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秋分:阴阳相半寒暑均,昼夜亦平心亦平

琴弹南吕调,风色已高清。

云散飘飖影,雷收振怒声。

乾坤能静肃,寒暑喜均平。

忽见新来雁,人心敢不惊?

唐·元稹《咏廿四气诗·秋分八月中》

秋分,是我国传统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十六个节气,也是秋季的第四个节气。

《淮南子》:“(白露)加十五日,(斗)指西中绳,故曰秋分雷戒,蛰虫北乡,音比蕤宾。”

今年的秋分为09月23日14时50分届时太阳至黄经180°,届时大家记得换月将到辰。

秋分,八月中。分者半也,此当九十日之半,故谓之分
汉·董仲舒《春秋繁露·阴阳出入上下》曰:“至于中秋之月,阳在正东,阴在正西,谓之秋分。秋分者,阴阳相半也,故昼夜均而寒暑平。”
秋分不但是秋季的一半,还是昼夜的一半。秋分时,太阳光直射点到秋分点黄经180°),几乎直射地球赤道,全球各地昼夜等长秋分过后,太阳直射点继续由赤道向南半球推移,北半球各地开始昼短夜长,即一天之内白昼开始短于黑夜;南半球相反。故秋分也称降分。而在南北两极,秋分这一天,太阳整日都在地平线上
【秋分·三候】
秋分有三候:一候雷始收声;二候蛰虫坯户;三候水始涸
【一候·雷始收声
雷始收声。
鲍氏曰:雷二月阳中发声,八月阴中收声入地,则万物随入也。
古人认为雷是阳气盛而发声形成的,所以春分二候时,阳在阴内不得出,故奋激为雷。
秋分后阴气开始旺盛,所以也就不再打雷。因此,“雷收声”不但标志着暑气的终结,也是意味着秋寒的开始。
如果冬季还有打雷的事情发生,那么多半是有人在渡劫了~~
【二候·蛰虫坯户
蛰虫坯户。
蛰,指动物冬眠,藏起来不吃不动;淘瓦之泥曰坯,细泥也。
按《礼记注》曰:坯益其蛰穴之户,使通明处稍小,至寒甚乃墐塞之也。
由于天气变冷,昆虫们开始陆续藏入穴中,准备冬眠,并且用细土将洞口封起来以防寒气侵入洞中。
【三候·水始涸
水始涸。
《礼记注》曰:水本气之所为,春夏气至故长,秋冬气返故涸也。
也就是说冬季干涸是水的本性所致。
《尚书·洪范》:水曰润下。
所以“下沉”是水的本性。而春夏阳气上升,将水气顶了起来,因此水气置于地表。所以春夏水分充足。这也是为什么“春江水暖鸭先知”的道理。
而到了秋冬季节,阳气衰弱,阴气下沉,水的本气便更加显露,水开始“下沉”。
在自然现象中,秋季天气干燥,湖泊与河流中的水量变少,一些沼泽及水洼处便会干涸起来。
【秋分·习俗】
【祭月】
“春分祭日,秋分祭月,乃国之大典。”
在古代,秋分是皇家重要的祭月大典之日。
《淮南子》有云:日者阳之主也,月者阴之宗也。
《礼记·祭义》:日出于东,月出于西,阴阳长短,终始相巡,以至天下之和。
天地是万物的载体但不能育化万物。而日月交替则产生了阴阳的变化,阴阳交替则明四季、规律自生,从而万物化育得以生长。
所以祭祀日月一直同祭祀天地一起被列入皇家的常规祭祀。
现在北京的月坛公园,就是原明清两代祭月大典的地方。月坛内供“夜明神”,夜明神”是国祀体系的月神,与宗教的“太阴星君”、神话故事的“嫦娥”不同,是历代朝廷的正祀之神。另有“夕月坛”,以五星、二十八宿、周天星辰共一坛。
另外,由于月亮是白色的,所以月坛的门、柱、台阶、瓦都是白色的,祭品、祭器、祭服也都是白色的,在众祭坛中可谓独具一格。
同时,由于祭月仪式属于“天地日月”四大祭祀之一,其级别也比较高。不但规定了迎神送神过程中的跪拜礼仪,也规定了皇帝亲临祭月的具体年份、参与典礼的大臣类别以及遇到特殊情况时的应急处理方案。
《明嘉靖祭祀》记载:“秋分祀夜明于夕月坛。”又曰:“夕月坛每三岁一祭。祭以丑、辰、未、戌年行事。朝日则遣文臣,夕月则遣武臣。”
到了清代,祭月仪规更为完整,并专门设立了祭月部门——夕月坛祠祭署,专管祭祀之事,掌典守神库,按时巡视,督役洒扫,并管修理墙宇、树艺林木等。《清史稿·职官志》载:祠祭署设置奉祀官一人,级别为从七品,设祀丞一人,从八品,另有执事生一人。
【秋后问斩】
在影视剧中,多有“秋后问斩”的情节。那么这个“秋后”具体指什么时间呢?
“秋后问斩”之“秋后”非立秋之后,而是指秋分之后。
贞观中制:"从立春至秋分,不得奏决死刑。其大祭祀及致斋日、朔、望、上下弦、二十四气、雨未晴、夜未明、断屠日月及假日并不得奏决死刑。"
《五代会要·卷十》曾载:(后唐)准诸狱例,立春已,秋分已前,不得奏决死刑,违者徒一年。今寺司相次有案牍,若准律文,候秋分后申奏,必虑刑狱迟留者。
而且在大臣们的表章中,也会直接明确为秋分。“但以罪非恶逆,据法合至秋分。”、“奉牒准律文处分者,已帖县准牒待秋分后举处分讫。”......
也就是说,并非一入秋就可以对犯人进行死刑,只有到秋分之后、立春之前的这段时间,才可以执行死刑。其主要也是为了体现人文关怀,以配大自然的肃杀之气。
当然,对于恶贯满盈之人不入此列。

