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再谈职场政治智慧:为什么升职加薪的总是那个会“混”的同事

我是Ling,80 后,现居荷兰,育有二娃的心大职场妈妈。十多年一直在欧洲大型金融集团管理岗位摸爬滚打。现实的理想主义者,梦想帮助更多人加速成长。


 

昨天一对一咨询的学员A提到前部门里一个90后小姑娘B,看上去资历平平,工作能力在他看来也一般,却在二年内换了3个部门,并且甚得各位部门主管赏识。

A很困惑:这姑娘学历不如自己,从来不加班,在职场中似乎如鱼得水;自己一直勤勤恳恳完成业务指标,却在本部门3年都没有什么起色?

这个现象能单纯归结于公司的奖惩机制不公平吗?还是有什么不可说的“潜规则”?

其实都不是。

我在上篇(职场生存法则:这些年,我经历的那些中高层的黯然离职)介绍了职场政治敏感度这个概念,收到不少读者的后台留言,这篇我再来谈一谈职场中那些没有人告诉过你,你却应该知道的智慧。 


1
你的职场心智成熟了吗?

聪明有两种类型,一种是拥有高智商或书本知识丰富,另一种是拥有街头智慧。

我们的成长环境一般是以学习书本智慧为主。

在激烈的竞争中胜出,靠的是读书和记忆,严格遵守流程,在学习过程中遇到难题时,可以翻到最后一页直接看答案。

可职场不是,没有答案可以翻。一进入职场,标准答案就被撕掉了,考完试后老师也不会把答案还给学生。 
来找我咨询答疑的大部分曾是985,211高校毕业的“学霸”,在职场和生活中碰到不解的难题时难免对现实产生无力感和幻灭感。
 

我们所经历看似“不公平”“吃亏”的事件,让我们失望,产生负面情绪,这些往往让我们觉得莫名其妙,不知道自己错在哪里。我也经历过很多:

- 发现了项目中的重大失误,想告知大家及时修正,却被群体孤立;
- 尽心尽力完成工作,却因触犯了其他部门的利益而没有得到预计中的升职;
- 自己花了好几天准备的方案, 却发现被同事拿去给高层展示
。。。

我百思不得其解,甚至萌生退出的念头,在关键时刻被前辈敲醒:“这不是职场黑暗,而是现实。我们不是生活在中空的世界,无时无刻需要与他人和周围环境互动。

正视这个世界,你会发现,世界是有序的,人是复杂的。你要去认识它,才能正确的自我定位。有了定位,你才能在这个生态系统中成长。”

在这个重新正视运行规则的过程中,我也重新认识了自己。 

这十多年的职场生涯,经历了人生百态,发现大部分职场经历和现象只不过是不断重复而已。

遇到的糟心事与我们的人品无关,大多时候都是和我们自身心智成熟程度有关。 

大家看看下面这些描述,看有哪些符合你情况的:  

心智成熟自我测评


社会阅历浅,自己对于社会和世界的认知更多来自于身边人的教条、经验和自己的臆测,对于各种事物运行规律、社会上人情世故的各种准则茫然不知。


缺乏一些重要的基本能力,比如说识人能力、人际交往能力、处理各种关系以及复杂事物的能力、透过现象看本质的能力,等等。


对周围环境不够敏感,缺乏观察,不爱思考,思维方式单一、僵化、停滞不前;同时又在该有钝感力的地方一个劲钻牛角尖,过分敏感,导致自己束手束脚、疑神疑鬼,陷入恶性循环。


交际过窄,只爱接近自己喜欢的人或者是喜欢自己的人,凡是感觉跟自己合不来的,先打上偏见,再者能回避就回避。

不太敢走出自己舒适区去尝试新的事物,新的方法。总觉得这是小事,那个没有用,害怕这个,害怕那个。总有一万个不做的理由。

不出我意料的话,你一定会在这些描述中多多少少看到自己的影子,因为这就是年轻时的我。


这些职场中重要的基本能力比如识人能力,处理复杂事务能力,通过现象看本质的能力并不是一个人与生俱来的,是需要脚踏实地努力、不断丰富自己的阅历、不断反思总结,在日常生活中坚持锻炼、一步步沉淀得来的。

