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敏芊| 你的安全感来自于什么?

敏芊的人间理想

用全新的营销思维认知自己,认知他人,认识世界,赚钱,也赚人生。


敏芊的第64篇原创文章
标签:自我认知


“你怕什么”?
“你说的这些怕的东西,未必是你真正怕的......”
这是最近,在个案咨询中,我最常用的一句问话:

为啥这样说呢?
在近几年的咨询案中,我发现我们内心有一类「负向驱动力」驱使着我们总是做出不理智的行为,导致我们创业未果,做不出业绩,赚不到钱,甚至是找不到可靠的老公,不幸福......等等。

这种「负向驱动力」是一种很难用语言表达的,处于潜意识层面的「恐惧」,同时它也是导致我们迷茫、焦虑的元凶——「缺乏安全感」

比如:在职场中,有个朋友看了<销售是否能快速成长>,即便我在文章中即给方法论,又心态治理的:“你要有目标,哪怕先赚到钱再说;你要有激情呀,哪怕假装激情”;

但他还是说:“就是发觉自己很没用、做啥啥不行、很菜鸡的那种、心理有种恐慌、我很迷茫.....。”
这种「负向驱动力」同样让我们在创业时,辜负了自己的抱负和核心价值
为啥这样说?

有一个中医医师,掌握着核心技术(医术、药方),但是从三甲医院出来开中医诊所创业,却找了一个开“拔火罐”这样所谓的中医理疗馆合作。

我问她:凭你的能力可以单干呀,为什么要合作呢?
她说:我不敢单独创业,但是做着做着,发现合伙人能力还不如自己,而且这个男人没有担当,又不负责,只有一个优点,在管理上他处处听我的.......。

我说:听你的,好吧,他拿着钱呢,等于你替他打工呢,换我也听你的(合伙人掌握着财务)。
这样吧,你有勇气的话,今天的咨询费,不教你营销了,就教你怎么跟他了断,然后如何单干。

可刚刚还抱怨的她却犹豫了:我觉得自己很多方面还是不行的,比如场面上的应酬,比如搞定一些中医资质,比如......。
我怕,我担心......,这些方面,我缺乏安全感,毕竟他是男人,又开了这么久的店,有些方面还是比我强吧......。

于是我又说了这句话:”你说的这些都不是你真正怕的,其实你连自己怕什么都不是很清楚哦?

这样的案例这几年频繁发生,似乎「缺乏安全感」已然成了我们对「未知」「不确定性」「价值缺失」及「失调、失控」的一种统称——

可人的天性就是保护自己的,于是为了「获取安全感」,我们会采用一些方法,通过某种路径,可如果「原始动机」发生了问题,最终有可能导致的结果就是:找不到自己、失去自我、不知道自己究竟要什么——

比如我自己吧,看过<抑郁之后...>的朋友都知道,我安全感的获取方式是「不停的追求事业上的成功」,我以为追逐的是体现人生价值,但潜意识里真正想要的『安全感』是想得到母亲的认可。

这似乎看似没毛病,可我得到了吗?并没有,最终不仅仅是焦虑了,直接抑郁了。
即便得到母亲的认可,也证明自己了,难道这是我人生的追求吗?并不是,但这个「负向驱动力」却驱动了我18年——

再比如我一个闺蜜,「获取安全感」的方式,是要嫁一个靠得住,宠她,爱她的老公,更没毛病了吧,这也是大多数女人的向往。
但现实是,她找的不是妈宝就是比她大十几岁的男人,而且谈着谈着就崩了,每次谈恋爱的时间都不长,最长的一次是一年,可至今未嫁。

她很小的时候,父母离异,是被外婆和舅舅带大的,其实她是缺少父爱的,而潜意识里想要的「安全感」就想找一个像舅舅一样呵护她,照顾她的男人。

可她得到了吗?也没有,因为谈着谈着,她发现这些妈宝虽然特别会讨好女人,宠女人,但思想却不独立,大事小事缺乏责任和担当,换句话说,做不了主。

当然这些「负向的驱动力」也许是因为原生家庭造成的,也许是我们的成长还没达到一定的认知水平。
于是,在不知道潜意识的真正动机是什么的情况下,采取了我们认为对的方式,去获取安全感,但却事与愿违——
那么,

01


如何分析、认知
驱动我们做一件事、爱一个人的核心动机呢?

