厥阴证。

足厥阴经受病证, 用【】人参吴茱萸汤,若尺寸俱沉短者, 必囊缩,毒气入腹,宜用【】巴豆丹下之,可保五生一死。

舌卷厥逆,手足厥冷过肘,膝小腹绞痛时,以【】三味参萸汤、【】四顺理中汤主之。

囊缩,手足时冷时温,烦满者,宜【】用巴豆丹主之。

大阳病厥阴证,当用【】参萸汤、【】人参吴萸汤、【】独参八物汤、或当用巴豆。

厥阴病消渴吐蛔,急用【】理中汤, 日三、四服,又连日服,或以【】理中汤加陈皮、官桂、白何首鸟主治。切忌因有大热下凉药,因为胃中有寒则蛔不安所上膈。此为大凶之兆。

第二节 少阴人胃受寒里寒病

一、太阴证

〔病机] :少阴人之脏有寒,故自利不通。

〔主证) :腹满而吐,腹自痛,食不下, 自利而不渴。腹满不减,减不足言者有痼冷积滞。

〔治疗方剂>

扶正益气,温中散寒。

少阴人太阴证宜用【】四逆汤、【】理中汤;腹满不减,宜用【】巴豆丹;

腹痛、自利不渴,可用【】古方理中汤、【】理中丸、【】四顺理中汤丸主治,但其药力不足,当用【】白何乌附子理中汤。

下利清谷,若发汗则胀满,发汗后腹胀感,宜用【】厚朴半夏汤.

腹满不减时当用巴豆。

1、痞证

(病机] :病发于阴而反下之,因作痞;“阴而反下”发于胃弱;因胃中虚客气上逆而成为结热。

〔主证〕 :伤寒呕而发热者,若心下满而不痛为痞。下利,一日数十行,谷不化,腹雷鸣,心下痞硬,干呕,心烦,此证为结热。

(治疗方剂]:

痞证,【】桂枝半夏生姜汤主之。

痞证结热用【】藿香正气散。

汗解后,胃不和,心下痞硬,胁下有水气,腹中雷鸣,下利者,以【】香砂养胃汤主治。

痞证胃弱,当用【】藿香正气散。

少阴人太阴证,下利清谷者,应以【】藿香正气散、【】香砂养胃汤、【】姜术宽中汤,温胃而降阴;少阴证,下利清谷者,当用【】官桂附子理中汤健脾而降阴。

2、阴毒

〔病机] :三阴病加剧则必变阴毒。

〔主证] :面青,唇指甲青黑,身痛,痛如被棍打,五日可治,七日不治之证。四肢厥冷,吐利不渴,静踡而卧,甚则咽痛郑声,头痛,头汗,眼睛内痛,不欲见光。此证又以面青白黑,四肢厥冷,多唾为特征。

〔治疗方剂] :

用【】人参桂枝汤、【】人参附子理中汤。

3.直中阴经

〔主证]:初来无头痛, 无身热,无渴,怕寒蜷卧, 沉重欲眠,唇青厥冷,脉微而欲绝,或脉伏。四逆者为四肢厥冷。

〔治疗方剂) ,宜用【】四逆汤。

二、少阴证

〔主证] :伤寒欲吐不吐,心烦,欲寐,五、六日自利而渴,小便色白,身体痛,手足寒,骨节痛,脉沉,下利,腹胀满。

〔治疗方剂>

少阴病,小便色白则宜用【】四逆汤。

少阴病,身痛,脉沉者,以【】附子汤主之。

下利,腹胀满。身体痛则先以【】四逆汤温其表,后用【】桂枝汤攻其表,此证宜用【】官桂附子理中汤。

少阴病开始发热,脉沉者以【】官桂附子理中汤主治。

少阴病一、二日口中和,背恶寒,宜【】附子汤。

1、无吐利厥证

无吐利厥证指少阴病二、三日无证,用【】官桂附子理中汤微发汗而言。

2、面戴阳下虚

〔主证] :下利、脉沉而迟、面小赤、身有徵寒,下利清谷,必郁冒汗出而解,微厥。

3.下厥上渴

(主证及治则]

脉细沉数,病为在里,有厥无汗,此证为下厥上渴。

对此证不可发汗,如强发之,必动其血,或从口鼻,或从目出血。

4、泄泻

〔病机]:

太阴、少阴病泄泻, 都是少阴人胃气虚弱之泄泻证;

