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忙娃(郝炳历)——华县皮影史上越不过的界碑!



双手对舞百万兵
作者 沙 垚

2008年8月8日,北京奥运,普天同庆。华县大明镇吕塬村的人对奥运并不关心。虽然他们也会谈论奥运,但是奥运终究不是他们的。

他们还是按照自己的方式生活着。这几天玉米到了吐签子的关键时期,但是久旱未雨,玉米迫切地需要灌溉,否则可能大量减产。塬上灌溉的水,除了雨水之外,都是来自桥峪水库。前几天水库的设备出了问题,水不能被送达村里的水渠,村民们急得很。两天前,设备终于修好了,但上游用水量大,处于下游的吕塬村只能等到晚上才有水。
华州塬上农田 流年来袭摄
大概晚上七点多钟,村里的巷道里三三两两全是人,他们扛着锄头走来走去,神情迫切的样子。有人走到很远的地方守着,一旦来水,他会大叫一声,全村的人便开始挖沟准备。远远看去,整个村子的男人就像一个备战的军团,各自站在自己的位置上,提高戒备,一旦看见水,他们就立即扑上去。

在人群里,发现了刘华和吕自强(后槽)。他们也偷偷地从雨田跑回来抢水,明天一早再偷偷地回雨田。

大概晚上十一点多,水来了。听村民说,水来得太晚了,这一夜也就只能浇一亩多的地。村民夜里还在着急,可是第二天一早就大雨倾盆,终于不再缺水。

我和刘华、吕自强坐在田头,黑乎乎的,实在无事可做,就胡乱聊天,说起了郝炳历,艺名忙娃。这个人是华县皮影史上越不过的界碑。

一次在出租车上,中央美院的靳之林老先生跟我谈起这个人,他说,全国各地都有皮影戏,唱腔各地不同,唱得再好也只是一家之长,独具地方特色而已。但是挑签就不一样了,不管在哪里,皮影娃娃都是用两只手挑出来的,这手艺全世界都一样。一个高超的签手,全国各地都会向他学习,敬服他为大师。郝炳历就是这样一位大师。靳之林称他为“中国第一号皮影签手”。

郝炳历在“台北国际偶戏节”新闻发布会现场临时撑了个亮子,舞弄了几下皮影,便引来了记者的围观。 张韬摄

可惜我没有缘分见到他了,他在2000年驾鹤西归。他留下了很多传奇。华县唱皮影的人都知道一个俗语,“钉子辘辘绳,元娃打得红,贵胜耍得能,都不如忙娃有灵性”。很多见过郝炳历的村民这样问我:“你知道怎么表演一个穷人家吗?”

郝忙娃把一张牛皮桌子故意不摆平,皮影人稍稍用力,桌子就倾斜歪倒。这时忙娃用小纸块垫在一个桌脚下面,桌子才平了。在紧张的表演时,这样纯熟的技术,这样灵动细致的心思,堪称一绝。我从接触皮影到今天,见过大大小小皮影演出上百场,却从没见过一个签手能做到这一点的。

灵机稍稍一动,就能活灵活现地用一点来表现贫穷但乐观的精神状态。而且这样的叙事和表演方式,是村民们十分认可的,他们大多会心地笑了。因为自己的表演技术,所以演戏时与观众出现情感上的互动,能不是大师?

再举几个例子。表现农村人哭,一般的签手,会把两只手向前,舞动袖子,颤抖身体,但忙娃不是,他会拎起一只袖子,掩盖在眼睛上,轻轻晃动头颅,这样显得含蓄和真实,像极了农村妇女的哭泣,一般演到这里,农村人都会哈哈大笑。再比如,《虎皮仙》,也叫《虎皮传》,说一次书童刘贞跟着主人刘益中去山上,突然刘益中跪下来了,书童转过脸来,不管三七二十一,直接跪下,忙娃能把书童茫然的表情和感情表达出来,站起身,书童还会拍拍自己身上的泥土。这些都是自创的,是从生活中来的。

我想起老艺人们常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演苦戏引人泪巴巴,演乐戏惹人笑哈哈,自古道戏假情不假”,虽然皮影是一种木偶,但里面的感情跟社会上的人是相通的。

郝炳历在台北一广场与台湾著名掌中戏老艺人、90岁高龄的黄海岱先生互换皮影和布袋娃娃,交流技艺。张韬摄

他的演技手艺据说是祖传。贵胜是忙娃的外祖父,民国时期华州有名的皮影高手。忙娃自幼看外公演皮影,回家就用心琢磨,不断练习。后来跟着谢德龙搭班唱戏,经过谢德龙的点拨才似此般行云流水,出神入化。他说:“好签手不但要有手技,而且还要有心计。”张韬老师这样形容的:

他的双手不但能舞动千军万马,执刀斗戈,在平静的银幕上,突然间腾云驾雾,超越时空;而且能在悲腔戏中,将影人哭泣时的抽搐和一呼一吸,都能表现得淋漓尽致,微妙动人。在《雪艳渡江》的折子戏里,天上乌云飞滚,江上波浪滔天。一根竹签一摇一摆,好似那木桨撑船。两个影人一上一下,就像一叶小舟漂泊在风雨欲来的江面上,使原本无水无船的皮影亮子,宛然显现出一幅乘风破浪的画面。真是出神入化,惟妙惟肖。

