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认真聊一聊小学生提前学物理这件事

作者:小海

系列:教育感想

出品:奇辑教育研究室

物理,原来是初二才开设的学科。不过目前有个来势汹汹的趋势,越来越多的小学生开始提前学初中物理,感觉有必要聊一聊。
聊物理也并不算不务正业,因为我大学和研究生阶段,分别在两所985高校学习电学和光学,算是正统的物理学专业,所以对此有些了解。
同时最近五六年,每年也都忙里偷闲,至少会带一个班级的物理启蒙课,对象多是小学阶段顶尖的孩子,或者初中阶段优秀的孩子。目的就是想要摸一摸,这些数学成绩已经很优秀的孩子,他们对物理学习的接受程度如何。
结合我本人的学习经验,以及最近五六年的一线教学体会,我个人得出的结论是:
超前学物理并不是绝对不行,但对学生水平有很高要求,对教学方式也有很好要求。如果二者不兼备的话,很容易只粗浅地学个热闹,且因为没有树立正确的物理学习观,对长期学习产生负面的影响。
下面具体谈谈得到这些结论的理由。


大学之前的物理学习,主要分为这三个层次。
小学阶段:
在科学课中(包括不少科普书籍),孩子会学习到不少的物理名词(比如电、引力)、现象(比如折射、彩虹)、结论(比如“光沿直线传播”)。这个阶段,主要以积累常识为主。

初中阶段:
也就是初中物理内容。这个阶段,虽然物理书中也有不少的结论性知识(比如“声音是一种波”、“蒸发需要吸热”),但如果只停留在浅表的“知道和记住”层次,就很难学好初中物理。很多孩子一看物理书就说简单,一做题就完蛋,到了高中更是一个字都听不懂,就是基本的物理意识都没打开。
初中的学生要开始意识到,物理并不是学习记住众多结论去套用做题,而是要思考揣摩这些结论的原因。因为我们学的这门学科叫做物“理”,所有结论底层的原因和道理,才是这门学科的精髓。

高中阶段:
初中物理主要停留在定性研究层面,多数问题其实不需要动笔,只要能理解其过程就可直接推理作答。
而高中物理,在此基础上还要配合严谨的数学工具,去做定量的求解的工作。它对数学能力的要求更高,且题目过程更加复杂,研究的问题更加抽象(力、磁场这些东西全是抽象概念,看不见也摸不着),对学生的能力要求很高。


在小学阶段,科学课更像是一种文科,需要大家仔细记住大量知识结论。
而在高中,物理绝对是一门标准理科,因为即便把所有公式和结论都带进考场,只要你不会分析问题,也绝对不可能有能力解答。关键是你刷题都没用,因为物理涉及到一层“是否真懂天堑。过不去这一关,学几年最终可能跟没学都差不多(高考物理平均分比数学还低)。
而问题的关键是,作为小学和高中的过渡,初中物理究竟是一门理科还是文科呢?
对这个问题的解答,我认为事关这门学科的核心,也直接决定了孩子进入高中之后,是轻松衔接还是再也听不懂物理课。


就我这几年观察到的孩子,初中物理有两种标准学法。
文科学法:
把每一个章节的重点结论,以及老师给扩展总结的次级关键结论,全部都老老实实记在笔记本上,然后全部记得滚瓜烂熟。然后每一个章节,刷大量不同类型的问题,把典型问题的解答方式牢记于心。
考虑到初中物理就那么点东西,只要足够努力,短期来讲也基本不会有什么问题,甚至还能在考试中获得好成绩。靠这种方法学完初中,应该是问题不大的。
主要的问题在于高中。就像我当年高一,所在的高中是当地最好的重点高中,考进来的同学都是在各个初中出类拔萃的选手。但进入高中之后,真的就有不少同学,用开玩笑的话说就是“蹲下捡一支笔再起来,就再也没有听懂过物理课”。
如果说初中物理确实可以用文科学法、靠记忆和刷题去获得成绩,那高中物理高度的抽象性和复杂性,所带来的结论混淆性,会让这些文科思维的同学根本无可适从。
同样一个图,为什么这个场景要水平受力分解,而下个场景要斜面受力分解?
同样一个碰撞,为什么这一问需要用动量守恒,而下一问需要用动能守恒?
同样一个螺线圈,为什么这个题要用右手定则,而下一个题要用左手定则?
记住结论(文科记忆思维)早已远不够用,必须深刻理解每个概念的意义、每个结论的原理、每种方法的适用场景(理科分析思维),才有做出高中物理难题的可能。
这会形成一道天堑,让一直从文科思维学习初中物理的同学,永远也迈不过去。这并非杜撰,事实上确实有很多人,从高一受力分解开始,就永远离开了物理的世界,再也回不来了。


