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漫话凤山诗词

  凤山是闻名遐迩的“世界地质公园”,同时,也是名副其实的诗词之乡(2023年10月24日,经中华诗词学会审查验收,凤山获得“中华诗词之乡”美誉)。以诗联抒怀咏志,用辞赋纪实传情,历来成为凤山民间百姓一种高雅的交际方式。因而,引发出许多以诗联表情达意的趣事。如“凤山山出凤,凤非凡鸟。”这是凤山才女罗秋云的征婚上联,成为千古流传的奇葩,彰显了凤山独特深厚的文化底蕴。这种兴盛的诗风由来已久,明末清初时期,穿龙岩石壁上就刻有许多骚人墨客近百首吟咏凤山风情的诗词,而如今已经脱掉贫穷帽的凤山,就更今非昔比了。

穿龙岩的名家诗词壁刻

  如今,走进凤山,不仅让人观赏到奇山妙水绮丽的自然风光,而且还能你感受到浓浓的诗风雅韵。诗词进学校、进机关、进乡村、进景区、进社区、进农村,是凤山脱贫后传承民族优秀文化的又一个重要举措。一些主要景点和村屯亦有碑林诗廊,成为一道亮丽的新农村文化景观。这些都体现了凤山诗词深厚的底蕴折射它兴起发展的过程。

百乐坳晨雾

  说到凤山诗词的兴起和发展,还得追本溯源。在中国历史的版图上,凤山是南国边陲一个偏僻的山区小县。然而,这个边远闭塞的贫困山区小县,自有史以来,其诗词的创作却非常活跃,诗人及其作品无论是数量或质量都相当可观,若摆在区内外诗坛的位置上,也毫不逊色,是一种文化奇观。这种奇观大概与这方水土不无关系。凤山籍作家黄志谋在为一位同乡的《诗词选》写的序言中有这么一段话:山川毓秀,风水养人。是凤山的奇山妙水蕴含五彩缤纷的诗情画意,孕育了凤山众多的词客诗人……才子多,作家诗人多,自然是诗词兴盛的一个要素。”这话自然不是故弄玄虚,据不完全统计,一个常住人口不到17万的凤山,目前有广西诗词学会会员74人,中华诗词学会会员36人。如果按人口平均数而言,其比率是相当高的。这些诗人的作品在区内外各种大赛中频频获奖,这确实是一种文化“奇观”,可谓“地僻诗不贫”。因此,本文拟对凤山这一文化奇观作些探究。

《青山绿水映瑶寨》。李素萍 摄

凤山诗词兴起及发展的历史划分

  凤山建制于1730年,名为凤山土分州,民国八年(1919年)废除土司州立县,名为凤山县,因县治地“环山似凤”而得“凤山”之名。

  在漫长的封建社会,由于历朝历代封建统治者的压迫剥削,边远闭塞的凤山经济十分落后,百姓生活贫困。但是,人穷志不穷,地贫诗不贫。凤山这块边远贫瘠的土地却孕育了许多才气纵横的文人学士,创作了大量优秀的诗词,而且广泛流传。若将凤山有史以来流传的诗词大致梳理,其发展的过程可以分为这么几个时段:

  中晚清时期,即从康熙55年(1716年)到宣统元年(1909年),是凤山诗词的萌芽期。《凤山县志》载:“载李芝田等诗,系纪文学输入之初步,文人开启之萌芽。”据《凤山县志》所收录的篇目看,主要有李芝田(武鸣人,举人)的《流寓霞里村教学除夕感作》,以及覃墨波(武鸣人,举人)的《步韵》;罗习鹏(凤山霞里村人,道光丁酉科举人)的《避乱他乡感吟》和《元旦渡湘水》;罗翚鹏(道光庚子科亚魁)的《凤山八景诗》,黄十(凤山长洲巴辉村人)的“感怀”(三首);罗宝琼,字彦林(凤山霞里村人,同治壬戌科举人)的《蟠龙行》,这几首诗可以说是凤山最早见于典籍的,也是最早书写的诗作,而凤山本土作者有4人,他们是凤山最早的诗人,其诗作都各有特色。