盛赞忙娃的话我听得多了,但张韬的这段话,是我见过的最有描述性、最生动,也最富有感情的。

刘华突然跟我说,忙娃的手艺不仅仅是祖传,他有传奇经历。他告诉我,忙娃较多在渭北塬上演戏,有一天,天降大雨,忙娃刚好一个人赶路,就去路边一户人家避雨。遇到了一个老婆婆,老婆婆眼睛已经瞎了,还坐在那里纺线。他们不免聊上几句,当老婆婆得知眼前的人是忙娃时,差点摔了一跤。刘华说,可见忙娃在渭北塬上的影响力。但是老婆婆随即镇定了,问忙娃能否表演“十大本”,忙娃说他不能表演全部。老婆婆说,我是李十三的孙媳妇,今日有缘,我把我家的戏全都传授给你。于是老婆婆说戏,忙娃演戏。

刘华总结了一下,说:“华县关于‘十大本’的传言很多,‘十大本 ’是什么都有很多争议,但是我们唱戏的都听忙娃的。”言下之意是,华县皮影圈内,对“十大本”的权威解释源于这个故事。

后来,国庆节前夕,又和人聊起郝炳历。郝炳历在最后的日子里不断跟别人说,我懂的戏不能烂在我的肚子里,然而他走得匆忙,终究还是没有传下来。

吕崇德连连叹息。

忙娃是得胃癌死去的,和刘正宏一样,他并不知道自己是胃癌,只是觉得有点胃疼,吃东西不舒服,去医院一查,已经是晚期了。他一生在塬上唱戏,他没有想到他生命最后的五年,他会坐上飞机去日本、德国、比利时、卢森堡、中国香港等国家和地区演出,他更没有想到,当他兴致冲冲地向世界传播华县皮影时,他即将离开这个世界。

他给别人唱了一辈子的戏,见惯了婚丧嫁娶,最后,在他下葬前的那个晚上,陪伴他灵魂的正是那首他唱了一辈子的《刘备祭灵》。

郝炳历的徒弟刘正宏为师傅穿白戴孝并搭台为师傅演送葬戏。张韬摄
他的徒弟刘正宏和同行们在他家的院子里架了两个台子,同时开始唱皮影戏,这或许是把老人家送去另外一个世界的最好方式。张韬说,“(郝炳历)在眼花缭乱、激情奔放的皮影表演和辉煌衰落、跌宕起伏的游戏人生中度过了自己的一生。他真正地为皮影而生,为皮影而活,最终在牵魂落魄的碗碗腔音乐中而去……”

刘华和吕自强都说,忙娃是个性情中人,他生前常常说:“能懂江湖言,必是穷命人。”他一生都在闯荡“江湖”,他和老伴儿之间的感情相当好。

传说还有这么一个故事,1995年,他去台湾演出,在高雄的沙滩上,老人家第一次看见奔腾的大海,他把鞋脱了,赤着脚去踩水。摄影师很激动,想抓住这个瞬间,可是从左边拍,老人把鞋放在右边;从右边拍,老人把鞋放左边。摄影师很好奇,跑过去看看,才知道那双鞋原来已经破了,老人不好意思让别人看见。但他一直穿着这双鞋,因为那是他老伴儿一针一线给他衲出来的。

郝炳历在台湾高雄的大海边,生怕海水打湿了老伴最后亲手给他做的那双布鞋。张韬摄

摄影师张韬用一张黑白照片记录下了这个瞬间,郝炳历坐在沙滩上,提着一双鞋想要藏起来,羞涩的表情,海浪扑面而来。我曾长久在伫立在这张照片面前,我一直在想,老人在坐在沙滩上的时候,他的心里在想什么。

在华县就是这样,每一个艺人都是一本书,他们的人生是你无法想象的传奇和生动,当你不经意间翻开了一页,你会被他们生命的坚韧和艺术的张力所俘获,无法自拔。

奥运,中华民族在沸腾。

然而这个晚上,吕塬村的村民们在等水,玉米的丰收比什么都重要。而我,在这个晚上听到了一个旷世的故事。我深深感慨,自己到华县,晚了几年。没有看过潘师和郝师搭档唱戏,将是每一个喜欢皮影戏的人终生的遗憾。

错过了,不会再来。

回到北京,常常在深夜看几段潘师和郝师90年代末录制的视频,每每感怀一番,其韵味是永远无法跟现场相比的。
原文来源:《土门日记》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灯影下的千年绝唱 陕西华县皮影戏自助游攻略
灯影下的绝唱-皮影戏
冒孙汐:皮影人生
两个90后,5个平均年龄70岁的老师傅,如何拯救穿越2000年的老手艺
皮影
皮影戏:一门将民间工艺与戏曲完美结合的手工艺术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