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华州历年洪涝灾害一览


邮箱:3125136050@qq.com



华州由于气候、地形等因素的影响,洪涝灾害发生频繁。夏秋季节,南部山区降水过于集中,频频发生的山洪,使境内渭河支流径流剧增,从南向北,倾泻而下汇入平原。平原区仅为全县面积的21%,却汇集了80%地域上的降水;平原中部又是低洼的夹槽地带,排泻不畅,极易内涝积水。渭河流经地区,地势平缓,流速减缓,泥沙淤积,河床抬高,使沿岸一带,常受洪水危害。1960年三门峡水库建成后,淤积更为严重,渭河防护大堤临背差已达2.5米至3.5米。滩面淤高,使渭河洪水居高临下,而且往往向支流倒灌,洪水威胁更为严重。因而洪涝灾害是华州的一个特殊重大问题。历来有记载的主要洪涝情况如下:

明永乐年间(1403至1424),乔峪水暴涨,南至乔峪口,北至龙湾嘴,西至骆驼渠,东至红土崖,约五六方里大石山积,几成不毛,当地人称为“胡磊”。

嘉靖十三年五月二十二日(1534年7月2日),水自西来,深一丈,北至明沙,南至柳子(今柳枝镇),漂流人民,不可胜计。

万历二十一年(1593),渭水大涨,沿河居民溺死者甚众。

崇祯四年(1631),阴雨如注,渭水暴涨,自西北冲天而来,平地水深一丈有余。柳子、广润(今柳枝镇南关村一带)数十村落,房舍人畜一时殆尽,千万顷沃土,高处为平沙野草,洼处为巨港泥淖。

康熙三年六月二十二日(1664年7月15日)傍晚,突降暴雨,石堤峪洪水几达两丈余,摧倾桥梁,沙没稻田,水逾官道,至赵村(在今华州乡)、侯坊等处。

康熙七年五月二十六日(1668年7月4日)申时,大风从西北来,从酉时至戌时大雨,淹没多处,露泽院(在今华州乡)一堡墙屋房舍尽倾。

乾隆三十五年(1770),遇仙桥被水冲塌。

嘉庆七年七月二十五日至二十七日(1802年8月22日至24日),大雨如注,渭河陡涨,临渭秋禾多被淹浸。八月二十七、二十八日(9月23、24日),渭河复涨,前次被淹已涸之地,再次被水淹没,水深三至五尺不等。

嘉庆十八年七月三十日(1813年8月25日),构峪水暴涨,冲陈家堡、梁家堡(在今柳枝镇)二村,房舍仅存两户。太平峪水暴涨,石磊民田。秋,雨水过多,渭水泛溢,农田多被淹浸。

嘉庆二十四年七月二十二日至八月初六日(1819年9月11日至24日),大雨连绵,渭水涨发,西北乡杜家堡(在今赤水镇)、东北乡石村(在今毕家乡)北堡等村庄被水淹浸。

道光五年(1825)夏,渭水崩石村。

道光十八年(1838)夏,大雨18日,麦豆霉烂。秋大雨,谷穗生芽寸许。

咸丰五年(1855),渭水泛溢,冲临渭里(今毕家乡一带)金城堡30余户。

咸丰六年六月(1856年7月),李峪水暴发,淹柿村(在今高塘镇)。

同治二年五月二十五日(1863年7月10日),渭水大溢。秋,连阴雨40余日。
同治六年六月(1867年7月),乔峪水暴发,漂溺百姓甚多。

光绪二年七月(1876年8月),渭水涨溢,淹没农田,冲塌大涨村(在今赤水镇)民房。

光绪八年六月十七日(1882年7月3 1日)瓜坡水暴涨,沙石压没农田。七月(8月),阴雨连绵,渭水涨发,冲塌侯坊一带滨河农田8顷多。

光绪十年(1884)秋,罗纹河决,冲没农田300余顷。

光绪十三年(1887)秋,罗纹河因久雨堤崩,平地水深数尺,房屋田禾淹没甚多。
光绪中叶(1886至1896),西溪、晋公二河浸积之水,一片汪洋十多年不得排泄,农田颗粒未收。富人搬迁,穷人饿死,受灾惨重。

