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鲁迅剪掉辫子,竟被认为是偷了别人的女人后遭到报复

1903年,正在日本留学的鲁迅剪掉了辫子,还特地拍了一张脱帽照,露出无辫平头,并在照片的背后写下了几行字:

灵台无计逃神矢,风雨如磐暗故园。寄意寒星荃不察,我以我血荐轩辕。

打开凤凰新闻,查看更多高清图片

1644年清军入关时颁发“剃发令”,规定:“凡是清军所到之处,无论官民,限期十日,尽行剃头,削发垂辫,不从者斩。”长长的辫子,也由此而来。

但是,辫子不仅影响在地里干活,还非常不利于梳洗。一位到清朝来的传教士在日记中写到:“一个清朝男子洗头我就在旁边,当他解开发辫的时候,巨大的酸臭味袭来,我顿时反胃,吐了一地。”

清朝的辫子,是有多脏。

当然,剪掉辫子并不主要是因为脏,当时国民开始接受新的思想,剪辫子成为与满清决裂的标志。

不过,这种思想,并不是一下子就能被人接受的。

1906年六月初六,鲁迅被母亲鲁瑞用“病危”电报召回,骗他与朱安结婚,婚礼上,鲁迅被迫戴上装有假辫的筒帽。

1909年8月,鲁迅为谋生计回国求职,当时,小宣统还坐在龙椅上,辫子之有无仍很重要。鲁迅花了四块大洋买了一条假辫,戴了一个月有余后,鲁迅决定还是大大方方短着头发走出来。不出所料,走在路上的鲁迅,收到的是满满的恶意——被叫“冒失鬼”“假洋鬼子”,甚至还一些想象力丰富的人诬陷是“偷了人家的女人,被本夫剪了辫子以留纪念”。

或许是因着种种的非议,鲁迅特别提起过自己对辫子一个印象:“(官府)捉人的时候可以拉着,省得绳索,要是被捉的人多呢,只要捏住辫梢头,一个人就可以牵一大串。”他还写过十几篇有关“辫子”的文章,那些留着辫子的人有“清国留学生”“阿Q”“假洋鬼子”等,愚昧和落后依然存在当时的民众之中。

有趣的是,当时的一群人却选择将辫子盘在头顶上——盘起,投诚革命;放下,大清顺民。与这些骑墙两跨之人相比,鲁迅的性格从一条辫子就体现出来的。

不过,鲁迅虽然革自己辫子的命,却坚决反对他的学生剪掉辫子,这并不是因为他爱惜那些辫子,而是爱惜学生们年轻的生命——他不想让自己的学生承受巨大的命运之重。这是他年轻的学生们所不理解的。

常说鲁迅是这个家那个家,却鲜有人知道,他还是个舍我其谁的先行者。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辛亥革命以后,大部分人为何都不愿剪掉脑后的辫子?
清末民初关于豚尾辫的那些事 鲁迅装假辫却阻止学生剪辫
鲁迅笔下的辫子
清末人的辫子那么长,被剪掉辫子的那一刻,表情为何如此怪异
明朝灭亡,有人宁死不断发;清朝灭亡,有人死活不剪辫子
清朝灭亡后,为何汉人死也不剪短发,而满人却在排着队伍等待着?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