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2017
userphoto

2022.05.19 上海

关注
    以下节选《寻找夹缬》P55-63,以方便读者诸君增进对黄其良先生以及蓝夹缬花版的认知。
 
我第一次接触刻版人家,是在2002年的3月10日。和我一起去的是摄影师李玉祥,那段时间他正在温州转,听说我要去找蓝夹缬花版师傅,卯足了劲非去不可。我们一大早从温州市区出发,直奔瑞安市(温州的县级市)高楼乡而去。
此时郑花女士已于2000年病逝,余下苏立杭哥仨艰难谋生。日子过得相当不容易,幸有表叔曹仲明经常照看。
曹先生在当地开着一家“欢欢鱼”西服厂,广告牌十分醒目地立在高楼乡的马路边。根据事先的电话联系,我们直接去了他的厂里,等苏立杭到来,听他俩人回忆苏家旧事,然后一起去苏立杭现在住的房子,看了塞在橱柜里的旧粉本,拍过照,又一起去看当年的被版作坊——苏家的东村老房子。
在东村,我们请苏立杭做了刻版演示,然后走访苏家同族老人。道别回温时,又中途下车,在瑞安城关寻找一处靛青行旧址。
此行除上述的眼见耳闻外,另有两个很重要的收获:一是从苏立州的嘴里,得知他和兄长苏立杭对被版所学不多,称得上手艺精通的是姑父黄其良,现住瑞安莘塍,已改行皮鞋里皮加工;二是从苏家同族老人苏尔德老先生的嘴里,得知苏家的手艺学自高楼乡大京村的施姓人家。
这第二个收获太重要了!因为无论苏立杭兄弟、曹仲明先生,还是后来采访的黄其良一家,都只知道苏家被版手艺已经传承三、四代,都不知道祖上还有这么一段学艺史!如果没有获得这一线索,我对蓝夹缬花版的寻根及戏曲纹样的溯源也就无从谈起了。
现将我2002年3月10日的田野札记中的这一段摘录如下:
 
苏氏族人搬到高楼已200多年,平阳搬来。仅苏家做被版,学自大京村(高楼镇)施家。苏祖峰的一个哥哥入赘施家,学了手艺,后带着妻子儿女回来,将手艺传于弟弟。他自己的手艺并不怎么样,后代也不怎么样,结果就不做了。苏祖峰很聪明,手艺精,很快就压过了施家。施家也做。苏祖峰的生意好些。施家文革时停掉被版生意。
 