《凤山八景》壁刻

  民国时期(1911年—1949年),是凤山诗歌的成长期。这时期的诗歌无论是作者还是作品数量都比中晚清时期要多得多,其内容也较为广泛,作品质量也略高一筹。这时期的诗作者主要有黄文观、罗滨旺、黄鉴、韦俊元、廖训法、黄现琼、陈太清、谷宾赐、韦鸿卿、黄现琼、罗子雄、邓迪子、黄伯尧,谢次颜。这群诗人中,除了谢次颜是外籍者外,其余的都是凤山籍诗人。凤山诗人队伍迅速发展壮大之一斑。“凤山八景”成了他们的“同题共咏”,几乎人人皆吟。

  建国初期(1950年—1965年),是凤山诗文的春寒期。前朝诗人们如黄文观等大都已辞世,即使还在人世的绝大多数也被贴上“旧文人”的标签。因此,这时期的凤山文苑诗坛比较寂寞。不过,寂寞不等于没有。所幸在旧社会没有涉足官场的还有两三位诗人,虽然是“旧文人”,但历史清白,还可以吟诗抒怀。其代表是罗滨旺和黄显烈。罗滨旺出身农家,他看透了建国前官场的污浊,洁身自好,不与腐败官僚同流合污,一生乐事农桑,朝夕吟咏自乐,写有《聊史》一首及不少田园诗。如果说罗滨旺是农民诗家,那么,黄显烈则是知识分子诗人的代表了。黄显烈在新中国成立后一直任凤山中学的校长,他的诗主要是《园丁赞》几十首,反映学校的教学,大多是对教师的勉励,体现他爱才识才重教的人格魅力,也不愧是凤山难得的儒林雅士。至于其他几位如邓迪子等,新中国成立后,也因年迈等原因,作品极少。这一时期可以说是凤山诗词“青黄不接”的春寒季节。

砦牙乡拉英村周辉屯诗词长廊一角

  “文革”时期(1966年—1976年),这是凤山诗词的荒芜期。不少诗词被当作“毒草”大加批判,穿龙岩石壁上所刻有的诗词全被破坏。

  拨乱反正时期(1977年—1986年),是凤山诗词的复兴期。1978年,政通人和,百废待兴,文艺界迎来了百花齐放的春天。凤山文坛迎来了新景象。由班汉隆先生主编的《凤山文艺》于1978年创刊问世,为凤山的文学爱好者提供了创作园地。荒凉已久的凤山诗坛开始复苏,诗词创作复兴的气象形势喜人。龙锋(时任凤山县委书记),黄明高、罗文英、韦雄、陈毓万、黄玉朝等就是当时诗坛的主将。由于县委书记龙锋身体力行引领风骚,凤山诗坛十分活跃,于是,有了1985年9月10日第一个教师节“教师节座谈会唱和诗”,唱和中充分体现当地领导对教师的尊重及其教书育人良好师德的肯定和赞赏,这样的座谈唱和诗开创了凤山诗坛的新篇章,对复兴凤山诗词创作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改革开放时期(1987年至今),文艺界出现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景象,凤山诗词迎来了鼎盛时期,诗词创作空前繁荣。一是诗人队伍的人数增多,2010年凤山诗词学会成立之初,有中华诗词学会会员2人,广西诗词学会会员30多人,这是一支老、中、青、少,男女齐全的诗人队伍,年高的有80多岁,年少的有十三四岁的中学生,还有农民诗家。有了会刊《凤岭诗苑》(2014年改版为《凤山诗词》),为诗友们发表诗词作品提供了交流平台,大大促进了诗词的发展繁荣。

凤山诗词的内容及特色

  诗词是一面镜子,反映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也充分体现作者本身的世界观、审美观和价值观。纵观凤山的诗词,其内容相当广泛,归纳起来,大致有如下几个方面:

  其一、记载凤山的历史沿革,留下凤山社会历史的痕迹。黄文观的“怀古诗”其中两句写道:“设州刚二百余年,经过乾嘉几变迁。”与黄光国同时代的韦俊元也有一首“怀古诗”:“附庸小邑凤山边,隶属中原宣偶然。明代虎臣来相地,秦皇象郡早开天。宋兵尽灭巴岗后,江相曾屯平乐先。只为无常分复合,蛮荒史册间流传。”凤山这块边远小邑,何时开始载入史册,经过怎样的时代风雨变迁,这些怀古诗集中都进行了概括,不仅记述了凤山发展的历史与中原的关系,而且真实地反映了这块土地上许多惊世骇人的事件,留下了历史的风迹云影。

