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60年血与火:越南“印支联邦”美梦,为何功败垂成?(上)

越南军队

19781225日,在越南人民军总参谋长黎仲迅的指挥下,20万越军向柬埔寨发动了全面进攻。

越军大量使用苏联提供的飞机、坦克以及美军遗留的先进武器,兵分多路,大胆纵深穿插,对柬埔寨军队分割包围,攻势迅猛凌厉,柬埔寨军队处处被动挨打,很快陷入全面混乱。

仅仅两个星期,越军就占领了柬埔寨首都金边, 1979112日,越军占领了柬埔寨几乎所有重要城镇和大部分国土,基本控制了柬国全境,迫使以波尔布特为首的民柬势力撤到了柬泰边境丛林里。越军这次闪电般的攻势,也被一些人认为是继二战纳粹德国之后最成功的“闪电战”。

越南为什么进攻柬埔寨?主要原因有四:一是领土争端,二是政治矛盾,三是柬埔寨迫害越侨,四是越南想组建“印支联邦”。

越南军队

领土争端。这个好理解,两国历史上并不友好,有边界纠纷,关系好的时候,可以搁置争议,关系不好了,领土就是最容易引爆的火药桶。

政治矛盾。越共和柬共历史上颇有渊源,可以这么讲:没有越共,就没有后来的柬共。从国家关系上讲,柬埔寨摆脱法国、美国、打倒朗诺集团,越南出了大力。

因此,越南对柬埔寨有一种心理优势和特殊的控制欲,认为柬埔寨应该感谢自己,尊重大哥,听大哥的话。然而,柬埔寨的波尔布特是个狠人,他对越南有很强的戒心和敌意,远交(中国)近攻(越南),让越南如芒在背。

迫害越侨。侨民政治上不可靠,迫害越侨可以打击越南的影响力,“净化”国内环境。柬埔寨迫害越侨,越南迫害华侨,柬埔寨结好中国,对付越南,越南结好苏联,抗衡中国,形成了一环扣一环的奇特格局。

越南军队更改柬越边界

“印支联邦”。越南虽然是一个小国,但其民众倔强善战,敏感自我,心比天高,有莫名的优越感,一直想妄图吞并老挝和柬埔寨(19世纪,越南曾吞并过柬埔寨和大半个老挝,但被泰国击败,被迫吐出),成为一个地区性大国。

30年代越共成立,到抗日、抗法、抗美,南北统一战争,再到70年代末越柬战争,越南几十年的革命历程,除了追求民族独立之外,还有一个比较含蓄的目标,那就是建立越南主导的“印支联邦”。

老挝一直被越南拿捏得死死的,早就驯服了。越柬战争,越军占领柬埔寨并扶持成立了韩桑林-洪森政权,基本实现了对印支三国的控制,如果没有外部势力的干涉,“印支联邦”的形成只是时间问题,可惜,没有如果。

今天,梳理一下越南“印支联邦”的历史情结及其功亏一篑的原因。

01

近代史上,中南半岛上有两大块殖民地:一是英属缅甸,二是法属印度支那。这两块殖民史之间,是平衡鬼才泰国——亚洲除日本之外唯一的独立国家。

相关地理位置

法属印度支那联邦,是法国设立的殖民机构,统治地盘包括越南、柬埔寨、老挝三国,以及中国的广州湾。

在印支三国中,越南面积最大,人口最多,社会发展程度最高,因而也最被法国人看重。

法国殖民者实行“以越制柬”和“以越制老”政策,刻意抬高越南人的地位,利用越南人统治柬埔寨和老挝。

上面说过,越南本来就对柬、老两国有心理优势和别的想法,法国人这么一搞,更加强化了越南支配柬埔寨和老挝的意识。

历史惯性和特殊情结是一粒种子,总会在合适的时机发芽滋长。

19302月,胡志明携共产国际命令,在香港清理门户,整合多个小党,成立越南共产党。

考虑到法属印支联邦是一个整体,单单成立一个越共,无论影响力和战斗力都很有限,只有三国联合起来,革命才能取得胜利。于是总部指示越共改名“印度支那共产党”,把柬埔寨和老挝的革命也担起来。

