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乌妹夜谈

乌 妹 夜 谈

    乌妹夜谈,题目很美呢!且往下看。

    最近写了一篇回忆性短文《零嘴儿》,便做了公众号发在朋友圈里。反响和以往发的文章差不多,无非得了些关“心”点赞,想来很多应该都是礼节性的吧。本以为这篇文章的反响也无非如此,不料却引起文学微信群里的两个朋友的兴致。他们一个是报社编辑,另一个是诗人,加上我,三人在群里展开话题,东拉西扯直聊到深夜。若不是我第二天有要事,还真舍不得结束呢。

    话题的引子,是我在文章里提到的甜秫秸。在文章里,我写了小时候去田地里,找甜玉米和高粱秸解馋的事。我们都出身农村,这是共同的记忆。
    “甜秫秸,高粱的更甜,玉米碰巧了也甜。”编辑发言。
    “是啊,那时好像只要是没毒的就能入口,嘴是决不能闲着的。”既然有人感兴趣,我于是赶紧附和。
    编辑的话跟得更快:“是的,我都吃过。那其实就是破坏庄稼,但也没人管,折倒了就用牙咬,如果是甜的就直接掰断。”
    原来资深编辑当年竟也如此不雅,我不由笑了。
    “看来动作都差不多!”见我发个笑脸,编辑补充道。
    “其实,有好几次,我的嘴角被秫秸的篾皮拉破,也挺惨的。”我想起了当年快乐中偶尔的“痛苦”时刻。
    “哈哈,嘴角拉道口子正常!”看来他也有此经历。

    这时候,诗人冒了出来:“我还有一种方法,就是擦干净了拧,直接喝汁水。”这是咬文嚼字写律诗的诗人?怎么如此不堪?
    看来诗人也是苦出身,他的记忆和我们趋同:“玉米长了棒子就不甜了,小的、细的,没长棒子的才甜而多汁呢!”
    我便顺口附和说“不正经“的才有味道。说完自己也笑,这虽是在说庄稼,怎么听起来竟像在影射那啥呢?
    “棒子上的乌米也好吃,”编辑说,“这东西肯定大多数人不知道,其实就是一种真菌,就是棒子被菌感染了。”
    “其实就是玉米病的一种。”看来诗人也明白这事。
    虽然不敢确定,但他们所说的乌米,我已然猜了个八九不离十。于是按自己的思路迅速百度,查到了一个词条:玉米黑粉病,又名瘤黑粉病、黑穗病等,是由玉米黑粉菌引起的,发生在玉米上的一种病害。再看后面图片,确定他们说的应该就是这东西。

    呀!这又是一种“不正经”呢!   

    编辑说的所谓乌米,在我的家乡称之为“棒子蛾”。蛾,我们那里发音为“wo”,是对树生真菌的称呼。

    见我提及发音的事,编辑说:“乌米是比较正式的称呼,我们那里村民其实是把它称作'乌妹’的。”

    乌妹,真好听。我不由赞叹,比我们的棒子蛾美丽太多,也太有诗意了,引得我都打算要从此改变称呼了。

    记得儿时,这种棒子蛾还算得上稀罕物呢。因为很少能在玉米地里碰到它,一旦见到,就赶紧掰下来。因为大人叮嘱过,这东西对玉米是有传染性的。鲜嫩的棒子蛾,像大小不一的葡萄扎堆儿长成一簇,表皮扑着白粉儿,稍透着几丝黑色的纹理脉络,像是一掐就要冒水儿的模样。

    其实,它还是一种美味。那时偶逢采到棒子蛾,母亲便把它切块盛在碗里,待做饭时蒸熟,加上油盐调了给我吃。在困难年代,这是难得的吃食。然而,棒子蛾一旦成熟,就变干裂开,从里面“淌”出黑粉,不但不能吃,还挺恶心人的。

    这就是题目中的乌妹,虽然不是望文生义的“黑皮肤的漂亮妹妹”,但也算是十足的美味,不至辱没其名称。

    那晚,我们“夜谈”的话题继续。

    提及这种食材,编辑说好像没有卖的,只得自己钻棒子地里去找。然而毕竟我自号“精吃”,记得这种东西像是是在淘宝上见过。便随手一搜,果然有卖的,不过不是玉米,而是长在高粱上的——叫做高粱乌米。

    我于是把商品页面截图发到微信群里,并进一步配上百度说明:乌米又称高粱黑粉,是一种生长在作物顶部的真菌,颜色多为黑色,可食用,味道鲜美,营养价值较高,一般生于高粱、玉米、黍子上。美国已将乌米列入食用菌之列,墨西哥也将其视为美食佳品,我国对其开发利用尚属空白。

    此番操作,令编辑和诗人佩服不已,直呼没想到高粱上也长这种东西。编辑更是脑洞大开,说高密东北乡最适合做这个生意,还可以请莫言做代言!高密东北乡是莫言作品《红高粱》里故事的发生地,所以编辑这个突发奇想也并不是没有道理。

    既然有了货源,我于是放言请大家品尝。随后就又乱谈一气,看看已是子夜时分,因为我明天有事,只得下线作罢。

    然而,毕竟是网络上的东西,高粱乌米不是棒子蛾,这种东西到底怎么吃,我心里没底。我于是决定买来一试,即刻下单淘宝。

    不久货来了,是冷冻的。而所谓乌米,却是细棒儿状的,颜色灰黑,估计是偏于成熟的缘故。

    凭借想象,我用了最简单的烹调方法——清蒸:乌米摆盘放在锅屉里大火蒸,同时用酱油、红辣椒段等调味烧汁,待蒸熟后浇在乌米上即成。没想到味道还真是不错。只是因为乌米偏于成熟,口感略觉面糯,不如记忆中的脆嫩。虽如此,总算是圆了一个重温儿时美食的梦。

    还在刚出锅时,我便特意拍了图片。既然味道也不错,就迫不及待地发在微信群里。至于产生的反响,除了作家和诗人的赞羡,我已经不得不再次下单淘宝,准备请他们撮一顿了。

                                      2021.5.18

    作者青成,一九七〇年生,河北省阜城县人。幼年迁居济南市,后就读于济南一中、济南大学。现就职于某事业单位,高级工程师、注册造价师。立志学理工为业,自习文学。高中时代至今,三十余年笔耕不辍,作品以诗歌、散文为主,散见报刊、网络。诗歌早期主要为现代诗,近年多作旧体。青成现为中华诗词学会会员,山东省散文学会会员,济南市作家协会会员,济南市历下区作家协会会员。

2018年11月,作者诗文集《青的守望》由中国书籍出版社出版。该书为作者自选诗歌、散文集,分为《寂寞思索》 《青春回看》 《尝试成熟》 《且吟且忆》四部分,计28万字。全书收录原创诗歌319首,散文及短篇小说64篇,为自1990-2017年间,作者创作作品的精选

 《青的守望》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高粱长出的病害,以前农民疲于应对,如今成了美味,一斤60元
地里的玉米长满大霉块,为什么农村老人还觉得高兴?看完长见识了
她说“如次好吃的东西,为什么叫棒子,改叫御米吧”,御米即玉米
高粱乌米的功效与作用及禁忌
玉米上结出“稀罕物”,殊不知是宝,遇到请珍惜!
玉米生了病,老农却乐开了花!纯天然保健品,不认识就亏了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