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5000字深度解读,推荐这本含金量超高的书

大家好,我是岛主老陈。

今天推荐这本《内在动机》,是我今年阅读的第38/102本书,写的第38/102篇读书笔记。

如果你善于观察,就会发现我们身边经常出现两种人。

一种人你会觉得他状态不对,虽然每天上班下班,也在努力工作,但会觉得他很痛苦、很挣扎。

还有另一种人是什么样呢?就是他们每天都风风火火,做事有激情,不知疲惫,经常处于一种沉浸状态,幸福感很强。

这两种人的本质区别在哪里?这本书给出了答案,第二种人是拥有内在动机的人。

所谓内在动机,是每个人的内在心理需要,包括自主需要、胜任需要以及联结需要。

彭凯平教授说,幸福来自真正的自主。

如果你想永远带着好奇、乐趣去学习、工作和生活,想真正获得幸福感,那么就需要真正理解内在动机,并获得自主、胜任、联结三种心理需要。

接下来,老陈分享一下对内在动机的理解,以及如何获得内在动机,希望对你有帮助。

1、第一种心理需要:自主性

人们在做一件事的时候,一般会有两种状态,一种是自主的,另一种是被控制的。

所谓自主,就是根据自己意愿行事,也就是说,这件事是自己想做的,是带着兴趣和决心沉浸在做事的过程中,很自由。

而被控制,则意味着做事是因为某种压力,这种状态下,你感觉是屈服于别人的,没有获得个人认可的感觉。

本书的作者,通过很多心理学实验证明,人在自主的状态下,做事更投入、更有兴趣、效能更高。

而在被控制的情况下,人们就会产生一种疏离的状态,做事效率低,感觉很痛苦。

我相信大部分人在生活中的状态,都是不自主的,疏离的。你看,很多人都很挣扎,很多人都渴望找到热爱的事情而不得。

为什么会这样呢?有一个重要的原因是,我们处在一种纵向的社会关系中,在这种关系中,控制是更简单的答案。

比如你跟你老板是纵向关系,老板想让多干活,是培养你的自主性更容易呢?还是给你们设计好KPI,定好奖金制度更容易?

显然是后者,对吧?通过奖励就能控制大部分人,你不卷有人卷。这种激励方式效率更高。

再比如说家庭里,父母跟孩子是纵向关系,那孩子吵闹了,父母又什么方法能更快起作用呢?显然是用奖励或惩罚。

给孩子一块糖,或者大声呵斥他,立刻就起作用了。

但这种危害其实真的挺大的,对于公司来说,短期内是可以起到激励效果,但实际上,很多员工会为了KPI不择手段,他们并不真心在意工作质量完成的好不好,而是会想着如何搞钱,如何升职。

这也是为什么现在打工人,越来越觉得工作没意思的原因,因为大家并不是自主的投入某一个事业,而是成了被控制的工具人。

这个老陈体会还是挺深刻的,以前在公司上班的时候,很烦躁,没价值感、没意义感,被KPI压的难受。

但自己辞职搞自媒体后,这种感觉全消失了,晚上在干活,周末也在干活,压力变成了动力,虽然钱赚的不多,但感觉很有意义,幸福感大幅拉升了。

对于孩子的影响就更大了,其实我们每个人都是模板,我们从小都是被控制大的,要么奖励、要么威胁。

比如我们上高中那会,老师家长会威胁你,考不上大学就完了,或者他们会给你压力必须好好学习。

但学习的意义究竟是什么?没人教给我们这些东西。所以等到大学后,环境一宽松,整个人就放纵了。

然后人也不知道去寻找自己想要做的事情,要么就是遵循社会的规训,考研、找工作,总之就是谋一个出路,而不是找到这一辈子值得做的事情。

所以你看吧,我们感到不快乐,我们找不到热爱,找不到兴趣,根在这里。

是因为我们从小就在这种非自主的环境里长大,是因为我们从来没有培养过自己的内在动机,甚至都不懂这个概念。

如果你拥有真正的内在动机,那么学习、工作、生活本身就是乐趣。

就像20世纪最有影响力的美国艺术教师罗伯特·亨利(Robert Henri)所说:“画一幅画的目的不是为了画画。如果画出来了,画作本身只是一件副产品,可能只是“过去”的一个有用的、有价值的、有趣的标志。

每一件真正的艺术作品背后的目标,都是获得一种存在的状态、一种亢奋的状态、一个超越寻常的存在时刻。”

这句话的意思是,内在动机是指完全参与活动本身,而不是为了达到某个目标。

所以,这也是为什么这么多人都在追求心流的感觉,当你极度投入的时候,你会忘记目标,过程的美妙感受即回报。

闻一闻玫瑰花,体会文字跃然纸上的流动,看到阳光在云朵之中飞舞,感受登上高山之巅“一览众山小”的兴奋。这种体验本身就是生命的一部分。

而要到达这种境界,你必须首先是自主的,不被控制的。

那么,我们在这种被控制的环境里,如何才能实现自主?

