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老家华县收苞谷和棉花的记忆

邮箱:3125136050@qq.com


秋收的记忆
作者 张清

老家华县的秋收季节不仅沉甸甸,而且沉甸甸得有些沉重。
印象最深的是收苞谷和棉花,一个用来填饱肚子,一个用来遮身蔽体。简单地说,这两样庄稼收成好了,就基本上解决了温饱问题。但这两种植物其实都不好种:玉米在成长的过程中需要大量的水分,据说一株玉米一生中就要吸收一百多斤的水才能长大;而棉花从下籽的那一刻起就有各种病虫威胁,随时都可能致其于死地,棉铃虫可能是最嚣张、最凶恶的一种。

感觉玉米是低值、高耗且相当熬人的庄稼。一般旱塬地区是没法种植的,如果老天不下一滴雨,玉米就会在结苞以前悲惨地干死,往往颗粒无收,留下一地焦黄焦黄的玉米杆,在风中无助地呆立。离我家只有几公里之遥的外婆家就几乎没收过像样的玉米,后来干脆不种了,别人种豆得豆,他们种玉米只能得到玉米杆杆。

我成长的地方要好得多,几千年来就是很养人的地方,一马平川,适合灌溉,可以用水库里放下来的水,也可用井水,但都很劳人。记不清有多少次大人们必须夜半浇水,只为了不让玉米渴死。星星点点的马灯,或者手电筒的光柱,哗哗的流水声,远处偶尔传来模糊的喊声,就是收玉米前的梦中记忆。

棉花也是一直需要照顾:整枝打杈,除草灭虫,更不用说所有庄稼都少不了的浇水施肥。

一路走来,有时苞谷长得又壮又大,黑油油的,顶上戴着红樱子,繁茂的棉桃也渐渐裂开,露出白云一样的花朵,前景光明,丰收在望,人人脸上都洋溢着由衷的喜悦。

如果赶上好天气,顺利地收获玉米和棉花,那是非常幸运的事情。但老家过去往往是秋收时节雨纷纷,一旦开始下雨,就不停地下,毫不吝啬地下,不管不顾地下。

玉米还好一些,只要人辛苦一点,能在泥里水里把玉米抢回来,放在屋檐下,也无大碍。而棉花就太娇贵了,一旦淋雨,要么烂掉,要么品质严重受损,几乎不再有价值。

收回来的玉米棒子,有些编成串,架起来晾干,冬天有空时再剥粒;有些则当时就必须剥粒,是等米下锅。

没有机械化脱粒的年代,剥玉米粒是很不容易的一件事!小孩也会帮大人干一些。我家里从来没有要求我们剥到太晚,早早就上床休息了,而大人则会剥到很晚很晚。曾经有一位高我一级的学长,秋收季节每天上课打瞌睡,打得很辛苦,打得惊天动地,有时脑门会撞到课桌,发出很大的响声,据说就是剥玉米剥得很晚才能休息,老师屡次三番地告诉他要早些睡觉,不要影响上课。

一个秋收,把娃累得!

秋收,就是剥苞谷把手都剥得生疼生疼,就是同一间教室里学长打瞌睡把脑门磕在课桌上的声音。

也有非常甜蜜的记忆。使用化肥以前,苞谷杆是甜的,非常甜,可以当甘蔗啃着吃,小时候我们叫它“甜甜杆”。掰苞谷时,就是我们小孩收获“甜甜杆”的时候,有时会拖一大捆回来,一根一根地吃。啃皮的时候不小心会把嘴角割破,享受甜蜜的同时,也感到了实实在在的痛!

棉花地里有时会有紫色的野葡萄,比种植的葡萄小很多,但味道很好。

秋收也是和小伙伴分享“甜甜杆”和野葡萄的季节。

图文来源:作者供稿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在咱老家,有一种记忆叫回家秋收,这一组组照片,刷爆了朋友圈!
那些事儿丨刘振兴:记忆中的秋收
秋收
【中州作家】乐悠悠:秋收
山东作家‖【拾落穗】◆李学军
甘肃【百花】秋收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