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华州:清末祈雨记——太平峪“济时灵雨”石刻

邮箱:3125136050@qq.com


华州:清末祈雨记

——太平峪“济时灵雨”石刻

作者 吉建军

在陕西省渭南市华州区太平峪的一座山石上,写着四个苍劲有力的隶书“济时灵雨”,写下这四个字的是时任华州知州的李嘉绩。在这四个字下面,有一段说明文字:光绪庚子关辅旱饥,辛丑春仍不雨,二月廿七日率绅史念宗祷于五龙庙,越二日而雨终昼,万家欢庆,敬报神庥。署州牧李嘉绩勒石。

(太平峪内石壁上的“济时灵雨” 梁晓光 摄)

这段话的意思是说,光绪二十六年庚子(1900年),关中华州京辅之地大旱,人民忍饥挨饿,(1901年)辛丑年春,仍然不见下雨。这一年的农历二月二十七日,李嘉绩率士绅史念宗在太平峪五龙庙祈雨,过了两天终于下了,而且下了一个白天,万家欢庆,所以恭敬地报告神灵,感谢神灵庇佑。华州知州李嘉绩刻石以记。

李嘉绩,字云生,四川成都人,祖籍直隶通州,曾两次任华州知州。第一次是光绪二十五年(公元1899),第二次是光绪二十八年(公元1902年)。此次祈雨,就是李嘉绩第一次任华州知州时候的事情。

在此次祈雨的前一年,也就是光绪二十六年庚子秋,华州大地乃至中华大地都发生了一件惊天动地的大事。这一年,八国联军攻入北京,慈禧太后和光绪帝仓皇出逃,一路从北京朝着西安进发。农历闰八月二十九日巳时正刻,慈禧太后和光绪帝的銮驾到达华州。李嘉绩在《迎銮记》中记: “嘉绩具蟒服,至华阴县界柳子(柳枝)镇以俟。巳正,驾至,尘埃浥道,万马无声……”

(民国华县志中记载的《迎銮记》)

慈禧太后和光绪帝到了华州之后,就住在华州州署。而为了这一天,李嘉绩已经足足准备了数个月,“运帑币,建行宫,备供给……”“以州署为行在,鸠工督造,俾益尊崇……别设王公大臣行馆六十上下,供给咸备。”

尽管李嘉绩“供给咸备”,但是,当时的关中大旱已经持续经年,田里夏麦颗粒无收,秋粮种下更是“不得雨水,鲜有萌芽”。1899年底,时任陕西巡抚的端方奏报:陕西本年“自秋徂冬,雨泽愆期,二麦未尽播种,即种而出土者,亦待泽孔殷,蟠根未能十分深稳。现已仲冬,天犹亢旱”。而慈禧太后和光绪皇帝到达陕西后,当时陕西的旱情与清王朝中央的命运紧紧连接在了一起。

因为清廷最关键的两个人物都在陕西,陕西关中的灾民心里不那么慌了。因为早在15年前,朝廷根据山东巡抚阎敬铭(朝邑人,今陕西大荔县)的建议,耗银3万余两,在陕西朝邑赵渡镇修建了一个大型粮仓——丰图义仓。大灾荒发生后不久,朝廷下令就近打开粮仓赈济灾民,挽救了无数人的性命。丰图义仓志记载:“回忆辛丑赈济,全活无算,无不归功斯仓。”

作为华州知州的李嘉绩,一直以来关注民生经济,对于持续的旱情,心急如焚,灾情严重的时候,李嘉绩一方面接应丰图义仓的赈灾粮,一方面上表请奏,从国库拨发白银一万两,杂粮五千石,使百姓度过灾荒,未有一人饿死。

尽管灾民有了粮食,民怨缓解,而旱情却毫无缓解的迹象。于是就在第二年春,李嘉绩与士绅史念宗等到太平峪五龙庙祈雨。没想到祈雨效果很好,过了两天雨就降下来了。以至于“万民欢庆”,故而“敬报神庥”。

李嘉绩喜欢读书,曾经在盐、粮道幕府供职,将所有收入全部用作购买书籍,他还募集资金,为少华书院捐赠古书62种。李嘉绩博学善文,尤其擅长隶书,“济时灵雨”这四个字,就是他亲笔所写,刻于石上,才有了太平峪现在这块记录了当时历史的石刻。

“济时灵雨”下方的文字说明 宋朝峰 摄

可惜的是,这样一个为民的官员,却在离开华州四五年后,死在了富平任上。据李嘉绩《代耕堂中稿》韩城人吉玮所写的跋记载:“(光绪三十二年)腊月十九日,“缴农”事件后,“迨日昳时乱民麕集局外,先生从容而出,宣言於众,晓之以顺逆,惕之以祸福,众渐慴服。先生忽噤不言,状类中风。左右扶掖,归局端坐,时十二月初十日也。呜呼!”据此推算,李嘉绩于1907年元月22日在处理“缴农”事件时去世,似死于中风。

原文来源:作者供稿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刘永安】 灵 泉
学古有得 | 祈雨的吴房长:掌印,我是认真的
苏轼《颖州祈雨诗帖》
祈雨
无所谓 祈雨
苏东坡《祷雨帖》(历代法帖)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