光绪十四年六月(1888年7月),大雨,山洪暴发,石堤峪灰池六七家房屋冲毁,死五人。
光绪十五年(1889),山洪暴发,北乡罗家村等12村庄秋禾地亩被淹。

光绪二十一年七月(1895年8月),渭水涨,淹没农田,冲崩大涨村糖房西巷。

光绪二十二年八月十七日至九月初五日(1896年9月23日至10月11日),阴雨连绵,各峪同时暴发山洪,汇聚于北乡低洼之处,浸淹秋禾农田537顷70亩。

光绪二十四年八月初三(1898年9月18日),渭河发生特大洪水,据当代水利工作者测算,洪峰流量约为10800米3/秒。

光绪二十八年九月(1902年10月),大雨,石堤、太平二河堤决,28个村庄进水。

光绪三十二年五月至八月(1906年7月至9月),罗纹、石堤二河多次因大雨如注而涨发溃决。六月二十八日(8月17日)与七月十一日(8月30日),渭水涨发。
光、宣间(1908至1909),山洪暴发,自箭峪口汹涌而下,冲天卷地,腥臭逼人。不久,牛峪水又弥漫横流,水面浮人尸、牲畜、木板、巨树无数。大片农田冲为石滩,花园村大部房屋被水冲毁,淹死许多人畜。

宣统三年五月(1911年6月),渭水溢,周家庄(在今下庙乡)被淹。

民国四年(1915)7月12日,县西南罗家西龙王沟山洪暴发,高三四丈,泥堆沟外,宛如丘陵。泥水波及小村、郑村、郭村洼(上述地名皆在今东阳乡)。

民国八年(1919),罗纹河发水,冲塌罗纹桥。

民国十二年(1923),阴雨,渭水大发,大涨里詹家村(在今赤水镇)等处民田被冲。

民国十四年(1925)夏,阴雨成灾。秋,阴雨连日。9月16日,太平河西岸决,淹潘家村、西罗村(在今华州乡)等秋田约7顷。19日,东岸又决,淹杨村、东罗村(在今少华乡)秋田约3顷。

民国十八年(1929)8月11日午,花岔沟忽降暴雨,山洪暴发,水高三四丈,冲毁耕地40余亩。9月大雨,金堆河暴涨,冲毁石桥,沙石埋耕地3顷多。

民国十九年(1930),石堤、遇仙各河因暴雨溃决,县西一带受灾。

民国二十二年(1933)6月,渭水暴涨,溢出南岸三四里或五六里不等。7月大雨倾盆,山洪暴发,倒房多间。

民国二十三年(1934)9月至10月,阴雨连绵,延误小麦播种,棉桃不能开,欠收一至二成。

民国二十六年(1937),渭水突涨,将吴家桥西堡(在今下庙乡)东北隅冲塌20余丈,八九家房屋庄基陷落河内,中堡北巷十余家,同遭此浩劫。

民国三十三年(1944)8月,岭南大雨,山洪暴发,五圣沟(在今金堆镇)秋田被淹,冲毁民居数家。9至10月阴雨,棉桃不能开,亩收不及10斤。

民国三十七年(1948)春,阴雨,小麦灌花。8至10月,阴雨多,延误小麦播种。

1949年8月中旬至9月下旬,阴雨40余日。9月9日,山洪暴发,10日至11日和24日,遇仙河、石堤河、罗纹河、太平河等先后两次暴涨,决口19处。同期渭河发洪,溢岸成灾,渭河沿岸及夹槽地带村庄大都进水。全县被淹耕地10万余亩,成灾6.8万亩,倒房3700多间,死亡15人。

1950年10月13日至25日,大雨连绵,渭河各支流涨水。20日石堤河、罗纹河、构峪河外溢,决口16处,淹地3万多亩。

1952年6月28日至8月,连阴雨38天。罗纹、石堤等河决口泛溢,淹没耕地1.7万余亩,伤亡7人。同年8月18日,渭河发洪,洪峰流量4430米3/秒,淹没秋田2400多亩,崩入河内耕地1400多亩。