柬埔寨和老挝太落后了,没有产生革命的社会基础。是以越南人为主的“印支共”党员,深入这两国宣传思想、发展组织,手把手教他们闹革命,点燃了星星之火。

年轻的胡志明

1939年“印支共”召开第六次全会,会议认为印支三国处于法帝国主义统治之下,没有任何一个国家能够单独获得解放。基于此,会议再次强调三国要联合革命,决定革命成功后建立“印度支那民主共和国联邦政府”。

显然,如果这个联邦政府成立,肯定以越南为主导。

19409月,日本为了切断中国对外交通线,强行派兵进入法属印度支那,与法国维系政府共同统治这片殖民地。

19453月,德国在欧洲的败局已定,为防止戴高乐的“自由法国”接管法属印度支那,日本抢先行动,逮捕了法国总督,歼灭了法国驻军,独占法属印度支那。

几个月后,日本也战败了。

“印支共”趁着这一段宝贵真空期,发动“八月革命”(用 “越盟”的壳子),夺取政权,建立了越南民主共和国,柬埔寨和老挝随后也获得了独立。

法西斯灭亡,殖民体系瓦解,殖民地独立,事情到这里本应该结束了。

然而,树欲静而风不止,之前被德国打成狗的高卢雄鸡,不甘心放弃百年基业,卷土重来,欲恢复在越、柬、老三国的统治。

胡志明访问法国

越南奋起反抗,第一次印支战争(抗法战争)爆发。

战争初期,法军来势汹汹,”印支共”及越南人民军实力弱小,扛不住,被迫撤离首都河内,转移到越北山区坚持抗战。法军控制越南大部后,扶持阮朝末代皇帝(即保大帝),建立了越南国。越南从此一分为二。

越南民主共和国最困难的时候,北方邻居中国完成了革命。在中国军事顾问团的帮助下,越南人民军取得了“边界战争”的胜利,打通了与中国的交通联系,来自中国的物资源源不断输入越北,越南人民军愈战愈强,开始局部反攻。

与此同时,柬埔寨、老挝的抗法战争也风起云涌。这两个国家的抗法组织很多,统称为伊沙拉。”印支共”(明面上已解散,用越盟阵线的壳子)一面派军队直接进入两国作战,一面大搞统一战线,支持、团结这两国的伊沙拉组织。

195010月,柬埔寨伊沙拉组织成立了高棉伊沙拉联合阵线,老挝伊沙拉组织成立了寮国自由民族统一阵线,两国的伊沙拉组织分别实现了联合。

不久,这两个阵线与越盟阵线联合,成立了“印度支那联合统一阵线”,团结一致抗法。

至此,在“印支共”的推动下,印支三国抗法力量实现了大联合,抗法战场形成了一个整体。

胡志明演讲

02

对印支三国来说,成立“印度支那联合统一阵线”的首要目标当然是抗法。

但是,具体而言,三国的诉求还是有区别的,越南支持柬埔寨和老挝抗法,有三个目的:

一是扩大抗法力量和战场范围,分散、牵制法军。这很好理解,抵抗遍地开花,法军到处救火,顾此失彼,会减轻对越北的压力。

二是扩大战略纵深和活动空间,越北一隅,回旋余地很小,再有就是越南地形狭长,需要从这两国借道支援南方革命。

三是扩大在这两国的实力存在和影响力,为“印支联邦”打基础。

柬埔寨和老挝加入的目的很简单——获取军事、经济援助。越南有一众社会主义国家的援助,军事实力和经济资源是这两国无法望其项背的,想要赶跑法国人,只能依赖越南。

事实上,越南也确实是这场战争的主力,没有越南,柬埔寨和老挝很难摆脱法国殖民统治。

胡志明和法国人

19512月,“印支共”召开二大,做出了一个重要的决定:停止使用“印支共”这个名称,“印支共”一分为三,三国分别建党。

在“印支共”的基础上,三国分别成立了越南劳动党、高棉人民革命党、老挝人民党。

分家是形势所迫。

“印度支那”这个名字成了殖民统治的代名词,已经污名化了,法国人都不用了;其次,法国已经承诺给予印支三国一定独立地位,三国逐渐获得国际社会承认;最后,越南人处处以自己利益为中心的做法和控制柬埔寨、老挝的野心,引起了这两国其他政治势力的警觉和反感。

