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解放后至2005年华县竹林面积从880公顷减少到不足40公顷

邮箱:3125136050@qq.com


青竹生产与竹编工艺

青竹:华县竹林的起源,据同纬度同自然条件的西安半坡遗址出土的竹鼠骨骼考证,距今至少已有五千多年的历史。据华县县志记载,华县竹林面积曾达到“三千零六十一亩八分五厘”,竹种“甜竹居大部,苦竹斑竹仅见”,“竹器之艺已数百家”“冬笋珍贵”。

民国时期华县的“绿竹千亩” 自民国华县志

1950年华县竹林面积882. 7公顷,1958年减少了217. 1公顷,竹林面积665. 6公顷,至1985年华县有青竹面积252. 9公顷,其中淡竹229. 3公顷,筠竹16. 8公顷,苦竹6. 2公顷。1993年以后,华县青竹面积逐年减少。至2005年华县竹林不足40公顷,多以零星分布,仅在高塘、瓜坡等地有小面积竹林存在,绿竹千顷的景观已成为过去。

华县竹林资源属黄土丘陵褐色土竹区,按陕西省竹林分布属“关中平原竹区”,集中分布在秦岭北麓,东起柳枝上安,西至东阳北侯,南达金惠寺王,北落瓜坡黄家(岭南金堆镇有少量栽培)的长27. 6公里,宽8. 5公里的234. 6平方公里的海拔350-860米的地带内,以不规则的片状、带状分布在各大小峪道口的冲积沙壤土、洪淤土及壤石土壤中,全县有10个乡镇,54个行政村,139个村民小组。1985年全县有立竹1104万株,蓄积649万公斤,1985年年生长量184万公斤,采伐出竹量38万公斤(1982年)。至2005年全县立竹蓄积仅存10万株左右,因青竹生长已呈丧败之势,能竹编者甚少,皆无竹产量可计。民用竹材及加工皆由四川等地购进,年进购量达数千吨。令人惜叹。

高塘竹园 惠晓翠摄

解放初,华县成立了竹一社和竹二社,1958年两社合并成立竹艺加工厂,1976年,县政府以[1976]99号文件,成立了华县青竹管理站,由县农林局和二轻局共同负责,1982年,青竹管理站撤销,青竹生产归县农林局管理。

竹编:华县竹编业源远流长。明时“唐村(今华州)地瘠民贫,民常习为竹器工艺,已数百家”。清至民国,竹木加工多散于农村为家庭副业。1934年,华县救济院孤儿工厂内设粗竹工、细竹工、木工三科,每科设科长1人,技师2人,以刀、斧、刨、锯作工具,人力操作,先经粗竹工破竹等工艺后,再经细竹工烧花纹、盘做,最后由木工截、锯、推、凿,再加漆而成竹器,年产值2千余元。

1935年8月,县长吴至恭从河南邀约孙、刘二匠来华县救济院从事竹艺,制人造斑竹器具、床、椅、桌凳、书架、枕等二三十种产品,由于竹制品坚朴雅洁,华县竹编工艺闻名遐尔。当时赤水、西关有山货行约60家,编制竹器,批发渭北各地。

大明崔马村竹编艺人 吉建军摄

华县解放后至1956年将个体竹木加工者组成4个“竹业生产合作社”,1个合作组,1970年后杏林、金惠、大明、东阳南侯、拆头,金堆西坪、高塘东峪、柳枝西沟等地办起木竹综合厂或木竹加工厂,编制笼、筛、耙、竹门帘等日常用品。

时竹编工艺当属华县竹艺厂,该厂前身是1958年城关竹业第一二生产合作社并为的华县竹艺社,当时有职工102人,年产值14. 02万元,1975年迁至杏林北路,更为现名,为县二轻局管理的集体企业,1977年后先后购置过篾机,打毛竹板机,木工机械和618型车床,主要生产各种竹制工艺品,单人、双人竹床,以及竹器配套产品,竹制小农具,各种竹编工艺品共计40余类300多个品种。

上世纪华县竹艺厂产品 自华县志

华县竹编工艺选料考究,工艺精湛,样式古朴典雅,美观大方,栩栩如生,产品远销新疆、山西、辽宁、北京等13个省市,1977年生产的竹门帘曾远销日本,1960年竹艺工人靳天宝曾为北京人民大会堂陕西厅制作竹沙发54套。伐出竹量38万公斤(1982年)。

图文来源:《华县林业志》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时光里的竹编
非遗天下 | 青神竹编:百花齐放铸新篇
竹迹中国行:手工竹编产区,竹艺价值该如何提升,需要这么做!
一根竹子的无限可能
传统手工技艺之章水泉竹编
竹器,匠心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