1953年7月30日至8月2日,山区普降暴雨,山洪暴发,赤水、石堤、遇仙、罗纹等河先后决口13处,全县淹没秋田1.5万余亩,死亡6人。

1954年8月19日,渭河大涨,洪峰流量7660米3/秒,洪水位海拔338.1米。有8个村庄进水,倒房65间,淹没耕地9.9万余亩。

1955年8月12日5时至12时,全县普降暴雨,下庙雨量站实测7小时降水量达59.2毫米。23时,赤水、石堤、罗纹等河发洪。同年9月16日,渭河涨发,洪峰流量4500米3/秒。这两次洪水,因抢救及时,未造成重大灾害。

1956年夏收期间,6月7日至14日,8天降雨84毫米,伴有3至6级大风。全县未及收割的19万亩成熟小麦,绝大部分倒伏出芽,已收割的小麦也有部分出芽。全县损失小麦近500万公斤。

1961年7月5日,全县降暴雨2至4小时,降雨量城关为67毫米,高塘96.5毫米,山区在120毫米以上。山洪暴发,各河猛涨,赤水、遇仙、太平、罗纹、构峪等河决口55处,溢岸4处,淹没秋田2万多亩,倒房216间,冲毁公路1066米,死亡12人。同年夏,渭河因三门峡水库拦洪而水位上涨,淹没沿河滩地近3万亩。

1962年7月28日20时,渭河猛涨,淹没棉秋田2.8万亩,崩入河内耕地200多亩,一些村庄进水或被水围困。同年8月14日至15日,全县普降暴雨,降水量城关为110毫米,高塘为150毫米。境内山洪暴发,各河决口20处,漫溢4处,淹没秋田1.9万亩,积涝9千多亩,倒房141间,冲坏公路桥7座,死亡4人。

1963年5月18日至26日,阴雨9天,降水70毫米,渭河各支流多处决口。同时,渭河暴涨,水漫河滩,5月25日洪峰流量达4570米3/秒,全县成灾农田共达5.4万多亩。

1964年5月,连阴雨20多天,降水量达172.7毫米,山水倾泻,内涝积水共淹没耕地3万多亩,倒房216间,伤亡3人。5月26日18时起,渭河涨水,沿渭崩入河内耕地3千多亩,堤外8千多亩农田被淹。同年8月28日至9月14日,阴雨连绵,降水量达203毫米,夹槽地区内涝积水达3万多亩。9月9日至17日,渭河连续5次发洪,15日16时洪峰流量5130米3/秒,洪水淹没耕地5.7万多亩,崩入河内耕地932亩,沿河有十几个村庄进水或被水包围。此次洪涝,全县倒房1千多间,死亡11人。

1965年7月,连续阴雨。20日晚,普降暴雨,持续12个小时,降水量下庙为147毫米,山区和沿山区达170至200毫米。全县山洪暴发,水头高达一至二丈,罗纹河和石堤河洪峰流量分别为180米3/秒和179米3/秒,遇仙、罗纹、石堤、构峪各河决口15处,淹没耕地7.5万多亩,倒房1千多间,死亡36人,伤55人,冲断桥梁7座,冲跨公路路基25公里,陇海铁路运输中断一天,西潼公路5天未能通车。

1966年7月28日零时,渭河暴涨,洪峰流量5180米3/秒,洪水位海拔339.49米,堤北5.8万亩耕地被淹,5千多户民房被洪水围浸,倒房2千多间。同年9月15日,渭河第二次发洪,堤北农田再次被淹。

1968年9月上旬,渭河流域大面积连阴雨,渭河暴涨。9月8日14时洪峰到达本县,洪水位高达海拔340.54米。当日15时左右,洪水漫滩临堤,前一年修建的马家放淤闸西端与大堤结合处,因夯打不实开始渗漏,又因无人抢修由渗而流,进而崩塌、决口,到9日6时许,决口已达100米左右,洪水涌进罗纹河以东的毕家、柳枝地区。与此同时,本县因连降大雨,山洪暴发,罗纹河及其以东的构峪、方山各河也相继决口溢岸,与渭河洪水从不同方向涌入同一地区,毕家公社全境及下庙、柳枝、莲花寺公社部分地区被洪水淹没。遭灾最重的有上述4个公社的16个大队,89个生产队,3276户,1.6万多人,共淹没耕地5.5万多亩,倒房1.1万多间,损失粮食67万多公斤,死亡8人。同期,县内其它地区被洪水淹没耕地1.6万多亩。

