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全球2000多家门店,销售额是西贝3倍,他如何让中餐厅开遍世界?

文/东极定位·快餐产业研究中心

东极定位产业研究中心,由东极定位战略专家组成,致力于运用战略定位理论,结合多年实战经验,深度研究产业规律,驾驭竞争格局,为中国打造更多强势民族品牌。


中国美食在海外受到追捧,却少有中式餐厅能在全球扩张,中餐在全球化的发展中遇到品牌推广、标准化加工、厨师培养、连锁经营、供应链管理等一些列难题… …

有一家中餐厅披荆斩棘破解了中餐发展中的种种难题,将中餐在全球发扬光大,大多数中国人甚至可能没听说过它的名字,美国人却对它耳熟能详——熊猫快餐。

熊猫快餐在全球拥有2000多家餐厅,遍布全美47个州,足迹远至墨西哥,阿根廷等国家,营收超过203亿元(西贝营收60亿左右),是全球最大的中餐连锁企业,被誉为“中餐界的麦当劳”。

很多读者不禁好奇,熊猫快餐是如何打开西方国家的大门,让中式快餐开遍全球?它如何解决中餐标准化的难题?又如何进行品牌营销呢?带着这些问题,本文将从品牌命名、菜品设计、经营管理、营销创新4个方面,探索熊猫快餐的成功之道。

一、巧借认知,让品牌带着“中国味”

我们从事品牌定位咨询,很注重营造品牌在顾客心智中的认知,而名字是承载认知的一个关键载体,也是信息和心智之间的第一个触碰点。当一家餐厅很小的时候,一个名字所起到的影响力是有限的,所以我们看到街边很多的“无名餐馆”生意依旧火爆。

当一家餐厅要发展成几十家,上百家连锁门店的时候,名字的影响力就变得非常重要,一个好的名字不仅可以传递品牌特色,更能够减少传播的阻力,放大传播效果。

熊猫快餐一开始的名字叫做“顺丰园”,这在中国是一个蕴含着“顺利、丰收”等美好寓意的名字,但是“顺丰园”在美国人的心智中并不容易记忆,并且读起来拗口,不利于大众传播。其创始人程正昌在想将餐厅扩大的时候,发现了这个问题。

当时正值中国的大熊猫在美国火热之时,“中国”“国宝”“大熊猫”这几个词频繁的在媒体端被报道。很多美国人的注意力都被中国独有的物种所吸引,一提起大熊猫,一个可爱、呆萌的形象,立刻出现在美国人的脑海里。

程正昌抓住机遇,给自己的餐厅更名为“熊猫快餐(Panda Express)”。一方面“Panda”这个词,大量的被媒体报道,已经被人们了然于心,不需要再次宣传和教育。

另一方面 “熊猫快餐”中熊猫憨态可掬的品牌形象,会使人联想到中国元素,赋予了品牌浓浓的中国味。程正昌用“熊猫快餐”撬动了顾客心智,这为品牌传播和后期“中国快餐”认知的建立,带来了极大的帮助。

二、因地制宜,做美国人爱吃的中国菜

孙子兵法里常说,“兵无常势,水无常形”。企业的发展壮大,一定要因地制宜,根据环境和竞争对手的不同,灵活地制定战略动作,不能墨守陈规。很多人认为,做中餐馆,菜品一定要正宗,品牌名具有中国特色,菜品也要具有中国特色,但是殊不知,就像中国南方人和北方人口味都会不同一样,中国人和美国人的口味也相差巨大。

熊猫快餐借势“熊猫”认知进行品牌推广的同时,也顺势将中餐进行了改革。一方面,熊猫快餐保留了中国独具特色的“明火炒菜”, 最大程度保持中餐的色、香、味,使菜品具有“锅气”。另一方面,他们根据美国人的口味,研发出“酸甜中带有一点辣”等系列菜品。

不仅如此,熊猫餐厅根据美国人不会用筷子的特点,还特意发明了一种叉筷结合的餐具,使其既具有中国特色,又便于美国顾客用餐。

熊猫快餐从口味到餐具在保留中国特色的同时,入乡随俗,中西合璧,进行菜品创新改造。这一些列的改革,让熊猫餐厅走向了快速发展的道路。但是问题也随之而来,中餐最难的是标准化,如何解决口味稳定、出菜速度、人员管理等问题,是摆在熊猫快餐面前的难题,那么熊猫快餐是如何解决这一困难的呢?

三、创新管理,解决中餐标准化的世界性难题

我们研究了熊猫快餐标准化的过程,下面将从菜品管理、战略单品打造、调料搭配、数据化管理这四个方面入手,进行举例,希望带给中国餐饮企业一些启发。

1、采取“少而精”的模式,简化菜品管理

很多餐饮企业一味的增加菜式,追求面面俱到,其实犯了贪多求全的毛病。餐饮系统需要有减法思维,因为每一个菜品都涉及到食材采购,当天无法销售的食材会变成损耗,菜品数量的增加也意味着加工时间、人工成本的增加。

熊猫餐厅在菜品的选择上,主张为菜品瘦身,坚持砍掉销量不高的菜品,集中精力推广受大众喜爱、加工简单、容易形成标准化的菜品,整个门店的SKU常年保持在20个以内。通过菜品瘦身,熊猫餐厅不仅减轻了供应链的压力,也为后面门店快速复制和连锁化经营打下了基础。

