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22年,这个团队开创了一个冬瓜新时代

22年|属于他们的冬瓜时代

天蒙蒙亮,城市从昏睡中醒来。在西双版纳边境的一个小市场,一个个挑着自家种植的冬瓜、小白菜、土豆等蔬菜的农民,陆陆续续进入。一行人紧跟其后,伴着晨光马不停蹄地开始了一天的种质资源搜集、调研工作。

这是广东省农业科学院蔬菜研究所(以下简称“广东省农科院蔬菜所”)谢大森研究员曾经带队工作的一个剪影。

22年科研时光里,作为冬瓜育种的领头雁,他带领团队在冬瓜育种、栽培、基础研究等方面不断突破,取得了一系列丰硕成果。不仅育成了铁柱1号、铁柱2号等一批响当当的冬瓜品种,还帮助农户、经销商解决冬瓜销售难题,抓紧市场命脉。

No.1希望

 在市场乱象中找到生机  

冬瓜是我们夏季常吃的蔬菜,起源于中国和东印度,广泛分布于亚洲的热带、亚热带及温带地区,具有消热、利水、消肿的功效。据了解,二十多年前,市场上有少量包装的冬瓜种子出售,但来源十分混杂,一部分来自于冬瓜加工后的副产物--冬瓜籽,以8毛-1元/包的价格出售,一部分则是农家的自留种。

“由于种子纯度没有保障,长出的冬瓜也形形色色,有粉皮冬瓜也有黑皮冬瓜,有细长的也有短胖的,还有些冬瓜种子甚至伴带有病虫。”谢大森说。面对低利润、低效益的种子市场,更多单位、育种者选择研究其他利润空间相对较大的作物,甚少有人开展冬瓜育种。

2000年,谢大森对冬瓜市场进行调研,他发现,冬瓜在全国的种植面积非常大,在瓜类作物里排名第二,有着巨大的市场潜力;同时,冬瓜花器官大,相对其他作物来说授粉更容易,对授粉操作者要求不高,有利于育种工作的开展。迎着机遇和挑战,谢大森决定“白手起家”,借助研究室其他瓜类作物的经费和蔬菜所的平台,开始了冬瓜育种的征程。

2005年,广东省农科院蔬菜所选育了国内第一个审定的黑皮冬瓜品种“黑优1号”。与市场上绝大多数的冬瓜品种不同,黑优1号颜色更靓、形状更好,抗病性和产量也大幅提升,种子售价从原来的100-150元/kg,回归到蔬菜种子正常的价格区间。

随着市场空间的发展,冬瓜品种实现了几次更新换代,种子价格也随种子科技含量的提高而增长,冬瓜育种研究队伍也不断壮大,他们相互比学赶超,推动行业向前发展,也由此奠定了广东省全国领先的冬瓜育种地位

广东省农业科学院蔬菜研究所冬瓜研究团队

No.2创新

 在缺陷、缺点中不断前进  

“铁柱”是广东省农科院蔬菜所2013年培育的黑皮冬瓜品种,是谢大森团队的匠心之作。

作为全国冬瓜生产大省,广东省的冬瓜产品销往全国各地。当时,冬瓜运输大部分走国道,一走就是好几天,由于路面不平整,一车满载的冬瓜在长途颠簸之下破损、开裂,影响销售,挫伤了收购商们的积极性。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谢大森及其育种团队,从冬瓜果肉上下功夫。他们先是在保证冬瓜肉厚度不变的情况下,缩小冬瓜内腔,让整体横径变小;之后又提高果肉的密度,使冬瓜致密性更强、更紧实。结合了这两方面优秀特性,“铁柱”解决了冬瓜运输过程中破损率高以及冬瓜不耐储藏的问题,同时降低了单位重量的运费(同体积车辆能装更多冬瓜),一经推广便受到了市场的欢迎。

黑皮冬瓜品种“铁柱”

当记者问道:“它是您最满意的作品吗?”

