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石寨沙美:沙环于外,美在其中

石寨沙美:沙环于外,美在其中

05-23 17:51

已关注
沙环于外,美在其中


沙环于外,美在其中——罗源沙美村人文景观记

原创: 文/笔生花   罗宗志


古色古乡、风韵独特的沙美村,位于广东省四会市罗源镇石寨村。石寨村现有常住户籍人口392人,民居房屋80多座,多为石头砌成,人称“石头屋”。村面坐西南向东北,村前有一条终年长流不息的山溪水,清澈透凉,地表土质多为碎石、沙泥,故称为沙美村;村背靠近皇帝岭高丘陵山脚下,周边有7座花岗岩石山;石山周边生长着一片已有五百多年树龄的仁面树,故又称为仁面石岗村。


已有500年树龄的仁面果树札根村中

据《江氏族谱》记载,相传“六世祖晦岩(约1470年)从四会高街江巷徒迁罗源开基石寨,约1745年迁离石寨分支沙美”。目前,沙美有保全完好的古民居50座、镬耳屋四门归厅9座、古石巷(横巷/纵巷)道长约200米/巷道宽3米、三间两进“河潮江公祠”1座,以及“一乡善士”门楼1座。


河潮江公祠

河潮江公祠,建于清代1725年,坐西南向东北,砖木结构,三间两进,面宽12米,深27.7米,建筑占地面积332平方米。因多次修缮,现为硬山顶、平脊构式。素胎瓦、青砖墙,前头凹肚门。祠内石板天井,三堂竖排,形制简单。现存“河潮江公祠”木质雕刻牌匾,为四会知县董文驹赐赠。还有江泽材“山翠入廉松影直,泉声到枕竹风清”石刻楹联等人文资料。该建筑保留清代祠堂独特结构,具有较高的历史观赏价值和文物保护价值。

沙美古石巷,建于清代,坐西南向东北,占地面积426平方米。古石巷为石块、卵石平铺砌,由一条横巷道、四条纵巷道组成,呈耙齿形态,主要是村民日常出行的道路,横巷道长80米,宽3米,纵巷道每条长约27米,宽2.3米,铺砌石巷的石块按尺寸大小不同而有顺序进行排列,每件石板面开凿有榄形、凌形的条文以防滑。由于每天都有人踩踏,因而石面光滑;石巷四周为居民住房,两边近民居门口处,用石块石板搭建有几张石椅,方便村民聊天乘凉。沙美古石巷整体结构完好,是沙美村悠久历史和古朴的村容村貌有力的见证,也为研究古村落的交通状况提供了实物依据。

一乡善士,民风古朴。 据《江氏族谱》记载:“嘉庆1812年四会知县(县长)吴公赐赠牌匾“一乡善士”,称赞江氏族人启沛为人正直,公平梓里,尊为党政。邑痒生江启沛,字浩广,号浦阳,享寿60岁,由于其性格豪爽,乐善好施,在沙美深得乡里乡亲爱戴及知府赞誉。其时知县吴公为淳朴乡风树立楷模,特赐赠江启沛为“一乡善士”,誉荣八里。可惜牌匾已不复存在,后来江氏裔孙在祠堂侧边将石刻“一乡善士”建起一座门楼,以励后人。自此,族人以我为荣,承前启后,“善士”不断涌现。

河潮公长子江泽材,早以游泮为荣,以诗书为业,学问甚深,复入明经之选,迨夫名成行,立远仰望焉其时。光绪1896年四会知县(县长)董文驹赐赠楹联“山翠入廉松影直,泉声到枕竹风清”,高度赞扬江泽材赋质聪明,为人存心正直、善念清廉。沙美人资质聪颖,民风淳朴,离不开传统文化的熏陶与传承。


一乡善士

沙美村早在清代就建有一座“大成书室”,两间两进,砖木结构,建筑占地面积约300平方米,由课室、操场、公园三部分构成,具有清代私塾古建筑结构特色。古时候,沙美大成书室教学质量,在罗源闻名“十乡八里”,是江家子弟传播文化知识的重要场所,一直延续至解放后。在大成书室读书的学生,踏入社会工作,多数成为社会各方面的栋梁,有的成为各条战线的拔尖人才。