当然,分家只是形式和策略,实质上,越南劳动党保留了对柬、老两国兄弟党的监督权,并且还暗示:只要时机成熟,三个党还会统一,建立越南-高棉-寮国联邦。

时间进入1954年,奠边府一战,法军遭受重创,越南劳动党控制了约3/4 的国土,法军只能固守大中城市和主要交通线,寮国抗战政府控制了老挝一半的国土,高棉抗战政府控制了柬埔寨2/5的国土。法国在印支的殖民统治面临崩盘。

北越军队

斯大林去世后,美苏两强开始由对抗转向缓和。为了解决朝鲜问题和印支问题,19545月,美、苏、英、法邀请相关国家代表齐聚日内瓦,召开一次重要会议。

(为了便于行文和理解,下文把越南民主共和国称北越,把保大帝的越南国称南越)

北越对日内瓦会议抱有很高的期待。

战争打到这个阶段,印支三国形成了“三国六方”的局面。越南有北越和南越,柬埔寨有高棉抗战政府和柬埔寨王国政府,老挝有寮国抗战政府和老挝王国政府。

其中,南越政府、柬埔寨王国政府、老挝王国政府是法国人的傀儡,高棉抗战政府和寮国抗日政府,受越南控制。

只要在日内瓦会议上让法国人滚蛋、让柬、老两国的抗日政府获得国际承认,越南就是最大赢家。

没有法国人撑腰,三个王国政府不堪一击, 推翻他们易如反掌。

三国先各自完成统一,然后结成以越南为主导的联邦,“印支联邦”将不再是梦。

北越军队接管城市

03

北越没有意识到:在日内瓦和会这种大咖云集的国际舞台上,小角色是没有话语权的。

高棉抗战政府和寮国抗日政府的代表连参会的资格都没有,不可能获得国际承认,法国人虽然要从印支三国撤军,但北越也得从柬埔寨和老挝撤军,更让北越无法接受的是,越南要以北纬17°划界,北越必须放弃南方的根据地,把在南方的武装力量撤到北方。

这意味着,北越和法国人打了这么多年仗,只保住了越南北方,“印支联邦”的梦连影子都没有了。北越在日内外和会上的外交努力全面失败。

北越没有话语权,苏联和中国呢?

苏联要和西方搞缓和,关注的重点在欧洲,没有给予北越有力支持,中国刚打完朝鲜战争,需要和平发展环境,希望印支早日停战,也不支持北越搞“印支联邦”。

北越被迫接受了苦果。

从内心上讲,北越非常不甘心,很多党员干部和指战员认为,北越已经控制了越南大部分领土,完全有能力一鼓作气解放全国。是某些大国为了不可告人的目的,出卖了越南的利益,企图维持越南分裂,便于操控越南。

日内瓦会议改变了印支三国的历史走向。

日内瓦会议

会后,北越从柬埔寨撤走了全部武装力量,苦心经营的事业一夜之间清零,在老挝情况也类似,不过巴特寮(老挝人民军)保留了桑怒、丰沙里两地,这两块根据地挨着中国和北越,正是这两块根据地,决定了老挝和柬埔寨未来不同的命运。

巴特寮保存了部分地盘和实力,与北越保持着亲密的联系,未来国际形势有变,它可以在北越的支持下卷土重来。

柬埔寨则不同。越南军队撤走后,高棉人民革命党没人撑腰,不是西哈努克的对手,处境艰难,前途渺茫。不得已,高棉人民革命党绝大部分领导和骨干撤到了北越,留下的,一部分被西哈努克镇压了,一部分转入了地下,苦苦支撑。