其实不然。在谢大森看来,品种没有最好,只有更好。比起品种的优点,他更关心缺点在哪里,并把改正这些缺点当作下一个品种选育的目标。“我很清楚我自己的品种还存在哪些缺陷,下一步需要如何改进。”谢大森说。

2017年,“铁柱”的升级版“铁柱2号”诞生。这一次,谢大森站在了农户的角度倒推育种思路。

冬瓜种子的发芽率,国家规定标准是60%,达到这个标准就算合格。但对于农户来说,要掌握冬瓜的发芽方法不那么容易,许多农民因此浪费了不少种子。此外,黑皮冬瓜的转色速度也影响着商品的上市时间,进而影响销售价格。综合考虑以上因素,谢大森打算选育一个品种,既保留“铁柱”的所有优点,同时也改进这两方面缺点。这就是“铁柱2号”的“来历”。

种植了8年冬瓜的佛山市三水大塘劲农公司生产主管蔡焕珍表示,蔬菜所选育的冬瓜品种形状、口感、抗性表现都非常好,农场作为粤港澳大湾区菜篮子生产基地,她们每年都会种植“铁柱2号”、“铁柱”等冬瓜品种,供不应求。

从2000年到现在22年来,谢大森及团队每隔4年左右就会推出一个新品种,以满足市场上的更新换代。“只有解决种植户、收购商的问题,冬瓜产业链才能延续不断。”谢大森说。

西双版纳山区冬瓜种植现场

No.3珍惜

 在渺小角落中收藏种子 

对于育种家来说,种质资源收集尤为重要。

多年前的一天,谢大森在省农科院的食堂吃饭,偶然喝到了一碗冬瓜汤,清甜的冬瓜即刻抓住了他的味蕾。用餐结束后,他马上跑到厨房后台寻找做成这碗汤的冬瓜籽,可惜,食堂已经把冬瓜籽扔进了垃圾桶。来不及多想,他从垃圾捅里翻出所剩无几的冬瓜籽,用纸包好,带回去保存起来

和同事们出差时,谢大森总喜欢逛菜市场和种子市场,看到特别的冬瓜品种,他便会前去购买,收集里面的冬瓜籽。“我时常和所里的同事们说,心里有资源,什么时候都能收集到资源,不单单是市场有,一些考古学、医学文献里也会记载关于冬瓜的蛛丝马迹,只要留心观察,总能收到你想要的种子。”谢大森告诉记者。

谢大森在农贸市场收集冬瓜资源

今年,又到了谢大森及其团队研发新品种的节点。这次,他们计划在果型和肉色方面进行改进。

冬瓜一个平均重量在40斤左右,大的可达6、70斤,一个壮汉搬运都较为困难。如今,农村劳动力老龄化严重,用工成本高,冬瓜若过大,对劳动力要求高,且用工量势必会增多,农户的收益便会减少,影响种植积极性。考虑到这个问题,谢大森决定把冬瓜的重量控制在一个30-40斤之间,既降低了用工量,节约收获冬瓜的成本也保证了种植收益

此外,他还打算改良冬瓜的果肉颜色,绿色或浅绿色果肉口感更加爽脆、清甜,耐储性也更好,培育大果型浅绿果肉的黑皮冬瓜品种,以满足消费者对冬瓜多元化的需求

科学研究永无止境。除了育种外,谢大森团队现在还进行品质栽培、功能保健成分挖掘、抗病机理、品质形成等应用基础研究。近10年来,团队承担了国家、省、部级等各级科研项目150余项,育成通过省级农作物品种审定/评定新品种75个,育成的新品种大多为广东省优势主栽品种,占全省同品种种植面积的60%以上。在课题研究方面,团队还获得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省农业农村厅、省科技厅等部门资助。

未来的冬瓜产业,将会像田间的冬瓜苗一样,向上生长!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细分领域大单品将垄断市场?“一品一名”时代将来临
150个重点推介品种榜单出炉!直击第十七届广东种博会田间评选现场
2017年高考(563)北京市西城区2017届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
还原超级稻 - 袁隆平团队
刘崇怀|‘红艳无核’问世,作为优良品系的它不止无核!
世界第一!这里的十字花科蔬菜制种太牛了!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