我的经历告诉我,别想偷懒,这些都是人生必修课,你现在不学不用功,以后总有一天外界会逼着你学会,但“主动”与“被动”的区别就很大了,后者让你付出的代价往往会很惨痛。

当我经历了职场中的种种起承转合,看到和经历过种种不同形态的竞争,和各种人打过交道后,才收获了一定的实力和成熟度,镇定自如地面对惊涛骇浪。 

所以我想告诉你,只靠书本智慧想在职场生存或晋升,大概率只会频频碰壁,对自己和他人懊恼失望。

你还需要另外一种智慧:街头智慧。


2
 街头智慧

什么是街头智慧呢?提到街头智慧你会不会首先想到街头的混混?或者韦小宝?电影《教父》?

的确和他们的生存法则有重叠,比如对周围环境的观察和诠释,敏锐的直觉、生存技能、或者常识。

美国知名心理学家史坦伯格(Robert J. Sternberg),将人类智能分为三类:

一、分析性智能:指分析、评价概念的能力,也是传统IQ定义的主要范围。

  

二、创造性智能:面对新任务、新情境,产生新观念的能力。

  

三、实用性智能:针对不同环境和形势,加以适应、塑造、选择的直觉式决策。

换句话说,实用智能,常指我说的街头智慧。这与学院派的书本智慧刚好相反。

这种实用智能,洞察事理,直接掌握做事最佳方法和诀窍,自学而能,自思而得,史坦伯格又将之称为内隐智能(tacit intelligence)。

没有内隐技能的人容易成为资源的“穷人”:

- 对社会结构认知模糊;

- 看不清社会的运行规律;

- 不了解什么是重要资源;

- 缺乏信息来源渠道,对信息敏感性不足,行动速度不够快;

- 习惯于长期处于心理舒适区。

回到文章开头A的例子,他和同事B相比,是不是资源的”穷人“?好的项目轮不到他,干了好几年都没有升职加薪的机会,在公司里基本算是透明人。

B呢?她似乎总是知道哪里有她想要的机会,有广泛的信息来源和人脉,并且知道如何打造自己在公司里的能见度。 

你一定好奇,B这样的人,都是运用了哪些街头智慧呢?我来谈谈几个最常见的。

80/20 法则


有职场街头智慧的人就是运用80/20法则的专家。这种人无时无刻不在琢磨:

如何只用20分的工夫,完成80分的效果。

从表面上看来,他们根本不在意工作成果有多么完美,能不能发光发热,获得赞赏。他们真正追求的目标,是投入/产出的高CP值。

但和纯粹偷懒投机的人又不一样,他们厉害之处在于,非常清楚知道什么事情可以放松,什么事情要全力以赴。

他们花很多心思观察、思考、测试,每个任务中最关键的20%是什么,尤其非常精明地掌握老板的期待:

老板要求60分的任务他们顶多做到65分,但老板要求100分的他们会做到101分。总之以不浪费时间力气,但总是在老板面前「微妙地高过期待」,这是他们的行事原则!

所以他们总是能在"短时间"内完成"还不错"的东西!他们的出发点是"利己",但从结果来看却是"利他"(有利于公司)!

我们来看一反面例子。以前一位同事是技术很强的工程师,他就任的第一周就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除了搬来一大堆技术书籍外,还带了牙膏、牙刷、睡袋......一副以公司为家,准备长期抗战的样子。我一看到这个就觉得”完了“,他的下场不会太好。果然,没几个月就被老板开了!

很奇怪对吧?这种勤奋付出、责任至上的人,怎么会在公司混不好呢?