所以,考虑到高中物理的现实需求,即便大家能用记忆刷题的方法学好初中物理,也不能这么学。除非你想把自己的物理生涯,结束在中考那一刻。
那应该怎么学呢?
理科学法:
不要把书上的任何一句话,当作理所当然的结论记住;更不要通过刷足够多的题目,来掌握每一个结论的多种应用场景。
与之相反,我们应该看到书上任何一个名词、概念、结论,需要至少下探一层(有时甚至是多层),去从更基础的模型去解释结论的原理,不如此不能学到物“理”的精髓。
而一旦下探到更深一层,且搞清楚了底层道理,表层的各种场景问题,就应该在没有接触过的前提下,靠推理来自行解决。我们甚至应该主动搜寻一些新场景问题,以训练自己“利用底层原理去推理上层应用结论”的能力,
从这个角度来看,那些靠刷题记住很多场景来应付考试的同学,完全就是在本末倒置了,因为他们再努力,锻炼的只是总结记忆能力,而丝毫未锻炼到分析推理能力。
我举个例子来说明一下,什么叫做下探到底层去揣摩原理。
比如大家最熟悉的“光沿直线传播”这句话,有哪些需要深挖的么?
其实有非常多,我从不同角度给大家挖掘一下。

角度1:我们知道要有光进入到眼睛里,人眼才能看到东西。既然光沿直线传播,它就不该能拐弯,也就不该能进入到我们的眼睛,那我们怎么能看到光线的?

从这个角度,我们能自己通过推理得到“散射”这个概念,理解介质对光传播的影响问题。

角度2:光是一种波,声音也是一种波,为什么光沿直线传播?声音却能绕过障碍物呢?波和波为什么不一样?到底是什么因素决定传播的直线性?

从这个角度去深入研究,我们能慢慢理解“波长与障碍物大小的相对关系”对传播直线性的影响。以后再遇到所有与波传播特性相关的问题,不管你之前见没见过,就都能以这条基本原理去分析推理了。


再举一个例子,比如我们熟悉的“热胀冷缩”结论,有什么需要深挖的么?

当然有。这里涉及到非常重要的概念,对后期物理学习极为重要。

比如“热和冷”。尽管我们天天说温度、说冷热,但在学习初中物理之前,我们可能真的说不清,究竟冷热是指什么?

学了物理,我们要渐渐理解决定这些宏观属性的微观原因,这算是深入到物理学习的一个重要跨越。一旦理解了温度完全决定于“物体分子热运动的剧烈程度”,我们就可以用简单的运动小球模型去考察热学问题,这样非但可以解释热胀冷缩现象,以后的各种物态变化、吸热放热现象,也都可以一通百通。


讲到这里,我们不妨考虑一个问题,为什么教育部要把《物理》这门学科,放到初二才开始学习?
从运算这个角度,初中物理远远不如小学数学;从结论的多样性角度,初中物理也不及小学科学。但数学和科学,我们小学都可以教了,为什么偏偏物理不行呢?
原因是,初中物理的重点不是大量计算,也不是结论的收集与记忆,它要引导学生去思考的东西,明显比这些小学内容要更高级一些、更深入一些。
它在为数不多的几个研究领域内,需要带领学生去深挖现象下的基本原理,并且依靠这为数不多的原理,推理解释见过的和没见过的万事万物。
这显然是一种更高级的能力。在上层,要求学生有精细的观察实验能力,在底层,要求孩子有抽象的建模推演能力。这些能力,几乎不是小学阶段的孩子所能正常发育出来的,它需要足够的阅历、足够的案例积累、足够的大脑发育程度,才能学到物理的精髓。
这几年带的物理启蒙小班中,学生要么都是小学中尖子中的尖子,要么就是初一比较优秀的学生,但就在他们中间,具备上述能力的也很少。
多数孩子仍需要很长时间的引导,才能慢慢学会以物理的视角去观察万物、以物理的视角去分析推演。这也是我想给他们启蒙的原因,不希望有这么好天资的孩子,提前被文科式的物理教学方式蒙蔽了双眼,沉浸到记笔记、记忆结论、刷题归纳的漩涡中去,错失了培养观察、思考、提问、建模、分析推演、应用解释等方面能力的机会。而后者,才是攀登物理大厦的阶梯。
至于连小学阶段内容都还学得马马虎虎,思维发展水平也很一般的孩子而言,我是并不太建议提前学物理的。原因刚才也已经说了,能力不够就只能靠记忆力和刷题代偿,这是学习物理的邪路。
提前去走这条路,不如老老实实先把目前的东西学好。很多时候,在错误的方向上走得越早,离最终的目标反而越远。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上了中学,把重心放在这3门学科上,学好了,才可以成为学霸
熬了整整七夜!我把初中物理、数学核心点浓缩成了200多页笔记
他3年读完小学,初中能解高中物理题,如今13岁上清华大学
物理作为高中的拦路虎,掌握这些公式,分数必定80 快收藏!
【物理结论】高中物理重要结论总结。非常珍贵!
高中数学常考结论203条,请收藏!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