太阴病泄泻为大肠之泄泻;

少阴病泄泻为胃中之泄泻;

太阴病泄泻,温气逐冷气之泄泻;

少阴病泄泻,冷气逼温气之泄泻。

〔主证]:泄泻初证,心烦则口渴而口中不和;心不烦则口不渴而口中和。下利清谷者,口中必不燥干而冷气外解。下利清水则,腹中必有青水,若下利黄水则非清水而必有杂秽物。少阴病自利纯青水,心下痛,口燥干。口燥咽干则渴。也有舌干、口燥或下利清水、谵语、便闭等证。

〔治疗方剂]:

自利,心下痛,口燥干者宜用【】巴豆丹。

口中和者当温,口中干燥者当下;

下利色不青者当温,色青者当下。

欲温则当用【】官桂附子理中汤,欲下则当用巴豆。

便闭者,先用巴豆,后用【】姜术宽中汤。

舌干,口燥或下利清水、谵语便闭,宜用【】巴豆丹主治。

下利清水,唇青,四肢厥冷,指甲青黑者,宜用【】姜附汤。

5、藏厥证

〔病机) :厥阴真藏气绝故。

〔主证>:躁无暂定而厥,发热七、八日,脉微肤冷而躁,或吐或泻,无时暂安。

〔治疗方剂]:以【】四逆汤冷饮主之;厥而吐利发躁者以【】三味参萸汤救之。

〔予后〕:藏厥是极危证,此病之可治上策,莫如此证未成之前,早用【】官桂附子理中汤、【】吴茱萸附子理中汤。

6、阴盛格阳

〔病机) :气欲绝而争,正象灯将灭而暴明。

〔主证]:身冷,脉沉细而疾或无脉,烦躁而不饮水,唇青,面黑,渴欲饮水复吐,大便自利黑水。

烦为心中郁烦;躁为气外热躁。或烦不躁及先烦后躁,或躁不烦及,先躁后烦,前者可治,后者不可治。

厥逆烦躁者不可治。

[治疗方剂>

阴盛格阳是大虚证,以【】霹雳散、【】官桂附子理中汤、【】吴茱萸附子理中汤主之。

8、瘟黄

〔病机>:头汗出.余无汗.小便不利,身必发黄。

[主证>:天行疫疠,赤能发黄,谓之瘟黄。伤寒七.八日身黄如栀子色.小便不利,腹微满。

〔治疗方剂]

当用【】茵陈嵩汤、【茵陈橘皮汤】、【】茵陈附子汤、【】茵陈四逆汤.【】瘴疸丸、【】巴豆丹等。瘟黄最急时以【瘴疸丸】救之。

9、藏结证

〔病机〕:少阴人病心下结硬者名日藏结。

伤案下利心下痞硬,汗解后心下痞硬者,皆痞满于心下或脐上近处结硬者, 皆痞满于心下或脐上近处结硬,而非真结硬于心下。

[主证> : 如结胸状,饮食如故,时时下利,寸脉浮,关脉细小沉紧。舌上白苔,滑者难治,病人胸中素有痞,连在脐旁,引入小腹,入阴肌者名日藏结证。

〔治疗方剂]:当用【】桂枝半夏生姜汤、【】赤白何乌宽中汤、【】三物白散或【】巴豆丹。

注:结胸与藏结之鉴别

结胸为少阳人病,有心下结硬,其脉象,寸脉浮,关脉沉,可治。

藏结为少阴人病,有心下结硬,其脉象,寸脉浮,关脉细小沉紧,不治之证。

第三节 少阳人脾受寒表寒病

少阳人脾受寒表寒病是伤寒病发热,恶寒,脉浮紧,身痛,不汗出而烦躁等证侯。少阳人少阳病属此证。

一、少阳证

〔病机) :少阳病口苦、咽干、胸胁满或往来寒热之证,即少阳人肾局阴气为热邪所陷,而脾局阴气为热邪所壅不能下降,连接于肾局而凝聚膂间,胶固囚滞之病;此证呕者,外寒包里热而挟疾上逆:寒热往来者,脾局阴气, 欲降未降而或降, 故寒热或往或来; 口苦、咽干、目弦者,阴气囚滞膂间,欲降未降,故有寒无热而至于耳聋。

