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杨秉辉:看病有门道,也要讲智慧 解放周一14
    ■本报记者 陈俊珺

  他是我国肝肿瘤内科的知名专家,曾担任三甲医院的院长,还是医学科普、健康教育的倡导者:他坚持撰写科普文章40余年,走进社区开设讲座600余场,曾在电台主持“名医坐堂”节目近20余年。不久前,他荣获了上海市“科普杰出人物奖”。
  他,就是杨秉辉。
  近日,记者走进中山医院,感受这位从医53年的医者对于医学事业的热情和对医学科普的执着。

  杨秉辉

  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内科学教授、博士生导师,曾任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院长、中华医学会全科学会主任委员等职,曾获国家科技进步奖一等奖等多项奖励。

  医者说

  许多患者觉得现在看病难,要看到好医生更难。其实,在我看来,看病也是要讲点智慧的,从选择医院、选择医生到选择治疗方法都有窍门。
  我想以我从医多年来遇到的一些小故事,来跟大家聊聊看病的智慧。

  讲述病情不是小事

  李老伯去外地朋友家里住了一段时间,在那座沿海城市里,他几乎每晚都离不开海鲜啤酒。回到上海后,他就觉得胃不太舒服。
  那天,李老伯一清早就去医院挂了个专家号。排了好几个小时,总算轮到了他。
  “胃怎么不舒服?”专家问。
  李老伯想,说得重一点,好让医生更重视点。他答:“又胀又痛。”专家又问:“怎么个痛法?”“说不出的不舒服。”他没想到,“说不出的不舒服”恰恰是许多医学书里所描述的早期胃癌症状。
  专家又问:“胃口好吗?”李老伯说:“不好,不太想吃东西。”他本想说说自己去外地吃了许多海鲜、喝了好多酒的事,但又想这些恐怕没有关系,话到嘴边就咽了下去。“体重秤过吗?”“没有,家里人说我瘦了。”
  专家对他说:“你赶紧去做个胃镜吧。”见李老伯面露难色,专家又补充了一句:“不做胃镜,出了事谁负责?”
  李老伯一直琢磨着专家的这句话:出了事?会出什么事?难道我会得胃癌?
  李老伯做了胃镜,在等待检查报告的“漫长”日子里,他寝食难安。终于,病理报告出来了,结论是浅表性胃炎。心病没了,吃了几天药,李老伯便很快好了起来。

  不必得病就挂专家号

  除了没有清晰完整地讲述自己的病情外,李老伯的求医过程还缺乏一种智慧:其实没有必要一开始就执着于挂专家门诊,完全可以先挂个普通门诊,先完成相关的检查,若是发现问题,再找专家看。
  若是能去附近的社区医院,找熟悉自己身体状况的社区医生看,定定心心诉说自己的情况,可能会是一段完全不同的求医经历。社区医生基于对李老伯病史和体格情况的了解,可能会开一点药物,先吃了再看看,不见好再来复诊,视病情再一步步处理,或许便可免除一场虚惊。
  当然,大医院专家的做法也丝毫没错。他基于自己的专业判断,根据病人的讲述,应该想到李老伯有得胃癌的可能,必须让他做胃镜。而且专家门诊的专家与患者的交流是一次性的,病人若是不再来挂他的号,他就没法继续观察病人病情的变化,只好一竿子到底,把可能需要做的检查都做了。
  人的一生得大病的机会少,生小病的机会多,小病由全科医生诊治,方便又省钱。遇到吃不准是小病还是大病的情况,可以请全科医生先初步判定,若是大病,全科医生也会转诊。而且,在社区看病,由于能够经常随访,病情若有变化,医生可及时调整用药,特别适合慢性病患者的长期管理。
  大医院的专科医生可能救急于一时,无法照顾病人一生。这个照顾的责任应该交由社区的全科医生。世界上的发达国家很多皆是如此。

  久病未必成良医

  范先生得痔疮几十年,自以为久病成良医。不久前,他“痔疮”又发作了,便血反复不止,过去的各种疗法都用上了,还是不见好转。家人建议他去医院查查。
  来到医院,医生戴上手套要给范先生做直肠指检,他连忙摆手道:“我得痔疮几十年了,不碍事,你帮我开点药就行了。”
  从医院回来,范先生的便血有增无减。最终,在儿子的陪同下,他再一次来到医院,这次,他没有拒绝医生的检查。医生指检,感觉不妙,便给范先生进一步做了直肠镜检查,结果发现,范先生得了直肠癌。
  痔疮和直肠癌在症状上往往难以分辨,而直肠指检是发现直肠癌最简单易行的方法。自以为久病成良医,拒绝配合医生的检查,结果反而可能耽误了及时医治。

