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礼记》名言100句
  1. 1.    

    贤者狎而敬之,畏而爱之。——《曲礼》

  2. 2.    道德仁义,非礼不成;教训正俗,非礼不备。——《曲礼》

  3. 3.    礼尚往来。往而不来,非礼也;来而不往,亦非礼也。人有礼则安,无礼则危。——《曲礼》

  4. 4.    夫礼者,自卑而尊人。虽负贩者,必有尊也,而况富贵乎?——《曲礼》

  5. 5.    君子不尽人之欢,不竭人之忠,以全交也。——《曲礼》

  6. 6.    礼不下庶人,刑不上大夫。——《曲礼》

  7. 7.    君子有终身之忧,而无一朝之患。——《檀弓》

  8. 8.    君子之爱人也以德,细人之爱人也以姑息。——《檀弓》

  9. 9.    先王之制礼也,过之者俯而就之,不至焉者跂而及之。——《檀弓》

  10. 10.  丧礼,与其哀不足而礼有余也,不若礼不足而哀有余也;祭礼,与其敬不足而礼有余也,不若礼不足而敬有余也。——《檀弓》

  11. 11.  生有益于人,死不害于人。——《檀弓》

  12. 12.  节哀,顺变也,君子念始之者也。——《檀弓》

  13. 13.  苛政猛于虎也。——《檀弓》

  14. 14.  亲者毋失其为亲也,故者毋失其为故也。——《檀弓》

  15. 15.  利其君不忘其身,谋其身不遗其友。——《檀弓》

  16. 16.  草木零落,然后入山林;昆虫未蛰,不以火田;不麛,不卵,不杀胎,不殀夭,不覆巢。——《王制》

  17. 17.  修其教,不易其俗;齐其政,不易其宜。——《王制》

  18. 18.  凡举大事,毋逆大数,必顺其时,慎因其类。——《月令》

  19. 19.  乐,所以修内也;礼,所以修外也。礼乐交错于中,发形于外,是故其成也怿,恭敬而温文。——《文王世子》

  20. 20.  知为人子,然后可以为人父;知为人臣,然后可以为人君;知事人,然后能使人。——《文王世子》

  21. 21.  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礼运》

  22. 22.  夫礼,先王以承天之道,以治人之情,故失之者死,得之者生。——《礼运》

  23. 23.  刑肃而俗敝,则民弗归也。是谓疵国。——《礼运》

  24. 24.  用人之智,去其诈;用人之勇,去其怒;用人之仁,去其贪。——《礼运》

  25. 25.  饮食男女,人之大欲存焉;死亡贫苦,人之大恶存焉。故欲恶者,心之大端也。人藏其心,不可测度也。美恶皆在其心,不见其色也,欲一以穷之,舍礼何以哉?——《礼运》

  26. 26.  礼也者,义之实也。协诸义而协,则礼虽先王未之有,可以义起也。——《礼运》

  27. 27.  礼也者,犹体也。体不备,君子谓之不成人。设之不当,犹不备也。——《礼器》

  28. 28.  万物本乎天,人本乎祖。——《郊特牲》

  29. 29.  腥、肆、爓、腍祭,岂知神之所飨也?主人自尽其敬而已矣。——《郊特牲》

  30. 30.  子妇未孝未敬,勿庸疾怨,姑教之。若不可教,而后怒之;不可怒,子放妇出而不表礼焉。——《内则》

  31. 31.  君子远庖厨,凡有血气之类,弗身践也。——《玉藻》

  32. 32.  凡侑食,不尽食。食于人不饱。——《玉藻》

  33. 33.  君子无故玉不去身,君子于玉比德焉。——《玉藻》

  34. 34.  亲老,出不易方,复不过时。——《玉藻》

  35. 35.  凡祭,容貌颜色如见所祭者。——《玉藻》

  36. 36.  亲亲、尊尊、长长、男女之有别,人道之大者也。——《丧服小记》

  37. 37.  亲亲故尊祖,尊祖故敬宗,敬宗故收族,收族故宗庙严,宗庙严故重社稷,重社稷故爱百姓,爱百姓故刑罚中,刑罚中故庶民安,庶民安故财用足,财用足故百志成,百志成故礼俗刑(形),礼俗刑(形)然后乐。——《大传》

