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拼命工作挣钱也是错?

在现实生活中,许多人埋头苦干,拼命挣钱,为此不惜牺牲闲暇生活或是家庭。但你可曾想过,挣得太多未必总是一件好事?近期的一项研究表明,人们经常存在一种倾向,过度关注于挣取回报这件事本身,却忽视了自己的实际需求到底有多少,这可能会降低我们的幸福感。

来自芝加哥大学的Hsee等人设计了一个巧妙的实验,来模拟真实生活中工作和休闲的权衡。他们招募了55名大学生被试,要求他们坐在电脑前听五分钟音乐(休闲);在这个过程中如果按下一个键,就会中断音乐,听到一段噪音(工作)。如果听噪音达到一定的次数,就可以赢取一块巧克力。回报水平分两组,一组听20次噪音就可以赢得一块巧克力,一组则要听120次才能赢得。

之后的五分钟里,被试可以吃掉刚才赢得的巧克力,不过没吃完剩下的不能带走。

结果显示,在高回报的条件下,被试平均赢得了10.74块巧克力,但最后只吃掉了4.26块。也就是说,他们努力地工作,但赚到的回报远高于实际的需求。在低回报条件下也有类似的趋势,被试平均赢得了2.54块巧克力,最后只吃掉了1.68块。

研究者认为,出现这种结果是由于人们的盲目积累(mindless-accumulation)倾向:不考虑自己的实际需要,而是关注于赚取报酬本身,埋头工作直到疲惫为止。

为了进一步验证这种解释,研究者进行了另一个实验,对范式做了修改,把回报从巧克力换成笑话,并在第二阶段连续呈现所有挣来的笑话;如果被试挣得越多,每个笑话显示的时间就越短,让他们没法好好阅读。这种设置的目的是让过度挣取回报带来不良的后果,看看被试是否会做出调整。

在实验之前,一半被试首先预测第二阶段显示多少个笑话最合适。根据他们的预测,最优的数字是6.57个。另一半被试则没有做预测。

对于做了预测的被试,他们挣取的笑话数量和预测差不读(6.86个);没做预测的被试则挣取了11.32个笑话。因为笑话的数量太多,后者在阅读笑话时快乐程度低于前者。看起来,如果引导人们主动思考自己的需求,他们就可以据此调整自己的工作量,以达到最佳效果。

第三个实验检验了另一个假设:如果限制人们能够挣得的最高回报,可能反而会增加幸福感。实验设置依然是听噪音挣巧克力,回报率是听10次挣一块。不过在一半的被试中,研究者设置了上限,最多只能挣取12块,之后再多听噪音也不会给回报了。

从结果来看,如果设置了上限,被试听噪音的次数会显著下降,而在两个阶段的幸福感都会上升。

总体来看,本研究的结果说明人们普遍存在一种过度挣取回报的倾向。研究者认为,这可能是由于在人类的进化史上,绝大多数时间里我们都要面对较低的回报率,因此需要努力挣取更多的资源,而无需考虑过度挣取的问题。但是在现代社会,随着社会物质条件越来越丰富,过度挣取的问题就像肥胖问题一样,可能会越来越凸显出来。

从近期来发生的事件来看,比如说:

“在生死临界点的时候,你会发现,任何的加班,给自己太多的压力,买房买车的需求,这些都是浮云,如果有时间,好好陪陪你的孩子,把买车的钱给父母亲买双鞋子,不要拼命去换什么大房子,和相爱的人在一起,蜗居也温暖。”

  ——摘自于娟“生命日记”

这是复旦大学女教师说的,我们要反思,拼命工作挣钱是错吗?是不是有很多人看透了?看透了的这些人又有多少是这么做的呢?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习以为常的笑话与深刻的人生哲理
今晚报《日知录》钱能否带来幸福
说的是笑话 悟的是做人 【哲理图文】
笑话中蕴含的哲理
很有哲理的笑话
富含哲理的几则笑话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