  其二、描绘了凤山奇山妙水,提高了凤山的知名度。凤山风光独秀,引人入胜。民国29年,穿龙岩崖壁上刻有宋福基(邕宁人)题书的笔力遒劲的“大华山川”四字,对凤山的奇山妙水钦羡不已。2010年,凤山入选“世界地质公园”,可见“凤山山出凤”名不虚传。因此,凤山山水历来是文人墨客们诗词里不可缺少的内容,尤其是“凤城八景”成了古今诗人同题共咏的对象,而且佳作迭出,既有前贤妙句,更多后彦佳篇。纵观凤山的山水诗,罗翚鹏的《凤山八景诗》不愧是山水诗的奠基之作,而黄文观题穿龙岩的那首《绝句》:“名胜清幽地,留题尚可观。水流山更好,别有一人间。”在我看来乃是凤山山水诗最好的“序言”,引领了凤山山水诗的热吟长咏,使凤山的山水诗人后继绵绵。随着社会的发展,吟咏的景点大大增多:“鸳鸯洞”“三门海”“仙人桥”等,在诗人的笔下都化成了新的画卷,为凤山的山水增添了更多亮丽的色彩。这些作品不仅描写的对象和内容增多了,而且就其诗词的思想境界而言,似乎比前贤们略胜一筹,当今的后来者咏穿龙岩的诗:“凤岭延绵亿万年,桑田沧海几更迁?穿岩壁上留佳句,古洞崖间有妙篇。先圣辉煌堪启世,后贤壮举更空前。英豪异代谁评说,各领风骚创大千。”这位后来者更在眼前之景物上升华,既对先贤的肯定又对今人的赞赏,有厚重的历史感,耐人深思。

三门海景区的诗词碑刻长廊

  山水诗在凤山诗词的作品中所占的比重相当大,不仅大大地提高了凤山的知名度,且激发了凤山人热爱家乡故土的情怀。因而,中华诗词学会提名穿龙岩景区为“中华诗词创作研究基地”,也不无道理。

  其三、讴歌凤山红色土地,抒发革命豪情。凤山人民有光荣的革命传统,革命前辈在这里播下了革命的火种,无数的革命先行者为追求民族解放,与反动统治者英勇搏斗、不惜流血牺牲。他们当中有的既是革命者又是诗人,其诗作既留下了革命斗争的历史印记,又留下了革命者的豪情。如参加土地革命1942年牺牲的黄伯尧烈士的诗则很令人振奋:“人生当学史达林,多少艰危不变心。创造苏联新社会,功勋高压古今人。”一个革命者的志向和豪情体现得淋漓尽致。在凤山有中亭村、老里村、红军岩等革命遗址和许多革命烈士值得后人缅怀纪念,许多吟诵革命老区的诗人和作品由此产生,如黄显烈的《南乡子·祭扫拔群陵园》等诗词。时至2012年后,凤山诗社的会员们对中亭、八龙、老里几个革命老区的吟咏约有数百首。这些以革命斗争为题材的诗词,充分展示了凤山人民可歌可泣的英雄事迹和今日弘扬光荣革命传统建设美丽家园的风采。2023年10月,中华诗词学会专家非常认可凤山的红色诗词的创作精神,并提名八龙为“红色诗词创作研究基地”。

《凤山魂之红色凤山》。黄成思 摄

  其四、赞颂改革开放,反映凤山巨变。巨大的变化也化成诗人们笔下美丽的田园诗画,如《大会战感吟》:“千载难逢今日逢,蛮荒僻壤荡春风。城乡处处皆新貌,万代千秋颂党功。”《村村通四级路》:“春风浩荡送佳音,路贯乡村喜报频。邂逅谁言蜀道险,深山弄里任车行。”有道是“要致富,先修路。”路通了,乡村面貌焕然一新,百姓万家庆丰年乐小康。请看《田园秋色》:“飘香稻浪醉游仙,灿烂秋光入眼帘。借问谁人施巧手,铺金撒玉遍田园。”《卜算子·山里人家》:“ 山里几人家,坐落云崖下。黛瓦红墙映彩霞,福字门前挂。野外现牛羊,院内拥鸡鸭。燕子吱吱绕屋飞,一幅田园画。”

  所列的这几首诗词,如一幅幅美丽的乡村田园画,反映了东巴凤基础设施建设大会战后乡村的巨大变化,展示农民庆丰收奔小康的幸福欢乐情景。如今,位于三门海镇坡心村的凤山田园综合体被广西诗词学会认定为山水田园创作研究基地。