原因当然不在能力与勤奋不足,问题就在能力太强、太过勤奋、却少了“抓重点”的能力。

有次老板“急需”一个60分的东西,他坚持要把它做成100分,每天睡公司,动用复杂前沿的技术。

但最后老板等不及了,找个不懂电脑的人解决燃眉之急。一次、两次之后老板失去耐心,这位可怜的同事只好背着他的睡袋离开。

当你手上握著榔头,什么东西看起来都像钉子。

同样的,当你把勤奋当成自己的强项,遇到什么工作,你免不了会用”看起来最幸苦“的方式完成它!

杠杆法则

前阵子有则新闻,一位叫做鲍伯的资深工程师,被公司发现他上班都在逛脸书,看猫咪影片。但他的绩效表现却逐年进步,年薪超过 12 万英磅,还从未加班。

公司很疑惑,就请稽查员来查他的通联和网路浏览纪录,结果发现鲍伯把他的工作都外包给中国的技术承包商,扣除要付给对方的 2.5 万英镑,一年还获利超过 10 万英镑。而他需要做的事,就是每天打打电话给承包商。

如果你是老板,想必也会开除鲍伯吧!我和同事们聊起这件趣闻,都认为,如果我们是这位员工的老板,不但不会开除他,反而会升他官!


因为鲍伯的老板认为,你怎么能把自己的工作外包给别人呢?这是一种不负责任的表现。

鲍伯老板的想法,来自於工业时代的思维,将生命分为明确的阶段,各有任务:18 岁前重於学习;18 到 65 岁,努力工作,为了老年生活;65 岁以后才能悠闲享受退休人生。这或许也是现代社会上普遍的想法。

从我们来看,第一,工作已经顺利完成,第二,鲍伯强于沟通整合能力,所以应该将他升为产品经理,负责与外部技术承包商协商,提升公司整理效率。

鲍伯老板以为员工努力工作,公司就会成长。然而,公司成长的「关键」,在於「做对的事」和「沟通」。

可见度法则

关于职场最大的误导之一:是金子总会发光的,酒香不怕巷子深。 

面临升职的时候,往往会有好几个评估维度,有些比较显性,比如可以量化出来的KPI,完成的项目和业绩;而有些其实是比较隐性的,难以直接衡量,比如老板、同事是否足够了解你在做什么,外企常把这叫做visibility,字面上就是指你个人的曝光度。

在职场中,一般来说visibility越高是越好的。有时候升职失败,并不一定是做的事情不够多不够好,而是缺少甚至没有机会很好地表现、表达自己,导致曝光度不够。

那怎么提高自己曝光度呢?我说两个最容易实现的:

1. 多去参加一些跨部门的项目。当然有些可能一开始都是一些杂活儿,可能很多人不愿意去做,但是到真正有项目的时候,优先考虑的就是这些已经有了前期一定基础的人作为人选。

2. 多参加一些公司的培训。其实培训不只是业务培训,更是一个结交不同职能部门的机会,哪怕只是在培训上说过几句话,下次不知道在什么时候也许就有合作,一面之缘比完全陌生在合作的时候状态可能都不会一样,也许回你的邮件更快一些,处理你的事儿都会更积极一些。

说了这么多,你知道我不是要批判书本智慧中强调勤奋的美德,我只想提醒:不懂得抓重点的勤奋,往往得不到预期的报偿,真的很可惜。

我没有要改变你,让自己性格改变太多去迎合所有人,让自己心里过于不舒服,但也没有必要完全随心所欲,让自己过于心安理得。了解制约自己的瓶颈是什么,试着去推动一点界限,也许就那么一点点,事情的结果就会大不同。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想升职?七大职场黄金法则
学会这5点职场法则,老板对你更加厚爱
怎样让老板主动为你加薪
老实工作的人,没有拍马屁的人升职快?职场远比你想象的残酷
想升职 10句傻话千万别对老板说
“胜女”职场生存法则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