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日本老兵回忆车桥血战,为何说新四军打仗有“神仙”相助?

“当年的那场仗啊,新四军是有'神仙’相助啊!我们师团里有12个士兵都吓得集体上吊自杀了。”——曾经参加过车桥战役的日本老兵回忆录

江苏淮安县东南约20千米处有一个大镇,名字叫车桥。明朝末年,人们在修筑城镇时,镇上无桥,以水车代桥,故名车桥。1943年,日伪军大举扫荡车桥一带,驻防此地的国军韩德勤部不战自溃,车桥沦为日军占领区,数十万同胞遭受日军铁蹄践踏。

日军占领车桥后,强征大量民工,投入大量财力、物力、人力修筑军事工事,仅据点就有50多个,形成固若金汤的军事壁垒。日军为此狂妄叫嚣:“新四军就是插上翅膀也攻克不了车桥,如果车桥失守,我们自动退出华中。”

车桥镇的外围有灌满水的深壕,跃过深壕,里面有许多大小围墙,沿着围墙仅碉堡就有53座,大量的暗堡与碉堡犬牙交错,构筑起了一道几乎无死角的火力交叉网。

车桥难打是真,但是日军会自愿退出华中则是假。一寸山河一寸血,失去的领土只能通过血战才能夺回来。1944年春,日军为了打通中国大陆交通线,发动了豫湘桂战役,并且从华中抽调兵力南下参战。

驻防苏中、苏北地区的日军兵力吃紧,日军为此收缩防区,强化伪军力量,调整军事部署。当时部署在车桥附近的日军军事力量大致情况如下。

车桥位于日军第64师和第65师的接合部,四周筑有大土围子,驻有伪军1个大队600余人,其大土围内东南角小土围由日军40余人驻守。毗邻车桥镇的淮安城中,日军也驻扎了独立步兵第65大队。

日伪军在车桥深沟高垒,设防十分严密。四周筑有大土围子,外壕里面还有许多土围子,沿大小土围仅碉堡就设有53座,还有许多暗堡封锁地面。

此时,苏中的新四军主力部队高达20个团,共计3万多人,大部分都是身经百战,并且经过1943年的冬季大练兵后,协同作战的能力得到极大提高。粟裕决定抓住战机,主动出击,组织车桥战役。

经过仔细研判,粟裕集中5个主力团(苏中军区教导团、第四分区特务团、第一团、第七团和第五十二团),发动3万多民兵和群众参加战役。车桥一带水网遍布,民兵和群众的任务主要是在车桥周围筑路打坝,战前他们经过昼夜奋战,筑起5条绵延30里的大坝,从而使作战部队顺利隐蔽行军到达车桥。另外,民兵和群众一起使用数千条船只将部队、云梯、担架队等快速运往车桥附近。

日军以深沟高垒对付我军,同时,日军控制点线,交通便利,各据点之间便于相互支援。我军要想彻底消灭敌人,就必须打好攻坚战,又要打好阻击战。粟裕将参战部队分为3个纵队,以1个纵队担任攻坚,两个纵队担任打援。

粟裕是指挥大兵团作战的高手,他有一个“组织战斗”的理论,其关键点就是实行大兵团作战中的协同作战。奉命参战的5个团平时各打一处,作战风格也不尽一致,粟裕就把互相了解、特点相仿的部队,临时编成一个建制,共编成三个纵队、一个总预备队,并适当调整了部队建构和干部配备。

一切准备就绪,大战一触即发。此时的日军正忙于清乡,对于我军的作战意图和调动情况均一无所知,为确保万无一失,粟裕将师直机关分成前后两个梯队,一个梯队北移,粟裕亲率一个梯队南移,吸引日伪军注意力,迷惑敌人。

战斗

1944年3月5日,负责攻坚作战的“老虎团”第七团从南北两个方向直插车桥,与此同时,二纵队第三旅旅长陶勇指挥的迫击炮“炮群”也准时就位。

所谓的“炮群”是粟裕提出的作战概念。粟裕将战场上缴获的掷弹筒和迫击炮部分样品交给第一师军工天才程望曾进行改造后,我军居然能够把从敌人手中缴获而来的迫击炮改装成既能曲射,又能平射的新式武器,这样,我军的攻坚能力有了“先进武器”的保障,但同时,为了提升火力打击的效果,粟裕命令将改造的迫击炮和掷弹筒在攻坚时全部聚拢在一起齐发并射,以实现火力对敌打击的最大化。

战前,粟裕对该团指战员说:“成败胜负,关系重大,哪怕敌人筑了铜墙铁壁,你也要给我砸开它!”战斗开始不到1小时,第七团捷报频传,1000多名将士冲杀进镇区,2连成功泅渡两道两丈多宽的外壕,消灭掉向碉堡仓皇逃窜的伪军;4连从西南角成功突破围墙,冲破敌人火力封锁线,攻进警察局,消灭伪军;6连攻击东南敌人碉堡遇阻,但最终成功攻克。战斗进行至上午11时,伪军补充大队驻防的2个碉堡被攻克,1个伪军中队投降。下午2时,只剩下日军和伪军1大队部的两个小围子尚未攻克,“炮群”发挥重要作用,将其轰塌。

