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重视疼痛,不再忍受:疼痛管理行业发展可期

2002年,世界疼痛大会达成共识,慢性疼痛是一种疾病。

2007年,中国原卫生部为适应我国临床医学的发展和患者对医疗服务的需求,决定在《医疗机构诊疗科目名录》中增加一级诊疗科目“疼痛科”。

2014年,原卫计委评选出6家疼痛重点专科,分别是卫计委中日友好医院、山东省立医院、南昌医科大学第一医院、广医二院、深圳南山医院、成都华西医院的疼痛科。

2016年,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卫计委中日友好医院的疼痛科和全国的200余家医院成立了疼痛专科医疗联合体,推动技术资源向基层医院下沉,促进疼痛专业在不同省域、地域的均衡发展。

根据原卫生部颁布的《医疗机构诊疗科目名录》规定,疼痛科的主要业务范围为慢性疼痛。中国是世界上疼痛患者人群最大的国家之一,慢性疼痛患病率高达12.1%。随着中国疼痛患者对慢性疼痛的管理意识逐步增强,加上分级诊疗制度的落地推动疼痛科室建设普惠,中国疼痛管理行业近五年来发展迅速。

疼痛管理,是疼痛科的核心服务内容

疼痛科主要围绕慢性疼痛的诊断和治疗提供相关服务。疼痛管理集中了基础医学、临床医学、生物医学工程以及多种边缘科学中与疼痛有关的基本理论和诊疗技术,涵盖了患者教育、疼痛评估、药物与非药物治疗和监测等环节,是一门具有着疼痛学科的自身理论和诊疗技术体系,综合运用多学科理论和技术,临床与基础密切结合的综合性学科。

在临床案例中,疼痛科治疗的案例可主要分为:头面部疼痛、颈、肩、腰腿疼痛、神经痛、风湿类及痛风性疾病、肌腱、滑液囊疾病、各种癌性疼痛,以及非疼痛性疾病。

疼痛管理的诊疗与治疗已有大致路径

疼痛在临床表现上具有多样性和差异性,患者疼痛的感受和耐受与个人体质、心理及社会因素等都有密切关联,因此疼痛科的临床诊断相对复杂,目前没有统一界定的治疗标准。当前中国疼痛管理行业主要遵循以下疼痛诊断流程对患者症状进行判断,以进行后续治疗。

患者在接受疼痛诊疗后,医师会根据诊断结果确定疼痛管理和治疗方案,方案的制定主要参考1990年中国原卫生部根据世界卫生组织推荐的“三阶梯止痛原则”而制定的《癌症病人三阶梯止痛疗法的指导原则》,根据患者的轻度、中度、重度疼痛确定个体化疼痛管理和治疗方案。

疼痛管理行业已形成完整产业链

中国疼痛管理行业的产业链已逐步完善并形成规模,为中国疼痛管理市场提供良好发展环境。

Ø 中医与西医供货商区分上游供货市场

中国疼痛管理产业链上游参与主体为疼痛管理设备供应商。按照疼痛管理专科的治疗学科为维度进行分类,疼痛管理市场上游参与主体可分为西医疼痛管理设备提供商和中医疼痛管理设备提供商两类。西医疼痛管理设备提供商主要提供疼痛治疗仪、手术耗材等医疗器械,以及相关辅助药物,花费占总成本约60%。中医疼痛管理设备提供商主要提供中药熏蒸仪、电灸综合治疗仪等仪器,花费占总成本约40%。

Ø 疼痛管理产业链中游业态日渐丰富

疼痛管理产业链中游主体为提供疼痛管理服务的机构或企业,目前,中国疼痛管理产业链中游主要由公立医疗机构和私营疼痛管理服务企业两大主体构成。中国疼痛管理行业由公立医疗机构发起于21世纪初,公立医疗机构病患群体更大、医疗技术更尖端、案例经验积累更丰富,主导中国疼痛管理行业的发展。近5年,随着国家出台政策支持私营医疗服务机构,疼痛管理初创企业发展迅速,代表性企业包括新云医疗、北京禾浦诊所、川派医生集团等。。

Ø 疼痛管理将造福广大慢性疼痛群体

疼痛管理产业链下游主体为慢性疼痛患者。根据2018年中国公立医院疼痛科就诊数据统计,中国疼痛科临床案例主要集中在腰臀腿痛,占比高达50.8%,其次是颈肩上肢痛和胸背痛,占比达18.2%和13.5%。预计,未来中国疼痛管理行业中游机构和企业将根据下游患者群体的分布,提供针对性服务,如针对临床案例最多的腰臀腿痛人群,提供标准化、流程化、高效率的疼痛治疗方案。

需求群体拉动市场规模增长

随着医疗改革不断深入,分级诊疗制度的落地推动疼痛科室建设普惠,中国疼痛管理行业发展近五年来发展迅速。根据疼痛市场的需求量和平均案例价格统计,2014至2018年,中国疼痛管理行业市场规模从210.0亿元增长至781.5亿元,年复合增长率达到38.9%。未来五年,受到资本寒冬影响,资本对疼痛管理企业对投资将有所收紧,中国疼痛管理行业市场的增量主要靠患者群体的需求拉动。

