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太古里的得与失

川报观察记者 雷倢

任何伟大的城市皆具有浓缩城市性格的城市人文中心,它们是城市的剪影和多功能混合社区,比如伦敦的高云花园、威尼斯的圣马可广场、纽约的洛克菲乐中心。而对成都来说,太古里就是这样的存在。

近日,成都太古里忽而在外网火了。各色行走在太古里街头的人成功引起了海外网友的注意。

当我们谈论成都太古里时,它不单单是潮人聚集地,也不单单是一个商业载体,它已变成了一种符号、一张城市名片。这里是文化、潮流、灵感和思想汇聚的新型空间,给成都这个开放的城市注入了源源不断的活力。

从2015年开街至今,无数城市来太古里取经学习,也想拥有或打造自己城市的太古里,但到目前成都太古里还没有被复制。这样的项目为何诞生在成都?它又给成都带来了什么?它是否也有遗憾?近日,原成都乾豪置业有限公司董事总经理、成都太古里项目操盘手陈雷接受川报观察记者专访,复盘成都太古里的得与失。

01

破立之间

一侧,古寺香火,一侧,市井文化。

大慈寺片区,自古就是一个特殊的商业片区。然而随着经济发展和城市建设,该区域大规模的低洼棚户区与其所处的中央商务区核心区域形成较大反差。

时针回拨,2008年,成都决定在此打造融合佛教文化、川西建筑文化、民俗文化和新商业文化的“寺市合一”新街区。

地块零散、条件苛刻,让很多的开发商都望而生畏,很多年,没人敢下手。

2008年,陈雷开始与成都市锦江区政府接触。2010年3月,太古集团与成都市锦江区政府签订战略协议。9个月后,太古地产和远洋地产联手拿下成老都市核心区大慈寺片区100余亩土地。

大慈寺内景一角。记者 华小峰 摄影

作品,是促成双方合作的关键。对陈雷来说,太古里不是一个商业体,而是一件作品,而成都也是抱着打造作品的心来营城,最终,双方联手。

从首次接触到拿地,相隔了近3年。“有过犹豫,比如对市场的判断是否准确。政府也在犹豫,太古里片区的建设用地是12块分散性的用地。政府要卖这么多零散的地块,又想做成一家整体去运营管理,在建设、城市管理上都会遇到许多问题。“陈雷说:“三十几个亿拿的地,就那么点东西,你怎么弄?很多地方都控制死了,比如高度,比如还要保留很多道路和公共空间。”

在陈雷看来,太古里之难,在于调和商业性和城市性之间的矛盾。“当年,在全国都没有先例可寻。

新机蕴藏在危机中。先天不足和诸多束缚,让成都和太古里必须去打破陈规,寻找灵感。

12块分散地块如何整体打造?成都给予了灵活的政策支持。“其实,很多政府虽然都在想要对城市做统一规划、统一管理,但其实老城区可开发空间很小,又都被切得很碎。城市管理者说是做了规划,但是你又会发现一个问题,你根本达不到片区效果。”

太古里片区出售的地块散碎,又承载了许多城市功能,怎样在保留城市功能的基础上,又形成完整的商业街区,在当时看来是几乎不可能办到的。

但成都做到了,陈雷说:“我把这个180亩地的,从地铁广场开始,虽然很多地块不是太古里的资源,但仍然由太古里做统一规划。”

太古里的得与失
打开APP,提升3倍流畅度

视频来源:锦江区融媒体中心

比如博舍酒店咖啡厅前的街道,大慈寺门前的广场......就不属于太古里,而是城市道路,但为了形成一个片区,成都锦江区政府都交给了太古里来作规划。这不仅需要企业放大格局,更需要政府的突破创新。

地分层卖,是太古里项目的一大突破。

“要整体打造,那么从道路、交通、市政,包括车流人流都要统一考虑。把12块地的地下空间全给打通,全部整合了,人流就多了一个层级。”

记者 肖雨杨 摄

在陈雷看来,从城市功能上来讲,整个公共资源的整合和梳理,是非常重要的,“但是这个确实牵扯的部门太多,我们那时候也下狠心要做。”