想要实现百分百的自主很难,但我们可以提高自主的百分比。

1)获得发言权

也就是一项工作虽然是被别人安排的,但只要你有发言权,你就会感觉到更自主,也会更愿意做这项工作。

所以,首先我们得主动改变,让自己先投入到项目里,去参与去设计;

其次,要提高自己的专业能力,你有足够的专业性,那么大家甚至都要来请教你,自主性自然更高。

2)有选择性

一个人如果有选择,就不会感觉自己被控制。如果你老板跟你说,这活你必须得按我的要求,一点都不能差的干完,我估计你心里会特别别扭。

而如果老板只告诉你要什么结果,具体路径,你可以选择,时间你也可以适当安排,你心里就会舒服很多。

所以如果你是一位领导,在给手下安排任务的时候,那么首先要让他参与进来,先让他发表看法,有发言权。

其次,就是多给他一些选择,那么他的自主性就会大幅提高,也会更有干劲。

这一点,我在育儿的过程中也经常用,我从来不会直接命令孩子去做什么事情,因为以前试过,效果很差,每次孩子都会逆反。

后来,我再想让他做什么事的时候,就会给他两个选择,一个紧一点,一个松一点,他一般都会很痛快的选择那个松一点的。

3)把“不得不”替换成“我选择”

当然,还有一种情况是,你可能觉得生活中有太多不得不做的事,觉得没有选择。

这时候我们就需要去做转念,人最喜欢在一个中间态摇摆,这是最内耗的。一个你觉得一件事不得不做,就一定很痛苦,而且最后也做不好。

与其如此,不如快刀斩乱麻,要么选择放弃,要么直面选择。

有一个方法可以把“不得不”转换成“我选择”,总共分三步。

第一步,列出所有不得不做的事情

找一个笔记本,或拿出一张白纸,把工作生活中,所有你觉得不喜欢又不得不做的事情列出来。

当你列完所有事情,就会知道你每天都在为哪些事情苦恼了。

第二步,用“我选择”替换“不得不’

在这一步,你需要把上面所有事情前面加上“我选择做”,比如你认为上班是一件很痛苦,不得不做的事情。

那么你就对自己说:“我是自己主动选择去上班,而不是被逼迫的。”

当然,这时候你可能内心很抗拒,这很正常,因为在内心深处,你还是认为这是一种束缚,并不是真的自己的选择。

没关系,下一步你就会知道,为什么这是你自己的选择了。

第三步,写出选择背后的理由

这一步,你需要在纸上写下:我选择         ,是因为我想要         

通过深入挖掘你会发现,我们选择做一件事,通常是出于某种动机:

比如,为了钱;为了得到认可;为了逃避惩罚;为了承担责任;为了避免内疚;不想感到羞愧等等。

这些动机其实都在我们的潜意识里,如果不深入思考,很难察觉的到。

在看清楚这些背后的动机后,通常会得到两种答案。

一是,你发现做这件事是为了满足你的某个非常重要的需求,那么这件事就不是你不得不做的,而是你选择做的。

或者说,你需要接纳,需要转念,把不得不变成你选择,因为既然一定要做,内耗只会让你更痛苦。

第二种答案是,你发现这件事对你来说根本不重要,那么你就可以停止做这件事。

这其实是一种向内思考,是审视自己价值观的过程。所谓价值观,就是确定什么才是你人生中最重要的事?

很多事情,我们是无法兼得的,你必须做出取舍。如果你不知道什么对你更重要,那么就无法主动选择。

就像我选择辞职,就必须放弃高薪,还要承担自媒体创业失败的压力,但我觉得过自己想要的生活,更重要,所以我选择了。

通过这三步,基本就能帮你消除那些“不得不”做的事情,让你获得自主性,从而更有动力去实现自己的目标。

2、第二个心理需要:胜任感

若想一个人有动力做事,首先需要明确行为与期望之间的联系,也就是说,他必须知道做了这个事,能获得哪些期望的结果。

这个结果可以是内在满足,也可以是外部奖励。比如每次写完文章,都感觉很快乐,那你才会持续去写,比如工作后你能赚到钱,你才会每天去上班。

但这只是第一步,若想让人高度投入,还有一个重要因素是,他必须对要做的事情感到胜任。

一个人知道写作可以赚钱,但他从小写作就特别差,那么他也不会有动力、甚至都不会有想法去写作。

因为他会觉得自己做不到,所以胜任感很重要。

胜任感不仅决定信心问题,还会影响内在满足感。

可以想象一下,如果你做一件事很擅长,那么你的效率会很高,把这件事做的又快又好,这本身就是一种满足,你能从即时反馈中,获得成就感、愉悦感,这甚至会成为你持续做这件事的主要动力。

如何获得胜任感呢?

