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韩信身世之谜揭晓,儿子逃到岭南,改姓为“韦”

关于韩信的出身,史书几乎没有记载,原因可能是吕后删除了这个她忌惮之人的档案,但这并不意味着毫无线索可寻。

韩信其实是韩国的“王孙”。

韩信出生于淮阴,今江苏淮安市淮阴区。司马迁去淮阴采风,当地人告诉他:“韩信虽为布衣时,其志与众异。其母死,贫无以葬,然乃行营高敞地,令其旁可置万家。”也就是说,韩信虽然穷,也要像达官贵人一样,找一片又高又宽敞的墓地,以便以后能安置下一万户供养他母亲墓地的人家。司马迁去看过韩信母亲的墓,发现确实是这样。

如果韩信只是“布衣”,怎么敢想以一万户来供养她母亲的墓呢?“志与众异”,也太“异”了吧。所以,所谓“布衣”只是指经济,而非指身份。

从韩信后来精通兵法来看,他早年一定看了很多兵书。能供他读书,而且是读兵书,说明他的家庭条件曾经不一般,拥有一定的藏书。

韩信的母亲死后,他变得更加落魄,大家都听过“漂母”和“胯下之辱”的故事。

《史记》记载,韩信受了漂母几十日的饭恩,他便对漂母说:“吾必有以重报母。”漂母批评他:“大丈夫不能自食,吾哀王孙而进食,岂望报乎!”意思是,别吹牛了,谁稀罕你的报答,赶紧找个班上吧。

司马迁在漂母的话中使用了“王孙”二字,他暗示韩信是六国诸侯之后。既然是韩氏,那最有可能是韩国的。韩非,韩国的公子,张良,韩相之子,都是韩国人。因此,韩信和张良一定是关系很要好的。

李白在山东兖州沙丘落魄的时候写道:“沙丘无漂母,谁肯饭王孙。”他借用了韩信是“王孙”的典故,同时他暗示自己也是“王孙”。

韩信还“好带刀剑”。

在那个时候,只有贵族或者当官的人才能带兵器。秦朝对六国贵族重新赐予了爵位,有爵位的人就能带兵器。韩信没有当官,他肯定是靠秦朝赐予的爵位资格才能带兵器。年轻的他,爵位不可能是自己挣的,一定是继承来的。

大家可以网上搜索关键词“韩信,韦氏宗谱”,可以看到大量的网文,根据岭南各地韦氏家谱可以得出一个共识——韩信是韩襄王的曾孙。

特别是网文《一个尘封千年的历史真相——韩信孤儿》中,贴出了韦氏族谱中关于韩信祖先和后代的详细世系。

《史记·韩世家》记载,韩襄王有三子,长子韩婴,次子韩虮虱,三子韩咎。韩虮虱在楚国当人质,太子韩婴病逝,韩虮虱回国争夺太子之位失败,韩咎夺得太子之位,继位后为韩厘王,韩虮虱流落楚国。

《一个尘封千年的历史真相——韩信孤儿》一文中贴出的韦氏家谱记载:

韩虮虱的儿子叫韩臣颜,居住在东鲁,东鲁当时是楚国的领土,后来迁居淮阴。韩臣颜一直希望恢复韩国贵族的王室的身份,秦灭韩后,希望破灭。韩臣颜娶吕氏,生子韩信、韩柳。韩臣颜因为被秦朝强征服徭役,去修长城,死于非命,不知所踪。韩信十七岁时,母亲去世。韩信草草葬母,并发誓:“他日定当以王侯之礼重修坟墓。”

韩国的最后世系为:韩襄王、韩厘王、韩悼惠王、韩王安。据推测,韩非子应为韩厘王之子,也就是韩信的堂叔。

至于记载“韩”信身世的为什么是“韦”氏家谱,后面会提到。

韩臣颜死后,给韩信留下了一柄剑和一些兵书。韩信常常佩戴着那把剑招摇过市,引起了“屠中少年”的反感,于是发生了“胯下之辱”的故事。韦氏家谱中记载了这个屠中少年的名字,叫肖美,有的家谱记载为“萧美”,可能是受了“萧何”之名的误导。之所以会提到这个小人物的名字,因为他后面还有很重要的戏份。

韩信帮助刘邦打得天下后,被封为齐王,后又封为楚王。于是他衣锦还乡,该报仇的报仇,报恩的报恩。

他给了漂母一千两黄金,报答她几十天的饭恩。他召来当年那个杀猪的少年肖美,肖美被吓得要死,估计以为要杀他。但韩信居然提拔他为楚国的中尉,他对部下说:“此壮士也。方辱我时,我宁不能杀之邪?杀之无名,故忍而就于此。”意思是,“这个人有种,居然敢侮辱我,反而锻炼了我的忍辱的能力。”肖美虚惊一场。毫无疑问,韩信践行了以王侯之礼重修母亲坟墓的誓言,在高敞的墓地旁安置了一万户人家供养他母亲的墓。

后来,韩信被吕后以谋反的罪名杀害,这是个冤案,韩信并没有谋反,古人早有明辩,此不赘述。

韩信被吕后“夷三族”,“三族”指父母、妻子、兄弟。根据韦氏家谱可知,他的妻子是齐人辛氏,育有三子,幼子韩滢,当时只有三岁。因此可知,除韩滢外,韩信的妻子辛氏、两个儿子、弟弟韩柳都被杀了。

韩滢被韩信的门客藏了起来,这个门客就是“屠中少年”、楚国中尉——肖美!韩信以德报怨,总算获得了回报。

韦氏家谱记载了萧何和肖美救韩滢的故事。

萧何正在为害死了韩信而自责,听肖美说韩信还留有血脉,惊呼:“信尚有后乎?中国不可居,急逃!南越赵佗必能保此儿。”萧何要将韩滢送给两广地区的南越王赵佗收养,当时只有南越国才能躲避刘邦的权力之手。萧何给赵佗写信道:“此淮阴侯子,公善视之,使得以不绝其祀!”

肖美和蒯通将三岁的韩滢秘密护送到赵佗手上,赵佗仰慕韩信,又可怜他冤死,爽快地将韩滢收养为义子。为了避人耳目,赵佗将“韩”去掉半边,改姓为“韦”,“滢”改为“潆”,叫“韦潆”。韦潆长到十八岁时,赵佗让他当滨海地区的土司,职位世袭。

并不是直到现代才知道韩信有后代,在唐朝,韦潆的后人就率领八千人归顺李靖,帮助李靖平定岭南,并且向唐朝吐露了他是韩信后人的身世。在明代,已经有学者记载两广地区的韦氏大多是韩信的后裔。民国商务印书馆出版的《辞源》也记有“萧何匿韩信子于南粤,取韩之半,改为姓韦”。

民间牒谱,如遍布大地的指尖纹理,让历史离我们如此之近,如此之神奇!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广西韦姓村民自称韩信后代,家族统治当地近千年,还拿出家谱为证
韩信死后萧何帮其遗孤外逃,隐名改姓千年之后,奉土称臣再换名姓
山人说姓:韦姓来源
萧何帮吕后杀死了韩信,为何却要冒死救出韩信之子?
韦姓大多分布在哪里 广西韦姓人口
韩信后人一支逃到岭南,到了唐朝权倾天下,差点也出了女皇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