这段关于花版溯源的最初记录,经我后来的反复调查映证,基本准确无出入。当时72岁的苏尔德老先生,称得上是知情人。
第二次接触刻版人家是同年的12月3日。这一次终于联系上真正的花版传人黄其良师傅。黄师傅在电话里告诉我,“阿郎找上门要求做被版时,我的丈人已年老,手抖无力,其实阿郎的第一批被版就已经是我做的”。
三天后,12月6日,浙江卫视的姜荣等人和我一起去黄其良师傅家。见面后,黄师傅说,这是他第一次接受采访,在这之前没有人找他了解被版情况。然后黄讲解、演示刻版技艺,谈到自己的岳父苏尚贴在文革中为了适应政治环境,将蓝夹缬的传统纹样改作杨子荣、红灯记、红卫兵等等样板戏人物,“杨子荣是左手抖开披风,右手高高一挥,帽上有颗星。红灯记是一个姑娘擎着一盏灯……”但老百姓对这些时代英雄并没多大兴趣,不喜欢,一段时间后只得又改回。
告别时,我请黄回忆一下当年还有什么地方、哪些师傅,也会蓝夹缬花版雕刻。黄当时的回答是:只有苏家会做。
但我对这个回答持有疑惑。我的看法是——染坊到处有,那么多,像我小时候居住的永强,一个镇上就有两三家,粗略算下来,温州地区怎么着也该有数百家染坊。这么多的染坊,如果只有一家版坊,怎么忙得过来?
按此推理,当时的我认为刻版人家应该有好多户。既然从黄这里得不到这方面的线索,我就准备从上次得知的大京施家那里打开突破口。
于是我一面收集施家的资料,做好调查前的准备。一面和黄其良师傅保持联系,关于苏家的技艺、生活琐事,及他本人的生平情况等等,都是反复交谈、记录,重重叠叠,终于面目清楚起来。
到正式去施家,已经是2003年的11月25日。这次是我一个人去,在莘塍约了黄其良师傅一起去高楼东村,因为要请他对东村的老房子(被版作坊)作个详细介绍。然后找提供大京线索的苏尔德老先生,请他取谱让我查阅。村落社会中,男儿去女家做上门女婿,不是光荣事,族谱通常采用“省略”入赘字样或其它方式处理。果然,这部“共和丙辰年修”的苏氏族谱,在当事人苏祖垅的条目下,是这样注释:“祖垅,嗣为荣喜公子,字京登,生于同治庚午年,卒于民国壬申年……配施氏,生于光绪戊寅年……卒民国已卯年……生子二女一。”
如果不是已知姓名,仅“配施氏”三字,是怎么也看不出入赘女家痕迹的。当然,这也跟苏祖垅后来携妻带子回到苏家有关。
现在我要做的,是去大京村寻找这有姓无名的“施氏”后裔。这时候在瑞安市旅游局系统工作的苏尔胜先生刚好回东村老家办事(我们在之前的工作中打过交道,熟悉),听到我在村里,就赶过来,说自己对大京村基本有数,可以带我去找。
于是告别黄其良师傅,和苏尔胜先生一起来到大京村。苏先生也不向人打听,径直带我进村。村中的某条街道上,几个村民围着一张桌子在打麻将。苏先生对其中的一人喊道:“正算,寻你!”一位胡子拉茬的中年人闻声而起,看了我一眼,用一种很活络的语气招呼苏先生:“皇天,苏主任,该日是袅阵风把你吹来?”苏答:“温州的张记者寻你!我问你,你家老早是不是做过被版?就是染夹被用的!”此人愣了愣,显然对这个问题十分意外,过了好一会,恍然大悟,说:“哦!被版,我跟我伯公做过!”苏先生简单介绍了我,让他配合我做好工作,交待完毕,跟我道别。苏先生从事旅游资源管理工作多年,平时很注意对地方文化的熟悉和掌握,今天因了他的热心帮忙,使我的“施氏”寻访进程顺利。
我在施正算师傅的兄弟家中查询施家族谱,在“施式程”的条目下,找到其女儿“适东村苏祖隆(垅)”的注释,和苏家族谱接上了头。然后和施氏花版后裔施渠灶师傅见面。在家族辈分上,施渠灶师傅(1928—)是施正算师傅(1941—)的房份叔父;在师承渊源上,叔侄俩又同从艺于一师——施渠灶之父施石燊师傅(1898—1979),只不过施渠灶师傅长年从事被版雕刻,施正算师傅学习被版两年后,便转而主攻家具漆画及塑像。我又去村老人协会,跟老人们打听与施式程有关的旧事。一位年纪很大的老人家,在旁人讲了大半天后,说,施式程会唱戏、会掌班……
这些点点滴滴的陈年往事,像一把散落的珍珠,被我小心翼翼地拣到几颗。施渠灶师傅不识字,不看戏,对祖辈的“唱戏掌班”事迹基本不知。施正算师傅上过高中,爱好文艺,能自己创作戏曲漆画,在伯公施石燊师傅身边学艺时,曾留意过老师傅们对蓝夹缬戏曲纹样的讨论。因此我第二天又去他家,专门做他的访谈。这些访谈内容,部分见于我的小书《中国蓝夹缬》第93—97页,及《蓝花布上的昆曲》第64—67页等。对研究蓝夹缬的戏曲纹样来说,这些记录有着重要的价值。
此后我对花版的溯源,除陆陆续续的各种小调查外,还有过两次较大的动作。
第一次是在2003年的12月16日,我有感于三坊(版坊、靛坊、染坊)老师傅的日渐凋零,决定策划一场花版艺师重访染坊之旅,请施渠灶师傅沿着家乡的河流上溯,走访施家当年在文成县的主顾。在征得单位同意后,我邀请萧云集先生为此行的特约摄影师,先去东村补拍黄其良师傅和苏家老房子的照片,以及苏尔德老先生家的雕花床,此床装饰部位的圆雕和漆画,据说出自苏尚贴师傅之手。然后去大京村,包下一辆面的,说动施渠灶师傅、施正算师傅,四人一起从高楼出发,沿着文成方向,过村串镇,一路寻访染坊而去。
此行记录染坊5家,施渠灶师傅和3名染师相认。老人们执手唏嘘,让我这个做记录的也不免感慨岁月匆匆。经过畲族村时,跑进村找出几名畲族妇女,了解当地畲民使用蓝夹缬情况,记录畲族民歌手蓝翠花所唱《夹被》歌一首。
第二天从文成出来回到高楼已近半夜,先送两位施师傅回家,再拦了一辆过路的士,谈好价格后,让其送摄影师回苍南。然后我自己回温州,稍作休息,于18日上午再赴高楼,去施渠灶师傅家里做口述史。渠灶师傅为人内向慎言,基本有问无答。经过多次接触,特别是此趟二个日夜的文成之行,终于对我转变态度,谈工艺、谈家事,谈到其祖施式程典妻生下其父施石燊。今天的口述做得很成功。
大京村里正在议论纷纷,见我又出现,大感惊奇,用瑞安话窃窃咬着耳根:“又来了!又来了!”
第二次是寻找大京施姓的家族迁徙史。大京施姓在历史上屡经迁徙,前一个落脚点是平阳县后堡村。2004年2月5日,大京施姓后裔前往后堡施氏宗祠参加春祭,我约了摄影师姜光树先生匆匆赶去。在施氏平阳故里,记录染坊一户。染坊后裔提供明确信息:后堡施氏没有刻版历史,附近染坊所用被版,均购自高楼。
后堡施氏是从福建省安溪县迁徙而来。迁徙原因由一场大火而起,我的《中国蓝夹缬》第76页曾记录此事:  
 
