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婆城三咏(01)

婆城三咏(01)

一玄

第一章  美丽威远

之一:婆城来历

婆城故事万口传,津津乐道在民间。

业繁荣成县治,赢得美誉享千年。

注释及附录

威远别号婆城的由来

威远县的别号(别称)有两个,一曰婆城,二曰严陵(另文简述)。威远别号婆城来自于唐朝在威境两置婆日。

(一)唐初于威境置婆日县。《旧唐书》在荣州条目下记载:“荣州,中,隋资阳郡之大牢县,武德元年置荣州,领大牢、威远二县。贞观二年置旭川、婆日、至如三县。二年割泸州之隆越来属。六年自公井移州治大牢,仍割嘉州资官来属。八年又割泸州之和义来属,废婆日、至如、越隆(隆越)三县。永徽二年(651)移州治旭川。”。《新唐书》在荣州条目下记载:“威远,中下,贞观元年(627)析置婆日、至如二县,二年以泸州之隆越来属,八年(634)省婆日、至如、隆越入焉,有盐。”。《太平寰宇记》在荣州条目下记载:“荣州、和益郡。唐武德元年置荣州,领大牢城、威远二县。贞观元年置旭川、婆日、至如三县。二年割泸州之越隆来属。六年自公井移州治大牢,仍割嘉州资官来属。八年又割泸州之和义来属,废婆日、至如、隆越三县。”。从上三条史料可以看出,婆日县于唐太宗贞观元年置,于贞观八年废入威远,仅存在8年。

古婆日县县城在哪儿呢?唐《元和郡县志》在荣州条目下记载:“旭川县,本汉南安县地,贞观元年于此置旭川县,因县有盐井号旭井取以为名,荣德山在县东北三十五里,铁山在县北四十里,大牢溪出县北铁山下南流经县北。…威远县,中下,西至州七十里…”。古旭川县即今荣县,由古大牢县地分置而来。今荣县城(旭阳镇)即古旭川县城,也是古大牢县第一县城(大牢镇)。此条史料的重要之处,在于它记载了古旭川县城与荣德山(威远老君山)的方位距离,以及威远县城与州治(旭川)的方位距离。依据此条史料可以判定在唐元和八年(813)《元和郡县志》成书之前,威远县城位置就已在今天的严陵镇了。北宋《元丰九域志》在荣州威远县条目中记载:“中,威远。(州东七十里。二乡。婆日、龙台、赖鲁、石牛、三望、赖种六镇。有铁山,中江)。”。从此条史料可以看出,古婆日县被废为婆日镇并入威远,并排在六镇之首而成为了威远县的县治所在地(县城)。因此笔者倾向性认为,古婆日县县城位置就是今天的县城严陵镇。

(二)中唐于威境置婆日市。南宋《舆地纪胜》在荣州景物条目下记载:“婆日市,古城在(威远)县西北五十五里,旧经云:唐武后朝(690-705)置,以煎炼硫磺。一场在县东北三十里一溪侧。有山极高,下有穴名龙龛,出水如乳色,每春月浮污泥,俗呼为龙转,及夏方洁。引龛水堤之,使本与溪混就,採山茆覆水面,数宿硫磺即散凝其上。乃聚镕之山,五里外茆则不住硫磺。旁有艾壩,力倍常艾。旧大雪环山五里余不积,其异如此溪有鱼,俗呼为硫磺鱼。”。《舆地纪胜》在荣州古迹条目下又记载:“婆日市故城,在县西北五十里,旧经云:唐武后朝置,以煎炼硫磺。一场在县东北三十里一溪侧。”。显而易见,这两条史料表明:一是婆日市,因煎炼硫磺于唐武则天称帝时置,与唐初置的古婆日县和九域志表述婆日镇为威远县治所在镇明显不同。婆日市的名称,可能是为追忆古婆日县而取名,仅是一个寄托名而已。二是婆日市故城位置,位于今新场镇老场至新场之间。

