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因为好奇,我阅读了这本书

去年的6月的时候,师妹推荐给我一本书,当时她说,虽然这本书她读过,但是劝我最好不要读这本书。

后来,我没有听师妹的劝导,还是读了这本书,多多少少带着一种好奇的心态去读,初读时,有一种压抑的感觉。

这本书就是太宰治的《人间失格》。

  

太宰治是二战后日本“无赖派”的代表作家之一,在他的作品中展现了消极和颓废。但是这种消极和颓废有相当一部分的读者。

太宰治曾获芥川奖提名,但由于一些原因,他最终也无缘此奖。

作为太宰治生前最后一部作品,《人间失格》被称为“太宰文学的总决算”。

在太宰治写《人间失格》之前,曾经自杀过,但是自杀未果。

当《人间失格》这本书写成后不久,太宰治自杀。

因此,《人间失格》这本书在太宰治的作品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被称为太宰治心路历程的映射和一生遭遇的写照。

看这本书的时候,会不自觉的把自己代入进去,觉得自己有时也是一个“边缘人”,也有大庭叶藏特有的挣扎和沉沦,颓废和虚无。

有时觉得这本书在写大庭叶藏的颓废和绝望,也在写自己,写自己的毁灭和放弃,痛苦和消极。

《人间失格》采用第一人称叙事,整个故事看起来很真实、客观。

同时,第一人称叙事,也拉近了读者和主人公之间的距离,清晰地展现大庭叶藏一步步走向自我毁灭、自我放弃心路历程。

《人间失格》的叙事由序言、手记、后记三部分构成。

在序言中,三张照片分别代表主人公大庭叶藏一生的三个阶段,即少年、青年和暮年。

在《人间失格》中,少年的笑容让人捉摸不透、青年的笑容让人觉得虚伪、暮年的笑容不再浮现。

少年时的大庭叶藏,生长在传统、家教严格的家庭环境中。

在这种近乎压抑的生活环境下,大庭叶藏学会了用“搞笑”的方式来掩饰自己对环境的恐惧和不安。

正是利用这种“搞笑”,大庭叶藏维持了自己与别人的关系。

在家中,为了体现自己的存在,他不仅迎合自己的爸爸,甚至迎合家里的佣人。

在学校,他迎合老师和周围的同学。

青年时代的大庭叶藏远赴他乡求学,寄宿在一个远房亲戚家中,这也是他第一次离开家人和故乡。

虽然,他乡比故乡更让大庭叶藏“快心遂意”,但他依旧用“搞笑”与周围的人接触和交往。

不管对亲戚家的姐姐、妹妹,还是对中学的老师、同学,他都用“搞笑”去对待。

与少年时的“搞笑”不同,此时多了圆滑,少了忍耐。

大庭叶藏先是讨好别人,后来在痛苦和失望中开始学会了对抗周围。

在经历了讨好别人和与这个世界抗衡之后,主人公完成了自我的“失格”。

无论救赎或者堕落,处境似乎无法改变,就这样,大庭叶藏的人生最终还是走向了毁灭。

后记部分的内容在行为上更接近太宰治本人,可以说是他真实生活的写照。

在大庭叶藏的记忆里,和家人一起就餐是他认为最痛苦的事情。

由于严格的管理和家族等级制度,本该是轻松的吃饭时刻却让他觉得倍感压力和不适。

这种不适,让他学会了伪装和讨好。

书中多次提到他对人类社会感到害怕,不愿意与人打交道。

在他的心里,对于所谓的上层人物存在着一种本能的排斥。只有在比他级别低的、非主流的人物交往和接触时,他才能感到舒服,内心不会排斥。

在正统面前,内心的平和是他用伪装换来的一种表象;而在非正统面前,真实的自我才可以肆无忌惮地展示。

因为在正统面前,他的行为面临着指责和约束;而在非正统面前,他所做的都被认为是合理的,都可以获得某种层面的认同。

大庭叶藏展示自己的极端和另类,也展示自己的怯懦和恐惧。这是自我认知的“失格”,自我否定的一生。

我一直在想,假如《人间失格》只是单纯的展现颓废和绝望,恐怕不会有如此大的影响力。

有些人读了这本书,感慨自己的遭遇和大庭叶藏的重合与相似,有些人读了这本书,可能会思考如何避免一步步的堕落与沉沦。

这本书展示消极的人生观,太宰治在绝望压抑的境况下,剖析自己。

笼罩在死亡的阴影下,有一股生的气息。在绝望的土壤中,尽力地生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日本“无赖派”代表作家太宰治:“斜阳”中窥看“人间失格”文学报 2010年07月01日 星期四4
太宰治的丑角精神:向他人求爱 同时保护自己
【书海夜航】《人间失格》+《匠人》
70年前的书,今年才火,《人间失格》最经典的10句话,都说了什么
《人间失格》读书笔记:每个人都以为了解自己,其实都是骗自己!
今日书单 2021.01.29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