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研发商业价值的评估及应用
企业是一个盈利组织,其核心目标就是为股东创造价值,要赚钱,这一点和大学院校、非盈利性科研机构是截然不同的,因此企业中的每一项组织活动都要求有产出,能创收。研发作为一项重要的组织活动,也是要求产生商业价值的,所以任正非说“华为的工程师都应该是工程商人”。
不少投资者一看到某个公司研发投入多、增速快,就兴奋,其实这是一种不理智的行为,大家要知道:投入就是成本,如果不能产生能与之匹配的的收益,这些投入就是沉没成本,是浪费,是价值毁灭,而不是价值创造!这种只投入,不产出的公司,是需要高度警惕的。
因此,我们在关注研发投入的同时,更要关注研发所产生的商业价值,那如何才能客观、合理的评估研发所产生的商业价值呢?本人基于长期研发管理经验和投研实战,总结出了一个指标:研发商业化率。由于这个指标是我自创的,故特撰此文,详细介绍研发商业化率的定义、计算过程及应用场景。
研发商业化率的定义
研发商业化率 = 营业收入/营收所对应的研发投入,即每投入1元的研发,能产生多少的营收。
难点在于如何确定“营收所对应的研发投入”,由于从技术研究,到产品开发,到投放市场,到签单,到交付,到最终产生营收,需要一个较长的周期(为了表述方便,我们不妨把此周期定义为研发商业化周期),很难说我今天研究一个技术或产品,半年或者一年后就能产生收入,因此研发投入到产生商业价值有一个比较长的滞后期,当期的营收并非由当期的研发所创造,而是之前N年的研发所产生的,这样就导致营业收入和研发投入在时间轴上是不一致的,两者之差就等于一个研发商业化周期。
那研发商业化周期到底有多长?主要影响因素有以下几点:
①产品类型:决定了研发工作量的大小,产品越复杂,技术难度越大,研发工作量就越大,研究原子弹和研究茶叶蛋,两者是截然不同的;
②投入规模:决定了研发的速度,同样的工作量,投入100人,和投入50人,研发速度是肯定不同的。
③外协工作:一个产品从设计,到制造,到最终推向市场,还需要做大量的客户拓展、外协加工、客户验证......等等工作,而这些工作对外部依赖比较大,靠内部加大投入是很难缩短周期的。例如:2021年晶圆厂产能紧缺时,芯片设计出来了,但如果想流片,晶圆厂就会要求你排队等待,这个周期就在等待中被拉长了。
举例:一款WiFi芯片,技术是相对简单的,但从启动研发到产生营收,花费一年半载的时间也是很正常的,当然,如果你一下投入100人,内部的研发时间也许从9个月变成了6个月,但流片和市场开拓对外部依赖比较强,很难通过增加人手的方式来缩短,所以最终的周期也只是从15个月变成了12个月而已。
既然研发商业化周期的影响因素这么多,是不是我们就没法确定呢?好在商业世界是有时间窗的,企业为了和竞争对手抢时间,一般都会想方设法把这个周期控制在一个合理的范围内,我通过跟踪分析大量上市公司,并结合自己的工作经验,发现除了一些高难度项目(如高精密设备、尖端材料等),这个周期一般都在2-4年以内。
为了方便和同行对比,我统一将研发商业化周期定3为年。于是,我们就得出了如下公式:
研发商业化率 = 营业收入/最近3年研发投入均值
要特别说明的是:
①营收收入不能包含通过并购并表增加的营收,因为这部分收入不是通过自主研发获取的。当然,如果并表收入占比低于10%,为简化计算,也可以忽略这个影响。
②3年只是一个通用的研发商业化周期,对一些特殊企业,可以根据实际情况来取值,可以是2年,也可以是4年,6年......,前提是你能客观、准确的评估出企业实际的研发商业化周期。
计算过程举例
为方便理解,现以中微公司为例:
(注:研发投入、营收均可以从公司年报中获取)
2021年计算过程为:
最近3年研发投入均值=(2019年研发投入+2020年研发投入+2021年研发投入)/3 = (4.25+6.40+7.28)/3 = 5.97亿
研发商业化率=2021年营收/最近3年研发投入均值=31.08/5.97=5.20
研发商业化率的应用
以下是本人在投研过程中,运用研发商业化率的几种场景,大家也可以根据经这个指标的含义,创造出更多的应用场景出来。
在详细阐述前,先把示例公司2019-2021年的研发商业化率列出来(其中:拉姆研究是全球刻蚀老大,中微对标公司):
1、判断企业研发活动是否产生了应有的商业价值