(三)“婆”字义为训善,“威”的本义是“婆婆”。清光绪《威远县志——杂类志外纪》在婆日至时(至如)条目中记载:“婆日至时,唐贞观元年(627),析县地置婆日、至时二县,诸志未言其义。按,婆、至皆训善,或者善日善时,犹今人言吉日吉时也。《祖庭事苑》‘梵言优婆塞,华言善士’。《考工记》‘弓人覆之而角至’,《注》至,犹善也。中庸其至,至哉坤元。此类甚多,姑志于此以俟考。”。黎李红在《从语言角度浅释威远的别名婆城》一文中认为:威的本义是婆婆(丈夫的母亲),威远与婆城的含意相合。

(四)县城内婆媳开饭店的民间传说,为威远别号婆城增添了优美的乡土文化韵味。

(五)已有考古学证据表明,在宋以前威远就有婆城(婆日)的别号了。2018年春,在威远县新场镇的山坡上,发现早已被盗的宋墓遗址,仅遗留墓内石刻和墓志铭。从半埋墓铭显露文字可知,该墓为南宋寋炎墓。寋炎(?-1207),字子济,号兰溪拙叟,淳熙甲午(1174),炎乡试不第,晚得微恩,卷怀山林,著《兰溪集》二十卷、《和陶》四卷。在已显露的寋炎墓志铭文中,两处提及婆日,文史内容丰富。迄今为止,寋炎墓志铭碑,是县内首次发现在碑刻文字中记载了婆日的宋代文物,也是威远别号婆城源于古婆日县(市)的一件考古学物证,亟待抢救保护和深入研究。

鸣谢:照片由冷国文拍摄,特此致谢!

陈廷德

二〇一八年八月四日星期六

从语言角度浅释威远的别名“婆城”

黎李红

【摘要】四川省威远县别名“婆城”,《威远县志》、民间传说有一定提及,本文从文字、训诂等语言学角度解释“威”与“婆婆”的关系。从文字角度分析,威属会意字,从戌从女;从词汇的演变以及通过相关书证最终得出“威”的本又是“夫之母”,与威远别称婆城正好相合:指出两者存在的内在联系。

【关键词】语言威远婆城

【中图分类号】H030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671-1270(2009)7-0010-01

威远县位于四川盆地南部,南北长54公里,迄2009年止,威远置县已历1418年。

翻开中国城市别名大全,很多城市的别名与城市的人文历史、古迹园林、风物特产等有种种联系,如南京为什么叫石头城,重庆为什么叫山城,这些问题总有明确答案。而威远的别名为什么是如此奇特的“婆城”?这个问题很多本地人都很难回答。当然,官方的资料如《威远县志》、民间的传说对此进行了一定解释。

据清乾隆版《威远县志》记载:“西晋惠帝永兴元年(公元304),李雄据蜀,奋武此地,以慑服夷獠,取威名远震之义,始名威远镇。”据1994年巴蜀书社《威远县志》记载:“威远地境,古为梁州之域,周属蜀国。秦隶蜀郡,汉属犍为郡,东晋时为獠人聚居地。北周保定五年(公元565)置盘石县,辖有威远境地。隋开皇三年(公元583),置威远戍,取名威远乃‘威名远震’之义(又一说取‘威抚远人’之义)。开皇十一年(公元591),改戍为县,乃威远建县之始。唐贞观元年(公元627)在威远县境内又设婆日、至如二县。贞观八年(公元634),将婆日、至如二县并人威远,县城遂有‘婆城’之名。”有人认为是取“婆”的梵语“优婆塞华”义,即吉祥之地,善士之乡。

民间传说来源于县城南门外堰塘角的婆婆饭店。这里有一个老婆婆和她守寡的儿媳开了一家小饭店,儿媳年轻守寡,想改嫁又不敢说出口,加上开饭店起早摸黑,十分劳累,有苦无处诉,她就在为顾客舀饭的时候,装得满满的,心想把生意整蚀了本,饭店才好关门!谁知她添的饭越扎实,来吃饭的人越多。生意不但没蚀本,反而赚了钱,茅草房变成了新瓦房,小媳妇也再无去意,留下安心做生意。大家看到开饭店能赚钱,都开起饭店来,但都不如婆婆店的生意好。有一天,有个看风水的阴阳先生架起罗盘看了一阵,说这里是“坤卦,注定阴盛阳衰、男弱女强,所以婆婆店的生意特别好”。大家信以为真,男人也改扮成女人的装束来开饭店,于是满街都成了婆婆店。后来皇帝来私察暗访,看到这种情况,就说:“世上只有男州,没有女县,也太不公平。这里的老婆婆能干,就叫婆城吧。”且不论传说的真假。事实上威远女人的强势、能干在省内确实有一定的名气。