施氏十八世祖为什么北迁温州?安溪老谱语焉不详,平阳族谱则记载了明万历年间的一场洪灾:“(十八世肇基祖)我修公先年同父吾山公,曾于下汤畈头隔一溪东首地方科竹寨,架造房屋一座,坐辛向乙。于万历甲寅年,遭洪水之灾,终难爰处。”洪水泛滥,冲走了施氏“我修公”一家赖以存身之所,无奈之下,长子施于志带领族中的几名堂兄弟,沿着东海岸北溯,在浙江平阳湾落脚。
平阳施谱没有记载第一批来温寻觅生机的施氏子弟具体人数,但参考相关条目,如“(施)于选”条,注为:“与兄于志公入浙,未知所往”,可以想像当时创业之艰难。三年后,施于志在平阳立住脚跟,回福建接来父亲和胞弟,从此在平阳后堡繁衍生息。
 
查阅后堡施氏族谱,可知当时安溪施氏有多人前来浙江平阳。为防遗漏重要信息,2004年11月16日,我前往福建安溪,寻找施氏祖籍地。在安溪施氏故里,我请施氏后裔和当地研究蓝印花布的人员辨认浙南蓝夹缬图片,得出明确结论:安溪县从未见过蓝夹缬,无蓝夹缬使用历史。蓝夹缬花版雕刻技艺,是迁浙施姓在高楼定居后,因为某种契机,而掌握,而世传。
 
施氏迁徙图表如下:
 
         唐僖宗时            明万历时            清康熙时
河南光州——————福建泉州——————浙江平阳——————浙江瑞安(高楼)
 
由于安溪施氏族谱和后堡施氏族谱均提到祖先当年的南迁,和唐僖宗年间的王绪起义有关。我试着查对《资治通鉴》,居然两相对证!我在《中国蓝夹缬》的第74—75页,做如下描述:
 
