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周道许:关于贵州金融发展的若干思考

关于贵州金融发展的若干思考

(2012-12-26 21:27:27)
转载▼

近年来,在牢牢把握“加速发展、加快转型、推动跨越”主基调,重点实施工业强省和城镇化带动主战略的大背景下,贵州坚持“金融发展适度超前于经济发展、金融业发展适度超前于其他产业发展”的原则,致力于把金融打造成为贵州与全国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先导性产业,走出了一条后发赶超的金融之路。

走近贵州金融,可以从“如何认识当前贵州金融业的发展特征,贵州金融业需要适度超前发展,贵州金融业怎样适度超前发展”等三个方面来进行了解:

第一个问题:如何认识当前贵州金融业的发展特征?

今年以来,贵州金融工作取得了突破性进展,一是争取国家银行业金融机构贷款规模取得突破。二是直接融资取得突破。三是金融机构建设取得突破。整体呈现出“增速加快、效益较好、风险可控、服务增强”的良好态势,表现出五个特点:

一是增速快。截至20129月底,全省存、贷款余额均已分别突破1万亿元和8千亿元大关。截至10月末,全省存、贷款余额分别达10324亿元、8202亿元,同比分别增长22.8%22.7%,增速分别高于全国平均水平6.89.5个百分点,分别排全国第4位和第5位。

二是贡献大。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金融业对地方生产总值贡献大。今年前三季度,贵州金融业实现增加值260亿元,同比增长14.5%,占GDP比重由去年底的4.8%上升到6.2%,增长了1.4个百分点,预计年底将达到6.2%6.4%;另一方面,金融业对税收贡献大。1-9月,金融业共产生税收57.95亿元,其中地税36.59亿元,同比增长34.4%,国税21.36亿元,同比增长49.7%,预计年底税收可达80亿元左右。

三是融资好。在债务融资方面,截至2012123日,省内企业通过银行间债券市场实现融资238亿元,是2011年全年的4.1倍。此外,贵州企业发行中期票据、短期融资券和定向募集工具已在银行间市场交易商协会注册的债券还有41亿元。在资本市场上,贵阳朗玛科技在创业板上市,实现了省内企业在创业板市场零的突破。有两家企业上市申报获中国证监会正式受理,此外还有一批优质企业将向证监会提交上市申报材料。值得一提的是,贵州被列入中小企业私募债试点省份,这在贵州资本市场发展史上具有重大意义。在保险市场上,今年前三季度,累计实现保费收入118亿元,增速在全国排名第6位。保险赔款和给付金额累计达到40亿元,较上年大幅增长42.1%

四是效益好。第一,银行业资本充足率逐步提高。第二,净资产利润率大幅提高,截至9月末,银行业实现利润171亿元,增长40%以上。第三,风险控制比较好,无大的金融案件发生,2009年至今只发生一起,这对贵州8万人的金融队伍来说是难能可贵的。

五是人气旺。第一,全省金融生态不断优化,贵州金融业的发展引起省内外的高度关注。第二,全省金融系统引进一批高端人才,创业创新意识增强,金融业改革创新不断向前推进。第三,金融支持经济发展的能力持续提高,金融在贵州各地干部群众心目中的地位很高,人气很旺。

第二个问题:贵州金融业需要适度超前发展。

从以下三个方面看待这个问题:

(一)金融适度超前能够助推经济加速发展。

从金融和实体经济的关系看,可以用“金融产生于经济、依赖于经济、服务于经济”来概括。就金融与实体经济的匹配情况来看,可以区分为金融滞后于实体经济、金融同步于实体经济、金融超前于实体经济等三种。适度超前发展金融,能够助推实体经济的发展。

首先,金融适度超前发展可以改善实体经济发展环境。金融适度超前发展能够改善实体经济的外部宏观经营环境,提高全社会资金总量、促进资金循环,进而改善实体经济的发展环境。

其次,金融适度超前发展能够为实体经济增加后劲。借助各种各样的途径和金融工具,能够解决或缓解资金需求,提高实体经济发展效率,分散实体经济发展中面临的风险,为实体经济的发展提供额外的、更强大的动力。