从语言学角度看,威的本义即指婆婆。具体分析如下:

威,许慎《说文解字》:“姑,夫母也,从女古声。威,姑也,从女从戌,《汉律》曰:‘妇告威姑。’”徐锴《说文解字系传》:“姑也,从女戌声。《汉律》日:‘妇告威姑。’臣锴曰:‘借为威权也,迂归反。’臣次立按《说文》曰:‘从女从戌’,徐锴曰:‘土盛於戌。土,阴之主也,故从戌。”’段玉裁《说文解字注》:“威,姑也。引申为有威可畏。从女戌声。按:小徐本作戌声而复以会意释之,於非切,十五部。《汉律》曰:‘妇告威姑。’惠氏定宇曰:‘《尔雅》君姑即威姑也,古君威合音差近。”’从中,我们可以看出,徐锴后来是将“威”当做作会意字。从女从戌。戌,在甲骨文和金文中指有宽刃的一种武器,后来假借为干支名,为地支十一位,可用于纪时,与天干相配,用以纪年、纪月、纪日。还有一义是五行属土。如《说文解字》:“戌,灭也。九月,阳气微,万物毕成,阳下人地也。五行,土生於戊,盛於戌。从戊含一。”即取“戌”的纪月义(九月);还取五行义(属土)。王夫之是取“戌”的纪时义,他的《说文广义》:“妇人谓夫之母曰威。”王夫之说:“戌,阴之老也。”所谓“阴之老”,是把一天十二时辰: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分为阴阳两大部分,子时是阴之极而阳之始,午时是阳之极阴之始,戌距午时已远,距子时已近,故日阴之老。女性为阴,做婆婆是中年以后的事,这是以一生的时间来比附一天的时间。如果取“戌”的五行属土义,《尚书·周书·洪范》“水日润下,火日炎上,木日曲直,金日从革,土爰稼穑”。《周易》:“乾,阳物也;坤,阴物也”,“乾,天也,故称乎父;坤,地也,故称乎母”。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中,古人对土特别有感情,对土的作用特别重视。故有“土载四行”、“土为万物之母”之说。那么,徐锴所认为的“土,阴之主也”中的“阴之主”即指母亲。因此,无论选取“戌”地支的十一位,还是五行属土,从女从戌的“威”就表示“夫之母”的意思。

在中国几千年的社会中。婆婆是封建家长的代表,在家庭内部,婆媳关系是上下尊卑的集中体现。由此产生出“威”字的尊严、威严、威力、权势、震慑等义,对此,徐锴的解释是“借为威权也”,段玉裁的解释是“引申为有威可畏”。威严、威力等义在汉语中逐渐发展为“威”的常用义,因此“威远”有威名远震、威抚远人之义,威的本义反而被人们忽视了,这种情况在词义的发展中比较常见。

“威”的归类,从相关文献资料中可见一斑。许慎《说文解字》、以及后来的说文四大家、《康熙字典》、《辞源》等,“威”都归在女部,与“威”从女有关。建国后的《汉语大字典》、《汉语大词典》中威在戈部,与“威”从戌(本义兵器)有关。《汉语大字典》对“威”的各义项排列顺序是:指丈夫的母亲;尊严、威严;威力;权势等13条。《汉语大词典》对“威”的各义项排列顺序是:显示使人畏惧慑服的力量;尊严、威严;威力等11条,最后一条指丈夫的母亲。无论词条怎样排列,威的本义都有所反映。

由此可知,威的本义:夫母,即今之“婆婆”,与威远别称婆城正好相符。这到底是巧合还是古人早已认同“威”与“婆婆”的关系,这就不得而知了。另外,威远城市名称别称婆城是同义复指,这在城市别名中比较罕见,这也许是从另一个角度解释威远别名的由来吧。

