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立冬:天地始冻,万物闭藏

霜降向人寒,轻冰渌水漫。

蟾将纤影出,雁带几行残。

田种收藏了,衣裘制造看。

野鸡投水日,化蜃不将难。

唐·元稹《咏廿四气诗·立冬十月节》

立冬,是我国传统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十九个节气,也是冬季的第一个节气。

《淮南子》:(霜降)加十五日,(斗)指蹄通之维则秋分尽,故曰有四十六日而立冬,草木毕死,音比南吕。

今年的立冬为11月08日00时36分,届时太阳将行至黄经225°,此后便进入了癸卯年的癸亥月,人们亦将正式进入冬天。
何为冬季?
《三礼义宗》曰:冬,终也,立冬之时,万物终成为节名。
《孝经纬》曰:斗指乾,为立冬,冬者,终也,万物皆收藏也。
《月令》曰:天地不通,而闭塞成冬也。
冬季是万物闭藏、休养生息的季节。
冬季之风亦称之为“不周风”,何也?
不周者,不交也。立冬之时,阴阳未合化,言消息纯,有坤无阳。
立冬,便是这始建冬季之时。从此时开始,大自然变得沉寂和冷清
【立冬·三候】
立冬三候:一候水始冰;二地始冻;三雉入大水为蜃
《易通卦验》则载:立冬,不周风至,水始冰,荠麦生,燕雀入水为蛤。
均为入冬之象。
立冬过后,北半球日照时间继续缩短,正午太阳高度也继续降低,大自然获得的太阳辐射量越来越少。但由于此时地表还贮存有一定的热量,故尚有“积热”,还不至于过于寒冷。
在南方地区,从立冬至小雪期间,加之雨干燥,还时常会出现风和日丽、温暖舒适的“小阳春”天气。而北方则多会出现雨雪降温天气,直接拉低气温。
【一候·水始冰】
水始冰。
立冬之后,气温下降,阳气沉入地底,水面开始结冰。
但此时“水面初凝,未至于坚也。”,因此还不能上冰玩耍。
【二候·地始冻】
地始冻。
五日后,气温持续下降,土气凝寒,地面开始冻结,但还未冻到开裂的程度,即所谓“未至于拆”。
如此时水面和土地都未冰冻的话,则说明阳气盛而阴气不足,此冬将是一个暖冬。空气和地表中的有害细菌等不能被冻死,来春势必影响农作物生长和人们的身体健康。
故此《周书·时训》有云:“水若不冰,即阴之有负,国用匮乏;地若不冻,即灾咎之征。”亦是说明阴阳不调所引发的危险。
【三候·雉入大水为蜃】
雉入大水为蜃。
一说“燕雀入水为蛤
雉,野鸡;蜃,大蛤。
《孔子家语》曰:鸟鱼生阴而属于阳,故皆卵生。鱼游於水,鸟游於云,故立冬则燕雀入於海化为蛤。

