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清平乐》中范仲淹出场被怼,历史上的他做了何事改变应天书院?

《清平乐》开播,文人中晏殊出场最早,随即便是写下《岳阳楼记》的范仲淹。范仲淹的名字在电视剧的第一次出现,是晏殊被贬应天府知府还未离京时给宋仁宗上书,表示自己想要改变书院的育才方式,劄子中提到了范仲淹曾经对他说过的话:“范仲淹有一言最得我心,他说读书人的忧天下之心比辞藻重要而今许多学子常以典故辞藻沾沾自喜,凌驾于人”。宋仁宗读罢当时回复晏殊:“先生不如以应天府知府身份改革应天府书院。”

范仲淹成了晏殊改革书院的助力,到应天府教书。应天府书院门口,穿着如平常百姓的范仲淹被学生们嘲笑,说他邋遢、落魄,简直有辱斯文。范仲淹问学生们何为斯文,自己怎么有辱斯文,直接换来学生们集体用《相鼠》怼:

相鼠有皮,人而无仪!人而无仪,不死何为?相鼠有齿,人而无止!人而无止,不死何俟?相鼠有体,人而无礼!人而无礼,胡不遄死?

小佛看到此剧情时,马上就想起了晏殊在奏折中提到的范仲淹的那句话,应天府书院的学生们正是以辞藻沾沾自喜,凌驾于人之上,不让范仲淹有一句回答的机会,就算是回答,也视而不见,听而不闻。

历史上真实的范仲淹的确在为母亲守孝时在应天府,也确实受时为应天府知府的晏殊之邀到应天府学任职,执掌应天书院教席。范仲淹在应天府书院不单单教书,更做了其他一些重要的事情来改变应天府书院。

范仲淹到应天府书院之后,力求改变学生风气,希望学生们知道,书院培养学生们的目的和宗旨不是简简单单的要他们学会做文章而已,毕竟未来有很多学生会进入官场,他们会成为治理百姓的官员,书院教学生的真实目的是为国家培养人才。

范仲淹在书院推动了“文以载道”的学风,主张在书院读书的学生们千万不要死读书,不管是读书还是做文章,都应该与自身、与家、国、天下的现实问题结合起来,将儒家提倡的忠、孝、礼、义、信、仁真正的融入学习和生活中。在他日常的教学中,他一直在给学生灌输他自己的道德理念,希望学生们成为崇尚气节,以国家以民族为自身责任的士大夫,用《岳阳楼记》中的一句话来说,那就是“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要让学生成为有责任心的人,必须要让学生身体健康,遵守书院的守则,不在书院假读书,为此范仲淹制定了严格的作息时间,更是常常住在书院,监督学生是否有遵守规则,“公(范仲淹)常宿学中,训督有法度,勤劳恭谨,以身先之”。与之同时,身为老师的范仲淹也是非常注重学生的思考和应试,常常在课堂上学习完之后为学生留下课后思考,不过,范仲淹都会自己先做一下,感受一下难易程度,不要因为题目太难而让学生止步,惧怕学习和思考,“出题使诸生作赋。必先自为之,欲知其难易及所用意,亦使学者准以为法⋯⋯”

范仲淹在应天书院执教不到两年时间,整个书院的风气大为改变,那些受教于他的学生们从书院学成之后,或回乡教书,或进入仕途,都将他严以律己、崇尚品德的节操带到更广的地方,可以说,范仲淹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整个北宋朝的学风改变,“一时士大夫矫厉尚风节,自范仲淹倡之”

参考资料:《宋史》;《略论范仲淹在应天府书院实施的教育模式及其历史作用》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中国古代四大书院--应天书院
范仲淹和应天书院
范仲淹⑤:回到母校当校长的滋味,爽啊!
2岁丧父,母亲改嫁,忍辱半生,终于敖成了大宋“第一流人物”
范仲淹为官“忠直不挠” 祸从口出以致三次被贬
范仲淹:不为良相,便为良医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