2、打造战略单品,带动整体销量

同时用100分力气去做1个菜和用100分力气去做50道菜,做出来的品质也会大不相同。虽然熊猫快餐的菜品不多,但是它把每一道菜做精做细,口味做到无可挑剔。

经过不断地菜品迭代和口味调整,熊猫快餐打造出了“橘子鸡”这个战略单品。据统计,熊猫餐厅中30%的销量都来自于橘子鸡,美国热播的电视剧《生活大爆炸》中,主角一行人每周都会外带一次熊猫快餐,其中橘子鸡就是他们的最爱。在美国,橘子鸡甚至已经成为中餐的一个代表性菜品。在战略单品的带动下,其他产品也逐渐被消费者所接受,销量也同步增加。

3、用复合调料和标准流程,代替厨师经验,解决口味稳定的问题

熊猫创始人程正昌少年时期在日本读书,青年时期便开始在美国创业,他吸收了日式的效率运营和美式的管理经验,并将其融合之后,运用在熊猫快餐的标准化管理上。

熊猫快餐将每道菜的配方“实验室化”,即将调料精准到克,依据菜品的不同,事先搭配好,做成复合调料,再分别配送到每一家分店,让厨师简单取用。

除了调料之外,做一份菜需要多少克肉、多少克酱料、多少克油、多少克汤汁,都有统一的标准和操作流程,这样可以最大限度的保证毎道菜的口味统一。标准化之后的效果也是立竿见影,即使是没有任何经验的厨师,也可以做出符合标准的口味。

4、通过数字化管理,全面提升运营和监管效率

数字化管理可以帮助餐饮企业提升内部运营效益、优化库存、评估菜品热销程度、管理门店等。中国的很多餐厅,在2000年以后才逐步接触到数字化的门店管理系统,但是早在上世纪80年代,熊猫餐厅就是当地唯一使用标准化、数据化管理系统的中餐厅了。

提到熊猫快餐领先的数字化管理系统,就不得不提到餐厅的老板娘蒋佩琪,她是电子工程学博士,在熊猫快餐的发展过程中,她利用自身专业的软件知识,自主研发了后台管理系统——“熊猫自动工作站”。

这套系统极大地优化了熊猫快餐的供应链管理、人员管理、门店管理,并且熊猫快餐各个门店之间,还可以运用此后台系统分享信息、追踪库存,根据库存自动添购食材等。数字化的管理,帮助熊猫餐厅大量减少了人力成本,极大提高了管理效率。

熊猫快餐创始人:程正昌、蒋佩琪夫妇

四、营销创新:降低顾客试错成本,用全菜品试吃踢开美国大门

很多餐饮品牌都在思考,最有效的拓客方式是什么?我们在辅导餐饮、粮油等品牌的过程中发现,对于“食用类的产品”,最简单有效的拓客方式不是打折和送优惠券,而是让潜在顾客品尝到你的产品。

现在很多企业都在讲体验经济,包括如何优化自身产品和服务的体验,如何让顾客体验到你的产品等等,在这方面,熊猫快餐无疑是体验式营销的排头兵。

为了打开市场,让更多的美国人了解熊猫中式快餐,程正昌开始实行“体验试吃机制”。每位顾客在点菜前可以先试吃任意菜品,即使尝遍了所有菜品不下单也没关系。这项体验机制,为顾客打开了一扇美食的大门,很多美国人都会愿意尝试,一旦试吃后觉得味道不错,就会纷纷购买。

与此同时,为了带给顾客食品安全和健康的感官体验,打消他们对中式餐饮的消费顾虑,熊猫快餐将每道菜都标明原材料、烹饪方法、所用调味品等,让顾客在点单前,就可以清楚的了解菜品的品质。

“体验试吃”,帮助美国顾客降低了试错成本,带来了心理上的安全感,此项制度帮助熊猫快餐平稳度过了最艰难的品牌初创期。此后,熊猫快餐将“试吃”的传统沿用至今,作为推广新菜品和拓展新顾客的一把利器。

结 语

中华饮食文化博大精深引起了美国人探索中国美食的好奇心。熊猫快餐通过巧借认知,让自己从发音蹩脚的“顺丰园”,摇身一变,成为美国人民喜爱的“大熊猫”。根据美国人的喜好,将中餐彻底本土化,打造出适合美国人口味的中餐,最后通过精简SKU,打造战略单品,用复合调料和标准流程,代替厨师经验等一些列的运营策略,打牢了品牌基地。

中华复兴的时代,中餐品牌的崛起必然势不可挡。这是大势所趋,但是也需要正确的战略指引。毫无疑问,熊猫快餐在品牌命名、餐饮标准化和全球化扩张等方面做的都非常优秀。我们希望熊猫快餐案例能够给中国餐饮品牌以启迪,推动中餐品牌大步走向世界!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永不进中国”的熊猫快餐终于低调在中国开店了
拳打汉堡,脚踢披萨,熊猫快餐凭啥成为全球中式连锁快餐第一品牌?| 推荐
【公司新动态】没有“熊猫”的熊猫快餐,凭什么能成为中式快餐第一?
麦当劳后院起火!北美第一中餐品牌,全球开店2000家
大爆炸|你知道连锁餐饮企业最大的痛点是什么吗?
一年营收203亿!在美国开了802家连锁店,这位扬州人火了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