解放前,在沙美村还有一座书塾远近驰名,众人称之为“绍成书塾”。书塾创办人为沙美村的江绍成。书塾座落在离村不远处的地方,四周围圈住是个大果园(甜柚园),占地总面积约20亩,一年四季鸟语花香,是一个环境优美读书学习的好地方,不但有四会“十乡八里”的求学者,也有邻近清远“四面八方”的读书人。

由于绍成公不但上知天文、下知地理、语文珠算样样精通,而且教学严格、执教有方,在这里读过书的人品学兼优。

追朔石寨沙美村历史文化的渊源,人们不会忘记赵氏公主与江氏附马的故事。

传说南宋末年,宋帝赵昺逃到广州,元兵也追来广州。丞相陆秀夫护着小皇帝,边战边退,退到新会县南面的崖山。宰相文天祥带兵保护着皇宫眷属,向广州的西北方向逃避,来到了四会县城东高街一带。由于兵荒马乱,惊吓劳累,赵昺的姐姐赵氏公主病倒了。但大队人马又不能久留,文天祥只好劝驸马爷江日新一家人等留下,自己则领着队伍继续赶路去了。

江日新带领一班家眷和手下侍从,一边细心服侍公主,一边务农耕垦、养蚕织布。赵氏公主去世后,江日新也终老山林。他们的子孙代代繁衍,兴旺昌盛,居住在高街一带,被人称之为“江巷”。后来公主附马的后裔晦岩从四会高街“江巷”迁徒罗源石寨,一路繁衍生息,成为一段历史佳话。 钟灵毓秀,墨韵生辉 。沙美村是一个人杰地灵的美丽乡村,不仅体现在古色古乡的人文景观,而且还体现在拥有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及文化软实力,有丰富多彩的文化积淀和浓郁的文化氛围。

其中楹联和书法,可以说是沙美村最为突出的文化符号。从历次举办的“人文沙美”征联活动中可见一斑。据村中老人回忆,沙美村很久以前就曾举办过“沙美楹联″活动。


沙美村一景

1998年11月,为美化村庄环境,展现人文风采,沙美村筹划重修“河潮江公祠、" 新建门楼左右门墙、两座牌楼并镌刻楹联。并为此开展了一次楹联征集活动。此次征联,内容要求结合本村实际,以反映沙美村地理环境,人文历史,风土人情为主题,上、下联必须嵌入“沙美″二字。活动一开始,投稿者十分踊跃。最终以反映沙美村人文的“沙环于外,美在其中″联荣登榜首。此联立意新颖,对仗工整,体现了沙美村“美就美在其中″的独特内涵。充分体现了沙美村的历史文化积淀和宜居环境。

下面,分享部分已入选和采用的楹联作品

第一部分:已采用的楹联作品

1、沙溪水长流,汩汩仙泉涤除千秋恶俗; 美苑春永在,绵绵世泽孕育百代英贤。(江成海)

【点评】本文写出沙美村山青水秀,超尘脱俗、仙境般幽美雅静,而得天独厚地孕育出历代英贤,人才辈出、环境风水,人文息息相关,堪称佳作。(四会/胡屏)

2、沙石建通途,锦绣河山添锦绣; 美山开富路,辉煌岁月更辉煌。(江成渭)【点评】本联运用反复修辞手法,抒发发挥地理环境优势,创造辉煌业绩的远大理想,语言优美,气势豪迈雄浑,不失为佳作。(四会/胡屏)

3、河箴明玉律,吸毒三分盖世英雄成厉鬼; 潮谏正金科,赌台四角富家子弟入穷途。(江成渭)

4、河公迪前光,忠孝节廉须立志; 潮德垂后裔,娇奢淫逸莫移情。(江成渭)

5、淮水启源,系衍都昌,河祖开基承一脉; 岭南承祚,祥钟玉奕,潮公荫德耀千秋。(江成渭)

6、江西起家声,止水明心,忠烈昭宋史; 南粤绵世泽,古绥启宇,繁茂显宗模。(江锡洪)

第二部分:入围楹联作品

1、沙路变坦途,漫步高歌畅谈新世界; 美寨存荣誉,闲游细语欣赏旧村庄。

(江观锦)

2、河潮开基创业,造福子孙光宗耀祖; 沙美前景辉煌,激励后人建设新村。(江志坚)

3、沙吐明珠,创业宏开岂让苏秦富; 美中宝石,鸿图大展依然子贡财。(江成允)