  别中了医托的圈套

  老郑得了青光眼,很焦虑。在老战友的介绍下,他找到了一家知名医院的青光眼专家。专家建议他做手术,可是床位太紧,必须等待。
  就在老郑感到焦急时,他在医院门口遇到了一位热心的中年妇女,她关切地询问老郑的病情。得知他得了青光眼,中年妇女兴奋地告诉他,自己的丈夫也得了这个病,结果靠老中医的一张祖传秘方给吃好了。
  老郑动了心,跟着那位中年妇女去找“老中医”,把心一横,买下了近一万元的药,一顿不落地吃了半个月。没想到青光眼竟急性发作了,眼科医生说要是再晚来一会儿,眼睛就保不住了。
  其实,老郑遇到的那位中年妇女,是个不折不扣的医托,医托向来都是以“同乡”、“同病”为诱饵,把患者吸引到所谓的“名医诊所”,“名医”往往以秘方标榜,药也必定在他那里配,然后再以名贵药材、机会难得为说辞,故意打折赠送,让患者入套。这就是医托与所谓“名医”的伎俩。大家去医院看病时千万小心,不要中了他们的套。

  有些病不必急于吃药

  小刘参加工作没几年,就在体检时被查出患有脂肪肝,体重也明显超标。他很着急,服用了不少别人推荐的药物和保健品,可是都不管用。
  医生告诉他,他的脂肪肝是轻度的,主要是生活方式不佳引起的,关键还是要先减肥。小刘下定决心,一定要把体重减下来。
  3个月里,他的体重减了5公斤,人觉得轻松许多。去医院复查发现,脂肪肝已经好转。一年下来减了11公斤,血脂正常,脂肪肝已不明显。
  其实,轻度脂肪肝是生活方式病,若是肝功能正常,一般无需服药,只需控制饮食,多加运动,减轻体重,病情自然会好转。
  此外,高血压前期、糖耐量异常等也可以通过调整生活方式加以改善。如果调整生活方式后,指标还是高,再服药也不迟。当然,若是确诊为高血压、糖尿病还是得听从医嘱,按时吃药,同时调整生活方式。

  医者故事
  二十年的电波缘

  上世纪八十年代中期,上海广播电台开办了一档健康科普类节目——名医坐堂(最初名“医药顾问”),节目的主持人并非专业广播人,而是一位医生,他的名字叫杨秉辉。
  每周日中午,这位医生都会准时在电波中为听众解答各类健康难题,他深入浅出、通俗易懂的讲解,让这档节目收获了一大批忠实粉丝。
  在那个少有医生问津医学科普的年代,身为中山医院知名专家的杨秉辉为什么会将自己的业余时间奉献给“空中健康教育”,而且一干就是20年?
  杨秉辉说,上世纪70年代初,他和同事们前往当时的“肝癌重镇”江苏启东,运用甲胎蛋白这一新发现的重要指标来筛查肝癌。可是农民们都不信验一滴血就能查出肝癌,有些被查出疑有肝癌的人,甚至还埋怨医生“触霉头”。
  杨秉辉深深感到,医学技术虽然在进步,但医学科普却远远落后,必须行动起来,想办法填补这块空白。
  在电台做健康节目的20年里,杨秉辉先后担任了中山医院副院长、院长,尽管行政工作、业务工作“双肩挑”,忙得不可开交,但他依然坚持把大量的精力投入科普事业,除了做广播,他还撰写了近千篇医学科普和健康教育文章,出版了多本健康科普读物。
  如今76岁的杨秉辉早已卸下行政职务,也不再看门诊。但是,做医学科普是他不变的牵挂,就在不久前,他出版了一部科普小说,用讲故事的方法传播医学知识。
  在杨秉辉看来,医学科普的使命不仅是告诉大家生什么病该怎么办,更重要的是,帮助大家全方位地提高健康素质,包括疾病的预防、健康的生活方式以及医患沟通的智慧。
  在医患矛盾重重的当下,这样的医学科普无疑是对和谐医患关系的一种努力。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中国名医名院聚集地
医院的潜规则#医生 #医学科普
李老伯“被胃镜”【医小说之分级诊疗】
20210916养生堂视频和笔记:杨爱明,结肠镜检查,胃疼,胃酸
12小时医院专场直播,平安健康保险联手央视带你健康跨年
“神医宇宙”崩塌,乱象就结束了吗?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