  其五、抑恶扬善,反腐倡廉。歌颂光明驱逐黑暗,是正直诗人的良知。如今,党中央狠抓反腐倡廉,提出“老虎”“苍蝇”一起打,凤山的诗人们积极响应,创作了许多反腐倡廉的诗词,如《西江月·为某贪官画像》:“贿赂买官揽政,钻营拍马登台。流氓成性更庸才,嫖赌吃喝难改。枉法贪赃无忌,专横跋扈胡来。忘形得意必招灾,最后身裂名败。”这些诗词毫不留情地揭露贪官们的丑恶嘴脸,如投枪匕首直刺贪官污吏心肺,大快人心,具有鲜明的是非意识和强烈的战斗性。

  纵观凤山诗词,自有它独具的特色。一是有厚重的历史感。许多怀古咏史诗,真实反映了凤山社会发展的沧桑,具有珍贵的史料价值。二是有鲜明的地域特色。凤山是闻名海内外的“世界地质公园”,更是具有光荣革命传统的革命老区,是凤山诗词书写的两大重要内容。成为“红”“绿”兼备的文化景观而别具风采。三是有浓郁的民族风情。凤山居住着壮、汉、瑶等民族,各民族都有其独特的风情习俗,这些多姿多彩的风情习俗在诗词中得到了充分体现。

  总而言之,历史性、地域性、民族性,构成了凤山诗文的三大特色。

凤山诗词兴盛溯源及其发展刍议

  前文所述,凤山诗词经历了6个阶段,兴盛的原因大概有几方面的因素:

  诗词离不开文化教育,诗词的兴盛以文化教育为基础。元末明初之时,有一股自中原往南方涌流的移民潮,当时还处于蛮荒之地的桂西北也存在不少这股移民潮的支流,凤山的龙、罗、陈、黄、韦、张、王、李、贺、杨、陆、廖、覃、吴等姓氏都是这些支流的裔脉。这些来自中原移民的后裔有一定的文化意识,如霞里的罗氏感到没有文化就难以摆脱蛮荒愚昧的束缚,于是,于清朝中期便设馆办学,不惜重金从外地请来郑小谷、李芝田等名流前来授业讲学,开了凤山文化教育的先河,一时“文风丕振,竟峙于五州县”(凤山旧县志语)。因此,培养了一批知书识礼的学子,科场金榜题名,霞里罗氏从嘉庆到光绪年间代代有廪生,出了5个举人8个秀才,所以,罗氏门上贴有“一门三代廪,五举八秀才”的对联,其子弟罗习鹏、罗翚鹏等得益于家教文化的熏陶和名师的授导,科场拔萃,诗词歌赋俱佳,成为凤山第一代作家、诗人,他们的诗联为凤山诗词的兴起奠定了基础。

  浓厚的文化氛围是诗词兴盛的兴奋剂。在蛮荒的年代,在边远闭塞的凤山大山,民众的交往倒是密切而频繁。毕竟这些“移民后裔”有中原文化的理念和基因。于是,婚丧嫁娶之际,诗词歌赋警句联语就成为对亲朋好友恭贺或者慰问的表达方式,或制成诗匾联轴赠送亲友,或即席吟唱与众同乐,佳联妙诗因此广泛流传民间,形成了以诗联交流的良风美俗。这种文风在被称为“文化之乡”的久隆村尤盛,黄文观就有与同村罗滨旺“吟诗对亲”的趣事,此事一时传为佳话。类似这种以诗词交流传情的习俗,在凤山民间早已普遍盛行,而且经久不衰。如今,每逢节庆,凤山文化部门常组织诗联高手到基层给百姓义务写贺联贺诗,形成浓厚的文化氛围,为凤山诗词的传承发展和创新添加了兴奋剂。

凤城镇东棚社区群众用山歌吟诵凤山古诗词

  “六进”弘扬诗词文化,打好诗词发展基础。所谓“六进”即诗词楹联进学校、进机关、进景区、进乡村、进社区、进企业,并要求这些部门单位的居民积极开展诗联创作活动,做到门上有对联、墙上有诗廊。为此,每年春节来临之际,诗联协会还组织人马到社区、到乡下义务给群众书写春联,或描绘奇山妙水及乡土巨变的新貌,或歌颂和平盛世的幸福生活等。因而,不仅大大增强广大百姓的家国情怀,而且认识诗词楹联乃是中华民族的国粹,从而懂得诗联,热爱诗联,学写诗联,激发广大群众诗联创作的热情,更推动诗词文化的兴盛发展。