1973年8月27日至9月1日,渭河三次暴涨,9月1日洪峰流量5010米3/秒,洪水位达海拔341.57米,为历史最高水位。防护大堤全线临水,6条支流全部倒灌,淹没滩地棉秋田6万亩。同期,柳枝公社因渭河洪水从方山、构峪两河倒灌,有3千多亩棉秋田被洪水浸泡。

1974年8月8日1 7时至9日8时,暴雨持续15个小时,南部降雨量为126至133毫米,中部为103毫米,北部为76毫米。渭河各支流暴涨,箭峪河11处改道,遇仙、罗纹两河先后决口,高塘塬坡洪水由南向北横穿赤水镇。这次洪灾涉及16个公社的108个大队,541个生产队,各类作物成灾面积2万多亩,冲毁许多水利设施,赤水、圣山两供销社和华县砖瓦厂等单位损失煤炭44吨、化肥55吨、砖坯250万块。
1977年6月26日下午,全县突降暴雨一小时,高塘降水量49.8毫米,沿渭河一带为42毫米,城关为33.7毫米,并伴有冰雹和8级以上大风。全县受灾农作物1.2万亩,正在碾打晾晒的小麦有6.5万多公斤受损,洪水冲坏4座小水库。同年7月7日,渭河发洪,有近9千亩秋田被淹。

1978年5月上旬,柳枝公社构峪大队暴雨30分钟,发生洪水与泥石流,死亡1人。
1980年5月31日,暴雨引起山洪暴发,赤水、石堤、罗纹、方山等河支堤10段17处被冲毁。同年7月4日,渭河发洪,并向各支流倒灌2至3公里,淹没耕地2万多亩。

1981年6月20日15时至19时,柳枝、金惠、高塘等公社的沿山地区,遭暴雨、大风、冰雹袭击。降水量70到130毫米,风力8级以上。成灾作物面积9千多亩,麦场冲损小麦3.5万多公斤,倒塌损坏房屋100多间。同年7月至9月,阴雨连绵,降水量共计567.5毫米,其中的8月6日至9月8日,连续阴雨33天,降水377.9毫米。渭河各交流普遍暴涨,夹槽地区内涝严重。8月23日和9月7日,渭河两次发洪。8月23日洪峰流量5380米3/秒,洪水位达海拔341.05米。这次连续阴雨造成了严重的洪涝灾害,全县农田受灾面积近35万亩,成灾26万亩;倒房6千多间,损坏房屋1万多间;死2人,伤10人;冲毁渠道74条长20公里,冲坏桥涵65座,车夫峪水库垮坝;有5万多名学生一度因雨涝停课,部分工厂、商店等停产停业。据不完全统计,此次雨涝,全县直接经济损失约两千多万元。

1982年7月底至9月,连续降雨,总降水量386.1毫米,仅7月30日至8月1日三天就降水277毫米。8月1日,渭河各支流暴涨,共决口19处,有7个村庄进水,倒房390间,伤、亡各1人,淹没农田9.4万亩。此次灾害,全县损失约达681万元。

1983年6月18日起,连阴雨8天,未及收获的6700亩小麦和部分未脱粒的已收小麦霉变出芽,全县共损失小麦420万公斤。同年9月1日至10月25日连阴雨,降水量达366.1毫米,全县受灾农田近24万亩,成灾18.7万亩,死9人,伤15人,倒房5千多间,两座水库滑坡,3座水库大坝裂缝,两万多名学生被迫停课,部分工厂、商店、医院被迫停产、停业、停诊。

1984年7月31日晚,金堆镇五圣沟暴雨成灾,冲毁耕地293亩,水淹耕地806亩,减产粮食2万多公斤。同年9月,阴雨连绵,低洼区积水成灾,沿山区滑坡、塌崖。全县共淹没耕地4.6万亩,倒房1500多间,死亡8人,伤9人。

