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华州下庙人的​辘轳井情怀

邮箱:3125136050@qq.com


辘轳井情怀

作者 刘红霞 


    提起娘家村子的那口辘轳井,我依旧记忆犹新,也一直魂牵梦绕。
    娘家村子在华州下庙镇王杨村,听爸爸说,自从67年从坝北迁移到坝南,滨坝村就由一个村子变成了两个村子,一个是滨坝,一个是王杨。王杨因其王姓和杨姓偏多而得名,娘家村子就叫王杨。
  记忆中的王杨村有四五十户人家,村子自东向西,分南排和北排成“一字型”对称排列。这口辘轳井就在村子南排的中间,也就是当时的饲养室门前。这口辘轳井井台称坡型放射状,井口由四根石条搭拼成“口”字形,井桩由两根石条所支撑,一根横木卡在石条的槽子里,木筒辘轳套在横木上,上面缠着一根大拇脚趾粗细的井绳,绳扣是一个铁制的扳扣,把手由一根木头弯曲而成,光滑油亮。
  记忆中的辘轳井,每天早上是它最忙碌的时辰,因为井水经过一夜的溢漫沉淀甘甜清冽,加上青壮村民早上都要去地里集体干农事,在下地干活前,必须给家人把一天的生活用水挑足,所以,每天早上的辘轳井旁就成了欢乐的海洋;勤快人的标志;也成了尊老爱幼的活教材。大家都在井旁井然有序的排队等候,唠着嗑,拉着家常,开着玩笑,时不时地精壮劳力为老弱病残者吊水倒桶,那一幕,四季更替,留在心底,颇感温暖。
  王杨村子井水的甘甜度在周围村子不但享有盛誉,加上村民憨厚朴实,邻近村子的村民也就不怕路远肩沉,宁愿多跑些路,也要来王杨村挑水,就是想喝一口泉水般甘甜的味道,沏一壶浓香四溢的乡邻情。
  我家因在井水旁,看着邻村村民不怕路远也来我村挑水,心里油然而生一种自豪感。每逢空闲,我就抢着挑水,抢的是“小大人”的一种成就感,乐的是把水桶扣上井绳扣那种手小贼疼的感觉,手放辘轳把,水桶往下沉时像脱缰的野马,那种“咕咚咕咚”的惊险刺激感,所以,挑水也就成了小时候的一种乐事。
  每逢夏季雨期,井水涨的很快,大雨过后,井水距离井沿一米多,几乎不用辘轳,胆子大力气大点的人,就用扁担挂上水桶,去吊水,当水桶下沉的一刹那,赶快用扁担钩勾住桶攀的那种犀利感,“快,准,稳”。(否则,水桶在井水浮力和进水压力的双重作用下摇摆不定,很快脱钩)这点“绝技”,也成了小伙伴井口比试的由头。雨过天晴,大人们都去地里干活,小伙伴们集体围在井台,拿着自家扁担水桶擂台比赛,看谁的技术高,眼力劲好,力气足,摔桶的姿势漂亮,而被推为我们中的“头”。这种游戏,不是不小心水桶沉到了井底,就是小伙伴不小心滑溜了井里,回家少不了挨大人的怒斥,耳光,鞋板子。
  关于辘轳井的故事,也少不了封建农村的遗风陋俗,“一哭二跳三上吊”,农村妇女,在婆家受了委屈,不二之选就是跳井。但屡跳屡救,未曾淹死过人。跳的是憋屈,救的是亲情。辘轳井,或多或少成了农村妇女宣泄情绪的恶水缸,也成了人情薄凉的试金石。在当时,跳井成了街头巷尾的杂谈,至今记忆犹新。
  随着改革开放包产到户,各家院子都打建了压管井,村子中间的辘轳井就完成了它的历史使命,被填埋。
     记忆中的辘轳井,不禁承载了小时候的美好,也承载了陈年往事,承载了亲情、乡情,无论年事多高,离乡多远,它依旧刻在我记忆的长河里,乡情浓浓,回味久久……

原文来源:作者推荐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散文天地‖家乡的老井 文/魏怀平
633期 || ​家乡的辘轳井
【丝路新散文全国征文】千百度|老井(287)
过去的农村生活(转载)二
谁看见老井的悲伤
栎风参选:【“魅力中国”当代诗歌散文大赛】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