疼痛管理行业发展可期

Ø 寻求群体持续扩张

(1)患者群体庞大

中国全年龄层疼痛患者占比约为35-40%,至少约有4-5亿人受到疼痛困扰。其中,30-40岁人群中, 疼痛患者占40.9%,50-60岁人群中,疼痛患者占81.0%,60岁以上人群中,疼痛患者占82%。50岁以上的中老年人是中国疼痛患病群体中的主要构成人群。中国疼痛患者基础群体庞大。伴随疼痛患者日益增长的疼痛诊断和治疗需求,中国疼痛管理行业的开始出现并快速发展。

(2)老龄化加速需求扩张

中国人口老龄化进程加速,50-70岁的疼痛患者群体数量持续上升,成为拉动疼痛管理行业发展的主要动力。截至2018年底,全国65岁以上老年人口已达到16,658万人,占总人口的11.9%,2014年末,中国65周岁及以上人口仅有13,755万人,占总人口的10.1%。中国人口老龄化持续加深,在疼痛管理市场上形成两方面的刚性需求:①老年人的日常疼痛管理护理需求;②老年患病人口在常规医院治疗后的持续性康复治疗于疼痛管理需求。疼痛管理行业迎来行业发展契机。

 

Ø 市场发展空间巨大

中国疼痛管理行业起步较晚,有待进一步扩张,未来基层门诊的发展将为疼痛管理专科的设立提供更多潜在发展空间。伴随医疗改革的不断深入,政府政策对分级诊疗的持续推动,预计未来患者将逐渐从医院门诊向基层门诊分流,2020年基层门诊收入将比2014年上升215.8%。届时,随着疼痛专科在基层门诊的持续普惠发展,疼痛管理行业将借助基层门诊的市场空间释放,获取更多病患资源,推动疼痛管理市场扩容,促进疼痛管理行业的发展。

加强中西医方案融合成为重要发展方向

中西医疼痛管理方案相结合,取长补短,可有效提升疼痛管理效率和安全性,中西结合成为疼痛管理发展新方向。此外,中西结合方案可免除患者对单一治疗方案的不信任现象,有利于吸引更多在方案选择上存在迟疑的患者,扩张潜在用户规模。

深度见解:疼痛管理拥有庞大的潜在需求群体,发展空间大

伴随政策对基层医疗和分级诊疗的支持,以及中国疼痛患者的疼痛管理意识增强,疼痛管理成为医疗服务的热门领域之一。近十年,中国疼痛管理行业在企业数量与治疗方案等多个方面持续发展。                

中国疼痛管理行业需求群体持续扩张是驱动行业发展的重要因素,老龄化加速需求扩张是发展的主要增力。在中国范围内,中国全年龄层疼痛患者占比约为35-40%,至少约有4-5亿人受到疼痛困扰。此外,中国人口老龄化进程加速,50-70岁的疼痛患者群体数量持续上升,成为拉动疼痛管理行业发展的主要动力。

基层门诊的发展将为疼痛管理专科的设立提供更多潜在发展空间。疼痛管理行业当前主要由设立于公立医院的疼痛专科拉动,其中,基层医院的疼痛门诊发展较为滞后。伴随医疗改革的不断深入,政府政策对分级诊疗的持续推动,预计未来患者将逐渐从医院门诊向基层门诊分流,2020年基层门诊收入将比2014年上升215.8%。届时,随着疼痛专科在基层门诊的持续普惠发展,疼痛管理行业将借助基层门诊的市场空间释放,获取更多病患资源,推动疼痛管理市场扩容,促进疼痛管理行业发展。

点击收藏

  • 本报告著作权归头豹所有,未经书面许可,任何机构或个人不得以任何形式翻版、复刻、发表或引用。若征得头豹同意进行引用、刊发的,需在允许的范围内使用,并注明出处为“头豹研究院”,且不得对本报告进行任何有悖原意的引用、删节或修改。

  • 本报告分析师具有专业研究能力,保证报告数据均来自合法合规渠道,观点产出及数据分析基于分析师对行业的客观理解,本报告不受任何第三方授意或影响。

  • 本报告所涉及的观点或信息仅供参考,不构成任何证券或基金投资建议或其他决策建议。本报告仅在相关法律许可的情况下发放,并仅为提供信息而发放,概不构成任何广告或证券研究报告。在法律许可的情况下,头豹可能会为报告中提及的企业提供或争取提供投融资或咨询等相关服务。

  • 本报告的部分信息来源于公开资料,头豹对该等信息的准确性、完整性或可靠性不做任何保证。本报告所载的资料、意见及推测仅反映头豹于发布本报告当日的判断,过往报告中的描述不应作为日后的表现依据。在不同时期,头豹可发出与本报告所载资料、意见及推测不一致的报告或文章。头豹均不保证本报告所含信息保持在最新状态。同时,头豹对本报告所含信息可在不发出通知的情形下做出修改,读者应当自行关注相应的更新或修改。任何机构或个人应对其利用本报告的数据、分析、研究、部分或者全部内容所进行的一切活动负责并承担该等活动所导致的任何损失或伤害。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疼痛门诊管理制度
3亿疼痛患者4000亿市场!疼痛行业发展现状观察与思考
深耕医药行业多年,他如何以基层医疗服务卡位万亿大健康市场?
健康管理:未来医疗健康的五大趋势!
诊所创业被忽视的真相:患者最看重的从来都不是技术
创建呼吸慢病管理新模式 合力推进全程管理进程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