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数学潜力不是虚的东西,但也不是无法改变的东西
作者:小海
系列:数学教育
出品:奇辑教育研究室





这是一篇容易引起争议的文章。

因为首先“潜力”这个词就比较抽象,在之前的不少文章留言中,有读者对此是嗤之以鼻的,觉得这是老师给自己教不好孩子找的借口。

其次,“判定潜力”这件事有点宿命论,好像说潜力是天生的。如果一眼就真能判定出来,那家长与孩子的努力还有什么意义?

关于这两个方面,我首先解释一下,然后再开始今天的文章。

首先,潜力是确实真实存在的。虽然我也很难给它下一个定义,但有明确的方法去判定、明确的感知去识别。就像是甜味一样,虽然很难下定义,但一尝就明白。

其次,潜力并不是不可改变的东西。所以我在标题中特意用了“目前”来修饰潜力,旨在说明通过一定的教学方法,确实是可以一定程度上提升孩子数学潜力,为后期学习做更好的铺垫和准备。

所以家长和老师们,我们的努力有其不可取代的意义

好了,正文开始。

在具体的教学中,很多时候可以明显看出孩子的数学潜力。我用个具体的例子来讲解一下:

案例1:小明花了12元钱买了4个苹果,请问每个苹果多少钱?

在低年级,只要孩子学了基本的除法运算,就可以处理这类问题了,几乎没有人不会:

12÷4=3(元)

这个问题看似没有任何好讲。但实际并非如此,如果我们问孩子一个问题:为什么是用12÷4,而不是用4÷12呢?就能明显看出不同孩子的差异。

这个问题的意义在于,其实我们可能会遇到这种情况:

案例2:小红花了6元钱买了12个橘子,请问每个橘子多少钱?

潜力较低的孩子,会不假思索地写出12÷6这个算式,然后算出2这个答案。这暴露了以下几个问题:

1、孩子惯于遵循套路,凭借之前的经验乃至感觉去直接处理问题。你问他们,为啥这么除?他们会非常莫名其妙,通常的回答就是“就应该这么除啊!”“从来都是大数除以小数啊!”“不这么做还能怎么做?”之类。
2、孩子缺乏基本的数感和检验意识。倘若每个橘子真的2元,那12个橘子显然应该是24元,根本和条件不符,这么明显的矛盾看不出来,确实是不太应该的。
3、最关键的是,孩子对除法意义与现实问题的匹配关系,缺乏深度的思考,而这才是数学真正的核心。相比较这一点,计算能力都只能算细枝末节。

而潜力较高的同学,至少会思考一下,或许会稍微皱一皱眉头。他可能会问你:“这题没有问题吗?”如果你确认题目没问题,他们可能会继续考虑,这么回答:

1、要么说“老师这个我不会计算,但是6块钱可以买12个橘子,说明每个橘子肯定不到一块钱,而且6块钱买12个橘子,就相当于1块钱买2个,那一个橘子就是5毛”。
2、要么列出一个算式6÷12,当然他不一定会小数除法,但敢于列出这个和之前所有经验都不同的“小数除以大数”的除法算式,意味着这孩子并非在用惯性在做题,他有属于自己原创的思考,这是数学潜力的最好注脚。

还没完,到了5年级左右,会进一步遇到这样的问题:

案例3:空中一个不明飞行物,在0.45秒的时间内飞了0.18千米,请问它的速度是每秒多少千米?

虽然结构相同,但这题显然更复杂了,因为它不再有整数,突然变成了大家不熟悉的小数。这时候能否列出正确的算式,很考验学生的能力。

潜力较低的孩子,会有明显的困惑感。他在之前做除法应用题的时候,看似会做,但列式依据只有“大数÷小数”,因此学习到小数除法问题之后,这个唯一的法宝不再适用,就失去了列式能力。

这时候他们基本靠猜,反正只有两种可能,直接猜一个,对错就听天由命吧。

而潜力较高的孩子,这种问题完全难不住他。其实也并不需要什么智商加持,只要把我们中低年级反复强调的“数量关系式”用起来就可以了。

这无非是个速度问题,而这个问题是有标准关系式的:

路程÷时间=速度

那自然本题应该用:

0.18(路程)÷0.45(时间)=0.4(千米/秒)(速度)

所以,这题考查的归根结底不是什么新知识,而是对数量关系式的应用,看你对低年级的学习重点掌握是否扎实。

潜力较低的同学,往往学习层次比较浅,只满足于用最皮毛的方式能解决当下问题,因此稍微遇到一点高层次问题都束手无策。

或者这句话应该反过来说,正是因为他们长期满足于浅层次的单一学习,才慢慢导致自己的学习潜力堪忧这样说确实更符合事实逻辑

这还没完,只会数量关系式,可能仍然不够,因为问题还会升级,还会考察地更深入。

案例4: 用0.6公斤橙子可以榨出0.24公斤橙汁,那么想榨出0.75公斤橙汁,需要多少公斤橙子?

这个问题又提升了,因为它没有标准的数量关系式可用,需要自己现场分析。

那这个时候,学生对乘除法理解究竟有多深,就会有决定性的意义。你必须要能精确区分,每个算式的准确意义,囫囵吞枣式的会就明显不够了。

当然如果用脑子硬想很吃力,也可以使用一些辅助方法。比如大家很看不起的列表法,处理这种对应关系就很有效:

竖着对比去看。如果先算橙汁是原来的几倍?就用0.75÷0.24,橙子自然也要翻相应的倍数,所以最终列式为:
0.6×(0.75÷0.24)=1.875(千克)
列表不是必须的方法,这也不是唯一正确的算式(还可以横向比较)。如果确实思维能力很强,这些都可以在脑中完成。
但列表是一种很好的辅助方法,它能大大简化思维的负担,让更多的同学把这件事情想明白。
当然,一些口诀可以解决这类问题,但我们在教学中比较排斥那些方法。如果做数学题靠的是口诀、是不明所以的固定套路,大家觉得这还能有什么长期的数学潜力么?


还没完,到了分数部分,乘除法还会继续演化:
案例5: 有一卡车苹果,卸下了4/7之后,还有3/20吨,请问7/5吨苹果可以装几卡车?
这就已经属于比较典型的分数应用题了,因为较为复杂,这里我们就不详细解释,最终的列式为:
7/5÷[3/20÷(1-4/7)]
(只考虑列式,不考虑计算问题)
想一下列出这个式子,对孩子各方面的要求就都很高,能很快理解、甚至很快能自己列出这种算式的同学,数学潜力都很不错,他们初中数学一般会很好。
另一些低年级内容掌握很浅、理解思维能力较差的同学,可能半年都搞不清楚算式的意义。他们在学习分数应用题的时候,会有明显的障碍,单纯模仿去用都显得极为困难,潜力自然就没法说了。

总结:
以上这些,只是以乘除法意义这个小知识点为引子,跟大家聊聊不同层次孩子的教学反应。
大家不难发现,数学是一个贯通的体系,你低年级满足于套路,思考得少、理解得浅,即便在解决当下简单问题时影响不大,但一定会对长期潜力造成影响。
所以潜力究竟是什么?是出生那一刻就固定在基因中的东西么?
至少我们认为并非如此。潜力来自于低年级的储备,说的更细致一点,来自于对看似基础问题的思考深度,而这完全是可以引导、可以启发、可以有一些后天作为的。
就我们自己来讲,通过这些年对课程的慢慢优化,更多关注一些标准解法之外的原理解释,补充一些标准问题之外的“特殊题”,以倒逼孩子不得不把问题考虑更深层一些,这些做法都对后期的连贯学习,有了明显的帮助。
所以最终的结论是:潜力确实存在,教学里的诸多答题反馈,都能明显感受出来不同孩子的潜力差异。但潜力又不完全是基因里的东西,它也来源于我们低年级学习时,成人的方向引导、孩子的理解思考、以及长期坚持带来的深度储备。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数学满分不是梦!小学生最常见的10大错误,一次统统解决
六年级下册期末复习重难点及方法指导——“数与代数”
小学数学顺口溜教孩子轻松搞定抽象概念
新人教版小学五年级上册数学第三单元小数除法课后练习题集
锻炼孩子看图列式计算能力,这些练习太实用了
让智慧的火花在问题间闪现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