100多亩地,180亩地的地下空间,这么大的整合,当年,在全国也是首例,没有人做。这涉及到了很多政策。“比如说我来做地下整合,但法律上地不是我的,我怎么给你整合。所以最后等于是我们拿完地以后,又重新又做了规划,地下出让给我们,地上还是归政府。”

这样的作法,在太古里项目之后,成为了一种常态。现在,包括成都在内的很多地方政府都鼓励地分层卖,鼓励利用地下空间。

02

新旧之融

有网友曾这样评价过太古里:“你路过歌帝梵买个甜筒冰淇淋出来对直走两步就进了一千六百多年历史的古寺。然后往右拐去茶馆里要两杯盖碗茶坐在露天里吹水晒太阳,再慢慢把冰淇淋干掉。一切都那么自然。这里,最牛的不是国际奢侈品店,也不是网红打卡地,而是你从国际奢侈品店能直接逛到千年古寺。而这种潮流和历史的混搭,大多数成都人根本感觉不到时空错位,因为已经习以为常了,这才是太古里最厉害的地方。

历史上,大慈寺庙前就是街市,现在从地名中也可以了解到,比如纱帽街、糠市街、油篓街等等。

新增加的街巷,实际上是为了符合现在商业运营的新需要,把两个街巷叠加在一起,就是新旧的结合之一。现存的几个保留院落,作为门户、地标、记忆,就是达芬奇密码,利用这些因素以启发和形成完整的意象。

项目的若干限制之一,也正是来自于老街巷与片区里的6处历史建筑。太古里项目中的每条历史遗存的街道都需要保留和退让。新与旧如何融合,考验着团队。

陈雷总结,首先,现代中式建筑风格与毗邻古迹高度统一,即经典又时尚;其次,传统与现代的艺术小品点缀其间,饶有情趣。

新与旧,相融合,但彼此又有差异。

现代的建筑语言跟旧有的传统对话:

离寺庙较远的外围街巷构成了快里,很具动感与时尚;

临近大慈寺的区域是慢里,庙旁的红墙边,有很多的景观水体、树木和餐饮业态,大家在这样独特雅致的气氛中休闲用餐。

新旧融合通过现代的手法,把新的活力注入到社区当中。跟外面街道的接壤是顺畅的,熙熙攘攘的人能很自然地进入到这个社区当中,经过店铺,经过池水,遇到地标老房子,就像中国卷轴画般,层层地展开街巷和故事。

这样的融合,也曾被质疑。当年,中国大城市里流行修新如旧,比如宽窄巷子、锦里这样的建筑。而太古里要做的是,在保护历史建筑的同时,新建筑不是完全仿古建造,而要同时兼具现代与传统的元素,与历史建筑的风格统一就行。

“当年,很多的老专家提出反对意见。”但在陈雷看来,如果只是修一堆仿古建筑,太古里与其他项目也没有区别了。

在新建筑上如何融合旧元素?陈雷举例:“比如,团队将川西传统民居建筑特点及建筑元素符号重新提炼演绎,采用大面积玻璃幕墙为主要建筑立面材料,形成通透的建筑效果立面,提供更多对外展示面。”

融合并不意味着一味的加入川西元素、传统元素。陈雷举了个例子:“当年,博舍酒店的室内设计师是外国人。他的设计加入了川剧变脸、熊猫、三国演义等元素,我一看就告诉他,弄错了。三国演义,西游记,熊猫是中国人从小就熟知的元素,你看成都大街上的垃圾桶有一半都是熊猫。这里要的是外来的东西。”

在陈雷看来,文化传承不是一味继承,而是文化自信所带来的包容开放心态。外国设计师听了他的建议后,立即将设计方向变了过来。这才有了宜古宜今,中西融合的博舍酒店。

03

取舍之道

城市之道,在于把民众生活、人文雅致和自然哲学升华为街巷的氛围。

日本著名建筑大师芦原义信在《街道的美学》提到,那种沿街建筑高度与空间宽度比为1:1的空间关系,是人类最喜欢的空间关系。既不开阔,也不压抑。如若有适当的景观妆点,徜徉其中,将是最好的视觉体验。芦原义信奢望的街道美学在成都太古里变成实景。

