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这首千古名诗被誉为“唐人七律第一”,李白读后佩服不已

在古代,文人是特别喜欢题词题词在古建筑或者是山壁之上,他们的作品不少成为了我们现在去古建筑或许还能一见,小佛就曾见过不少摩崖石刻。想想现在人,去某地玩,如果有想要刻下的东西,或许只剩下一句“某某到此一游”,小佛也曾在不少景点的树干、竹筒上看过这些字。

李白、杜甫、苏轼等大家都题咏过名胜古迹,今天咱们来读一读另一人的题咏之作,这首作品一出,曾让“青莲短气”,“李白读之,不敢再题此楼,乃去而赋《登金陵凤凰台》也”,也就说李白对这首诗是非常佩服的,本想自己题字都放弃了。

黄鹤楼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黄鹤楼在黄鹤山上,是古代名楼之一,站在黄鹤楼上,可以俯瞰江汉,天气好的时候,极目远眺,可以看到很远很远的地方。

首联。开头就给了人描绘了黄鹤楼的时空感,江汉大地上出现过许许多多的英雄人物,黄鹤楼上那么多留下墨宝的前人,他们都已驾鹤西去,只剩下这黄鹤楼矗立,似乎在向人们诉说着什么。深沉的历史观,在诗人笔下就这样不经意而出,耐人寻味。

颔联。黄鹤离去便不再归来,那千百年来一直在空中轻轻飘荡,似乎情意绵绵,给人一种世事茫茫之感,隐含了诗人对人世间善变而天地不变感慨,或许更有一种对当时一些人追求长生追求成仙的讽刺。

颈联。仙境再好,一旦离去就不能再回人间,仙境对于常人而言,终究只是虚无,而眼前的景致才是现实的生活,它们那么美、那么可爱!你看那,太阳当空,江面上波光粼粼,远望那汉阳城,美景也是那么好,树木历历可见,就连鹦鹉洲上那些茂盛的芳草们都在空中摇曳着它们那婀娜多姿的身体。

鹦鹉洲得名其实有一个典故:东汉末年,辞赋家祢衡作《鹦鹉赋》的才子,但是他却被当时的江夏(今湖北省武汉市)太守黄祖杀害,埋葬在江中一洲上,这洲便是鹦鹉洲。崔颢一生仕途不算顺利,或许他在登高远眺之时,心中也是暗含了自己怀才不遇之情。

尾联。诗人远眺汉阳城,似乎更看到更远处的家乡。夕阳西下,夜幕慢慢地就到来临,江面上烟波浩渺,竟有一种仿若天境之感,不免让人心中生出颇多之忧愁与凄凉之感,而这些均是源自于诗人对故乡的思念。尾联结束,终究还是将全诗的感情汇集于“愁”字之上。

整首诗建立在开阔的意境之中,由景生情,融情于景,达到了出神入化之情,怪不得历代对它都是好评不断,甚至将之评为唐人七律第一,“唐人七言律诗,当以崔颢《黄鹤楼》为第一(语出自南宋严羽的《沧浪诗话》)”。

参考资料:《全唐诗》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附:黄鹤楼诗词选:历代诗人咏黄鹤楼
黄鹤楼诗思
崔颢《黄鹤楼》:大诗人李白都自愧不如的诗作,饱含悠悠思乡之情
唐朝的这位诗人,没有李白出名,而他的这首诗却让李白都无法超越!
大诗人们是怎么学写《黄鹤楼》的
崔颢这首诗有典故有传说,唐诗排行榜第一,李白还为之搁笔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