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观察日记1| 创业回顾—走出「中年危机」

「鱼在乎家庭教育」终于开张了,也就是说「敏芊随笔—上道了」这个阶段告一段落了。

真没想到这么快,本来计划10月1日上线的,感谢封在家里的这段时间。

刚被封的第二天(3月19日),大概研判了一下上海的疫情形势,就跟雷老师商量,立了flag——5月1日把基础课干完,解封之日就是课程上线之时。

还是对形势乐观了,如今还被封着,「鱼在乎」却上线了,并且巧不巧的正好是我生日那天,正应了那句俗话,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

好吧。

那然后呢?

今后的我将定位两部分——实践和观察。

「敏芊随笔」是我观察的地方,而「鱼在乎」是我实践的地方。

为什么这么切割?

受教于「老喻」——人生体验要分两部分,对于时代的浪潮,我们要投身于其中,才不能让自己被淘汰,这是实践。

但是呢,也要保持一段距离,以旁观者的角度来审视实践,并时时刻刻内省,避免迷失在其中,这是自我观察。

还受教于「吴伯凡」——创业、做产品就是挣认知的过程,他说,当你抱着想赚钱的想法去创业,实际上是冲着结果去的,你根本不知道前面的过程是什么?

赚没赚到钱只是一个结果,关键是在「产品」上你做了什么?所以应该多想「认知」的事情,少想钱的事。

所以,怎么知道「挣了认知」呢,写「观察日记」。

其实两位大咖说的是一回事,创业的一个路径——

第一环节:感知。

当我想做「孩子教育」产品的时候,首先要做的是获取信息,这时候的心态要「保持开放」,不对任何信息做评价和判断。

比如,自己学习、听海量的课。先具备一些家庭教育的知识和竞品的做法,同步找家庭教育大咖......。(以前文章都有写)

第二环节:认知。

收集到各种信息后,接着要列出各种可能性,评估发生的概率,即便是自己觉得不爽的观点,也要接受,还要做好「B方案」。

对了,插一嘴,跟雷老师学习了之后,才知道B方案除了我们理解的plane b还有一种解释是「做最坏打算」。

比如:我们线下做了四场「孩子教育」公开课,从了解雷老师的理论、价值观,和获得家长听课程的反馈中获得对研发产品的认知。

第三环节:决策。

好了,再怎么准备,走到这一步,也要开始决策了,究竟怎么干?即便自己没把握,也要对自己发出清晰的指令,此时要屏蔽外界的声音了。

比如,别人说我这样一对一的服务,量起不来,做不大,也就赚不到大钱,还白白浪费了雷老师的背书等等。

不管这些了,决定了,就先立个flag,5月1日上线产品。

第四环节:行动。

此时,我变成了一个坚定的执行者,勇往直前地去完成任务。

比如:flag立好之后,尽管有几天,食不饱腹,各种负面信息袭面而来,也尽量不吐槽,不参与,让自己不要焦虑,始终保持「紧张、兴奋」的状态持续的干。

在这里要隆重感谢粉丝、好朋友的支持,成为第一批种子用户。

第五环节:观察。

就是今天的日记——

有位咖说,创业是一种什么状态?如果你每天都像高考临战,那感觉就对了。

而这个过程我经过了多久呢?

说慢很慢,说快很快。

先说快的,「孩子教育」这个产品从开始市场摸索(2021年3月份出关1——我为什么要做女性社群)到至今上线试运营,一年零两个月。

大家估计看「敏芊随笔」挺乱的,一会女性成长了,一会孩子教育了,一会反思反思了,一会写写创业了,其实就是走了『五个环节』。

再说慢的——

2018年把公司股份转让,成了一个没有身份的人,于是像无头苍蝇一样到处乱撞,到后来意识到自己抑郁了进行调整,至今四年零两个月。

四年零两个月仅仅是治病哈,这可是我第五次创业了,跨度20多年,还有雷老师心理学、教育学、社会心理学的理论知识,再加上她咨询实践,家庭教育实践,也有21年的积累。

说句倚老卖老的话——每一段经历都是财富。

当然,这句是废话,如果要上点价值的呢,可以说,这次我是艰难地跨过了职场的「中年危机」,获得了重生。

怎么说?