第三,很多发达国家及地区经济加速发展,都有着金融适度超前发展,资源迅速聚集的经验。因此,只要运用恰当,适度超前地发展金融有利于助推实体经济加速发展。

(二)贵州金融业必须适度超前发展。

从供给看,尽管贵州金融业发展取得了明显成绩,但仍存在一些不足。表现在:一是总量偏小。银行业总资产、存款余额、贷款余额以及保费收入分别占全国的比重约为1%。二是机构建设还不能满足贵州经济社会发展需要。金融市场主体中总部机构数量少,尤其是证券、保险、信托等非银行金融机构数量少。三是融资结构不合理。贵州资本市场、保险市场发展相对滞后,直接融资比重低,保险覆盖面窄,不能完全适应贵州经济社会加快发展的需要,这就迫切要求贵州金融业后发赶超、加快发展。

从需求看,贵州要到2020年与全国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最根本的是要加快经济发展,改善经济发展的基础条件,改变贵州经济欠发达的局面。要实现以上目标,就要保持长期强劲的投入态势。保守估计,“十二五”期间贵州固定资产投资规模将在5万亿元以上,如此巨大的资金需求,按照常规的经济发展积累不可能做到,按照金融业常规的发展也不可能做到,因此,一个最重要的抓手之一就是贵州金融业必须适度超前发展。

(三)贵州金融业具备适度超前发展的有利条件。

无论从贵州经济基础,外部政策环境,还是从贵州金融业发展的自身动力看,贵州金融业都具有适度超前发展的有利条件:

一是经济基础改善。当前,贵州经济正在形成强劲的内生增长动力,进入工业化、城镇化加速发展期,与发达地区相比还有很大的潜力和空间。2011年,贵州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和GDP分别实现60%15%的高速增长。今年前三季度,贵州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58%GDP增幅达13.8%,增长速度高于全国平均水平、高于西部平均水平、高于省内以往最好水平。

二是政策环境优化。随着新一轮西部大开发和扶贫开发等重大战略的深入实施,特别是《国务院关于进一步促进贵州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发〔20122号)明确提出了支持贵州加快发展的一揽子政策,以及下一步黔中经济区、贵安新区的规划实施,为贵州实现经济社会加快发展注入强劲的动力,也为贵州金融业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特别是国发2号文件在加大信贷支持、发展地方金融机构、引进各类金融机构、深化金融体制改革、保险资金参与贵州项目建设等方面给予政策支持。

三是自身动力增强。贵州省委、省政府前所未有地重视金融业,已逐步形成学金融、懂金融、用金融的良好氛围。贵州省将把金融业打造成与全国同步建成小康社会的先导性产业。今年5月,贵州出台了《省人民政府关于贯彻落实国发2号文件精神促进金融加快发展的意见》(黔府发〔201216号),不断探索优化金融生态环境,力争将贵州省打造成为全国金融生态最优省。

第三个问题,贵州金融业怎样适度超前发展?

为把贵州金融业打造成为贵州到2020年同步建成全面小康社会的先导性产业,根据目前贵州金融业发展的态势,我们力争到2020年,贵州存、贷款余额分别达到45000亿元和35000亿元,年均增长20%左右;上市公司数量达到70家,实现新增股票首发和再融资达到600亿元以上;债券、基金、资产证券化等其他融资工具融资额不低于3000亿元;保险业保费收入达到500亿元,年均增长16%以上,累计引进保险资金1000亿元。为达到上述目标,在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贵州金融工作的重心是:

第一,进一步扩大融资规模。一是争取总部支持。贵州金融业的快速发展是在中央有关部委、“一行三会”和各大金融机构的关心、支持和帮助下取得的。今后,贵州将进一步加强汇报沟通,积极争取中央有关部委、“一行三会”和各金融机构总部的支持,在风险可控的前提下千方百计地扩大信贷融资、直接融资以及其他融资规模。二是加强金融招商。贵州将按照“走出去、引进来”的策略,进一步加强金融招商。积极向海内外大型金融机构推介当前贵州经济金融迎来的良好发展机遇与优惠政策环境,大力向海内外有实力的战略投资者推介进入贵州优势行业、优质企业的潜在商机,推动贵州金融业学习借鉴金融发达地区的先进经验,促成资金、人才、管理理念等优势资源与贵州经济社会建设紧密结合,支持贵州加快发展。