高棉人民革命党近乎团灭的现状,为以波尔布特(当时还叫沙洛特绍,为了方便理解,下文统称波尔布特)为首的“巴黎帮”崛起,创造了条件。

“巴黎帮”是一帮留学法国的少壮派组成的,留法期间他们加入了法共,后来被法共派回柬埔寨搞革命,加入了高棉人民革命党。

在高棉人民革命党内,“巴黎帮”是个另类,他们革命意志极其坚定,崇尚暴力,思想激进,鄙视本土的泥腿子同志,对北越没什么感情。

波尔布特

1960年,高棉人民革命党召开了二大。在“巴黎帮”的强烈要求下,高棉人民革命改名为柬埔寨劳动党,以示与越南劳动党平起平坐,他们还起草了新的党章,制定了新的路线方针,决心摆脱北越的控制,独立自主地搞革命。

1963年波尔布特上位为标志,柬埔寨革命脱离了北越的掌控。

04

波尔布特在丛林里和西哈努克政府打游击之际,北越和美国正在老挝激烈斗法。

日内瓦会议并没有为印支地区带来和平。美国和北越都对会议结果不满,都认为这是一次失败的会议。

法国人滚蛋之后,美国人迅速接棒,开始染指印支事务,根据“多米诺骨牌”理论,美国决心阻止共产主义势力席卷印支半岛甚至整个东南亚。

另一方面,北越也不甘心放弃之前的成果,时刻欲卷土重来。

北越一边搞土改搞建设,一边悄悄开辟胡志明小道,向南越秘密运送人员、武器和战略物资。

老挝是“胡志明小道”的必经之路,也是保护北越的重要缓冲区,对北越非常重要,同理,老挝也是美军切断“胡志明”小道、围堵北越的重要一环,对美国的印支制战略同样重要。

在都不敢明面上破坏日内瓦会议的前提下,双方的斗法地点转移到了老挝。

北越控制了老挝人民党和巴特寮,支持他们参加老挝联合政府,团结左派力量,拉拢中间派。美国则支持老挝右派力量,限制、打压巴特寮,最终把巴特寮排挤出了联合政府。

既然合法路线走不通,那就只能武装斗争了。

于是,老挝内战爆发。

老挝王国政府军

北越“志愿军”开进老挝作战,正式把老挝纳入抗美大业的轨道。

美国争锋相对,大力武装老挝王国军队。

经过一系列复杂斗争,到1960年底,老挝形成了左(巴特寮)、中(梭发那·富马亲王)、右(文翁·纳占巴塞亲王)三派三足鼎立的局面。

为了解决老挝内战问题,在国际社会的呼吁下,1961年开了一次扩大的日内瓦会议,再次确定了老挝的中立国定位,任何国家不得干涉老挝内政,所有外国军队一律撤出老挝。

然而,这个协议很快沦为一纸空文。

放弃老挝就相当于放弃“胡志明小道”,放弃解放南方,北越是绝对不会遵守的。

美国为了掐断“胡志明小道”,保住南越,也不会放任北越在老挝搞事情。

所谓协议,只是给国际社会一个面子,私底下该怎么斗还怎么斗。

在这场斗法中,美国人处于不利的地位。美国不敢明面上派军队到老挝作战,只能出钱出武器,打代理人战争,越南则可以派“志愿军”与巴特寮联合作战——更确切的说,北越军队才是作战主力,巴特寮是辅助(北越不愿巴特寮壮大,脱离掌控),一般做些搬运物资、打扫战场的杂活。

老挝内战

老挝王国的军队肯定不是北越军队的对手,地盘逐渐缩小。

1968年底,北越和巴特寮已经控制了老挝2/3 的地盘。

(未完待续)


【参考资料】

《冷战时期美国对柬埔寨的外交政策研究》
《从“印支共”到“印支联邦”》
《理想与悲剧——柬埔寨共产党兴衰史鉴》
《统一战争视野下北越在印度支-那地区的政策演变(1945-1975)》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川圹高原:与世无争后面的铁血(3)
越南地图为什么要把老挝和柬埔寨画进去?
小城日内瓦,如何成国际大舞台上的名城?
在日内瓦,老挝、柬埔寨代表找上了门,周恩来才意识上了越南的当
印支三国志:“十万个没想到”的柬埔寨【丙卷】微笑背后
越老柬人民抗美战争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