施家祖籍河南光州固始县。晚唐僖宗年间,藩镇自立、农民起义,此起彼伏,时局极度动荡,中原百姓纷纷南迁,司马氏在《资治通鉴·唐纪七十》记载:“寿州屠者王绪与妹夫刘行全聚众五百,盗据本州。月余,复陷光州,自称将军,有众万余人。”这“万余人”人中,有后来被尊称为“开闽三王”的王潮三兄弟,“固始县佐王潮及弟审邽、审知皆以材气知名,绪以潮为军正,使典资粮,阅士卒,信用之。”
后来王绪因无法供给上司所“责”的租赋,被“发兵击”,只得“悉举光、寿兵五千人,驱吏民渡江”,一路往福建而来。行至南安时,因王绪滥杀无辜,招致兵变自杀。王潮被推举为将军,引兵攻下泉州后,受封为泉州刺史,从此采用怀柔政策,“招怀离散,均赋缮兵,吏民帨服。”
据福建省地方志编纂委员会公布的资料:“史载固始有18姓随王绪起兵,据新编《固始县志》载,随王审知入闽者计34姓。”-
此18姓或34姓中,有施氏入闽始祖貊公。
查福建安溪施氏族谱“大宗第一世貊公”条目,有“公,河南省汝宁府光州固始县人也。因唐僖宗年少为诸宦所立,昏庸。祸乱寇盗如王仙芝、黄巢、秦宗权等起,自乾符元年甲午,历广明中和,十余年间,旋灭旋炽。中原之地,极目千里无复人烟。公以乱邦不居,乘王绪刺守漳州,遂与王潮王审知等,随绪入闽。卜宅卜世,于温陵之地而居焉”等字样。
再对证由安溪施氏迁往浙江省平阳县的分支族谱,在《温陵传衍》篇,可见到与安溪祖谱大致相同的记载,只不过将“乘王绪刺守漳州,遂与王潮、王审知等,随绪入闽”句, 改作“乘王潮(乃漳州刺守也),遂与王绪王审知等,随入闽南”,似乎是王绪、王审知、18姓或34姓等等,跟着漳州刺守王潮去福建赴任了。
 
历史典籍(正史)和民间族谱(野史)的互相参看,可以清楚地看到不同立场的不同判定,历史事件因此而获得细节补充。
对蓝夹缬花版的历史和技艺的寻根及整理,花去我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如果从2002年3月10日的第一次采访苏氏后人始,计至2007年1月25日完整拍摄花版雕刻流程止,前后时间长达6年。这六年中,我采用重点突击和点滴积累的两种作业方式相结合,得出温、丽、台三地的蓝夹缬染坊,其花版基本来源于瑞安高楼施苏两家的结论;并挖掘、还原了浙南蓝夹缬的花版断代史。这些内容陆续发表于2004年12月的温州都市报《浙南夹缬戏文图典之五:高楼传奇》、2006年的学苑出版社《中国蓝夹缬》及2008年的三联书店《蓝花布上的昆曲》等,概括而言,主要有六点:
一、蓝夹缬花版雕刻技艺完整流程拍摄及剖析;
二、150多年的蓝夹缬花版艺人技艺师承表;
三、两大花版家族施氏和苏氏的家族史;
四、花版后裔施渠灶师傅、施正算师傅、黄其良师傅等的口述史;
五、蓝夹缬花版的几个主要阶段,如传统戏曲花版、文革时事花版等的调查及剖析;
六、孤军兀起的青田花版艺人王早印师傅的回忆史。
 
 
所有文、图均为采蓝文化原创,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高厝林苏氏祖宇重建落成庆典
苏师傅2019年十二生肖运程完整版,快看看你有无运到!
一口气看完《大染坊》完整版!一代奇商陈寿亭
古镇周村旱码头(原创摄影)
周村古商城:旱码头里的古齐遗风
【转载】【图文】:“天下第一村”周村实录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