  38. 38.  事君者量而后入,不入而后量。凡乞假于人,为人从事者亦然。然,故上无怨而下远罪也。——《少仪》

  39. 39.  君子如欲化民成俗,其必由学乎!——《学记》

  40. 40.  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学记》

  41. 41.  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学记》

  42. 42.  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学记》

  43. 43.  君子之教喻也,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道而弗牵则和,强而弗抑则易,开而弗达则思。和、易以思,可谓善喻矣。——《学记》

  44. 44.  感于物而动,故形于声。声相应,故生变,变成方,谓之音。比音而乐之,及干戚、羽旄,谓之乐。——《乐记》

  45. 45.  知声而不知音者,禽兽是也;知音而不知乐者,众庶是也;唯君子为能知乐。——《乐记》

  46. 46.  礼节民心,乐和民声,政以行之,刑以防之。礼、乐、刑、政,四达而不悖,则王道备矣。——《乐记》

  47. 47.  乐胜则流,礼胜则离。——《乐记》

  48. 48.  方以类聚,物以群分,则性命不同矣。——《乐记》

  49. 49.  说之,则言之;言之不足,故长言之;长言之不足,故嗟叹之;嗟叹之不足,故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也。——《乐记》

  50. 50.  君子有三患:未之闻,患弗得闻也;既闻之,患弗得学也;既学之,患弗能行也。君子有五耻:居其位,无其言,君子耻之;有其言,无其行,君子耻之;既得之而又失之,君子耻之;地有余而民不足,君子耻之;众寡均而倍焉,君子耻之。——《杂记》

  51. 51.  张而不弛,文武弗能也;弛而不张,文武弗为也。一张一弛,文武之道也。——《杂记》

  52. 52.  夫圣王之制祭祀也,法施于民则祀之,以死勤事则祀之,以劳定国则祀之,能御大菑则祀之,能捍大患则祀之。——《祭法》

  53. 53.  祭不欲数,数则烦,烦则不敬;祭不欲疏,疏则怠,怠则忘。——《祭义》

  54. 54.  孝有三:大孝尊亲,其次弗辱,其下能养。——《祭义》

  55. 55.  善则称人,过则称己。——《祭义》

  56. 56.  礼有五经,莫重于祭。夫祭者,非物自外至者也,自中出,生于心也。——《祭统》

  57. 57.  所不安于上,则不以使下;所恶于下,则不以事上。——《祭统》

  58. 58.  祭而不敬,何以为民父母矣!——《祭统》

  59. 59.  为先祖者,莫不有美焉,莫不有恶焉,铭之义,称美而不称恶。——《祭统》

  60. 60.  其为人也,温柔敦厚而不愚,则深于《诗》者也;疏通知远而不诬,则深于《书》者也;广博易良而不奢,则深于《乐》者也;絜静精微而不贼,则深于《易》者也;恭俭庄敬而不烦,则深于《礼》者也;属辞比事而不乱,则深于《春秋》者也。——《经解》