“如是事系军机,须行严令。或谋逆恶,或蓄奸邪,或行劫杀人,难于留滞,并不在此限。”遇罪无可恕,还是可以立即执行的~~

【修仙考察】
秋分,在古代的修行人心中,是个重要的考核日。
据南北朝时期的道经《上清洞真解过诀》所载:“盖秋分之节者,气处清虚,太和之正日也。众真诸仙,是其日皆听讼焉。又地上刺奸吏部境诸仙官,并纠奏所在道士之功过,及万民有罪死生者也。
相当于仙界对人界的相关人员进行年度品行考核日。无论是道士、仙家还是普通修仙者,其上级领导都会在秋分这天对其一年的功过一一进行核实。
而且考核监督都有专人负责。在宋·《太平广记·女仙十二》中,便记载着“考官崔少玄”的来历。
崔少玄,唐汾州刺史崔恭的小女儿。其母梦见神人而受孕,乃十四月而生崔少玄。十八岁时嫁卢倕,后随夫赴闽中上任。路建溪时,遇神人得知前世因果。后告夫言“少玄虽胎育之人,非阴骘所积。昔居无欲天,为玉皇左侍书,谥曰玉华君,主下界三十六洞学道之流。每至秋分日,即持簿书来访志道之士......”崔少玄在天庭当差时就主要负责每秋分日对修道之人进行考核。
清官修《全唐文·卢陲妻传》中亦有书“(崔少玄)言於夫曰:余虽胎育人世,质为凡女,本金阙玉皇侍书。每秋分,辄领群仙府刺落丹诚录修学者名氏,多由触染而堕本金阙玉皇侍书。每秋分,辄领群仙府刺落丹诚录修学者名氏,多由触染而堕......”
尤其是当代修真和穿越者的数量屡创历史新高,所以特别要提醒各位喜好修仙的道友,秋分之日一定要谨言慎行,以免撞到枪口上,影响日后的大好前程~~
正如《仙忌真记》云:子欲升天慎秋分,罪无大小皆上闻,以罪求仙仙甚难,是故学道为心寒。
即便自身再优秀,考核小组正评审时,你闹着要升职、升阶,确实也很招人烦。
而且不但修仙之人要谨言慎行,常人也多需注意。
明《遵生八笺》引《千金月令》载:“秋分之日,勿杀生,勿用刑,勿处房帷,勿吊丧问疾,勿大醉。君子当斋戒静专以自检。”
所以各位有修仙欲望的朋友们一定要注意!不要上了黑名单,以免渡劫失败,弄的魂飞魄散~~
【粘雀子嘴】
“麻雀叽叽喳,米糕香又黏,封住雀儿嘴,庄稼收成好。”
秋分前后,稻谷成熟,为防止鸟雀偷吃庄稼,便有了用糯米团子“粘雀子嘴”的习俗。
届时人们会将煮好的糯米团子叉在细竹杆上,并置于室外、田边、地坎。寓意鸟雀吃后,嘴便会被糯米团黏住,这样就不能再吃庄稼了。
不过现在麻雀已经属于国家保护的“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经济、科学研究价值”的三有保护动物。抓捕20只以上便会构成刑责。如果在禁猎区或禁猎期内使用禁用的工具或者禁用的方法狩猎的,则一只也不行。
所以再要“粘雀子嘴”时可需要注意了哦。

【中国农民丰收节】
秋分时节,风和日丽,丹桂飘香,蟹肥菊黄,正是一派瓜果飘香谷满仓的丰收景象。传统意义上,秋分既是秋收冬藏的终点,更是春耕夏种的起点,正如中国华北地区的一句农谚所言及的:“白露早,寒露迟,秋分种麦正当时。
2018年6月2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关于同意设立“中国农民丰收节”的批复发布,同意自2018年起,将每年秋分设立为“中国农民丰收节”,这是第一个在国家层面专门为农民设立的节日。
“中国农民丰收节”,既是对传统“二十四节气”这种古人智慧结晶的致敬与传承,同时更加体现了当代中国人知晓自然更替,顺应自然规律和适应可持续的生态发展观。节气时令的“摇身一变”,是传统文化有机融入现代生活的一种契机与自然而然。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二十四节气·二十四食之秋分
二十四节气之一——春分——2017年2月27日——丁酉年二月初二日——龙抬头
今日春分,送你一份养生攻略
春分
二十四节气之春分
秋分日-丰收节-遇老友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