美丽的沙美村

每年的新春佳节,沙美村都进行新春联谊活动,内容少不了进行醒狮及挥毫泼墨撰写楹联等项目。其中2008年的新春联谊活动特别隆重及更具特色,来自肇庆各地江氏宗亲11支狮队,罗源江氏兄弟等群众约1800人,云集沙美村。此次活动格调高雅,普天同庆,从以下评定的楹联作品中就体现出和谐共融,温馨亲切,宾至如归的文化氛围。

一、采用楹联作品

1、迎宾联石城此日锣鼓喧天群狮荟萃谐伯仲;沙美今朝笙箫动地兄弟联谊聚亲情。(江成渭)

2、送客联今日我迎宾万众欢欣歌盛世;来年君会客千家喜庆步新程(江成渭)

二、入选楹联作品

1、雄狮喜舞迎接诸位兄台聚会; 锣鼓喧天请求众亲叔伯光临。(江锡洪)

2、金鼓齐鸣恭迎宗亲驾临促劲; 和谐大势诚邀族属同醉欢腾。(江成麟)

3、兄弟联谊今日我迎宾自愧招呼不到; 感情交往明年君会客当然与众不同(江观锦)

4、锣鼓喧天群狮会集同贺岁; 歌声震地兄弟联谊乐倾杯。(江观锦)

5、狮鼓颂升平妙笔生花绘春意; 鼠年齐喜庆弟兄同乐贺新年。(江志坚)

6、同心创和谐一派生机呈盛世; 携手谋发展群狮聚会闹新春。(江志坚)


江观锦先生全家福

在此值得一提的是,沙尾村有一户人家可称得上是“文化艺术世家”。这一家四口均为文化人、艺术家、书法家,都从事文化职业,为当地文化建设不遗余力。这一家的主人翁叫江观锦(已故),是老一辈的四会书法家,其女儿及两个儿子均继承家学,练得一手好字。小儿子江少文是广东省书法家协会会员,肇庆市书法家协会理事,四会市书法家协会创会会长。江少文原是四会市政府文化事业单位干部,市文联常委,现下海经商从事文化产业;大儿子江志坚,一直在罗源镇担任文化站站长,专职文化工作。他热爱文化站这份工作,一干就是几十年,取得了不俗的成绩,他写的一手好书法,深受群众喜爱和好评。他所在的文化站被评为广东省特级文化站。

老一辈书法家江观锦先生


江志坚书法


书法家江少文


江少文对联作品

江观锦幼年时在沙美读私塾,每日修习毛笔课业,打下了扎实的书法功底。受祖宗家风文化熏陶,早年跟随父亲在沙美志昌堂开药材店,不但懂得药理开处方为人治病,而且还写得一手好字,喜欢吟诗作对,当地人称他为“江秀才”。他自谓髦髦老朽,清心寡欲,豁达乐观,不尚名利。每逢春节在罗源墟设滩为群众写对联,舞文弄墨,交友论文,自得其乐。他的楹联书法作品亦深受广大群众的喜爱。2009年书法作品入选四会市“玉文化”楹联书法精品展。

九十年代初期,江观锦根据自已撰写楹联的书法特长,在四会市内高观西路设滩开办“江伯对联档“,因创作撰写喜庆对联,书法刚劲有力,嬴得生意红火,深受四会街坊市民的称赞。享年90岁的江伯已故后,“江伯对联档”,已由其女儿江丽娟“女承父业“继续经营,并改名为“江姐楹联书写店”。


江丽娟女士挥春照

从此,江伯的书法代代传承,每年农历八月至春节期间,前来求写喜联的市民街坊联翩而至,生意兴隆。印象中的江伯楹联书法,已成为四会人的文化记忆。江伯这一家,是沙美村传统文化得到传承和发扬的鲜活例子。


江志坚先生近照

注:本文作者笔生花,真名江志坚。1962年11月出生,现为广东省四会市罗源镇文化站站长、广东省楹联学员会员、广东省四会市楹联学会理事。长期从事基层文化工作,所在单位四会市罗源镇文化站被广东省文化厅授予“广东省特级文化站”,本人也被评为“优秀文化站长”。

为江志坚题联

罗宗志 撰联    李桂强  书


配图/编辑: 李桂强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访福建罗源福湖蓝家大院
营口楹联书法沙在2020.11.8(二)
实拍 :罗源湾苍鹭
罗源斌溪村[五律]
福建/罗源古村落(6)
福建的这个小县城,一到秋天万千景致在这里变幻。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