  61. 61.  夫礼禁乱之所由生,犹坊止水之所自来也。——《经解》

  62. 62.  昔三代明王之政,必敬其妻子也,有道。妻也者,亲之主也,敢不敬与?子也者,亲之后也,敢不敬与?君子无不敬也。——《哀公问》

  63. 63.  夫礼,所以制中也。——《仲尼燕居》

  64. 64.  礼也者,理也;乐也者,节也。君子无理不动,无节不作。——《仲尼燕居》

  65. 65.  礼者,因人之情而为之节文,以为民之坊者也。——《坊记》

  66. 66.  天无二日,上无二王,家无二主,尊无二上,示民有君臣之别也。——《坊记》

  67. 67.  君子于有馈者弗能见,则不视其馈。——《坊记》

  68. 68.  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中庸》

  69. 69.  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中庸》

  70. 70.  君子之道,造端乎夫妇,及其至矣,察乎天地。——《中庸》

  71. 71.  上不怨天,下不尤人。故君子居易以俟命,小人行险以徼幸。——《中庸》

  72. 72.  君子之道,辟如行远必自迩,辟如登高必自卑。——《中庸》

  73. 73.  其人存,则其政举;其人亡,则其政息。——《中庸》

  74. 74.  仁者,人也,亲亲为大;义者,宜也,尊贤为大。——《中庸》

  75. 75.  好学近乎知,力行近乎仁,知耻近乎勇。——《中庸》

  76. 76.  凡事豫则立,不豫则废。言前定则不跲,事前定则不困,行前定则不疚,道前定则不穷。——《中庸》

  77. 77.  诚者,天之道也;诚之者,人之道也。——《中庸》

  78. 78.  愚而好自用,贱而好自专,生乎今之世,反古之道。如此者,灾及其身者也。——《中庸》

  79. 79.  君子之所不可及者,其唯人之所不见乎!——《中庸》

  80. 80.  无欲而好仁者,无畏而恶不仁者,天下一人而已矣。是故君子议道自已,而置法以民。——《表记》

  81. 81.  厚于仁者薄于义,亲而不尊;厚于义者薄于仁,尊而不亲。——《表记》

  82. 82.  君子以义度人,则难为人;以人望人,则贤者可知已矣。——《表记》

  83. 83.  乡道而行,中道而废,忘身之老也,不知年数之不足也。俛焉日有孳孳,毙而后已。——《表记》

  84. 84.  事君先资其言,拜自献其身,以成其信。是故君有责于其臣,臣有死于其言。——《表记》

  85. 85.  事君远而谏,则讇也。近而不谏,则尸利也。——《表记》

  86. 86.  口惠而实不至,怨菑及其身。是故君子与其有诺责也,宁有已怨。——《表记》

  87. 87.  小人溺于水,君子溺于口,大人溺于民,皆在其所亵也。夫水近于人而溺人,德易狎而难亲也,易以溺人;口费而烦,易出难悔,易以溺人;夫民闭于人,而有鄙心,可敬不可慢,易以溺人。故君子不可以不慎也。——《缁衣》

  88. 88.  凡生天地之间者,有血气之属必有知,有知之属莫不爱其类。——《三年问》

  89. 89.  往者不悔,来者不豫;过言不再,流言不极。——《儒行》

  90. 90.  儒有可亲而不可劫也,可近而不可迫也,可杀而不可辱也。——《行儒》

  91. 91.  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大学》

  92. 92.  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大学》

  93. 93.  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大学》

  94. 94.  富润屋,德润身,心广体胖,故君子必诚其意。——《大学》

  95. 95.  生财有大道,生之者众,食之者寡,为之者疾,用之者舒,则财恒足矣。——《大学》

  96. 96.  夫礼始于冠,本于昏,重于丧、祭,尊于朝、聘,和于乡、射,此礼之大体也。——《昏义》

  97. 97.  君子尊让则不争,洁敬则不慢。不慢不争则远于斗辨矣,不斗辨则无暴乱之祸矣,斯君子之所以免于人祸也。故圣人制之以道。——《乡饮酒义》

  98. 98.  饮酒之节,朝不废朝,莫不废夕。——《乡饮酒义》

  99. 99.  射者,仁之道也。射求正诸己,己正然后发,发而不中,则不怨胜己者,反求诸己而已矣。——《射义》

  100. 100.  凡礼之大体,体天地,法四时,则阴阳,顺人情,故谓之礼。訾之者,是不知礼之所由生也。——《丧服四制》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中庸: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
中庸
《中庸》全文
《中庸》--刚日读经,柔日读史
四书之《中庸》
徐克谦:从“中”字的三重含义看中庸思想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