管理层舍得在研发上投入是好的,但如果只投入,而不产生应有的商业价值,那这种投入就是浪费,是不可取的。
那应有的商业价值又是多少呢?我通过统计发现,对于研发驱动型公司(此处指研发强度≥10%的公司)而言,如果研发商业化率低于4.0,其盈利能力一般都比较差,说明研发活动存在较大的浪费,对于这样的公司,要慎投。
举例:2021年中微公司研发商业化率为5.2,意味着最近3年每投入1元,就产生了5.2元的营收,说明中微的研发产生了较好的商业价值,但反观虹软科技,其2021年研发商业化率仅为2.37,说明其研发压根儿就处于自嗨状态,大量的研发成果没有产生商业应用,其业绩表现也是惨兮兮的。
当然,和全球刻蚀老大拉姆研究相比,中微的研发商业化率还不是很高,2021年只有拉姆的47%,主要原因是中微还处于大规模新产品研发阶段,商业价值有待释放。
2、判断企业研发商业价值释放趋势
如果研发商业化率呈现逐步上扬趋势,说明研发商业价值释放加速,有利于盈利能力提升,反之,如果研发商业化率不断走低,这不是一个好现象,要么研发做了很多无用功,要么企业还处于大规模研发投入的“烧钱”阶段,暂时不是很好的投资时点。
举例:2019-2021年,北方华创研发商业化率呈现稳步上扬趋势,说明华创前3年的研发投入开始加速释放商业价值,相对应的,华创的扣非净利润增速也呈现加速趋势。同期,中微研发商业化率基本处于稳定趋势,并没有呈现明显上扬趋势,主要是LPCVD、EPI、大马士革刻蚀等高难度产品还在研发中,投入大,周期长,预计这些产品将于2023-2024年陆续产生营收,届时研发商业化率可望逐步走高。
3、和同行对比优劣
市场竞争主要取决于竞争对手之间的优劣对比,不管我的绝对水平如何,只要我比别人强就行,因此同行对比很具参考价值。同行之间的PK可以从绝对值和趋势两个维度进行,下面以中微和北方华创为例。
①绝对值PK。例如:2021年,中微研发商业化率为5.2,而北方华创为5.15,中微略强于华创,但并没有拉开和华创的差距,主要原因是中微聚焦半导体高端设备,研发商业化周期长,而北方华创除了半导体设备外,还有光伏、真空等技术含量相对较低的设备,它们的研发商业化周期相对较短,商业价值释放得要快一些。但随着中微设备市占率的提升及新产品的逐步量产,未来中微的优势会逐步放大。
②趋势PK。例如:2019-2021年,中微研发商业化率保持平稳,而北方华创处于小幅增长趋势,华创要好于中微,说明华创的前期研发投入开始进入业绩释放期(主要是光伏等新能源设备快速释放),而中微要稍微滞后一些。
需要强调的是,PK只能在同一细分领域进行,例如:中微和北方华创都是做半导体设备的,它们之间可以对比,但不能把中微和兆易创新对比,因为兆易创新处于芯片设计环节,规模效应很明显,一块MCU芯片往往能销售上亿颗。
4、判断平台化程度
通常而言,平台型公司的研发商业化率要高于产品/项目型公司,且平台化程度越高,研发商业化率就越高,因为平台型公司有统一的技术/研发平台,同一项技术或者同一个组件,可以同时用于多个产品,复用度高。例如:拉姆研究和中微公司同属一个细分行业,但拉姆研究2021年的研发商业化率是中微的2倍,说明拉姆研究的平台化程度要远高于中微,中微追赶全球巨头之路还很长。
综上,投资者应优先选择那些研发商业化率在4.0以上,处于上升趋势,且在同行PK中表现最好的公司。
补充:研发商业化率和研发强度的区别
研发强度=研发投入/营业收入
研发商业化率=营业收入/最近3年研发投入均值
两者形似而神不似。研发强度主要从投入的角度,体现公司对研发的重视程度,而研发商业化率主要从产出的角度,体现公司研发活动所产生的商业价值。
两者结合,能很好的体现一个公司的研发能力和水平。至于如何合理、全面的评估一个公司的研发能力和水平,后续将专文总结、分享。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百度最新财报的背后,AI商业价值需要重新解构
癌症基因检测行业压轴财报发布,泛生子跑出“加速度”
商汤的「理想主义」与「现实主义」
商汤的第一份财报里,有多少硬科技的实力?
豆瓣确认将在境外上市 CEO内部信曝光用户和营收变化
B站想明白自己的生意经了?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