  诗词文化的兴盛发展,重要的一个环节,是“诗教”不可忽视。为此,诗联协会的副会长龙群文经常到一些学校或单位去进行“诗教”活动,授课讲学。他结合凤山实际,编写了《诗韵凤山》一书,由于这套书结合实际,深受各界诗词爱好者的欢迎。这一“诗教”举动,无疑为凤山诗联的兴旺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凤山诗词书籍

  领导者重视是诗词发展的推手。凤山诗词的兴盛与发展,跟凤山党政领导的重视很有关系。追溯凤山的历史,建国前有几任的政府官员,如谢次颜任凤山县长三四年期间,写了不少诗歌,纪官迹,赋县情,吟交游,书心声。既可当“史料”考究,亦可作雅韵怡情。他的诗作无疑有助于凤山诗词的成长。建国后,县长覃家修也有诗才,据说还与黄显烈等人组织了一个诗社,对凤山诗词的“春寒”季节也不失为难得的一丝暖风。

  2010年,凤山诗词学会成立,时任副县长黄岭和县政协主席黄孝谋还担任诗词协会的顾问。在他们的大力支持下,学会有了活动经费并能够经常进行讲座培训或下乡采访等活动,每年中秋节期间,凤山诗词学会都组织众诗友座谈交流,互相取长补短,诗友们即席吟咏酬唱,佳句迭出,其乐融融。这种活动,大大活跃了诗词创作的气氛,使凤山诗风空前浓厚。于是,《凤山诗词》《凤山文学》应时创刊出世,为广大诗词爱好者提供了创作的园地,尤为令人惊喜的是穿龙岩崖壁上的诗廊得到重新修复,规模空前扩大,所刻的诗词空前增多,质量也有所提高,大大促进了凤山诗词的繁荣和新的发展。同时,激发诗人们诗词创作的积极性,创作硕果累累,黄江、龙泉、黄安等在国内各种诗联大赛频频获奖,更值得一提的是,改革开放以来,凤山诗人出版的诗集竟有9部之多。这是凤山诗词有史以来的大丰收,也是前所未有的高峰。

穿龙岩景区的诗词壁刻文物保护区

  诗词的兴盛,离不开学校老师的栽培。凤山诗风的兴旺跟凤山中学浓厚的诗风文韵有密切关系。上世纪50年代初,笔者就读的凤山中学,黄显烈校长本身就是一位诗人,他以“诗教”感化师生,在他的倡导下,学校有一份手抄的《雏凤》板报,刊登师生的诗文习作,师生们受到文学雅韵的熏陶而形成浓郁的文学氛围。如今的凤山初级中学和凤山高中,仍然继承发扬当年的文风,校园文学社一直坚持诗教并经常开展诗词比赛或诗词朗诵会等活动,培养了许多诗文新秀。

  对外交流,使凤山诗词兴盛发展获得取长补短的良方。这几年来,凤山不时邀请外地的作家、诗人或文学社团前来凤山采风或进行讲座指导,如诗书大师钟家佐、广西诗词学会会长罗荣坚等都亲临凤山授业解惑并留下咏赞凤山的佳篇。同时,凤山诗词学会也组织会员们到外地开展学习交流。

  凤山诗词兴盛发展经过了不平凡的历程,虽坎坷曲折,但有阳关大道,更有喜人的丰收。

  凤山诗词的底蕴是深厚的,而发展的前景更是广阔的。希望的成功往往属于矢志不移的追求者,我深信,凤山诗词创作的新高峰期如众望所归。有感于斯,乃以小诗为“漫话”作结:

  不负十年磨炼功,毫端跃虎更腾龙。

  群峰十万多拔萃,凤岭增添独秀峰。

作者:罗伏龙
编辑:韦柔妃
校对:毛秋霞
值班主任:谭丽娴
值班编委:权晟
阅读量:1232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诗艺花苑】丘凌:荷香莲女味,田野满芳馨(诗七首)
【赣雩文艺】作者:黄丽玲《凤山诗词集》总第855期③2021年第61期③
革命老区确山诗选
一天一诗人 ‖12.24 刘琴宜:诗道难行君幸早,骚心欲寄我兼程。
现代格律诗的探索历程
【院长风采】薛志鹏《三门诗词春溪集600首》壹贰卷选登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