你看哈,人要分类的话,就两种:

一种人呢,从初中吧就知道自己要什么,并树立「长远型目标」,你要问这个长远型目标是个啥,其实很难有确切的说法——改变世界,呵呵,听着就有点虚无缥缈,不过这种目标吧,还有个名词,称之为「大教堂目标」。(在实践篇解释)

比如我家娃。

所以中考、高考、大学对ta来说,都是阶段性目标,或者说「台阶or路径」而已。

那既然虚无缥缈,驱动孩子往前走的是什么呢?我观察下来,大致总结了三点:

  1. 有一个从小就非常感兴趣的事,这个「事」吧,不能马上得到回报,但ta却乐此不疲;

  2. 为了搞这个「事」吧,ta会努力做到擅长;

  3. ta做的这个「事」吧,有时候还会看看是否能帮到别人,或者这个世界需要什么,ta甚至要帮到世界。

用雷老师心理学专业的话讲,以上是「社会目标」,而我往下要说的是孩子要达成「心智目标」——满足自己,人间值得;

什么意思呢?我再给你分析分析:

  1. ta做这事不求马上回报,实则为了满足自己的好奇心、探索欲;

  2. 要做到擅长,甚至优秀吧,实则是,在ta努力的每个阶段都能获得成功体验或阶段性的成就感;

  3. 能帮到别人吧,就有了社会价值,从而获得较为长久的成就感;

(2&3我写过一篇文章,是跟孩子讨论成就感和成就区别的,有兴趣可以看看);

你看以上三点,最后指向的都是「自我满足」。

如果你也想让孩子这样,这部分方法已在「鱼在乎家长训练营」,落地实践了——顺便做个广告,如果你想参加,联系我哦,现在性价比超高哦。嘿嘿!——「实践日记」里都有详细说明。

接着说回来——

而另外一种人呢,一生都只为了完成「阶段性的目标」,比如中考、高考、大学、工作,赚钱,想赚更多的钱,买房、买车、买包......——用雷老师专业话来讲,就是「功利型目标」。

说完娃该说我自己了,从而也说到中年了——

想达到「功利性目标」的人呢,走到中年吧,「危机」就出现了,不过也分三种情况:

1. 以上阶段性目标都完成了,不知道干啥了;

也许很多人会认为都完成了,不是啥都有了,还矫情个屁呀。

其实不然,我看见过这样的人,他们的感叹是「不过如此」,与此同时又没有别的动力让他们去干点什么,长久以往就会陷入一种挥之不去的迷惘(不是迷茫)和厌倦的状态——

不都是土豪这种纸醉金迷的哦,也有的博士、企业高管、尤其中产阶级特别有这样心态,所谓「成功者的中年危机」。

2. 自己觉得阶段性目标没完成,也不知道干啥了,然后就迷茫到抑郁了,就是我这样的。

这里「自己觉得」和「没完成」是重点——

一方面,钱有了想更多,身份有了还想要更有逼格的身份,欲壑难填。

另一方面,又怕这一切哪一天就失去了,赚钱的能力不能持续,总让自己处于一种悬崖边上的感觉,很脆弱,正应了网上贩卖焦虑的段子:尴尬七零后中年群体,前进一步是悬崖,后退一步是峭壁,进退维艰。

说白了,哪有那么悬,都是自找的,很多事吧,要不自不量力,要不是就为了一张脸皮,非要把自己耗尽为止,有的时候耗尽都还在扑腾——也有个名词「中间阶级的焦虑」;

3. 阶段性目标真的没有完成,连初期的目标都没完成,在通第一个关卡的时候,就挂了,或者说一直在第一个关卡上出不来了,结果,也不知道干啥了——「无产阶级的愤怒」;

我用四年才想明白这点事,然后呢,从中年开始到现在作为起点,归零,向我家娃学习,重新活——

再来看现在的创业——「孩子教育」这个事业:

  1. 做这个事吧,不求马上得到回报,雷老师说:事与势需要缘分的;

  2. 为了搞这个「事」吧,我努力做到擅长;

  3. 我做这个「事」吧,能帮到很多宝妈带好孩子,帮到什么地步呢?雷老师说,她很有信心,只要家长的执行力够强,配合度高,普娃也能成牛娃。

好吧,多伟大的事业,给自己上个价值,天天乐此不疲的自我满足——

嘿嘿,你看什么时候都不晚,对吧。

上一篇:观察日记 | 干货的陷阱

敏芊随笔

周一到周五不定时更新

梳理|日常思考

分享|成长细节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以年级为单位,双减背景下的“教”与“学”该如何组织?|头条
告诉孩子:寒假你可以不努力,但以后要自负后果
“评”,教研失败的开端
殷志斌:为努力坚持的孩子点赞
写才是最好的写作老师
在“五步十问”中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