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北宋如果迁都长安,后世会出现靖康之耻吗?

北宋是我国唯一一个亡于外族的大一统王朝,于公元1127年被金国灭亡,北宋灭亡时发生的靖康之耻更是把中原王朝的皇室尊严践踏得一文不值。而北宋灭亡的根本原因是都城的位置不理想。北宋都城是汴梁(今河南开封),位于中原核心区域,地处大平原中央,在没有燕云十六州作为北方屏障的基础上,汴梁是易攻难守,所以北宋末年金国骑兵才能轻而易举地就冲到了汴梁城下,加上徽钦二帝能力实在有限,看到人家兵临城下就急忙投降,导致北宋灭亡。

实际上北宋开国皇帝宋太祖赵匡胤早就知道汴梁作为都城有哪些问题,也有过迁都的想法。《续资治通鉴·卷八》记载“帝生于洛阳,乐其土风,尝有迁都之意……晋王又从容言迁都非便,帝曰:'迁河南未已,久当迁长安。’王叩头切谏,帝曰:'吾将西迁者,非它,欲据山河之险而去冗兵,循周、汉故事以安天下也。’王又言'在德不在险’,帝不答。王出,帝顾左右曰:'晋王之言固善,然不出百年,天下民力殚矣!’”。可见赵匡胤对迁都的地址有两个选择,一个是长安,另一个是洛阳,这两个地方也是历朝历代王朝定都所青睐的地方。可惜赵匡胤的迁都想法被赵光义一句“在德不在险”回绝了,且赵匡胤提出迁都的当年就离奇驾崩,十分蹊跷。

赵匡胤想要迁都其实是正确的,无非是两个原因,一是想要借助易守难攻的地理位置巩固国都安全,二是有了险要的地势就可以裁去不必要的国防兵力,节省钱粮税赋。那么赵匡胤提出的待选都城长安和洛阳符合这两个要求吗?

长安不是好的选择

北宋被北方的辽国、西北方的西夏、西方的吐蕃和西南方的大理包围,从地理位置上看,汴梁处在黄河南岸平原的舒缓地带,距离西夏和吐蕃较远,而长安地处关中平原腹地,距离西夏和吐蕃较近。要知道盛唐之后吐蕃曾三次攻入长安,因此定都汴梁还只用直面辽国的威胁,定都长安就得直面西夏和吐蕃两大威胁了,且北宋时期长安距离国境线太近,定都长安的国防压力不会比定都汴梁小。

而且长安在宋朝时期已经完全衰落了,安史之乱后长安被攻陷了六次,大军入城无不烧杀抢掠,到了唐末长安百姓对于叛军来袭都见怪不怪了。特别是晚唐权臣朱温(即后来篡唐的后梁太祖)在长安杀了唐昭宗后,将大唐国都迁到洛阳,为了将大唐彻底摧毁,朱温就命手下把整个长安城都拆毁了。《资治通鉴》对残破的长安城的描述是这样的:“毁长安宫室百司及民间庐舍,取其材,浮渭沿河而下,长安自此遂丘墟矣”。所以面对残破不堪的长安,宋朝即使是想迁都到此实际情况也不允许。

洛阳有些优势

洛阳的地理位置相对于长安和汴梁都有优势,既不像长安离边境线那么近,也不像汴梁无地势之险。洛阳北有中条山和邙山作为屏障,东有嵩山和虎牢关扼守要道。宋末金国是攻克太原后跨过孟津渡口就直面北宋都城汴梁了,如果北宋定都洛阳,金军要攻克的防线就比较多了,从北面进攻要攻克中条山、邙山防线,从汴梁方向进攻要攻克嵩山、虎牢关防线,就算守不住,也能为北宋勤王军队争取足够多的时间赶到京城,不像定都汴梁,还没反应过来金军就已经兵临城下了。

北宋灭亡主要是因为军事实力太弱

一个王朝的灭亡是有多方面原因的,北宋都城无险可守只是其中一个原因,另一个主要原因就是北宋“重文抑武”,到了靖康年间已经形成了军不能战的情况了,即使都城位置再险要,没有能够战斗的军队,也是坐等灭亡。

所以即使宋太祖赵匡胤没有突然驾崩,并把迁都的想法付诸实践,迁到了长安或者洛阳,那么“靖康之耻”肯定不会发生,但是以宋朝皇室大多懦弱的性格来看,可能灭亡之际还会出现与“靖康之耻”类似的变乱。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赵匡胤曾提出迁都,如果他的想法被实施,还会有“靖康之耻”吗?
北宋如果迁都长安,后世会出现靖康之难吗?迁都的话等不到那一天
长安在唐代以后为什么没有被定为都城
赵匡胤欲迁都长安,遭群臣反对后妥协,预言出北宋百年后的国运
从一线到四线!是谁让曾经风光无限的神都洛阳一落千丈?
揭秘:北宋为何没选择洛阳长安,反而选择开封为都城呢?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