威远县名含义简释

西晋李雄于威境置威远镇。隋开皇三年(583)于威远镇置威远戍(军事),十一年(591)改威远戍为威远县。威远是千年古县,自建镇置县以来,县名一直未改沿用至今。威远县县名历千年不改,笔者以为这与威远的地理位置、资源环境、战略地位、人文历史密切相关。

威远,从字面理解,威指“一种使人敬畏或惧怕的力量,如威权、威风、威武、威信、威名等”,远指“辽也、遐也,路途久距离长,如深远、遥远、久远、远方、远境、远略等”。威远县县名的含义,主要取“威名远震”、“威名远扬”、“威名远播”和“威抚远人”之义。今大多数人认同威远的含义为“威名远震”。

威远的“威名”从何而来?西晋李雄,据蜀称帝三十载,引獠入蜀,宽厚待人,兴学校、置史官、低税赋、稀劳役、百姓富实,夷獠安宁而威震西土。李雄因铁置威远镇,管辖铁山夷獠。威远的“威名”源于李雄的威名,即威远镇取李雄“威名远震”或“威名远播”或“威名远扬”之意,至今在威远县新场镇仍留有李雄坡的古地名。而面对“山獠作乱”的时代背景,隋朝在铁山腹地于威远镇置威远戍(军事)、威远县,以招抚生獠,则又给威远县县名赋予了“威抚远人”的含义。

陈廷德

二〇一八年七月二十九日星期日

 “婆城”来历 
 

  威远又被称为婆城,它源自南门外堰塘角的婆婆饭店。


  从前,堰塘角有根很大很大的黄桷树,它枝繁叶茂,象一把巨伞,遮了半边天。夏天树叶飒飒,凉风习习,过往行人无不在树荫下歇脚乘凉。有个老婆婆看好这个地方,就在树下搭了个茅草棚,做饮食生意。


  不久,老婆婆的儿子死了,儿媳年轻守寡,想改嫁又不敢说出口,加上开饭店起早摸黑,十分劳累,有苦无处说,她只好暗自悲伤,把眼睛都哭肿了。因为满肚子怨气无处发泄,她只好在为顾客舀饭的时候,故意把“冒耳头”装得满满的扣得紧紧的,心想,把生意整蚀了本,饭店才好关门!哪晓得她添的“冒耳头”越扎实,来吃饭的人越多,生意不但没蚀本,反而赚了钱。婆婆说是媳妇能干,会做生意。媳妇则说是婆婆贤惠,会招呼应酬,顾客才上门。婆媳俩有说有笑,越做越起劲,生意越做越火红,茅草房变成了新瓦房。小媳妇也再无去意,留下安心做生意。 

  大家看到婆婆店赚了钱,都到那里搭棚棚做生意,一家挨一家,连接起来成了一条街。婆媳俩见开店的多了,怕顾客减少,就把碗筷、桌凳洗得干干净净,客人来了又总是笑脸迎送,所以来店里吃饭的总是络绎不绝。而其它男人开的店 就相形见绌,生意萧条了。 

  婆婆店的生意总是比哪家都好,人们都想找个原因。一天,来了一个风水先生,他拿着罗盘东看西看,说:“这里处在坤卦上,所以女人开店总比男人开店生意好!”时人信以为真,各个店子都易主为女,即使仍由男人开店的,也男着女装,也取名“婆婆店”。 

  有一年皇帝微服私访到了这里,慕名想到“婆婆店 ”落脚,谁知到那里一看,整条街都挂着“婆婆店”的招牌,店主们都跑出来你拉我扯,都说:“我们才是正宗的婆婆店!”皇帝被吵昏了头,连忙说:“好好,不要争,大家都是‘婆婆店’!”当人们知道他是皇帝后,都想讨个封赐,以图个吉利。皇帝说:“世上只有男州,没有女县,也太不公平,这里的婆婆们都很能干,不如就叫‘婆城’。” 

  从此,威远县城就有了“婆城”这个雅称。再后来,县城城内的街道也按“坤卦”的模式来摆布。 

  (转自《威远县志(1986-2002)》附录“传说”)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关于隋朝置威远县、和义县和唐朝置荣州的原因和目的
荣州的沿革
四川省一个县,总人口超70万,名字起得非常霸气!
说说威远县的来历
大美威远:谁不说俺家乡好?
【散文】绿意威远‖刘德元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