《搜神记》言:千岁之雉,入海为蜃;百年之雀,入海为蛤。

蛤蜊在初冬为当时人们的时令物,而且颜色和纹路看起来和燕雀相似。所以燕雀不见,人们认为燕雀入海化成蛤。

宋《东京梦华录》载:(立冬)时物:姜豉、类子、红丝、末脏、鹅梨、漓理、蛤蜊、螃蟹。

另外相传,死在海边的燕雀,因为尸体会引来蛤蜊相食,所以人们可在燕雀的身边发现很多蜊,因此有此一说。

【立冬·习俗】
冬祀,是古代较早的一项重要的祭祀活动。冬属北,北属水,水色为黑。所以冬祀的主要对象就是“黑帝”,即代表北方的神灵。
《礼记·月令》曰:孟冬之月,是月也,以立冬先三日,太史谒於天子曰某日立冬,盛德在水。天子乃齐。立冬之日,亲率公卿大夫以迎冬於北郊。还乃赏死事,恤孤寡。
《续汉书·礼仪志》载:立冬之日,百官皆衣皂,迎气黑郊。
《淮南子》亦载:立冬之日,天子亲率三公九卿大夫以迎岁于北郊。
冬祀作为皇帝需要亲自参与的重大祭奠,一直延续到了清代。
“还,乃赏死事,恤孤寡。”皇帝在立冬祭黑帝之后,还要对孤寡老丧之人发放慰问金,以示慰问。
到了宋代,立冬体恤的事和道教结合到了一起。宋《梦粱录》载:立冬日,朝廷差官祀神州地、天神太乙。十五日,水官解厄之日,宫观士庶,设斋建醮,或解厄,或荐亡。立冬之后,如遇瑞雪应序,朝廷支给雪寒钱关会二十万,以赐军民。官放公私赁钱五七十,以示优恤。
立冬是标志秋冬交替的节气,正所谓“履霜而知坚冰至”,立冬的天气也预示着接下来整个冬天的整体状况,而冬天的情况又会影响来年春种的情况。所以古人常在立冬这天,通过立冬的阴晴来占卜来的丰歉。
明徐光启在其《农政全书》中就曾记载道:“十月立冬晴,则一冬多晴。雨则一冬多雨,亦多阴寒……
农谚中“立冬晴,五谷丰”、“立冬晴,养穷人”、“立冬晴,养情人”则是多立冬候卜的通俗化表述。
立冬过后,进入冬天,人们也需要外力驱寒。在清代,住在京师的人惯例在每年十月初一日添设煤火,第二年二月初一日撤火。火炉系不灰木为之,白于矾石,轻暖坚固。看来现在北方11月15日的集体供暖也是有历史渊源的。
立冬也是买冬储菜的季节。
宋《东京梦华录》记载:“是月立冬前五日,西御园进冬菜。京师地寒,冬月无蔬菜,上至宫禁,下及民间,一时收藏,以充一冬食用。于是车载马驼,充塞道路。”
到了冬季,天寒地冻,再无新鲜蔬菜上市,所以无论是皇宫内院还是平民百姓,都要抢购时蔬,以备一冬食用。
随着大棚的推广,什么时候都会有新鲜的蔬菜上市,此“车载马驼,充塞道路”难以再见。不过至今在北方立冬前后,人们还有买冬储大白菜的习惯,但是较八九十年代,储存的人和数量已少了好多。

除了购买过冬食用的蔬菜,人们也会开始购买“宪书”。

“颁历授时,国之要政。古代帝王颁行正朔而四海奉之。在古代没用什么万年历,历书由国家机关统一颁布。明清两代则由钦天监负责每年统一颁发,规范全国的时间基准。由于天文历法完全掌握在朝廷手中,不许私人研究及编制。“伪造(宪书)者依律处斩。有能告捕者,官给赏银五十两。”

颁历每年十月份进行,颁历以后,大小书肆便开始出售宪书,衢巷之间亦有负箱唱卖者。

【立冬·养生】
立冬意味着冬季的到了。也到了万物闭藏的时节。
《黄帝内经》有云:“冬三月,此谓闭藏。水冰地坼,无扰乎阳,早卧晚起,必待日光,使志若伏若匿,若有私意,若已有得,去寒就温,无泄皮肤,使气亟夺,此冬气之应,养藏之道也。逆之则伤肾,春为痿厥,奉生者少。
冬季,水面结冰,大地冻裂,此时阳气内藏。所以此时人们不宜再扰动阳气,要早睡晚起,必待太阳升起后再起床,并要远离严寒之地。而且务必要把自己裹严实了。
后唐·马缟《中华古今注》载:“汉文帝以立冬日,赐宫侍承恩者及百官披袄子。”又“大帽子本岩叟野服,魏文帝诏百官常以立冬日贵贱通戴,谓之温帽。”可见在古代,对于冬季保暖从上至下都很重视。
当今社会,暖气、空调比比皆是,更不应因此而穿的单薄露出肌肤。如此时肤腠开启出汗则会使体内阳气大量丧失,来年春天则会出现四肢痿弱逆冷的病症,这都是阳气不足的表现。
冬季草木凋零,蛰虫伏藏,万物休止,冬眠以待,为来春勃发而做准备。
立冬适度进补,有助于体内阳气的升发而民间素有“立冬进补,来年打虎!”的说法。
元·忽思慧《饮膳正要》中写道:“冬气寒,宜食黍,以热性治其寒。”
冬季最适宜吃温补之食以防寒。
而立冬在注意防寒保暖、温性进补的同时,但也要注意滋阴润燥。
如果此时过分的进补,则会出现上火的症状。
如有慢性疾病或体虚的人一定要注意。如一味的进补,不但不能起到补虚之目的,反而会加重病情,这也是一大禁忌。
冬者五行属水,在人为肾,而阳气藏之于肾。故冬季养藏,不要伤肾,否则“奉生者少”。
故此在立冬时节,适宜晒背,并在睡前拉伸膀胱经,以便打通肝肾两经,引气入肝肾,补阳气之源,将比什么食补、药补都更养生。
另外,广济方载:立冬日,采桑叶一百二十片,年多采十片,每用十片遇洗眼日期煎汤洗之治眼百疾。正月初三、二月初一三月初三、四月初九、五月初五、六月初六、七月初三、八月二十五、九月十二、十月十三、十一月十四、十二月初九洗眼日
不知此法可行否。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今日立冬,万物始收藏,养生亦有道,三九补一冬,来年无病痛!
立冬
立冬丨思念暖
立冬养生全攻略!明年身体好不好,就看这几天!
二十四节气 • 立冬
节气|于丹:立冬,朔风起,万物藏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