关键是在一份工作或技能上,持续投入和练习,你投入的越多,做的就越好,做的越好,体验的内在满足感就更多。

所以,这也是为什么说,兴趣和热爱从来都不是找到的,而是你先要持续去做一件事,把一件事做擅长,你才慢慢爱上做这件事。

当然练习的关键,是找到最理想的挑战区,也就是这件事对你来说有点困难,但不至于完全做不好。

人们在练习的时候,最大的问题是不能准确的认识自己,把练习的难度搞的很高,这就导致每次练习都没有胜任的感觉,都以受挫告终。

就像练习写作一样,如果你是一个小白,就从三五百字开始写起,而不要奢求上来就直接写成一篇上千字的文章。

3、第三个心理需要:联结   

除了胜任与自主,人还需要有他人的联系,即爱与被爱的需要,又称之为联结的需要。

这其实是人类发展的需要,在远古时期,人类想要生存,就需要爱,需要互帮互助,需要被接纳。

阿德勒也提出过共同体的概念,就是我们每个人都需要找到一个共同体,在这个共同体中我们需要找到自己的位置,怎么找到自己的位置呢?

就是我们要为他人服务,这就是价值感,当你服务别人、帮助别人时,你会感觉到自己有价值,感觉自己是被需要的。

老陈理解获得有意义的人际联结有两部分含义,一是获得支持,学习也好、工作也好,我们不可能单打独斗,需要合作,需要别人的帮助。

第二点就是为他人提供价值,服务他人,帮助他人。这两点恰好是一个循环。

但在生活中,显然不会这么完美,我们会受到很多方面的影响,主要有两种。

一是,社会价值观的内化影响。

社会价值观内化的两种类型:内摄与整合。

所谓內摄,就是把一条规则全盘吞下,而不是消化它。而整合,则会把这条规则消化成自己的价值观,这也是内化的最佳形式。

內摄与整合的主要区别在于,前者是被规则束缚的,是不自主的,后者则是你完全认同这种规则,你愿意按照这种规则行事。

你发现没,我们大部分人都是內摄的状态,比如你不喜欢医生,但你爸妈就非要求你学医,所以你不得不去学;

比如全社会的声音都在倡导考研,所以你也跟着去考研;

比如只有你考上好大学,找到好工作,赚足够多的钱,才算成功,所以你没日没夜的努力,就为了实现这个目标。

这就是內摄,它就像我们头脑里有一种声音,但这种声音来自外部,而且向我们发出命令,告诉我们应该做什么。

而当规则内化整合起来,它就会成为某个人真实的价值观,他不会有被命令的感觉,他会更真实,他做这件事,是真的认为自己需要去做。这是真正的内化。

人一旦內摄某种价值观,会有三种情况。

第一种是完全顺从,花大量时间做自己不喜欢的事情。

第二种是半心半意坚持,既不想做又不得不做,导致做的很差,白白浪费时间。

第三种是,反抗压迫。比如小时候爸妈管的比较严,长大后都会比较叛逆,跟爸妈对着干。

所以,不管哪种情况,內摄的副作用都很大,它让人不能自主,不能表达真实的自我,也会引发焦虑。

避免內摄,关键是找回自主,我们要做自己真正想做的事情,走自己真正想走的路。

在人际联结中,第二种影响是自我卷入。

当我们感觉自身价值依赖于某种特定的结果时,就是自我卷入。

自我卷入其实也是一种內摄信念,这种內摄信念是被有条件的价值所支撑的。

比如,作为一个男人,你只有事业有成、赚足够多的钱,才有价值,就是自我卷入于工作。

作为一个女人,你必须保持身材、有好的气质,才更有价值,这就是自我卷入于颜值。

自我卷入与价值观和规则的內摄相关,就是我们缺乏一个内在的评价体系,而是被别人的评价所影响。

这时候我们会特别在意别人的看法,也会努力维持一种别人认为好的形象,我们也总是在评判自己,这会损害自己的兴趣和热情。

自尊实际上有两种类型,一种是建立在别人评价基础之上的有条件的自尊,这种自尊并不稳定,会让人在价值感方面缺乏安全感。

这也是阿德勒一再强调,不要追求他人的认可,这就是有条件的自尊。

而真正的自尊是建立在,相信自己的价值的坚实基础之上,是一种健全的、稳定的自我感觉。

拥有真正自尊的人,会把社会的价值观,外界的规则和界限,合理的整合到自我价值观体系里。

这样,既能保证自主、胜任,又能保证有意义的人际联结,才会拥有强大的内在动机。

最后,总结一下。

内在动机很重要,它是我们获得幸福而有意义的人生的先决条件,获得内在动机有三点很重要。

一是,保持自主,可以通过获得发言权、有选择,把不得不替换成我选择,获得自主;

二是,要有胜任感,需要持续的刻意练习;

三是,有意义的人际联结。要避免內摄、避免自我卷入,要整合内在一致的自我价值观。

好了,以上就是今天的分享,如果对你有启发,记得转发朋友圈,或点点赞在看,感恩~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认知陷阱”——只要成功,就能幸福吗?
你之所以会自卑,是因为用错了方式生活,分享三个修正方法
此文2200字,讲清内在动机是什么!
如何培养一个内在动机驱动的孩子? | 直播精华
学点心理学|奖励孩子要警惕“德西效应”的陷阱
找到你的内在驱动力,你的驱动力是你无限的能量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