第二,加强金融体系建设。采取“外引内活”的政策,按照“三个并举”的做法,加大金融体系建设力度。一是坚持引进金融机构与发展地方金融机构并举。在大力引进全国性金融机构的同时,要发展壮大省内陆方金融机构。支持贵州银行等地方金融机构做大做强;加快组建大型企业集团财务公司;加快组建地方法人财产保险公司、省信用再担保公司、贵州股权交易所等机构;吸引和鼓励省内外有实力的发起人到县域地区设立村镇银行,实现村镇银行县域全覆盖。规范发展小额贷款公司,积极培育辖内融资性担保机构,确保小额贷款公司实现乡镇全覆盖。二是坚持发展银行业金融机构与非银行业金融机构并举。在大力支持发展银行业金融机构的同时,鼓励和支持证券、期货、信托、保险、基金等非银行金融机构进驻贵州。加快设立相关产业整合基金。三是坚持引进金融增量和盘活金融存量并举。在引进外来金融机构实现金融增量的同时,深化现有地方金融机构改革,如农信社改革,加快盘活农村信用社存量金融资产,改制组建农村商业银行,通过注入资本金、优化股权结构,建立现代治理结构,迅速做大做强,加快推动符合条件的县(市、区、特区)农信社改制组建农商行,吸纳更多资金支持当地县域经济发展。

第三,支持实体经济发展。一是全力支持推动工业经济总量扩张。将金融与工业强省战略和重点产业发展有机地结合起来,按照“工业强省”战略调整信贷结构,切实满足工业技改、扩大生产规模等经营资金需求,有效扩大工业投资信贷总量,使工业总量实现快速增长。二是积极引导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和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合理配置金融资源,通过鼓励引导产业、创业、风险投资基金等方式,创新金融产品和服务方式,加大新兴产业金融支持力度,支持产业链升级,提高产品附加值,积极支持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三是重点支持产业园区完善基础设施、推进产业集聚。在利用政策性银行、商业银行贷款的基础上,充分引导社会资金参与园区建设,形成以政府投资为主导、企业投资为主体、金融及社会资金支持的多元化融资渠道。鼓励和支持各类金融机构到产业园区设立分支机构,探索适应产业集群的金融服务模式,切实提高园区内企业融资能力。四是大力支持基础设施建设促进城镇化发展。鼓励各金融机构加大对城市骨干路网、城际主干道及跨区域环线公路等基础设施和供排水、供电等市政公用设施建设的资金支持力度。引导金融机构和金融服务向乡镇延伸,大力开展融资产品和服务创新,为提高城镇发展水平提供全方位、深层次的综合金融服务,切实增强城镇综合承载能力。另外,继续运用好差别准备金率、支农再贷款、再贴现等货币政策工具,引导更多信贷资金投向“三农”领域。支持农信社加大增资扩股力度,提高信贷规模。拓宽政策性金融支农领域。鼓励金融机构围绕“十大民生工程”创新金融产品和服务,着力满足扶贫脱贫、就业创业、城乡社会保障、危房改造等方面的金融需求。

第四,营造良好金融环境。一是狠抓区域金融中心建设。将贵阳打造成为立足本省、面向西南、服务西部的区域金融中心,推动实现金融资源和资金有效快速聚集。充分利用贵阳的区位优势及地震、洪灾等恶劣自然灾害较少的特点,鼓励金融机构在贵阳国际金融中心建设位于全国大后方的、安全可靠的灾备中心和数据中心。二是狠抓金融政策机制建设。围绕机构设立、扩大投放、支持直接融资等方面,制定支持金融业发展的优惠政策,有针对性地激励各类优秀的投资者在黔设立金融机构、扩大信贷投放、开展直接融资、创新金融服务。三是狠抓金融意识培养和人才建设。提高全省领导干部的金融意识,将金融知识纳入各级党校、行政学院学习内容,定期邀请国内外金融专家开展金融专题讲座,强化金融发展意识。四是强化金融风险防范。严格按照属地管理原则,切实做好金融维稳工作,为在黔金融机构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

(作者系贵州省政府副秘书长、省政府金融办党组书记、主任

0

喜欢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信托,中国金融业的第二大支柱!
王力:研判金融业面临的新挑战-银行频道-和讯网
尚福林:蚂蚁金服这样的金融业态应遵循金融业基本规律
银行转型 | 曹彤:金融科技赋能金融业均衡发展
【上海】上海:“十二五”时期的国际金融中心建设
把现代金融归入产业体系中的一部分该如何理解?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