〔主证):口苦,舌干,咽干, 目眩。少阳伤风证,口苦,耳聋,胸满,或往来寒热而呕。少阳人伤寒亦有脉弦细、头痛发热等证侯。少阳人表解而里未和时,渐渐汗出, 心下痞硬满, 引胁下痛,干呕短气,不恶寒。凡少阳人表病有头痛,里病有便秘则已为重病。口苦、咽干、目眩者为例证;耳聋者为重证;胸胁满者为结胸之渐。胁满者犹轻;胸满者重证。

〔治疗方剂]

少阳人脾受寒表寒病证当用【】荆防败毒散。

少阳人少阳证, 当用【】荆防败毒散、【】荆防导赤散、【】荆防泻白散。

伤寒脉弦细,头痛发热者,不可发汗,发汗则谵语。

口苦,咽干, 目眩,耳聋,胸胁满,或往来寒热而呕等证,忌吐下, 宜用【】荆防败毒散。

少阳证表解,里未和时,【】甘遂天一丸。

〔子后>:少阳人病无论表里病,手是掌心有汗则病解;手足掌心不汗则虽全体皆汗而病不解。

少阳人病,以火热为证,变动甚速,故其初证不可轻易视之。

1、伤寒病再痛三痛证

〔病机] :少阳人伤寒病有再痛三痛证,此病非再三感风寒而再痛发汗三痛发汗,而表邪深结,招致三痛,然后方解。

〔主证] :头痛,项强,寒热往来,耳聋,胸满等证尤甚。

[治疗方剂>:

无论初痛、再痛和三痛, 用【】荆防败毒散或【】荆防导赤散、【】荆防泻白散,每日用二贴至病解为止,病解后,又用十余贴。

2、结胸

〔病机> :伤寒,表未解,反下,膈内拒痛,手不可近,心下满而硬痛则为结胸。此证,表气阴阳虚弱,正邪相争,累日不疲之中,里气亦秘涩,不和而变生之。

〔主证] :结胸分大小结胸。

大结胸证;心下硬痛,手不可近,燥渴谵语,大便实,脉沉实有力。

小结胸证:反加烦躁.结胸正在心下,按之则痛。

重证:膈内拒痛手不可近,燥满,谵语。

次证:饮水入而吐,心下痞满,干呕,短气。

极险证:燥渴,谵语。

[治疗方剂]:

结胸病, 皆药汤入口辄还吐,惟甘遂末入口, 用口涎含下,以温水嗽口而下则不还吐。又一法, 用【】甘遂散温水调下五次,辄还吐,至六次,不还吐而下利一度;其翌日又水还吐,又用甘遂一次,快通利而病愈。

大结胸, 宜用【】甘遂天一丸;小结胸,宣用【】甘遂天一丸。

结胸皆为险证,当先用甘遂,继煎【】荆防导赤散以压之,干呕、短气而药不还吐者,不用甘遂,只用【】荆防导赤散加茯苓、泽泻各一戈,二、三服,又连日服而病愈。

操渴、谵语者,急用甘遂,继煎【】地黄白虎汤三,四贴以压,又连日服以【】甘遂天一丸下治谵语,用【】荆防敗毒散治烦躁。

3、水逆

〔主证]:渴欲饮水.水入即吐之证称为水逆。

〔治则) :以【】猪苓车前子汤主之、

4、伤寒阳证

〔主证) :身热,脉数,烦渴引饮,大便自利。

〔治疗) :宜用【】地黄白虎汤。

5、泄泻

〔主证):身热,头痛,泄泻;或身寒、腹痛泄泻。

身热,头痛,泄泻一、二日或三、四日而泄泻无故自止,身热,头痛不愈,大便反秘者,即将出现谵语是危证也。泄泻后,大便在一昼夜间艰辛一次滑利或三、四、五次小小滑利,而身热,头痛仍存者为便秘前兆,如谵语言前有此证,则谵语即将在数日内出现,谵语后有此证,则风证即将出现。少阳人身热,头痛,甚渴水者为险证。

〔治疗方剂>:

身热、头痛、泄泻,当用【】猎苓车前子汤、【】荆防泄白散;身寒,腹痛、泄泻,当用【】滑石苦参汤、【】荆防地黄汤。

忽然有吐者必生奇证,当用【】荆防败毒散,以观动静;而身热,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方剂学》学习笔记278
阳明中寒证之固瘕探讨
刘渡舟老师的抓主症方法
《类方讲伤寒》——承气汤类方五
《伤寒论》方剂临床应用方法
【临床病案】结胸、胸痹、痞病,你都搞懂了吗?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