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从古代武举考试的难度,看古人重文轻武思想的严重性

谈及科举,人人都能侃侃而谈,由于众多的文献记载以及近些年相关影视剧的播出,造成了世人对科举的一贯印象,且这一印象在人们心中根深蒂固。许多人认为古代科举太多弊端,因而对科举的印象极其不好,殊不知他们所了解的科举只是皮毛,只是科举中的一小部分,太过于狭隘,仅凭少量的知识就断定科考的价值未免太过局限。

不可否认科举对古人思想的局限,但在古代那样特殊的社会背景之下,科举为人们带去的好处也很多,并不亚它的弊端。之所以人们会对科举产生不好的看法,多半还是清朝八股文带去的影响,但是科举的历史非常久远,在我国也有上千年的历史,所以我们应该将目光放置得更加长远,看的更加全面。因而,今天就让我们摒弃原有得观念,追寻科举发展的源头,一起重新认识科举,认识另一个大为不同的科举形式,刷新我们对科举的认识。

我们所了解的科举多半都是文人通过自幼的苦读,长大以后通过统一的考试来谋取一官半职的过程,参与其中的多半都是舞文弄墨的文人,很少有行武之人参加科举,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或多或少都与我们中华民族的文化相关,在数千年的发展历史中,中国人都是爱好和平,厌恶争斗的,且历代的统治者都重文轻武,尤其是宋朝时期更是大力打击武将,在种种影响下,造成世人所了解的科举中的角色多是文人,这也使得世人都自然而然的将科举与文人挂钩。

但如果说我国的科举全都是针对文人设置的又太过绝对,因为在我国的历史上确实有存在过武举考试,因为文献记载较少,大家对这一科举形式都不是很了解,所以今天就让我们以这一另类的科举为例来深入了解另一种科举模式。

在中国的历朝历代中,统治者们几乎都实行重文轻武的政策,但有一个朝代却是例外,不仅重武甚至还设置了专门的武举考试来选拔优秀的行武之人,这个朝代便是唐朝。

第一次设置武举的时间是公元702年,也就是武则天掌权的第四年。从此以后,兵部每年都会组织武举考试,在考试中中举之人可以被授予武职。不过武举的发展并没有文科考试那样顺风顺水,因其可能引发的政治问题而没有被历代统治者接受,在其存在的时间里也是以断断续续的形式发展的,因而难以得到良好的发展。

武举在武则天之后,便受到沉重的打压,在唐德宗统治期间便停止了武举考试。不过没过多久,新一任统治者即位后又再次恢复了武举。但因为发展的间断性,使得武举至始至终都没有较大的突破。武举在这种断断续续的情况下,艰难的发展着,也因此面临重重阻碍,相对于文科考试来说武举并没有那么受重视,对其的记载也少之又少,所以后人对这一特殊的科举形式了解甚少也是情理之中的事情。

虽说每个朝代几乎都实行重文轻武的政策,但或多或少也有武举的存在,出于对国家军事实力的考虑,也有必要挑选一些优秀的武将。

明清时期科举由巅峰逐渐转衰,在这一段时间里出现了许多的文人,但多数人不知道的是,在这个文人辈出的年代里,也出现了许多著名的武将。尤其是清朝建立的初期实行文物并重,文科考试与武科考试不论从考试形式上、时间周期上还是称谓上都是相同的,没有什么差别。

文进士与武进士的不同

清王朝的国祚有两百多年,总共举行了106次武举考试,武状元达一百多人,但因为种种原因这些数据却很少有人知道,能够侃侃而谈的多半都是文科类的考试。究其根本还是因为重文轻武的思想占据着支配地位,武举考试尽管逐渐向科举考试看齐,但对其的歧视却从未减少,如文进士有等科榜,武进士则无。

文进士通常都能谋取更高的官职,而武进士能够得到的官职大多偏低。再者历史上对于文进士考试的记载非常详细,而对武进士的记载则少之又少,或者粗疏不详。这些种种都让我们感受到,武举在古代受到的打压。不论是统治者还是社会中的平民大多都对武举有偏见,所以倘若不是自幼习武或是喜爱武行的人,多半都会因为多方面的压力而放弃从武,因为当时社会对从武的认同度并不高,迫于父母家庭的压力很多人都选择弃武从文,通过寒窗苦读来谋取仕途。

文进士考试的内容与形式大家都比较了解,而武举考试究竟考什么,怎么考,想必大家都非常疑惑吧。首先武举与文科考试大为不同,武举不仅需要考文化知识还要考武功,而主要考的还是应试之人的身手。

考核的第一项内容就是比力气,因为在古代那个冷兵器时代,枪弹还没有出现,打仗只能拼力气。而力气又要怎么考呢?评判标准又是什么?历朝历代对于武举的考试内容与评判标准都有所区别。宋朝时期通过射箭的方式来评判,大家都知道弓的张力非常大,当时规定能够拉动一石力硬弓射150步且能射中者可获头筹,这样既可以考验应试者的力气又能考验其的综合能力。

为什么古代很少有人选择参加武举考试?

当然发展到后来,要求也越来越严苛,很少人能够通过初试就更不用说接下来难度更高的层层考试。再后来也不再只考力气,而是拓展到了多个方面,对应试者的要求越发严格。例如拉弓射箭,不仅要拉得动,还必须射的准,尤其是在清朝那样一个由游牧民族建立的朝代,对骑射的要求更高,所以可想而知武举考试的难度。

而另一方面,参加武举同样还要参加文试,即考兵法、行军布阵等等。由于重文轻武的思想,就算是武将也必须肚中有点墨水,虽然武举地位较低,但也是国家的精英,如果胸无点墨,武功再高也只是一介莽夫,难以担当大任。所以不论是文试还是武试都必须非常精通,不能偏科,例如只会纸上谈兵,或只会武功,因而武试的难度绝对不亚于文科的考试。

总而言之在古代那样的社会环境中,选择武举所面临的困难是非常巨大的,不仅自身要全方位的发展,还必须具有超强的心理素质,能够承担社会家庭带来压力。选择武举,一方面可能耗费了所有的精力也不能出人头地,另一方面就算幸运的突破了重重障碍,在武举考试中拔得头筹也并不意味着一帆风顺,武将往往能够获得的官职都是相对较低的。重文轻武的思想根深蒂固且占据着支配地位,文臣武将的地位悬殊,同处于一个政治环境中,难免受到打压,所以拼尽全力最后可能也是落魄收场,不得不感叹武举道路之艰辛。

通过以上对武举考试的解密,也使大家了解了不一样的科举,刷新了大家对科举的认知。科举不仅包括文科类考试,同样还有武举,虽然其在发展过程中处处受到打压,历史上关于其的记载也非常少,但是武举在历史是真真实实存在的,这段历史不应该被忘记,参加武举考试背后的艰辛也应该被世人知晓。

参考资料:

《文武科取士法》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策神解密:浅谈明朝的武举制度及其影响
北宋“重文轻武”国策的实施
唐代武举地位探析
古代中国科举制度中,武状元和武举人,真实状态是什么样的
古人如何考试
在古代要学些什么才能成为一名武举人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