今天,我给一个模型「八角行为分析法」用来辨识我们的动机——
先说说这张图的由来,再解释它的用法:
搞营销的,基本上都要学一门功课,也可以说是策略——「游戏化策略」
我们不是开发游戏软件的,为啥要学这个呢?
因为:
一切行业皆娱乐,包括政治——美国前总统里根

同理,一切行业皆游戏,一切营销策略,本质都是游戏化的体现,说它是一门很大的学问也行,因为它包含了两大类学科,即:
人类行为学 × 游戏机制=打造产品吸引力

把这两大学科融合的最好的案例即:拼多多,它的购物体验结合了迪士尼的游戏化+Costco(美国好市多超市)会员模式。

做一个产品,就像做人一样,要经过某种或者多种核心驱动力的支撑,这些驱动力会影响消费者的决策和行为。

由此,一位美国的华人Yu-Kai(郁凯),整合了游戏设计、游戏动态、行为经济学、动机心理学等,总结了人类行为的八大核心驱动力

而这八大核心驱动力,不仅很好的融入到产品的设计中,它更好运用在各个领域中:
比如职场生涯利用游戏化和科学实证的方法设计薪酬奖励,提升公司业绩;
在关系焦虑中,运用游戏化策略分析社会关系,更好的影响周围的人,从而改善生活;

那么这八角代表着什么意思呢?
首先,整体框架是:
八角形上方的核心驱动力是非常积极的动机,即「白帽驱动力」——
白帽动机的人,是「不缺乏安全感的」,他们掌握一切技能、知识,是本着使命感、成就感来的;
他们所做的一切都会让自己感到充实,满足,充满力量,认为自己的生活和行动是在自己的掌控之中。

八角形底部的核心驱动力则偏消极,即「黑帽驱动力」
黑帽动机的人,是「缺乏安全感的」,他们在做事的时候,往往不知道接下来会发生什么,总是担心失去某些东西,又或者是因为某些东西渴望而不可得,这会让他们感到很焦虑,烦躁;

但同时由于未被满足和怀着期待,反而会形成一种上瘾机制,强烈的驱使着他们往下走这才是可怕的呢
比如我追逐了十几年所谓的「事业成功」,比如我的闺蜜不停的谈恋爱等等。

因此,从长远看「黑帽驱动力」,会让我们失去自我控制感,找不到自我,感到痛苦,甚至会造成抑郁.......。

那么如何辨别黑帽、白帽呢?
还是要从行为看动机,我们按图索骥,看看「缺乏安全感」的行为表征是什么?

如图:黑帽动机主要由「稀缺、逃避、未知」构成,而部分是「拥有、社交」——
其他都好理解,主要是「稀缺」,对此有本称之为“行为经济学的重磅之作”的书专门写这个,书名字就叫「稀缺」,我在<用一波书驱赶酷暑的烦闷吧>推荐过。
在书中,作者先展现了一个存在于世人中的惊人真相:穷困之人会永远缺钱,而忙碌之人会永远缺时间。

随后,用数据论证,从公司白领、机构成员到拾荒者,所有处在稀缺状态中的人们,其大脑都会被稀缺心态俘获,他们的注意力会集中在紧急的事情上,并将其他事物排除在外,形成「隧道视野」——
最后,作者给出结论:
带宽(心智的容量)=认知能力+执行控制力
什么意思呢?
我此理解的是:「稀缺」的本质是对「价值感缺失」及「资源匮乏」的「恐惧」,而「缺乏安全感」的本质是对「不确定」及「无法掌控」的「恐惧」,两者合二为一,就形成了几种普遍场景:

场景一:
穷困之人,认为钱就是「安全感」,没钱就会担忧、害怕,因此他们认为有钱就有价值;
对穷人来说,钱是「稀缺」的,「拥有」钱,就拥有了「控制感」,同时也有了「安全感」;
《人民的名义》里抓住那个巨贪赵德汉的场景让所有人都惊呆了:整整一堵墙,一张床,全都是钱。
但是他本人呢?用他的话:穷怕了,看着满屋子的钱,却不舍得花,不敢花,就是喜欢闻钱的味道。

场景二:
知识焦虑的人,认为知识是「稀缺」的,有知识、有能力就「拥有」了安全感,他们害怕在人前说「不懂,不知道」,他们担心别人认为他们不够努力,这对于他们来说,是低自尊的,低价值的;

他们潜意识的心态是「唯恐错过」,呈现的状态即不舍得放过眼前任何的新机会、新信息、新知识。
 
一旦看到未知的知识领域,就按捺不住想打开、想收藏、想购买,在不断地囤积知识、将各种知识输入头脑的过程中,获得了暂时的安稳感——

除了信息和知识,「努力」也是可以囤积,它表现为“你很拼命,你很努力”。

曾经,一个女同事告诉我:过去很多年,她常陷入一种困境。每当她想做一件事时,就希望自己争分夺秒、拼尽全力地完成。
她会要求自己每时每刻,都做有意义的事,学到有价值的东西。难得刷了会儿综艺,打了会儿游戏,她就开始自责。

对错过进步和上升机会的恐慌,让她的大脑无法接受「什么也不做」哪怕有时知道没用,也还是会去采取一些行为,只有这样的话,才能让她感到「对事情有一定的掌控力」 ,以及觉得自我价值被肯定—— 这就是她认为「安全行为」

场景三:
情感孤独的人,往往具备较高的「亲和动机」 —— 对他们来说,如何体现自己的价值?就是让别人满意。通过别人的肯定、认可和赞同,获取自身的存在感。

他们恐惧的是什么呢?是「我会不会让别人失望?」也因此,他们最害怕的就是被人讨厌和排斥,这无异于剥夺他们「意义」的来源。

久而久之,他们把自己的「安全感=自我价值感」寄托在别人的评价上,尤其当别人说一句:因为有你,所以我特别开心”,这一刻,他们的自我价值感是最高的。
比如;《欢乐颂》的樊胜美,她特别在意别人的评价,会用各种假名牌来武装自己,希望别人看得起她,同时,她也乐于助人,充当大姐大的角色,这一切,都是希望别人认可她、肯定她,但是她内心却很孤独,价值感也不高,可以说很自卑。

场景四:
上文中那个中医师,其实她潜意识是对「不确定性」的「恐惧」,找合伙人就是一个「确定性」的情感依赖,对诊所这事根本没有价值。

但同时,她对失去「主导权=掌控」很恐慌,又基于「损失厌恶」的心理,担忧、害怕、厌恶失去自己的核心价值(几付祖传的药方子被合伙人拿走了),在种种「负向驱动力」下如何能经营好企业呢?

综上所述,判断我们的行为,是否是「黑帽驱动力」,是否是「负向驱动」驱使的,就问一下自己:
  • 对什么上瘾了?

  • 对什么东西「唯恐错过」?

  • 对什么东西担心失去的同时又带来恐慌,并且一路追随,却反而让自己跌入无穷无尽的焦虑和迷茫之中——

(小贴士:这个东西,当然也可以是人,比如老公,或者对老公的感情,你懂的)
那么,

02


如何解决呢?
什么是「正向驱动力」?