1987年5月25日,普降大雨,并伴有五六级大风,3万多亩小麦倒伏,造成夏粮减产。同年的8月2日至6日,连降中到大雨,赤水、遇仙、石堤、罗纹4河暴涨,有5座水库溢洪。


1992年8月4日4时至11时,金堆山区遭受特大暴雨,持续降雨6个多小时,降水量达120毫米。致使山洪暴发,泥石涌流,13户38间民房被冲毁, 70户民房进水,2人死亡(其中1人被雷电击死)、9人重伤。同一时段,因渭河上游的暴涨,导致渭河华县段8月14日凌晨2时出现二号洪峰,洪水位高达340.95米。有38个村、27928人受灾,共淹没空茬滩地2000亩、秋田71200亩,倒塌损坏房屋123间,冲毁生产围堤17公里。


1994年8月6日凌晨1至3时左右,华县遭受多年未遇的特大暴雨袭击。一个半小时降雨132毫米,局部地区高达189.8毫米。暴雨引发洪水横流,自南而北,由高而低,倾泻而下。文体西路一些商店水深高达1米。山塬地区水土流失极为严重,大面积的沟岔低洼地被洪水冲走。造成经济损失187万元。


1995年8月7日至9日,渭河洪发,华县段洪峰流量1440立方米/秒。水位高达340.8米。洪水使2167公顷秋田绝收,直接经济损失1200万元。在洪峰通过华县期间,华县水文站在测洪工作繁忙之际,搭救了跌入渭河漂流三天三夜的泾阳县村民王招平。


1996年7月29日至8月4日。境内在7天内连续遭受3次暴雨和洪水袭击。7月29日19时,渭水发洪,华县段洪峰流量3450立方米/秒,水位高达342.25米。境内5条支流发生倒灌,华县水文站和毕家乡吊庄村被洪水包围,堤内5200公顷耕地全部被淹。全县共发生险情隐患239处,直接经济损失高达2.2亿元。


1998年7月7日至17日,华县境内持续阴雨。7月10日,渭河华县段洪峰流量虽为1460立方米秒,但洪水位却高达340.5米。7月13日凌晨1时至2时20分,金堆镇7个村和柳枝镇西沟、石沟两个村,遭受了百年不遇的特大暴雨袭击,暴雨引起山洪暴发,河水猛涨,直接经济损失150多万元。同年8月22日,渭河又一次发洪,华县段洪峰流量1680立方米秒,水位340米,洪水再吞滩。直接经济损失865万元。


2003年8月29日至10月13日,历时46天。是华县历年来遭受洪涝灾害最严重的一年。


2005年7月1日23时至7月2日2时30分,境内金堆地区突降暴雨,引起红旗沟、东沟、栗峪等峪道发生山洪和泥石流,共造成4户12间民房倒塌,6.67公顷(9945亩)耕地被淹,直接经济损失1510万元。7月4日15时42分,渭河华县站出现2070立方米秒洪峰,水位达340.67米,每立方米含沙量185公斤,洪水淹没堤北耕地1523.67公顷(22856.4亩),受灾人口19832人,直接经济损失1502万元。7月27日8时至14时,秦岭深处暴雨,赤水河突发洪水。16时左右县人民政府接高塘镇人民政府报告,有7名群众被困河流当中,经各方全力营救,7名群众于20时05分成功脱险。9月24日,由于渭河流域大面积持续降雨,渭河发生自1981年以来流量最大的一次洪水洪峰流量4820立方米/秒,水位342.32米,仅次于历史最高位342.67米。洪水共造成坝北土地全部被淹,8个乡镇,13.3万人受灾,7.1万名群众被追转移,5133公顷(76995亩)秋粮绝收,直接经济损失达2.6亿元。
原文来源:华县志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华县逃水
山洪暴发时惊险一幕,人群刚跑开 洪水接踵来
宁夏、内蒙古水灾
【抗洪专辑】令全应诗歌||渭河洪峰来临
我国古代车船史话(2)
渭河赋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