攻坚战激烈,打援战斗同样惨烈。车桥镇西北芦家滩一带打援战斗率先打响,1团3营在此设置打援阵地,下午4时,淮安240名增援日军乘坐汽车达到芦家滩附近的周庄,战斗打响,我军回撤,日军追击至韩庄,离我军阻击阵地500米时,我军轻重机枪开火射击。

在芦家滩一带,南有涧河,宽20余米,流水湍急,河岸险陡,不易徒涉;北面是一片草荡,宽约1里,长约2里,芦苇密布,淤泥陷入;中间形成狭窄口袋形地域,淮安到车桥的公路就由这里穿越。来援之敌进入这个地域后施展不开,有利于我军在这里歼敌。

日军慌乱中投入战斗,又触发公路附近的地雷,被炸得晕头转向。好不容易进入战斗状态,又活见鬼,江南地区突然东北风大起,当地黄尘遮日,飞沙扑面,日军根本看不清楚我军的射击位置,只能被动挨打。

套用《封神榜》中的话来说:“本是晴空万里之天,突然天地变色,飞沙走石,妖风四起,但见那妖风缠绕敌营,刮得那日寇人马不辨南北......”

驻淮阴、淮安、泗阳、涟水等地日军第65师团第72旅团的60大队,先后在淮安集结,由山泽大佐统率,将分批驰援车桥之敌。第2批、第3批、第4批增援日军陆续赶到,结果全部在韩庄一带遭到阻击,难以向前跨越一步,风沙大作,持续增援的日军不明情况,又贸然冲进我军伏击圈,成为我军的活靶子,死伤惨重。江南水乡之地,突如其来一场“神风”卷起的沙尘暴,让胆战心惊的日军,以为中国军人有“神仙相助”。

我军1团2营和特务营组成突击队,端着明晃晃的刺刀或者手持大刀冲入敌阵,猛冲猛砍,风沙依旧,暮色昏暗,大刀挥舞,日军哀嚎声四起,血肉横飞,残肢断臂遍地。我军将士杀红了眼,刺刀、大刀造成的杀伤恐惧感让日军吓破了胆,日军军官山泽大佐身上被刺刀捅出了几个血窟窿,被3营俘虏的时候,狂呼乱叫:“中国人太狠了!”结果,他在送往救治场所的途中,因惊惧而死。

部分日伪军偷袭草荡东侧,我军随即与其展开白刃战。战斗进行至6日2时,日伪军彻底溃乱,四散逃跑,有的跳进芦苇淤泥里、有的慌不择路跑进我军射击阵地、有的干脆沿着公路一路狂奔、有的退回龟缩至据点里……都是一副头发焦枯,脸目烧肿,浑身污秽的狼狈模样。

此役,以歼灭日军465(内俘中尉山本一三以下24人)、伪军483人、缴获92式平射炮两门及其它军用品无数的辉煌胜利告终。仅日军第六十五师团就报告战死69人,其中包括大队长山泽大佐、机关枪中队长金丸中尉。这是大反攻到来之前,敌后战场上一次性战役生俘日军最多的一次。

结语

车桥战役的胜利对日伪军的震慑作用远超预期,战后,发生了12名日军吓得集体上吊自杀事件。之后,我军攻击附近据点的时候,没有再出现拼命死守或者增援的日伪军,几乎都是望风而逃,抵挡一阵便投降。

对于这场战役,我们来看一看敌军的看法。

日俘炮兵中尉山本一山供认:“这次战斗失败,我们犯了轻视新四军的错误。”说到这里,他的目光中满是敬畏,突然收紧下巴:“你们的粟裕了不起!”

日军炮兵中尉山本一三说“这次战斗失败,我们犯了轻视新四军的错误。”一等兵水野正一伸着大拇指说:“我佩服新四军作战巧妙,惊叹新四军士兵攻击精神旺盛。”

伍长石田光夫感慨地说:“我现在清楚知道了,日本兵战斗意志,完完全全比新四军低下。”他们凄然喟叹:“皇军日暮途穷了!”

车站战役也被称为华中反攻的揭幕之战。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奇袭车桥——攻坚打援双胜利
抗战史上,1944年前一次生俘日军最多的战役:叶飞将军忆车桥战役
电影《3891》中揭开华中抗战反攻序幕的车桥战役(中)
粟裕胸藏百万兵,面不露片甲,酝酿七个月,发起了车桥战役
粟裕亲自指挥的奇袭,8分钟结束战斗,粉碎日军“梅花桩”新战术
粟裕开展杀敌竞赛,号令每乡每月杀一敌人,日伪不敢上任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