重塑街道,是成都太古里一大突破。太古里通过类型设计的方法,处理各区的街道尺度,达到空间的多样性。大慈寺也融入其中,并成为重要的地标。

这样的空间关系,需要舍掉一部分商业利益。这种在常规商业设计看来无异是巨大“浪费”,却正是太古里的魅力所在:太古里免费而敞开的高质量公共空间,让城市在这一片断重新迷人起来。

低密度的开阔空间也让商业价值凸显线。世界一线品牌商家更是被吸引而至,将成都远洋太古里作为旗舰店,摆在各自全球战略布局的高度。

取与舍,还体现在风貌打造与商业利益的选择上。

“无印良品那个位置原来修了一个6000平米的经济型的酒店。当时,装修做完了,家具都开始摆了,就快开业了。它在口岸位置,如果放一个低端经济型酒店,太古里就完了。所以,政府协调,我们出高价把酒店那块地买下来拆掉,重新做。”

实无所舍,亦无所得,成都和太古里都深谙其道,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

建设期,成都太古里也曾发生一件震惊商业地产圈的事情。成都远洋太古里的商业公共区域内装完成后,业主方现场感觉体验没有超预期,遂达成共识,更换原有设计师团队,砸掉内装,重新建造。这个决策不仅意味着要增加一大笔投入,还意味着交付工期的缩短。陈雷并不后悔,“抛弃商业上的考虑,公共空间的投入有目共睹,这是对这片土地的责任。”

所以,有不少内行提出一个问题:成都远洋太古里的匠心和对历史文化的保护,损失了更多的商业出租面积,是不是账本算错了?

事实上,说这是出作品的心态也好,算大账的心态也好,总之正是太古里的取舍观价值观感染了商家,商家在装修设计、商品陈列、灯光营造上下足功夫。爱马仕为了让顾客夜色逛店有更好的视觉效果,从海外空运昂贵的外墙石材,纪梵希找了数幢老建筑陈砖......

图片来源:锦江区融媒体中心

通过街巷与城市道路的无缝对接,充满“孔隙”的“太古里”让自身成为城市肌理蔓延、血脉相续的一部分,而只有当自己变成城市肌体的一部分,与城市的共享才真正成为操作上的可能。

在取舍间,太古里调和了商业性和城市性之间的矛盾,让自身不再是商业体,而是城市名片,也为太古里带去了更多的流量。

图片来源:锦江区融媒体中心

当然,陈雷也有很多遗憾:“前瞻性还是不够,相对保守了,当年,应该把周围片区一起拆了,现在地价抬上去了,周围的破旧楼房就拆不动了。这些旧楼也该改造,比如,由我们出手,联合成都市相关部门,一起把周围片区的底商都收过来,整体打造,所以挺可惜的。”

在新旧融合上,也可以有更大的突破。“比如,苹果本来想选址广东会馆,把地下挖空,做一个大棚。如果当时做了,就是全世界唯一建筑方式不一样的苹果店,但不行,因为动作太大了,又是历史建筑,不敢去突破了。”

图片来源:锦江区融媒体中心

回顾太古里项目,陈雷感叹:“只有成都这座极具包容性的城市,才可能让太古里成为现实。”在他看来,是成都成就了他和太古里项目,另一方面,太古里也改变了成都的商业格局,提高了城市的国际化水准。

他认为,成都太古里是不可复制的。“其他地方规矩太多,条线太多,也很难有地方像成都一样,能拿出可以承载城市历史和文化的空间了。所以,大家都来学,也只能学到形,而不是太古里的魂。”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我是如何设计成都远洋太古里的?(附项目文本及高清实景)
我是如何设计成都远洋太古里的?
成都太古里商业地产项目规划设计剖析
如何破局互联网冲击下的商业困境-- 成都远洋太古里的体验式商业
行走丨太古里
成都远洋太古里为何如此独特?离不开“人文”与“多元化”精神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