既然分析的模型是由「游戏化」而来,那么同样解决问题也用游戏化的思维方式。

有一本书叫《产品游戏化》,书中提到人类其实有一种驱动力,很猛,真的可以用“马力强劲,有推背感”来形容,因为它是三合一的「正向驱动力」——

即用「自洽、精通、目标」驱动,则能达到:掌控、成就、使命。

为什么这么说?首先:
1、什么是「自洽」

在游戏中,「自洽」是让用户拥有自主决定权,让用户产生一种正在控制自己命运的感觉,在这样的一种活动里,他们体会到了一种强烈的自我决断、自我超越的体验。

而在生活中,「自洽」同样也是一种「正向的内驱力」不管如何生活,是自我真实的意愿和价值观在驱使自己,自己也愿意为自己的行为负责任。

他们依照内心真实的需求和意愿行事,而不是根据外部的标准或他人的眼光开展生活。
他们能够清晰的区分出内心的真实渴求和外界施加的期待。
有点抽象,具体的要想「自洽」,首先你需要了解真实的自己,不妨尝试着问自己几个问题:

  • 如果不考虑外部环境:钱、他人的看法(包括父母的希望、周围朋友的认可)我想干什么?我想要的感情生活是什么样的?

  • 我现在做的事情,多大程度上符合我自己的意愿?

  • 是什么让我接受了当下不符合我意愿的选择?是我真实的需要吗?还是他人的期待?


其次,从小事开始尝试:
比如,经常试着给自己留出一些时间、空间,做一些「没有人要求你做」的事情,哪怕暂时扔掉所有的一切,放纵一下自己。

在这个过程中,不断问自己:「我想怎么样」,而不是「哪个选择更恰当」,渐渐的转变思维,懂得放弃,知道自己不要什么,才会更清晰的明白自己到底要什么?

2、什么是「精通」

在游戏中,「精通」的解释很简单,即从一个菜鸟通过一步步的打怪升级,让自己的技能逐步地从生疏变成擅长再到「精通」,从而成为一个大咖,享受胜利的喜悦。

「精通」的行为循环过程是
挑战 - 努力 - 反馈 - 挑战——它让用户感受到:我通过自己的努力,克服了挑战,通过了每一次障碍,从而激活「我真牛逼」的愉悦回路——自豪感。
这也是游戏吸引人的核心之一。
在现实生活中,当「精通」建立在「自洽」的基础上,即对「生活有掌控感」时,其实对于是否是菜鸟或成为大咖,已经并不重要了,因为从某种意义上讲,过程远比结果重要

还记得我在<这三种思维误区,让你裹足不前>中写过的「成长性思维」吗?这个和打游戏的「精通」有异曲同工之处:
具备「成长性思维」的人,不怕失败,他们不会认为「我不能通关」是因为「我不行」,他们也不会认为「之所以走不远」是因为「我知道的太少」。

他们敢于面对挑战,在一次又一次试错的过程中,全力以赴、殚精竭虑——
于是,他们在努力→反馈→努力→反馈中不断刷新、检验、重构认知,让认知升级——

3、什么是「目标」?
当具备了「自洽」和「精通」这两种内驱力的同时,也具备了「目标」驱动。

因为,在努力的过程当中,是根据自己真实的选择、行动的,这会让我们获得「存在」的重要体验——「我是我存在的中心」——

于是,我们时时会感受到自己在往前推进,不断的再涨经验值,同时会感觉到自己真正拥有了生活,并且生活也在协助我们走向我们希望的样子。

最后的话:
“怕什么”不重要的,知道自己“为什么怕”很重要,找到它,然后灭了它,我们的内心就强大了——

对了,上文的中医医师现在单干了,在写这篇文章征求她是否可以用案例的时候,她非常兴奋的告诉我,她的病人,顾客都非常支持她单干,还让我给她做一个广告(她在上海):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为什么你总是受坏习惯的折磨?5分钟学会改变行为,科学出坑
“黏”住用户的游戏化设计研究
你对孩子所有的鼓励,都会成为孩子面对世界的铠甲。
我们为什么会有“拖延”的习惯?
​沉迷游戏、对学习没有驱动力怎么办
越给孩子奖励和刺激,越没有学习动力,低欲也不远了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